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放电设备托盘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8  2


本技术属于锂电池化成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放电设备托盘。


背景技术:

1、锂电池生产流程中需对锂电池进行反复充放电以初始化并调整锂电池的性能,即化成测试。目前常见的锂电池生产线上,化成分容充放电设备商用于承载电池的托盘一般为注塑件。注塑件具有整体通风性能好,质量轻的优点,但注塑开模成本高,抗压能力差,加工周期长,且一旦定型结构设计就不能更改,因此许多化成分容设备厂家会在产品开发前期进而选择机械精密加工制作托盘。其优点在于可根据产品设计需求快速打样,验证成本低。然而机械精密加工制作的托盘往往通风性能差,而对其进行通风性能改善又导致托盘机械强度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放电设备托盘。

2、所述充放电设备托盘底部为一水平的方形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复数个沿横向和纵向等距排列的底通风孔;沿底板的四条边分别设有垂直的托盘侧板,所述托盘侧板上开有可通风和成为把手区域的侧风口;所述底板中央设有平行于其一边的长加强筋,所述长加强筋两侧中央连接有与其水平垂直的短加强筋,使长加强筋与短加强筋组合为十字加强筋,所述十字加强筋贴合底板,其四个端点固定于托盘侧板,起到加强结构强度和支撑作用;十字加强筋上贴合固定有方形的托盘衬板,所述托盘衬板四边分别连接四个所述托盘侧板;托盘衬板上设有复数个衬板通风孔与容纳电池的电池限位孔,衬板通风孔与电池限位孔均沿横向和纵向等距排列;所述电池限位孔为上宽下窄的台阶型通孔,其入孔处有倒角加工;所述电池限位孔内水平放置有环形的电池限位块,所述电池限位块内侧等距设有四个凸出特征,所述凸出特征可从四个角度精准卡住内部容纳的大圆柱电池,实现精准限位,同时使大圆柱电池与其它区域保持间隙,保证散热性能。

3、更具体的,所述衬板通风孔处于两电池限位孔之间的正中央位置,且衬板通风孔与底通风孔同心对应。

4、所述充放电设备托盘的装配顺序如下:第一步,将四条托盘侧板分别安装固定在底板四侧;第二步,将长加强筋与短加强筋与底板固定后,将长加强筋与短加强筋与托盘侧板固定;第三步,将托盘衬板固定于长加强筋和短加强筋,再将托盘衬板与托盘侧板固定;第四步,将电池限位块一次置入电池限位孔;第五步,将大圆柱电池一次放入电池限位块中。

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创新的电池限位块,使得每个置入托盘的大圆柱电池均有用独立且相等的贴近电池表面的散热风道,根本上解决了散热问题,保证了整个托盘内大圆柱电池的温度均匀性。同时电池限位块上的突出特征可在不侵占电池散热风道的同时对电池进行高精度定位。该充放电设备托盘结构简单,组装所需零件均满足精密加工需求,均可快速打样实现,满足开发验证需求,避免了注塑开模的高成本和长周期,且通过十字加强筋和底板与托盘衬板的双层结构的结合保证了托盘本身的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充放电设备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设备托盘底部为一水平的方形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复数个沿横向和纵向等距排列的底通风孔;沿底板的四条边分别设有垂直的托盘侧板,所述托盘侧板上开有可通风和成为把手区域的侧风口;所述底板中央设有平行于其一边的长加强筋,所述长加强筋两侧中央连接有与其水平垂直的短加强筋,使长加强筋与短加强筋组合为十字加强筋,所述十字加强筋贴合底板,其四个端点固定于托盘侧板,起到加强结构强度和支撑作用;十字加强筋上贴合固定有方形的托盘衬板,所述托盘衬板四边分别连接四个所述托盘侧板;托盘衬板上设有复数个衬板通风孔与容纳电池的电池限位孔,衬板通风孔与电池限位孔均沿横向和纵向等距排列;所述电池限位孔为上宽下窄的台阶型通孔,其入孔处有倒角加工;所述电池限位孔内水平放置有环形的电池限位块,所述电池限位块内侧等距设有四个凸出特征,所述凸出特征可从四个角度精准卡住内部容纳的大圆柱电池,实现精准限位,同时使大圆柱电池与其它区域保持间隙,保证散热性能。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设备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通风孔处于两电池限位孔之间的正中央位置,且衬板通风孔与底通风孔同心对应。


技术总结
一种充放电设备托盘,底部为一水平的方形底板,底板开有数个底通风孔,底板四边连接垂直的托盘侧板,托盘侧板开有可通风和用作搬运把手的侧风口;托盘侧板中央设有一十字加强筋,十字加强筋连接托盘侧板增加结构强度;十字加强筋与托盘侧板上设有水平的托盘衬板,托盘衬板上设有电池定位孔和衬板通风孔,电池定位孔内有环形的电池定位块,通过电池定位块上的凸起特征定位电池。该托盘通过本发明创新的电池限位块,使得每个置入托盘的大圆柱电池均有独立且相等的贴近电池表面的散热风道,根本上解决了散热问题,保证了整个托盘内大圆柱电池的温度均匀性。同时电池限位块上的突出特征可在不侵占电池散热风道的同时对电池进行高精度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赵群武,曹骥,曹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51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