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4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配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箱式变电站,又叫预装式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箱式变电站适用于矿山、工厂企业、油气田和风力发电站,它替代了原有的土建配电房,配电站,成为新型的成套变配电装置。现有的箱式变电站一般具有较好的隔热、保温性能,但是散热性能不佳,箱式变电站又常常安装在外,工作人员难以对箱式变电站进行散热管理,尤其是夏季时容易造成箱式变电站内的变电设备温度过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安装有顶盖,所述箱体的前表面设置有箱门,所述箱体的两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一组螺栓,所述活动板的一侧位于箱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表面设置有滤网,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箱体的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箱体的下端位于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一组固定脚,所述固定脚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板,所述固定支板的下端设置有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一组所述螺栓为三个,一组所述固定脚为四个,所述箱体和箱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箱体和箱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和活动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箱体和活动板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箱体的表面和活动板的表面位于螺栓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螺栓的表面和第一螺纹孔的内表面与第二螺纹孔的内表面均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栓和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器的表面位于滤网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尺寸与滤网的外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卡槽和滤网卡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表面位于箱体与活动板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尺寸和箱体的外径尺寸与活动板的外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二卡槽和箱体与活动板卡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滚轮的上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帽,所述固定支板的表面位于螺纹杆的位置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内表面和螺纹杆的外边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三螺纹孔和螺纹杆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和滚轮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螺纹杆和滚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对箱式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安装或者更换时,可以直接将螺栓拧出,使箱体与活动板分离,从而对箱式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安装或者更换,在箱式变电站工作时,以通过箱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对箱式变电站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在箱式变电站内温度过高时,可以直接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避免箱式变电站内温度过高,使箱式变电站受到损伤,在需要移动箱式变电站时,可以直接将螺纹杆拧入,带动固定脚升起,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箱式变电站的移动,同时在箱体的下端设置有弹簧,避免了在移动柜过程中箱体受到振动,对箱体内设备造成损伤的问题,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中固定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顶盖;3、箱门;4、第一转轴;5、活动板;6、散热器;7、滤网;8、第一卡槽;9、螺栓;10、底座;11、固定脚;12、滚轮;13、第二转轴;14、第一螺纹孔;15、第二螺纹孔;16、第二卡槽;17、温度传感器;18、弹簧;19、螺纹杆;20、螺帽;21、固定支板;22、第三螺纹孔;23、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上端安装有顶盖2,箱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箱门3,箱体1的两侧设置有活动板5,活动板5的一侧设置有一组螺栓9,活动板5的一侧位于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6,散热器6的表面设置有滤网7,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7,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底座10,箱体1的下端位于底座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8,底座10的下端设置有一组固定脚11,固定脚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板21,固定支板21的下端设置有滚轮12,通过弹簧可以在对箱式变电站移动时,将移动所受到的振动进行吸收,避免箱式变电站移动时,所产生的振动对箱式变电站造成损伤,通过温度传感器17可以对箱式变电站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在箱式变电站内温度过高时,通过散热器6对箱体1内部进行散热,避免箱式变电站内温度过高,使箱式变电站受到损伤。

一组螺栓9为三个,一组固定脚11为四个,箱体1和箱门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转轴4,箱体1和箱门3通过第一转轴4转动连接,通过第一转轴4使箱体1和箱门3可以转动,方便工作人员对箱式变电站的管理。

散热器6的表面位于滤网7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卡槽8,第一卡槽8的尺寸与滤网7的外径尺寸相适配,第一卡槽8和滤网7卡合连接,通过第一卡槽8使散热器6和滤网7相卡合,方便对滤网的维修或者更换。

在图2中:箱体1和活动板5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转轴13,箱体1和活动板5通过第二转轴13转动连接,箱体1的表面和活动板5的表面位于螺栓9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4和第二螺纹孔15,螺栓9的表面和第一螺纹孔14的内表面与第二螺纹孔15的内表面均设置有螺纹,螺栓9和第一螺纹孔14与第二螺纹孔15螺纹连接,通过第二转轴13使箱体1和活动板5可以转动,方便工作人员对箱式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安装或者更换,通过螺栓9和第一螺纹孔14与第二螺纹孔15的螺纹连接,可以方便对箱体1和活动板5的固定与分离。

在图3中:底座10的表面位于箱体1与活动板5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卡槽16,第二卡槽16的尺寸和箱体1的外径尺寸与活动板5的外径尺寸相适配,第二卡槽16和箱体1与活动板5卡合连接,通过第二卡槽16使底座10和箱体1与活动板5相卡合,方便弹簧18对箱体1的减震。

在图4中:滚轮12的上端设置有螺纹杆19,螺纹杆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帽20,固定支板21的表面位于螺纹杆19的位置开设有第三螺纹孔22,第三螺纹孔22的内表面和螺纹杆19的外边面设置有螺纹,第三螺纹孔22和螺纹杆19螺纹连接,通过第三螺纹孔22和螺纹杆19螺纹连接可以对滚轮12的位置进行调节,方便对箱式变电站的固定和移动。

螺纹杆19和滚轮12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23,螺纹杆19和滚轮12通过轴承23转动连接,通过轴承23使螺纹杆19和滚轮12可以转动,方便对箱式变电站不同角度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需要对箱式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安装或者更换时,通过反向旋转位于活动板5表面的螺栓9,螺栓9在活动板5的第一螺纹孔14和箱体1的第二螺纹孔15中发生旋转,从而使螺栓由活动板5的第一螺纹孔14和箱体1的第二螺纹孔15内拧出,进而使活动板5在箱体1两侧的第二转轴13表面发生旋转,实现箱体1与活动板5的分离,方便工作人员对箱式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安装或者更换,操作完成后正向拧动螺栓9,使得箱体1与活动板5固定,同时在箱式变电站工作时,可以通过箱体1内的温度传感器17对箱式变电站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在箱式变电站内温度过高时,通过活动板5的散热器6对箱体1内部进行散热,避免箱式变电站内温度过高,使箱式变电站受到损伤,并且利用滤网7可以在对箱式变电站散热时,拦截空气中的灰尘,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进入箱体1的内部,造成箱体1内设备进入灰尘造成损伤,另外配合第一卡槽8的应用,可以方便对滤网7进行更换或者维修,在需要移动箱式变电站时,通过正向旋转螺帽20,螺帽20带动螺纹杆19在固定支板21的第三螺纹孔22中发生旋转,从而使螺纹杆19由固定支板21表面的第三螺纹孔22内拧入,当螺纹杆19下移时,会带动滚轮12下移,进而使得固定脚11升起,方便工作人员对箱式变电站的移动,移动完成后,方向拧动螺帽20,使得螺纹杆19对带动滚轮12复位至固定支板21下端,使得箱式变电站得以固定,另外配合轴承23的应用,可以方便对箱式变电站进行多角度的移动,并且利用弹簧18可以在对箱式变电站移动时,将移动所受到的振动进行吸收,避免箱式变电站移动时,所产生的振动对箱式变电站造成损伤,操作简捷。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上端安装有顶盖(2),所述箱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箱门(3),所述箱体(1)的两侧设置有活动板(5),所述活动板(5)的一侧设置有一组螺栓(9),所述活动板(5)的一侧位于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6),所述散热器(6)的表面设置有滤网(7),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7),所述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底座(10),所述箱体(1)的下端位于底座(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8),所述底座(10)的下端设置有一组固定脚(11),所述固定脚(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板(21),所述固定支板(21)的下端设置有滚轮(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螺栓(9)为三个,一组所述固定脚(11)为四个,所述箱体(1)和箱门(3)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转轴(4),所述箱体(1)和箱门(3)通过第一转轴(4)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和活动板(5)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转轴(13),所述箱体(1)和活动板(5)通过第二转轴(13)转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表面和活动板(5)的表面位于螺栓(9)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4)和第二螺纹孔(15),所述螺栓(9)的表面和第一螺纹孔(14)的内表面与第二螺纹孔(15)的内表面均设置有螺纹,所述螺栓(9)和第一螺纹孔(14)与第二螺纹孔(15)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6)的表面位于滤网(7)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卡槽(8),所述第一卡槽(8)的尺寸与滤网(7)的外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卡槽(8)和滤网(7)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的表面位于箱体(1)与活动板(5)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卡槽(16),所述第二卡槽(16)的尺寸和箱体(1)的外径尺寸与活动板(5)的外径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二卡槽(16)和箱体(1)与活动板(5)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12)的上端设置有螺纹杆(19),所述螺纹杆(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帽(20),所述固定支板(21)的表面位于螺纹杆(19)的位置开设有第三螺纹孔(22),所述第三螺纹孔(22)的内表面和螺纹杆(19)的外边面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三螺纹孔(22)和螺纹杆(19)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9)和滚轮(12)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23),所述螺纹杆(19)和滚轮(12)通过轴承(23)转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配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箱式变电站,箱体的两侧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一侧位于箱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散热器的表面设置有滤网,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箱体的下端位于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底座的下端设置有一组固定脚,固定支板的下端设置有滚轮。本设计对箱式变电站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并且自动对箱式变电站进行降温,且操作简捷,同时在需要对箱式变电站内的设备进行安装或者更换时,将活动板打开,从而对其内的设备进行安装或者更换,同时在需要移动箱式变电站时,将滚轮下移,使固定脚升起,方便工作人员对箱式变电站的移动,操作简捷,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立方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2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90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