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耗材柜技术领域,特别是智能耗材柜柜门。
背景技术:
耗材,顾名思义,消耗品,损耗的材料,耗材的定义很广泛的,泛指消耗很频繁的配件类产品,通常指的是办公室oa办公设备、it和数码设备日常运作、维修、维护所需要的材料等,耗材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因此耗材通常需要存储在专用的耗材柜内,而耗材柜的柜门使对耗材防护和存取的重要结构,但是现有的耗材柜柜门还存在一些问题:
现有的智能耗材柜柜门通常仅仅是一块门板,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缺乏可变性,适用范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智能耗材柜柜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智能耗材柜柜门,包括智能耗材柜,所述智能耗材柜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柜门;所述柜门包括上柜门和下柜门,所述上柜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线圈,所述上柜门的一端插接有第一线圈防护架,所述第一线圈防护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弹簧,所述第一防护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卡块,所述第一防护卡块卡接于上柜门的内部,所述上柜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板;所述下柜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下柜门的一端插接有第二线圈防护架,所述第二线圈防护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弹簧,所述第二防护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卡块,所述第二防护卡块卡接于下柜门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智能耗材柜的一端开设有和柜门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智能耗材柜凹槽的两端开设有和转轴相适配的槽口。
可选的,所述柜门的一端开设有和转轴相适配的通孔。
可选的,所述上柜门的底部开设有和第一电磁线圈相适配的凹槽,所述上柜门凹槽的两端开设有和第一防护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上柜门的一端开设有和第一线圈防护架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上柜门的中部开设有和透明玻璃板相适配的固定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线圈防护架的两端开设有和第一防护卡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第一防护卡块的一端开设有和第一防护弹簧相适配的固定槽。
可选的,所述下柜门的顶端开设有和第二电磁线圈相适配的凹槽,所述下柜门凹槽的两端开设有和第二防护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下柜门的一端开设有和第二线圈防护架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下柜门的内部开设有和控制开关相适配的固定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智能耗材柜柜门,将第一电磁线圈形成的磁场方向固定,通过控制开关对第二电磁线圈内部的电流方向进行控制,进而对第二电磁线圈的磁场方向进行控制,当第二电磁线圈形成的磁场方向和第一电磁线圈的磁场方向相同时,使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相互吸引,使上柜门和下柜门能够在磁场的作用下相互吸引,使上柜门和下柜门能够同时进行转动,当第二电磁线圈形成的磁场方向和第一电磁线圈的磁场方向相反时,同理使上柜门和下柜门在磁场作用下相互排斥,使上柜门和下柜门能够单独转动,进而能够有效的对柜门进行整体的合并和拆分,使柜门能够适用于各种场景,提高柜门的适用范围。
2、该智能耗材柜柜门,按压第一防护卡块,使第一防护卡块压缩第一防护弹簧,将第一线圈防护架放置到上柜门的限位槽内,使第一防护卡块在第一防护弹簧的作用下和上柜门相互卡死,通过第一线圈防护架对第一电磁线圈进行防护,同理通过第二线圈防护架对第二电磁线圈进行防护,进而对电磁线圈进行防护,提高柜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耗材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柜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电磁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耗材柜,2-转轴,3-柜门,301-上柜门,302-下柜门,4-第一电磁线圈,5-第一线圈防护架,6-第一防护弹簧,7-第一防护卡块,8-透明玻璃板,9-第二电磁线圈,10-控制开关,11-第二线圈防护架,12-第二防护弹簧,13-第二防护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4所示,智能耗材柜柜门,它包括智能耗材柜1,智能耗材柜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轴2,转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柜门3;柜门3包括上柜门301和下柜门302,上柜门3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线圈4,上柜门301的一端插接有第一线圈防护架5,第一线圈防护架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弹簧6,第一防护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卡块7,第一防护卡块7卡接于上柜门301的内部,上柜门30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板8;下柜门3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线圈9,第二电磁线圈9的一端电连接有控制开关10,下柜门302的一端插接有第二线圈防护架11,第二线圈防护架1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弹簧12,第二防护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卡块13,第二防护卡块13卡接于下柜门302的内部,智能耗材柜1的一端开设有和柜门3相适配的凹槽,智能耗材柜1凹槽的两端开设有和转轴2相适配的槽口,柜门3的一端开设有和转轴2相适配的通孔,上柜门301的底部开设有和第一电磁线圈4相适配的凹槽,上柜门301凹槽的两端开设有和第一防护卡块7相适配的卡槽,上柜门301的一端开设有和第一线圈防护架5相适配的限位槽,上柜门301的中部开设有和透明玻璃板8相适配的固定槽,第一线圈防护架5的两端开设有和第一防护卡块7相适配的滑槽,第一防护卡块7的一端开设有和第一防护弹簧6相适配的固定槽,下柜门302的顶端开设有和第二电磁线圈9相适配的凹槽,下柜门302凹槽的两端开设有和第二防护卡块13相适配的卡槽,下柜门302的一端开设有和第二线圈防护架11相适配的限位槽,下柜门302的内部开设有和控制开关10相适配的固定槽,第一电磁线圈4和第二电磁线圈9对称分布,第一线圈防护架5的两端开设有和第一防护卡块7相适配的滑槽,第一防护卡块7的一端开设有和第一防护弹簧6相适配的固定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该智能耗材柜柜门,使用时,使用者将第一电磁线圈4形成的磁场方向固定,通过控制开关10对第二电磁线圈9内部的电流方向进行控制,进而对第二电磁线圈9的磁场方向进行控制,当第二电磁线圈9形成的磁场方向和第一电磁线圈4的磁场方向相同时,使第一电磁线圈4和第二电磁线圈9相互吸引,使上柜门301和下柜门302能够在磁场的作用下相互吸引,使上柜门301和下柜门302能够同时进行转动,当第二电磁线圈9形成的磁场方向和第一电磁线圈4的磁场方向相反时,同理使上柜门301和下柜门302在磁场作用下相互排斥,使上柜门301和下柜门302能够单独转动,进而能够有效的对柜门3进行整体的合并和拆分,使柜门3能够适用于各种场景,提高柜门3的适用范围,该智能耗材柜柜门,按压第一防护卡块7,使第一防护卡块7压缩第一防护弹簧6,将第一线圈防护架5放置到上柜门301的限位槽内,使第一防护卡块7在第一防护弹簧6的作用下和上柜门301相互卡死,通过第一线圈防护架5对第一电磁线圈4进行防护,同理通过第二线圈防护架11对第二电磁线圈9进行防护,进而对电磁线圈进行防护,提高柜门的可靠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智能耗材柜柜门,应用于智能耗材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耗材柜(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柜门(3);
所述柜门(3)包括上柜门(301)和下柜门(302),所述上柜门(3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线圈(4),所述上柜门(301)的一端插接有第一线圈防护架(5),所述第一线圈防护架(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弹簧(6),所述第一防护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卡块(7),所述第一防护卡块(7)卡接于上柜门(301)的内部,所述上柜门(30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板(8);
所述下柜门(30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线圈(9),所述第二电磁线圈(9)的一端电连接有控制开关(10),所述下柜门(302)的一端插接有第二线圈防护架(11),所述第二线圈防护架(1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弹簧(12),所述第二防护弹簧(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卡块(13),所述第二防护卡块(13)卡接于下柜门(30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耗材柜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耗材柜(1)的一端开设有和柜门(3)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智能耗材柜(1)凹槽的两端开设有和转轴(2)相适配的槽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耗材柜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3)的一端开设有和转轴(2)相适配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耗材柜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柜门(301)的底部开设有和第一电磁线圈(4)相适配的凹槽,所述上柜门(301)凹槽的两端开设有和第一防护卡块(7)相适配的卡槽,所述上柜门(301)的一端开设有和第一线圈防护架(5)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上柜门(301)的中部开设有和透明玻璃板(8)相适配的固定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耗材柜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防护架(5)的两端开设有和第一防护卡块(7)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第一防护卡块(7)的一端开设有和第一防护弹簧(6)相适配的固定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耗材柜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柜门(302)的顶端开设有和第二电磁线圈(9)相适配的凹槽,所述下柜门(302)凹槽的两端开设有和第二防护卡块(13)相适配的卡槽,所述下柜门(302)的一端开设有和第二线圈防护架(11)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下柜门(302)的内部开设有和控制开关(10)相适配的固定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耗材柜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4)和第二电磁线圈(9)对称分布。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