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用超声成像定位辅助血管穿刺支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9  1


本技术涉及一种临床用超声成像定位辅助血管穿刺支架结构,属于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1、动脉置管及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手术,动脉置管术又称经动脉穿刺置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又称经中心静脉置管术,具体操作是利用穿刺针从目标动静脉远心端穿刺,并将导管置入目标动静脉已达成相应的临床需要。传统的穿刺手法是触摸法以及解剖标志定位法,存在损伤大、耗时长等缺点。

2、随着超声设备的普及,超声引导技术逐渐成为临床穿刺操作的标准辅助技术。但超声技术只能明确显像穿刺目标位置,而不能提供正确的穿刺路径,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对穿刺路径进行调整,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医源性损伤。为了解决这一缺陷,依托于超声探头的穿刺支架应运而生。由于均采用平面进针技术,操作者对解剖结构不熟悉时,容易出现穿刺针偏斜,对目标血管周围组织造成损伤;或者操作过程中需要反复平行移动超声探头,以寻找穿刺针针尖。

3、 中国实用新型cn 209932917 u采用平面进针技术,即穿刺针自超声探头长轴一侧开始穿刺,操作过程中需始终保持穿刺针与超声探头所发出的声束平行相交,才能保证穿刺针在超声图像上的显影,同时此方法需要操作者精确调整超声探头,以尽可能保证超声的声束与目标血管最大横径相切,对操作者要求较高,然有限位的存在,使得穿刺过程中可保证穿刺针始终在超声图像上的显影,但此穿刺针仍可在超声声束平面内大范围自由活动,即限位装置只限制了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坐标平面,而使得穿刺针仍可以在另外两个坐标平面活动;这一限制的后果就是:如果初始进针角度不理想,穿刺针与血管角度过大,则导致置管失败概率增加;穿刺针与血管角度过小,则穿刺针在人体组织内行程过长,增加对患者的医源性损伤;为保证穿刺的成功率,操作者往往需要在操作过程中对穿刺路径进行多次调整,以此获得理想的穿刺角度,而多次调整穿刺路径意味着对目标血管周围组织的损伤概率增加。

4、中国实用新型cn 211066916 u使用的定位阻声条可以遮蔽超声波,使超声图像中定位阻声条遮蔽的区域显示为无回声区,操作者可以通过无回声区的位置判断目标血管的位置以及确定穿刺点选择是否正确。由于超声声波的衍射特性,使得定位阻声条所遮蔽区域会随着超声声波发射距离的增加(即目标血管深度的增加)遮蔽越来越多的超声声波的回波。这一特性具体表现为,越是靠近超声图像下部,无回声区的面积越大。这一特点使得此技术仅适用于表浅血管的穿刺,而难以胜任对深部血管进行穿刺,因为深部血管的图像会被无回声区遮蔽。此外,定位阻声条的作用仅仅是为操作者提供超声探头短轴中心点与目标血管的相对位置信息,而目前大部分超声机器均自带标记线,结合超声图像中心的提示线,完全可以为操作者提供同样的信息;最后,此技术同样只限制了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坐标平面,只能保证穿刺针始终垂直于超声的声束,且位于超声声束中点,不能保证穿刺针始终与目标血管处于理想的角度,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穿刺路径进行反复修正,增加对患者的医源性损伤。

5、但目前多种穿刺支架均存在体积过大、操作不便、精度有限、重复使用存在隐患等缺点,使得其不适用于使用平面技术、对快速精确无菌等有极高要求的麻醉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常见动脉及中心静脉置管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床用超声成像定位辅助血管穿刺支架结构,规避平面进针技术的缺点,保证穿刺针只能沿着穿刺轨道移动,通过限制三维空间的两个坐标平面,使得穿刺针只能沿一条线(即预先设定好的穿刺轨道)移动,既能保证穿刺针沿正确的路径前进,又能保证获得理想的穿刺角度,避免了多次调整穿刺路径和反复移动超声探头寻找针尖,节约穿刺时间,减少了医源性损伤,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临床用超声成像定位辅助血管穿刺支架结构,包含超声探头、接驳系统、导引挂架和释放棒;所述接驳系统上设有超声探头安装槽,超声探头嵌入并卡紧在超声探头安装槽内,接驳系统整体包绕超声探头;接驳系统的侧面设有槽型结构的导引挂架接口,导引挂架上设有与导引挂架接口槽型结构相匹配的插板,接驳系统与导引挂架之间通过插接固定;所述导引挂架的插板前面中线设有与释放棒相匹配的释放槽,释放棒垂直插入释放槽内;所述导引挂架的插板后面设置穿刺平台,穿刺平台的中线处设有垂直布置、上下贯通的导引槽,在导引槽内壁两侧设置相互平行的多条穿刺轨道;导引槽宽度小于穿刺针直径,而穿刺轨道直径等于穿刺针直径,实现对穿刺针的约束,配合多条平行的穿刺轨道,实现对不同深度的血管进行精准穿刺的目的;所述释放槽与导引槽位于导引挂架的同一条中线上,释放槽与导引槽相互之间不连通,使得导引挂架为一个整体结构。

4、所述导引挂架的插板和穿刺平台整体呈立体的t字形结构,加强导引挂架整体强度。

5、所述接驳系统整体呈规则的立方体形状,内设超声探头安装槽,超声探头安装槽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快拆接口一和快拆接口二,快拆接口一和快拆接口二分别与超声探头上的接口匹配,实现稳定安装和快速拆卸的目的。

6、所述接驳系统的导引挂架接口槽壁上设有两处凹陷,导引挂架的插板上设有两处半球形突起,导引挂架接口槽壁上设有的两处凹陷与导引挂架的插板上的两处半球形突起相对应匹配,保证两者结合的稳固,并确保组合完成后导引挂架处在超声探头侧面中心的位置。

7、所述导引挂架内侧面的插板与接驳系统的导引挂架接口形状相对应,实现两者的插接,插板内侧面中心有一与释放棒相对应的释放槽;将释放棒插入释放槽,可以使导引挂架产生轻微形变,使得导引挂架上的导引槽增宽,穿刺针脱落释放。穿刺轨道是通过如下方式确立:根据皮肤至目标血管的距离以及合适的穿刺轨道与皮肤的夹角,通过三角函数原理便可计算出超声声束至穿刺点的距离,如此便可计算出穿刺点的位置,结合穿刺轨道与皮肤的夹角,即可确定穿刺轨道。

8、本实用新型采用平面进针技术,即穿刺针自超声探头短轴中心开始穿刺,此方法对目标血管周围组织显像清晰,可以看到目标血管和周围组织和结构。操作过程中仅需保证目标血管位于超声图像正中即可,对操作者要求较低。

9、本实用新型不存在声影遮蔽的问题,可以胜任对深部血管的穿刺,适用面更广。同时可以保证穿刺针沿正确的路径前进,又能保证获得理想的穿刺角度。避免了多次调整穿刺路径,减少了医源性损伤。同时,本实用新型可以保证穿刺针刺破血管的同时,针尖在超声图像显影。这就避免了需要反复移动超声探头寻找针尖,以节约穿刺时间。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规避平面进针技术的缺点,保证穿刺针只能沿着穿刺轨道移动,通过限制三维空间的两个坐标平面,使得穿刺针只能沿一条线(即预先设定好的穿刺轨道)移动,既能保证穿刺针沿正确的路径前进,又能保证获得理想的穿刺角度,避免了多次调整穿刺路径和反复移动超声探头寻找针尖,节约穿刺时间,减少了医源性损伤。



技术特征:

1.一种临床用超声成像定位辅助血管穿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超声探头(1)、接驳系统(2)、导引挂架(7)和释放棒(8);所述接驳系统(2)上设有超声探头安装槽(20),超声探头(1)嵌入并卡紧在超声探头安装槽内,接驳系统(2)整体包绕超声探头(1);接驳系统(2)的侧面设有槽型结构的导引挂架接口(5),导引挂架(7)上设有与导引挂架接口(5)槽型结构相匹配的插板(21),接驳系统(2)与导引挂架(7)之间通过插接固定;所述导引挂架(7)的插板(21)前面中线设有与释放棒(8)相匹配的释放槽(14),释放棒(8)垂直插入释放槽(14)内;所述导引挂架(7)的插板(21)后面设置穿刺平台(10),穿刺平台(10)的中线处设有垂直布置、上下贯通的导引槽(11),在导引槽(11)内壁两侧设置相互平行的多条穿刺轨道(12);导引槽(11)宽度小于穿刺针(13)直径,而穿刺轨道(12)直径等于穿刺针(13)直径;所述释放槽(14)与导引槽(11)位于导引挂架(7)的同一条中线上,释放槽(14)与导引槽(11)相互之间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超声成像定位辅助血管穿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挂架(7)的插板(21)和穿刺平台(10)整体呈立体的t字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临床用超声成像定位辅助血管穿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系统(2)整体呈规则的立方体形状,内设超声探头安装槽(20),超声探头安装槽(20)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快拆接口一(3)和快拆接口二(4),快拆接口一(3)和快拆接口二(4)分别与超声探头(1)上的接口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临床用超声成像定位辅助血管穿刺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驳系统(2)的导引挂架接口(5)槽壁上设有两处凹陷(6),导引挂架(7)的插板(21)上设有两处半球形突起(9),导引挂架接口(5)槽壁上设有的两处凹陷(6)与导引挂架(7)的插板(21)上的两处半球形突起(9)相对应匹配。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临床用超声成像定位辅助血管穿刺支架结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穿刺平台(10)的中线处设有垂直布置、上下贯通的导引槽(11),在导引槽(11)内壁两侧设置相互平行的多条穿刺轨道(12);导引槽(11)宽度小于穿刺针(13)直径,而穿刺轨道(12)直径等于穿刺针(13)直径;所述释放槽(14)与导引槽位于导引挂架(7)的同一条中线上,释放槽与导引槽相互之间不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保证穿刺针只能沿着穿刺轨道移动,既能保证穿刺针沿正确的路径前进,又能保证获得理想的穿刺角度,避免了多次调整穿刺路径和反复移动超声探头寻找针尖,节约穿刺时间,减少了医源性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耿浩洋,李连连,吕瑞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耿浩洋
技术研发日:20230908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51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