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ecm系列智能电动机构控制器是专门针对环网柜电动合、分闸控制功能而开发的一种全新产品。通过32位微机进行程序控制,实现对环网柜进行智能化控制,同时加入了闭锁功能,控制可靠性优于传统的继电器及接触器控制回路,并大大减少了内部接线。
目前,在控制器使用时,为了能够将控制器与外界设备进行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上设置的接线盘,将外界设备的导线与接线盘内部的导电片进行电性连接,方便使用控制器对外界设备进行控制,现有技术中,由于接线盘之间连接口较近,当导线丝出现分叉时,可能使得相邻之间导线上的导线丝之间接触,进而容易发生短路的危险,造成控制器损坏,进而增加了使用的成本,并且在对控制器进行安装时,一般通过螺丝的固定安装方式,并且还要借助外界的辅助工具对控制器进行安装,比较费时费力,并且当螺丝生锈时,使得控制器无法进行拆除,进而增加了操作人员的拆卸难度。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接线盘之间连接口较近,当导线丝出现分叉时,可能使得相邻之间导线上的导线丝之间接触,进而容易发生短路的危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包括:
控制器本体;
接线盘,所述接线盘的两侧通过螺丝固定在控制器本体上;
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开设于所述接线盘上,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部的两侧,所述丝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滑动槽并延伸至所述滑动槽的外部,所述丝杆延伸至所述滑动槽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母;
螺纹板,所述螺纹板的内部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的外表面,所述螺纹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上通过铰链铰接有盖板。
优选地,所述螺纹板的两侧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盖板的一侧接触于所述隔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开设有安装槽,并且安装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弹簧伸缩杆,两个所述弹簧伸缩杆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吸铁石,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铁片,所述铁片的一侧接触于所述吸铁石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本体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相对的一侧接触于所述安装底座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本体背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定位板并延伸至所述定位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杆延伸至所述定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的一侧贯穿所述安装槽并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移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杆,所述控制器本体背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操作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块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块的一侧,所述操作杆延伸至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操作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挤压弹簧。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通过对控制器上的接线盘进行防护,避免在进行接线时,每个接线口之间的距离较近,进而容易出现导线丝之间的接触,避免发生短路,造成控制器的损坏,并且在隔板上设置盖板,起到对每个接线口进行防护,避免操作人员去误触碰,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控制器本体,2、接线盘,3、滑动槽,4、调节组件,41、丝杆,42、螺母,5、螺纹板,6、固定板,7、隔板,8、盖板,9、安装底座,10、安装槽,11、弹簧伸缩杆,12、吸铁石,13、铁片,14、定位板,15、移动块,16、固定杆,17、卡紧块,18、操作杆,19、固定块,20、拉环,21、挤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包括:
控制器本体1;
接线盘2,所述接线盘2的两侧通过螺丝固定在控制器本体1上;
滑动槽3,两个所述滑动槽3开设于所述接线盘2上,所述滑动槽3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丝杆41,所述丝杆41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3内部的两侧,所述丝杆41的一端贯穿所述滑动槽3并延伸至所述滑动槽3的外部,所述丝杆41延伸至所述滑动槽3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母42;
螺纹板5,所述螺纹板5的内部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41的外表面,所述螺纹板5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7,所述隔板7上通过铰链铰接有盖板8;
设置的隔板7能够将每个接线口之间进行隔开,避免在接线时,导线丝之间发生接触,导致控制器的短路;
当对接线盘2上的导线进行拆卸时,转动螺母,带动螺纹板5上的固定板6进行向右滑动,使得隔板7进行向右滑动,从接线口中分离出,方便进行导线接头的拆卸。
所述螺纹板5的两侧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3内部的两侧。
所述盖板8的一侧接触于所述隔板7上;
通过设置的盖板8,能够对接线头进行防护,避免操作人员误触碰到接线头,发生触电事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步;为了避免接线盘2上的接线口较近,进而容易出现导线丝之间的接触,存在一定的用电安全,通过在接线盘2上设置隔板7,将每个接线口之间进行隔开,当接线完毕后,通过操作人员转动螺母42,带动螺母42上的丝杆41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螺纹板5在滑动槽3的内壁上进行滑动,并且带动螺纹板5上的固定板6进行向左滑动,进而带动固定板6上的隔板7进行向左滑动,使得接线盘2上的接线口进行隔开,避免导线丝之间发生接触;
第二步:通过在隔板7上设置的盖板8,能够对每个接线处进行防护,避免操作人员发生误碰,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控制器上的接线盘2进行防护,避免在进行接线时,每个接线口之间的距离较近,进而容易出现导线丝之间的接触,避免发生短路,造成控制器的损坏,并且在隔板7上设置盖板8,起到对每个接线口进行防护,避免操作人员去误触碰,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3,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安装底座9,所述安装底座9上开设有安装槽10,并且安装底座9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弹簧伸缩杆11,两个所述弹簧伸缩杆11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吸铁石12,所述控制器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铁片13,所述铁片13的一侧接触于所述吸铁石12上;
安装槽10的形状为凹型,卡紧块17的形状为长方形;
卡紧块17与安装槽10相适配;
通过设置的弹簧伸缩杆11,当卡紧块17与安装槽10固定卡接后,通过弹簧伸缩杆11的回弹,使得卡紧块17与安装槽10不会出现晃动,提高了固定卡接的牢固性;
吸铁石12采用现有技术,能够对铁片13进行磁性吸附,提高安装控制器的牢固性。
所述控制器本体1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4,两个所述定位板14相对的一侧接触于所述安装底座9的两侧。
所述控制器本体1背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5,所述移动块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6,所述固定杆16的一端贯穿所述定位板14并延伸至所述定位板14的一侧,所述固定杆16延伸至所述定位板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块17,所述卡紧块17的一侧贯穿所述安装槽10并延伸至所述安装槽10的内部。
所述移动块1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杆18,所述控制器本体1背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定位板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所述操作杆18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块19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块19的一侧,所述操作杆18延伸至所述固定块1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20,所述操作杆18的外表面套设有挤压弹簧21。
工作原理,第一步:在进行安装时,通过将控制器本体1上的定位板14与安装底座9的两侧进行接触卡接,使得控制器本体1上的铁片与安装底座9上的吸铁石12之间进行磁性吸附,进而对控制器本体1进行固定,并且当定位板14与安装底座9进行固定卡接时,使得卡紧块17与安装槽10在同一竖直方向上,通过释放拉环20,在挤压弹簧21的回弹下,推动移动块15在控制器上进行滑动,使得移动块15上的固定杆16也进行运动,从而使得固定杆16上的卡紧块17进入到安装底座9上的安装槽10中,进而实现对控制器本体1的固定安装;
第二步:当控制器损坏需要拆卸时,通过拉动拉环20,使得拉环20上的操作杆18进行运动,带动操作杆18上的移动块15对挤压弹簧21进行压缩,从而带动固定杆16上的卡紧块17从安装底座9上的安装槽10中进行分离出,使得控制器的两侧进行拆卸,然后通过人工对控制器进行拉动,使得控制器上的铁片13与吸铁石12之间进行分离,从而完成对控制器的拆卸。
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卡紧块17与安装槽10,方便对控制器进行拆装,在进行安装时,通过挤压弹簧21的回弹,推动卡紧块17进入到安装槽10中,进而使得控制器进行固定安装,在进行拆卸时,只需人工拉动拉环20,便使得卡紧块17与安装槽10之间进行分离,从而将控制器进行拆卸,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需螺丝固定的繁琐,进而提高了拆装控制器的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本体;
接线盘,所述接线盘的两侧通过螺丝固定在控制器本体上;
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开设于所述接线盘上,所述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部的两侧,所述丝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滑动槽并延伸至所述滑动槽的外部,所述丝杆延伸至所述滑动槽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母;
螺纹板,所述螺纹板的内部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的外表面,所述螺纹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上通过铰链铰接有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板的两侧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一侧接触于所述隔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上开设有安装槽,并且安装底座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弹簧伸缩杆,两个所述弹簧伸缩杆的一端之间设置有吸铁石,所述控制器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铁片,所述铁片的一侧接触于所述吸铁石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本体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相对的一侧接触于所述安装底座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本体背面的两侧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定位板并延伸至所述定位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杆延伸至所述定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紧块,所述卡紧块的一侧贯穿所述安装槽并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实时监测电动机构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操作杆,所述控制器本体背面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操作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块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块的一侧,所述操作杆延伸至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操作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挤压弹簧。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