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衣物处理,尤其涉及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干衣机通常利用加热源将衣物的水分蒸发,达到干衣的目的。要达到干衣的目的加热源需要的能量较高,因此,干衣机烘干衣物所需时间较长且工作能耗相对较高。
2、而干衣机内具有较多能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热量的散热组件,例如驱动烘干腔转动的驱动电机或者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等,这些散热组件产生的热量无法被利用,往往直接向外界环境排出,导致热量的浪费,因此如何利用这部分热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目前干衣机烘干时间比较长,能耗较高,需要进一步在烘干时间和能耗之间进行一定的平衡,在快速烘干基础上兼顾节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2、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3、烘干腔,用于容纳待烘干衣物;
4、与所述烘干腔连通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烘干腔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烘干腔内气体进入第一风道经处理后再次通入烘干腔内;
5、与所述烘干腔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进风口与外界空气连通;
6、散热部件,所述外界空气经过所述散热部件进行预加热后通入所述烘干腔。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压缩机、驱动电机以及电脑板中的至少一个。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道还包括辅风机,所述辅风机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处。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和/或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烘干腔通过转接风道连通,所述转接风道中设置有叶轮和辅助加热组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端与烘干腔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另一端与冷凝水收集组件相连。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气驱动组件和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12、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适用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13、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将用于烘干的空气经所述第一风道通入第一工作模式;
14、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将经散热部件预热的外界空气经所述第二风道通入所述烘干腔以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将经散热部件预热的外界空气经所述第二风道通入所述烘干腔以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16、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达到第一预设条件,控制经散热部件预热的外界空气经所述第二风道通入所述烘干腔以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1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18、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达到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停止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达到第一预设条件,控制经散热部件预热的外界空气经所述第二风道通入所述烘干腔以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20、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压缩机冷媒出口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达到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停止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22、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气湿度小于排气湿度阈值,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停止运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达到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停止所述第二工作模式,还包括:
24、确定所述压缩机冷媒出口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停止运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26、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一频率运行,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以第一转速运行。
2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8、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开启所述辅助加热组件和/或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开启所述辅助加热组件。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开始前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运行第一时长;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停止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运行第二时长。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所述第二工作模式运行的同时,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运行。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将用于烘干的空气经所述第一风道通入所述烘干腔以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包括:
32、控制所述压缩机以第二频率运行,控制所述驱动电机以第二转速运行;
33、所述第二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频率,所述第二转速小于第一转速。
34、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气湿度小于排气湿度阈值,控制所述辅助加热组件停止运行。
35、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所提供的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
3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3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中包括:烘干腔,用于容纳待烘干衣物;与烘干腔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一风道与烘干腔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连通,烘干腔内气体进入第一风道经处理后再次通入烘干腔内;与烘干腔连通的第二风道,第二风道进风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散热部件,外界空气经过散热部件进行预加热后通入烘干腔。由此,烘干腔内放置待烘干负载,烘干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第一风道连通,烘干腔内气体进入第一风道经处理后产生用于烘干负载的气体,再次通入烘干腔内,对烘干腔内负载进行烘干,然后气体携带水分经烘干腔的出风口再次进入第一风道,完成一次循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衣物处理设备中还设置有第二风道,外界空气进入第二风道,借助散热部件对进入第二风道的外界空气进行预加热。在现有技术中,这部分散热部件散发的热量通常向外界环境排出,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能量浪费。而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风道与烘干腔的进风口连通,这部分散热部件散发的热量可预热进入第二风道的外界空气,携带有散热部件预热的外界空气通入烘干腔,对负载进行烘干。因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将衣物处理设备中产生的热量回收,并利用回收热量烘干负载,提高烘干效率。
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件包括压缩机、驱动电机、电脑板中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还包括辅风机,所述辅风机位于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和/或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烘干腔通过转接风道连通,所述转接风道中设置有叶轮和辅助加热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烘干腔连通的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另一端与冷凝水收集组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中还包括排气驱动组件和阀门,所述阀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
7.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将经散热部件预热的外界空气经所述第二风道通入所述烘干腔以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达到第一预设条件,控制经散热部件预热的外界空气经所述第二风道通入所述烘干腔以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达到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停止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达到第二预设条件,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停止所述第二工作模式,还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开始前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运行第一时长;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停止后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运行第二时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二工作模式运行的同时,所述第一工作模式运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将用于烘干的空气经所述第一风道通入所述烘干腔以进入第一工作模式,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气湿度小于排气湿度阈值,控制所述辅助加热组件停止运行。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18任一项所述控制方法的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