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0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垃圾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垃圾产量的剧增,目前比较经济的处理方法是对其进行卫生填埋。例如专利申请号:201920791652.x,包括:相互连通的检查井、横向回灌盲沟及多个竖向回灌盲沟;横向回灌盲沟设置于垃圾堆体内部,连接于浓缩液输送管;检查井由垃圾堆体顶部的覆盖层延伸至横向回灌盲沟;多个竖向回灌盲沟沿横向回灌盲沟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采用全地下式的回灌结构,有效提高浓缩液回灌效率,降低浓缩液回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设置检查井可随时掌握浓缩液回灌情况,有利于合理控制浓缩液回灌速度及时机,但是其不能多次过滤、除杂,过滤效果相对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包括回灌井管道,所述回灌井管道竖直安装,所述回灌井管道包括管道腔和消杂组件,所述消杂组件安装在管道腔内与回灌井管道内壁连接,所述消杂组件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两端固定连接有砾石层和海绵层,所述砾石层与所述回灌井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层安装在所述管道腔内,所述管道腔外端包裹有垃圾堆体,达到相对较好的消杂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回灌井管道上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与所述回灌井管道、垃圾堆体、砾石层、过滤网、海绵层连接,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板上端面安装盖板,所述盖板下端面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所述通孔紧密接触,密封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回灌井管道设有多个导流孔,导流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孔靠近垃圾堆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网孔挡板,所述第一网孔挡板的端面与垃圾堆体接触,防止垃圾进入导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孔靠近砾石层的一端设有第二网孔挡板,所述第二网孔挡板的端面与砾石层端面接触,防止砾石进入导流孔。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腔设有水泵,所述水泵下端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管道腔底面连接,所述水泵上端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竖直安装并贯穿橡胶圈和盖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达到相对较好的消杂效果,通过砾石层一次过滤,过滤层二次过滤,海绵层三次过滤,能够高质量的除掉浓缩液的各种杂质,从而达到相对较好的消杂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区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结放大图。

图中:1、回灌井管道;11、管道腔;12、消杂组件;121、砾石层;122、过滤网;123、海绵层;13、固定板;131、盖板;131a、橡胶圈;132、通孔;14、导流孔;141、第一网孔挡板;142、第二网孔挡板;2、垃圾堆体;3、水泵;31、固定座;3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着重参照附图1-4,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包括回灌井管道1,所述回灌井管道1竖直安装,所述回灌井管道1包括管道腔11和消杂组件12,所述消杂组件12安装在管道腔11内与回灌井管道1内壁连接,所述消杂组件12包括过滤网122,所述过滤网122两端固定连接有砾石层121和海绵层123,所述砾石层121与所述回灌井管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层123安装在所述管道腔11内,所述管道腔11外端包裹有垃圾堆体2。

请着重参照附图1,所述回灌井管道1上端设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分别与所述回灌井管道1、垃圾堆体2、砾石层121、过滤网122、海绵层123连接,所述固定板13设有通孔132,所述固定板13上端面安装盖板131,所述盖板131下端面设有橡胶圈131a,所述橡胶圈131a与所述通孔132紧密接触。

请着重参照附图1、附图2、附图3,所述回灌井管道1设有多个导流孔14,所述导流孔14靠近垃圾堆体2的一端设有第一网孔挡板141,所述第一网孔挡板141的端面与垃圾堆体2接触,所述导流孔14靠近砾石层121的一端设有第二网孔挡板142,所述第二网孔挡板142的端面与砾石层121端面接触。

请着重参照附图1、附图4,所述管道腔11设有水泵3,所述水泵3下端安装有固定座31,所述固定座31与管道腔11底面连接,所述水泵3上端设有出水管32,所述出水管32竖直安装并贯穿橡胶圈131a和盖板131。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首先,经过导流孔14的第一网孔挡板141和第二网孔挡板142,挡住垃圾和砾石,流向砾石层121,达到初步过滤效果,然后流向过滤层,进行二次过滤并挡住砾石和,再流向海绵层123,进行第三次过滤,达到深度过滤,流入管道腔11内。

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包括回灌井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管道(1)竖直安装,所述回灌井管道(1)包括管道腔(11)和消杂组件(12),所述消杂组件(12)安装在管道腔(11)内与回灌井管道(1)内壁连接,所述消杂组件(12)包括过滤网(122),所述过滤网(122)两端固定连接有砾石层(121)和海绵层(123),所述砾石层(121)与所述回灌井管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层(123)安装在所述管道腔(11)内,所述管道腔(11)外端包裹有垃圾堆体(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管道(1)上端设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分别与所述回灌井管道(1)、垃圾堆体(2)、砾石层(121)、过滤网(122)、海绵层(1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3)设有通孔(132),所述固定板(13)上端面安装盖板(131),所述盖板(131)下端面设有橡胶圈(131a),所述橡胶圈(131a)与所述通孔(132)紧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井管道(1)设有多个导流孔(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4)靠近垃圾堆体(2)的一端设有第一网孔挡板(141),所述第一网孔挡板(141)的端面与垃圾堆体(2)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14)靠近砾石层(121)的一端设有第二网孔挡板(142),所述第二网孔挡板(142)的端面与砾石层(121)端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腔(11)设有水泵(3),所述水泵(3)下端安装有固定座(31),所述固定座(31)与管道腔(11)底面连接,所述水泵(3)上端设有出水管(32),所述出水管(32)竖直安装并贯穿盖板(13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浓缩回灌井的内部消杂结构,包括回灌井管道,所述回灌井管道竖直安装,所述回灌井管道包括管道腔和消杂组件,所述消杂组件安装在管道腔内与回灌井管道内壁连接,所述消杂组件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两端固定连接有砾石层和海绵层,所述砾石层与所述回灌井管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海绵层安装在所述管道腔内,所述管道腔外端包裹有垃圾堆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层过滤、除杂的作用,达到相对较好的消杂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武丽丽;苏翔宇;冷玲琴;洪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丽丽
技术研发日:2020.11.11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95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