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钕铁硼铸片生产专用辊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8


本实用新型涉及钕铁硼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钕铁硼铸片生产专用辊筒。



背景技术:

钕铁硼铸片是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半成品。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中频感应熔炼炉在氩气保护下将含量约为稀土元素30%左右的多种元素高温融化,浇铸在旋转的辊筒上,液态合金液降温形成合金片,并受离心力作用甩出辊筒。

目前辊筒大多是通过水冷实现降温,通过冷却水进入辊筒内流通,实现辊筒的外表面的降温,由于辊筒转速较快,为保证冷却效果,冷却水需要及时将辊筒上的热量传递出去,然后由于冷却水与辊筒之间的接触面积有限,因此导致冷却水在辊筒内流动的过程中,冷却效果受限,而且,为保证冷却效果,冷却水的流速不能过小,冷却水的流速在1.2~1.6m/s,冷却水在辊筒内流动时,冷却水呈圆柱状,仅仅外周的冷却水会与辊筒内壁相接触进行热交换,而中心的冷却水还未起到冷却作用时便被排出至辊筒外,导致冷却水的利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钕铁硼铸片生产专用辊筒,通过设置冷却组件,通过冷却水与冷却组件同时配合进行散热,冷却效果好,冷却效果好,冷却水的利用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钕铁硼铸片生产专用辊筒,包括辊体和冷却组件,所述辊体内部设置有换热腔,所述辊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盖体,所述辊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盖体,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安装件、传导件,所述安装件呈圆筒状,所述传导件沿所述安装件的圆周分布,当所述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内时,所述传导件与所述换热腔内壁相配合,且相邻两传导件之间具有过水通道,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的入水口,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辊筒,通过在换热腔内设置冷却组件,使得换热腔内壁上产生的热量部分传递至传导件及安装件上,从而降低辊体的温度,再通过形成多个过水通道,冷却水进入过水通道后,冷却水即与换热腔内壁进行热交换对辊体进行降低,冷却水又与传导件及安装件进行热交换,降低传导件及安装件的温度,通过冷却水与冷却组件同时配合进行散热,冷却效果好,而且通过设置多个过水通道,冷却水分别进入每一过水通道进行冷却,冷却水的利用效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传导件与换热腔内壁配合的一侧形成有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弧度与换热腔内壁的弧度相同。通过上述改进,便于传导件与换热腔内壁进行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传导件与所述安装件配合的一侧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弧度与安装件的外表面的弧度相同。通过上述改进,便于传导件与安装件进行贴合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传导件为铜或铝制成。通过上述改进,使得传导件的热传递效果良好,能够及时将辊体上的热量传递至安装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盖体上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中央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转轴旋转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中央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转轴旋转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入水口连通的进水腔,所述进水管通过进水腔与所述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盖体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所述出水管通过出水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通过上述改进,便于集中进水和出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辊体;2、第一盖体;2.1、入水口;2.2、进水腔;3、第二盖体;3.1、出水口;3.2、出水腔;4、安装件;5、传导件;5.1、外凸部;5.2、内凹部;6、过水通道;7、进水管;8、出水管;9、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释。

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钕铁硼铸片生产专用辊筒,包括辊体1和冷却组件,所述辊体1内部设置有换热腔,所述辊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盖体2,所述辊体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盖体3,所述第一盖体2上连接有第一转轴9,所述第二盖体3上设有第二转轴10,便于带动辊体1进行转动,即所述辊体1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一盖体2和第二盖体3将所述辊体1进行密封。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安装件4、传导件5,所述安装件4呈圆筒状,安装件4为中空设置,降低安装件4的成本,所述传导件5沿所述安装件4的圆周分布,传导件5分布于安装件4的整个外周表面,增大接触面积,所述传导件5与所述安装件4配合的一侧设有内凹部5.2,所述内凹部5.2的弧度与安装件4的外表面的弧度相同。使得传导件5能够与安装件4的外表面贴合紧密,可增加传导件5与安装件4的外表面的接触面积,传导件5与所述安装件4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保证传导件5与安装件4之间能够紧密连接,同时能够更有效的传递热量至安装件4。

当所述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内时,所述传导件5与所述换热腔内壁相配合,所述传导件5与换热腔内壁配合的一侧形成有外凸部5.1,所述外凸部5.1的弧度与换热腔内壁的弧度相同。使得传导件5能够与换热腔内壁贴合紧密,可增加传导件5与换热腔内壁的的接触面积,以更有效的传递热量及热量的散去,传导件5和安装件4由铜或铝制成。热传导系数高,能够保证了辊体1上的热量及时传递至传导件5和安装件4上。

相邻两传导件5之间具有过水通道6,即相邻两传导件5、辊体1和传导件5之间形成过水通道6,所述第一盖体2上设有与所述过水通道6的一端连通的若干入水口2.1,所述第二盖体3上设有与所述过水通道6的另一端连通的若干出水口3.1。所述第一转轴9中央设置有进水管7,所述进水管7与所述第一转轴9旋转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0中央设置有出水管8,所述出水管8与所述第二转轴10旋转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盖体2上设有与所述入水口2.1连通的进水腔2.2,所述进水管7通过进水腔2.2与所述入水口2.1连通,所述第二盖体3设有与出水口3.1连通的出水腔3.2,所述出水管8通过出水腔3.2与所述出水口3.1连通。冷却水经进水管7进入后,进入进水腔2.2内,再通过若干个入水口2.1进入过水通道6内,过水通道6内的水再通过出水口3.1集中进入出水腔3.2内,最后再通过出水管8排出,通过上述改进,能够通过进水管7进行集中进水,通过出水管8进行集中出水。

本实用新型的辊筒,通过在换热腔内设置热传递系数高的传导件5和安装件4,使得换热腔内壁上产生的热量部分传递至传导件5及安装件4上,从而降低辊体1的温度,再通过形成多个过水通道6,冷却水进入过水通道6后,冷却水即与换热腔内壁进行热交换对辊体1进行降低,冷却水又与传导件5及安装件4进行热交换,降低传导件5及安装件4的温度,通过冷却水与冷却组件同时配合进行散热,冷却效果好,而且通过设置多个过水通道6,冷却水分流分别进入每一过水通道6进行冷却,冷却水的利用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钕铁硼铸片生产专用辊筒,包括辊体和冷却组件,所述辊体内部设置有换热腔,所述辊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盖体,所述辊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安装件、传导件,所述安装件呈圆筒状,所述传导件沿所述安装件的圆周分布,当所述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内时,所述传导件与所述换热腔内壁相配合,且相邻两传导件之间具有过水通道,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的入水口,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钕铁硼铸片生产专用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件与换热腔内壁配合的一侧形成有外凸部,所述外凸部的弧度与换热腔内壁的弧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钕铁硼铸片生产专用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件与所述安装件配合的一侧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弧度与安装件的外表面的弧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钕铁硼铸片生产专用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件为铜或铝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钕铁硼铸片生产专用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上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中央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转轴旋转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中央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转轴旋转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与所述入水口连通的进水腔,所述进水管通过进水腔与所述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二盖体设有与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所述出水管通过出水腔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钕铁硼铸片生产专用辊筒,包括辊体和冷却组件,所述辊体内部设置有换热腔,所述辊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盖体,所述辊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安装件、传导件,所述安装件呈圆筒状,所述传导件沿所述安装件的圆周分布,当所述冷却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内时,所述传导件与所述换热腔内壁相配合,且相邻两传导件之间具有过水通道,所述第一盖体上设有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的入水口,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与所述过水通道连通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提供通过设置冷却组件,通过冷却水与冷却组件同时配合进行散热,冷却效果好,冷却效果好,冷却水的利用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杨道华;张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雄海稀土速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2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00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