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专利2025-11-15  1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和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智能手表的应用桌面排列着设备装载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图标。用户可以在应用桌面中寻找想要运行的应用的图标,或者安装新应用或卸载应用。

2、目前,智能手表可以按照纵向排列方式在应用桌面中一屏显示固定个数的应用图标。在需要对应用图标进行调整的场景中,例如,安装新应用或卸载应用程序时,应用图标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单轴排列方式使得用户很难记忆及查找图标的位置,图标显示效果很差,用户感受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提升了应用图标的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感受。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在终端设备安装目标应用程序的场景中,判断图标网格(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网格)中从内向外方向上的闭合圈中是否存在目标闭合圈。其中,图标网格为终端设备当前所有的应用图标以网格方式排列形成的,闭合圈为以图标网格的中心为中心的矩形圈,目标闭合圈上存在应用图标的空闲位置。如果存在目标闭合圈,则在目标闭合圈的空闲位置上添加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目标应用图标。

3、第一方面提供的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增加新安装的应用图标时,可以先判断已有闭合圈是否为完整的矩形布局,是否存在应用图标的空闲位置。如果已有闭合圈不是完整的矩形布局,则在不完整的闭合圈的空闲位置上增加新安装的应用图标,确保了应用图标保持为聚合、紧凑的视觉形态,便于用户查找,并且提升了应用图标的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感受。

4、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目标闭合圈的空闲位置上添加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目标应用图标,可以包括:确定目标闭合圈上的第一空闲位置,第一空闲位置为从目标闭合圈的预设起始位置开始在预设方向上的第一个空闲位置,在第一空闲位置上添加目标应用图标。

5、在该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不完整的闭合圈上增加新安装的应用图标时,可以从特定位置开始按照预设方向依次在空闲位置上增加新的应用图标,确保了应用图标保持为聚合、紧凑的视觉形态。

6、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目标闭合圈的空闲位置上添加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目标应用图标,可以包括:获取目标闭合圈上的空闲位置与图标网格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根据距离确定目标闭合圈上的第二空闲位置,第二空闲位置与图标网格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目标闭合圈上所有空闲位置对应的距离中的最小值,在第二空闲位置上添加目标应用图标。

7、在该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在不完整的闭合圈上增加新安装的应用图标时,可以根据空闲位置与图标网格中心之间的距离,按照距离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在空闲位置上增加新的应用图标,确保了应用图标保持为聚合、紧凑的视觉形态。

8、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果目标闭合圈的个数为多个,则可以按照图标网格中从内向外的方向,依次在每个目标闭合圈上增加新的应用图标,确保了应用图标保持为聚合、紧凑的视觉形态。

9、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如果不存在目标闭合圈,则在图标网格中增加新的闭合圈,并在新的闭合圈的预设起始位置上添加目标应用图标。

10、在该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增加新安装的应用图标时,如果已有闭合圈均是完整的矩形布局,则增加新的闭合圈,并从新的闭合圈上的特定位置开始增加新的应用图标,确保了应用图标保持为聚合、紧凑的视觉形态,便于用户查找,并且提升了应用图标的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感受。

11、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在终端设备卸载目标应用程序的场景中,在图标网格(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网格)中删除目标应用程序对应的目标应用图标,图标网格为终端设备当前所有的应用图标以网格方式排列形成的。在目标应用图标所在的预设区域中确定第一方向(本技术图15~图1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上是否存在第一待移动应用图标(本技术图15~图1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应用图标与第二应用图标之间的所有应用图标)。其中,图标网格被划分为四个预设区域(参见本技术图16),预设区域以图标网格的中心所在的行和列为边界,第一方向为以目标应用图标为起点远离图标网格的中心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如果第一方向上存在第一待移动应用图标,则按照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第一待移动应用图标。

12、第二方面提供的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在终端设备卸载目标应用程序的场景中,可以对目标应用图标所在区域的其他应用图标进行位置调整,具体的,在用户可视的前提下在第一方向上实现了应用图标位置的轻微调整,确保了位置调整后应用图标保持为聚合、紧凑的视觉形态,便于用户查找,提升了应用图标的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感受。

13、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在目标应用图标所在的预设区域中确定第二方向(本技术图15~图1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方向)上是否存在第二待移动应用图标(本技术图15~图18所示实施例中第三应用图标与第四应用图标之间的所有应用图标)。其中,第二方向为以目标位置为起点远离图标网格的中心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目标位置(本技术图15~图1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位置)为第一方向上最后一个第一待移动应用图标在按照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前所在的位置。若第二方向上存在第二待移动应用图标,则按照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第二待移动应用图标。

14、在该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方向上进行应用图标位置的轻微调整后,继续在用户可视的前提下在第二方向上进行应用图标位置的轻微调整,确保了位置调整后应用图标保持为聚合、紧凑的视觉形态。

15、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若第一方向上不存在第一待移动应用图标,则在目标应用图标所在的预设区域中确定第三方向(本技术图15~图1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方向)上是否存在第三待移动应用图标(本技术图15~图18所示实施例中第五应用图标与第六应用图标之间的所有应用图标)。其中,第三方向为以目标应用图标为起点远离图标网格的中心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若第三方向上存在第三待移动应用图标,则按照第三方向的反方向移动第三待移动应用图标。

16、在该实现方式中,如果在第一方向上不需要进行应用图标位置的调整,则在用户可视的前提下继续在第三方向上进行应用图标位置的轻微调整,确保了位置调整后应用图标保持为聚合、紧凑的视觉形态。

17、在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显示第一桌面(本技术实施例中局部视角下的桌面),第一桌面包括图标网格中预设行数和预设列数的应用图标。接收用户的调整应用图标位置操作(参见本技术图23~图24),调整应用图标位置操作用于将第一桌面中的第一应用图标(本技术图23~图24所示实施例中的待移动的应用图标)移动到图标网格中第二应用图标所在的位置(本技术图23~图24所示实施例中的目标移动位置)。响应于调整应用图标位置操作,将第一应用图标移动到第二应用图标所在的位置。

18、在该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调整应用图标位置操作在局部视角下的桌面中移动特定应用图标的位置。由于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图标按照网格方式排列显示,便于用户记忆和查找应用图标,提升了应用图标的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感受。

19、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将第一应用图标移动到第二应用图标所在的位置,可以包括:交换第一应用图标与第二应用图标。

20、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直接交换第一应用图标与第二应用图标,实现方式简单,避免了对其他应用图标位置的调整,便于用户记忆应用图标,提升了应用图标的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感受。

21、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将第一应用图标移动到第二应用图标所在的位置,可以包括:若第一应用图标与第二应用图标位于一条直线上,则将该直线上第一应用图标与第二应用图标之间的应用图标依次循环移动。若第一应用图标与第二应用图标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确定以第一应用图标和第二应用图标为斜边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并将直角三角形上的应用图标依次循环移动。

22、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实现对应用图标位置的轻微调整,避免了大幅度对其他应用图标进行位置调整,便于用户记忆应用图标,提升了应用图标的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感受。

23、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显示第一桌面,第一桌面包括图标网格中预设行数和预设列数的应用图标。接收用户的第一切换桌面操作(参见本技术图6~图7),响应于第一切换桌面操作,将第一桌面切换显示为第二桌面(本技术实施例中全局视角下的桌面)。其中,第二桌面包括图标网格中的所有应用图标,第二桌面的中心为图标网格的中心。

24、在该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第一切换桌面操作将局部视角下的桌面切换显示为全局视角下的桌面。由于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图标按照网格方式排列显示,全局视角下的桌面显示了所有的应用图标,便于用户记忆和查找应用图标,提升了应用图标的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感受。

25、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用户的第二切换桌面操作,响应于第二切换桌面操作,将第二桌面切换显示为第三桌面(本技术实施例中局部视角下的桌面)。第三桌面包括图标网格中预设行数和预设列数的应用图标,第三桌面的中心为图标网格的中心。

26、在该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第二切换桌面操作将全局视角下的桌面切换显示为局部视角下的桌面。由于终端设备中的应用图标按照网格方式排列显示,便于用户记忆和查找应用图标,提升了应用图标的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感受。

27、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切换桌面操作和第二切换桌面操作为旋转表冠操作或双指捏合操作。

28、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显示第一桌面,第一桌面包括图标网格中预设行数和预设列数的应用图标。接收用户的滑动操作(参见本技术图13~图14),滑动操作用于在第一桌面中显示图标网格中不同区域的应用图标。响应于滑动操作,获取滑动操作的起始位置和滑动轨迹,根据起始位置确定图标网格中起始位置对应的第一参考点,控制图标网格以第一参考点为中心按照滑动轨迹整体移动,以在第一桌面中显示图标网格中不同区域的应用图标。

29、在该实现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操作在局部视角下的桌面中移动显示图标网格中不同区域的应用图标,且呈现出跟手移动效果,便于用户查找应用图标。

30、可选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滑动操作,获取滑动操作的结束位置。在第一参考点移动至结束位置后,根据第一桌面的中心和图标网格中应用图标的位置信息在图标网格中确定参考应用图标,参考应用图标为滑动操作结束后在第一桌面的中心显示的应用图标。根据参考应用图标确定第一桌面中待显示的应用图标,并在第一桌面中显示待显示的应用图标。

31、在该实现方式中,用户结束滑动操作后,可以在局部视角下的桌面中显示图标网格中用户确定的特定区域的应用图标,便于用户后续的操作。

32、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含在终端设备中,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面及上述方面的可能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行为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例如,显示模块或单元、处理模块或单元等。

33、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显示屏。存储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以上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34、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以上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35、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以上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应用图标移动到所述第二应用图标所在的位置,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应用图标移动到所述第二应用图标所在的位置,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电子技术和终端领域,提供了一种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终端设备为具有显示屏且安装有应用程序的智能手表、手机等。在终端设备安装应用程序的场景中,判断图标网格中从内向外方向上的闭合圈中是否存在目标闭合圈,图标网格为终端设备当前所有应用图标以网格方式排列形成的,闭合圈为以图标网格的中心为中心的矩形圈,目标闭合圈上存在应用图标的空闲位置;若存在目标闭合圈,则在目标闭合圈的空闲位置上添加目标应用图标。通过在已有的不完整的闭合圈上添加新安装的应用图标,确保了应用图标保持为聚合、紧凑的视觉形态,便于用户记忆和查找,提升了应用图标的显示效果,提升了用户感受。

技术研发人员:吴宇,张婷,韩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49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