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0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结构制造及运输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制造及运输过程中用于固定钢结构底座的固定装置,属于钢结构项目建造和运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陆地风电导管架及钢结构模块建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底部结构存在角度无法直接建造、触地存放及滚装上船。例如风力发电导管架的管腿,因管腿不水平不能立式建造,建造结束后不能直接触地存放,整体发运也存在极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风电管架等钢结构模块建造、存放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固定支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方案的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门型托架,所述门型托架之间平行设置,所述门型托架之间通过工字钢连接固定,所述门型托架顶部设置有倾斜钢底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倾斜钢底座由倾斜架和倾斜面板组成,所述倾斜架由不同规格的肘板拼成,相邻肘板之间具有等比高度差,所有肘板围成一个圆形,所述倾斜面板覆盖在肘板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门型托架由顶部箱梁和两条支腿组成,所述支腿设置在顶部箱梁两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门型托架设置3~5个,至少3个门型托架靠紧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门型托架之间设置至少4根工字钢,相邻工字钢之间间距相等。

本方案的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可根据钢结构件形状进行多套组合使用;可确保钢结构件在运输过程中表面的油漆、镀锌材料等不被破坏;通过固封板可实现与钢结构产品临时封固,成本低,拆卸方便,制作简单,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方案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侧视结构图。

图3为本方案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3,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包括五个门型托架1,门型托架1均平行设置,其中3个门型托架1靠紧设置,另外两个门型托架1与中间3个门型托架之间空出一定距离。相邻的门型托架1之间均焊接有等间距的4根工字钢2。单个门型托架1确保安全承载50~200t,单个门型托架1长度4~8米,高度1.3~2.2米;工字钢2型号h400a,长度约0.5~1米。单个门型托架1由顶部箱梁11和两条支腿12组成的结构,支腿12分别焊接在顶部箱梁11的两端。支腿12之间设置加强杆,支腿12底部之间设置垫板。所述顶部箱梁11由钢板组成工字型,钢板要求板厚:20~40mm,长4~8m,宽400~600mm,材质q235及以上,工字型两侧加封板,支腿12由钢板组成工字型,钢板要求板厚:20~40mm,长0.8~1.7m,宽400~600mm,材质q235及以上。

在靠紧设置的门型托架1和工字钢2上焊接有倾斜钢底座3。所述倾斜钢底座由倾斜架和倾斜面板32组成,所述倾斜架由不同规格的肘板31拼成,所有肘板31围城一个环形,最好是圆形。相邻肘板31之间具有等比高度差,所述钢板32焊接在肘板31上。倾斜面板32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倾斜面板32由多块钢板拼装成方形或圆形,钢板要求板厚:18~30mm,材质q235及以上。倾斜面板32下部由不同规格平铁纵横拼装焊接在一起,平铁要求板厚:18~30mm,材质q235及以上。

以风电导管架为例。使用时,将风电导管架底部倾斜管脚4放置在倾斜面板32上,通过固封板将两者之间临时固封,不同位置的风电导管架底部倾斜管脚4匹配对应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完成对整个风电导管架固定。


技术特征:

1.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门型托架,所述门型托架之间平行设置,所述门型托架之间通过工字钢连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托架顶部设置有倾斜钢底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钢底座由倾斜架和倾斜面板组成,所述倾斜架由不同规格的肘板拼成,相邻肘板之间具有等比高度差,所有肘板围成一个圆形,所述倾斜面板覆盖在肘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托架由顶部箱梁和两条支腿组成,所述支腿设置在顶部箱梁两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托架设置3~5个,至少3个门型托架靠紧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托架之间设置至少4根工字钢,相邻工字钢之间间距相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型托架长度4~8米,高度1.3~2.2米,工字钢长度0.5~1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门型托架,所述门型托架之间平行设置,所述门型托架之间通过工字钢连接固定,所述门型托架顶部设置有倾斜钢底座。本方案的钢结构底座固定装置可根据钢结构件形状进行多套组合使用;可确保钢结构件在运输过程中表面的油漆、镀锌材料等不被破坏;通过固封板可实现与钢结构产品临时封固,成本低,拆卸方便,制作简单,可重复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武林;陈威;黄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90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