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仪,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



背景技术:

风电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将推动大容量储能产业的发展。储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有效调节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使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而电化学储能作为多重储能形式的一种,具有技术成熟、建设周期短、调节速度快、控制精确、控制可反向的特点,是为电网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的理想工具。

储能站测试仪,对agc/avc量测、闭锁逻辑、控制逻辑、控制精度、均衡能力、一次二次系统配合进行全面检验,暴露并分析缺陷,对储能站的建设与运行,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另外根据市场及现场应用需求,储能站测试仪会往便携式及小型化发展,目前市场上的储能站测试仪大多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够简化框架结构,从而缩小体积,便于携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包括箱体,箱体包括框架、设于框架六个面上的面板、背板、两块侧板、顶板、底板,框架包括上下设置的两组横梁组,每组横梁组设有多根横梁,两组横梁组中的横梁数量相等,侧板分别固定在两组横梁组的左右两端上,顶板与两块侧板上端的后侧连接固定,底板与两块侧板下端的后侧连接固定;背板通过连接件与两块侧板连接固定;面板铰接在位于下端的一组横梁组中的与之相邻的横梁上,以实现面板可开启,面板的上端通过螺丝和位于上端的一组横梁组中的与之相邻的横梁连接固定;在两组横梁组上分别设有多个相对设置且具有导向槽的导向条,以用于对插入箱体中的4upcba板卡进行导向并固定,导向条从面板朝背板方向直线延伸;在面板上设有端子座,以用于通过引线与插入箱体中的4upcba板卡电连接;在底板上设有第一散热孔,背板上设有第二散热孔,以形成对流路径;在箱体上还设有可转动的提手,提手分别固定在侧板靠近面板的一侧上。

进一步地,在背板上设有缓冲护角。

进一步地,缓冲护角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在底板上设有缓冲脚垫。

进一步地,缓冲脚垫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每组横梁组至少包括三根横梁,其中一根横梁与背板相邻设置,另外两根横梁与面板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侧板的上下两端边缘上设有分别朝两组横梁组方向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包括与侧板垂直的垂直面以及与侧板平行的平行面,在平行面上间隔设置有连接孔,侧板通过螺丝穿过对应位置的连接孔后与两组横梁组连接固定,连接件通过螺丝分别连接在侧板对应位置的连接孔上。

进一步地,在垂直面远离平行面的一端上设有板插槽,在顶板上与侧板相邻的两侧边缘上分别设有朝侧板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边,第一延伸边上设有第一凹陷边,以使顶板固定在侧板上后,第一凹陷边插入上端的板插槽中;在底板上与侧板相邻的两侧边缘上分别设有朝侧板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边,第二延伸边上设有第二凹陷边,以使底板固定在侧板上后,第二凹陷边插入下端的板插槽中。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孔设置在底板与面板相邻的位置处;第二散热孔设置在背板与顶板相邻的位置处。

进一步地,在两块侧板中其中一块侧板上设有电源接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上下两组横梁组,将左右侧板、面板直接固定在两组横梁组上,从而替代框架的立柱;将顶板和底板直接与左右侧板连接固定,背板则通过连接件与左右侧板连接固定,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减小箱体的整体尺寸,便于携带;在底板靠近面板的位置设置第一散热孔,在背板靠近顶板的位置设置第二散热孔,能够形成散热用的对流路径,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顶板、底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背板与侧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导向条与横梁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框架2、设于框架2六个面上的面板3、背板4、侧板5、顶板7、底板8,其中,侧板5设有两块,分别左右多称设置,框架2由上下设置的两组横梁组9组成,每组横梁组9设有多根横梁17,侧板5分别固定在两组横梁组9的左右两端上,顶板7与侧板5上端的后侧通过螺丝连接固定,底板8与两块侧板5下端的后侧通过螺丝连接固定;背板4通过连接件18与两块侧板5连接固定;面板3铰接在位于下端的一组横梁组9中与之相邻的横梁17上,以实现面板3可开启,面板3的上端通过螺丝和位于上端的一组横梁组9中与之相邻的横梁17连接固定;在两组横梁组9上分别设有多个相对设置且具有导向槽102的导向条10,一一相对的两个导向条10的导向槽102相对,以用于对插入箱体1中的4upcba板卡进行导向并固定,导向条10从面板3朝背板4方向设置;在面板3上设有端子座11,以用于通过引线与插入箱体1中的4upcba板卡电连接;在底板8上设有第一散热孔12,背板4上设有第二散热孔13,以形成对流路径;在箱体1上还设有可转动的提手14,提手14分别固定在两块侧板5靠近面板3的一侧上;在两块侧板5中的其中一块侧板5上还设有电源接口21。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两块侧板5替代传统的立柱,充当立柱的支撑作用,而背板4直接通过连接件18与两块侧板5连接固定(图10所示),节省了箱体的空间,从而缩小体积。

如图4、图6和图11所示,每组横梁组9设有三根横梁17,其中一根横梁17与背板4相邻设置,另外两根横梁17与面板3相邻设置,面板3通过合页20固定在位于下端的该组横梁组9中与面板3相邻的横梁17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合页20设有三个,如图6所示,为了便于理解,将每组横梁组9中的三根横梁分别定义为第一横梁171、第二横梁172、第三横梁173,其中,第一横梁171与背板4相邻,第二横梁172、第三横梁173则与面板3相邻,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横梁171、第二横梁172的结构相同,而与面板3相邻的第三横梁173的宽度为第一横梁171、第二横梁172宽度的一半;第一横梁171、第二横梁172、第三横梁173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第一螺丝连接孔174,在第一横梁171、第二横梁172与导向条10相对的一端面上设有用于固定导向条10的卡扣孔175,卡扣孔175沿第一横梁171、第二横梁172长度方向等距离间隔设置,导向条10通过卡扣101与卡扣孔175卡接固定,第三横梁17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螺丝连接螺孔176,而第三横梁173面向面板3的一端面上设有贯穿两端面的螺丝通槽177,以满足使用需要;面板3通过合页20与位于下端的横梁组9中的第三横梁173上的螺丝通槽177连接固定,从而使面板3能够开合90度,面板3的上端则通过螺丝与位于上端的一组横梁组9中的第三横梁173的螺丝通槽177连接固定。

安装时,先将两块侧板5分别通过螺丝与第一横梁171、第二横梁172、第三横梁173上的第一螺丝连接孔174、第二螺丝连接螺孔176连接固定,使两块侧板5与两组横梁组9之间共同充当框架。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在两块侧板5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有沿该端面横向设置的多条侧板螺丝连接槽6,侧板螺丝连接槽6从面板3朝背板4方向直线延伸,侧板螺丝连接槽6通过两个凸起的凸条组合构成;侧板螺丝连接槽6的槽壁上设有齿牙,齿牙沿侧板螺丝连接槽6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顶板7上与背板4相邻的一端设有顶板连接臂71(图9所示),底板8上与背板4相邻的一端设有底板连接臂81(图8所示),顶板7和底板8通过螺丝经底板连接臂81、顶板连接臂71与侧板螺丝连接槽6连接固定,以实现将顶板7、底板8固定在两块侧板5的后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提手14采用现有技术中具有角度定位的提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3所示,在背板4上设有缓冲护角15,以在箱体1在背板4朝下放置时,可起到防护以及减震的作用;具体地,缓冲护角15为矩形,沿背板4的高度方向设置在背板4的左右两侧,缓冲护角15通过固定顶板7以及底板8的螺丝与顶板7和底板8一同固定在两块侧板5的后侧。本实用新型中,缓冲护15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其厚度为35mm。

如图3和图5所示,在底板8上还设有缓冲脚垫16,缓冲脚垫16设置在底板8的靠近四个角的位置处;以实现当底板8朝下放置时,具有离地间隙,具体地,缓冲脚垫16的厚度为7.2mm;本实用新型中,缓冲脚垫16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

如图4和图7所示,在侧板5的上下两端边缘上设有朝两组横梁组9方向弯折的弯折部19,以形成阶梯结构,弯折部19包括与侧板5垂直的垂直面193以及与侧板5平行的平行面194,在平行面194上间隔设置有连接孔191,侧板5通过螺丝穿过对应位置的连接孔191后与两组横梁组9上的第一螺丝连接孔174、第二螺丝连接螺孔176连接固定,连接件18通过螺丝分别连接在侧板5对应位置的连接孔191上。

如图4、图7所示,在垂直面193上远离平行面194的一端上设有板插槽192,在顶板7上与侧板5相邻的两侧边缘上分别设有朝侧板5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边73(图8所示),第一延伸边73上设有第一凹陷边72,以使顶板7固定在侧板5上后,第一凹陷边72插入上端的板插槽192中;在底板8上与侧板5相邻的两侧边缘上分别设有朝侧板5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边83(图9所示),第二延伸边83上设有第二凹陷边82,以使底板8固定在侧板5上后,第二凹陷边82插入下端的板插槽192中。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散热孔12设置在底板8与面板3相邻的位置处;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散热孔13设置在背板4与顶板7相邻的位置处;从而使冷风从第一散热孔12进入箱体1后,从第二散热孔13将热气带出;具体地,第一散热孔12阵列分布成4排26列;第二散热孔13阵列分布成一排共26个;第一散热孔12、第二散热孔13的尺寸均为25mm×3.2mm。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端子座11设有16个,导向条10设有五对,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上下两组横梁组9上。

如图2和图6所示,在面板3外设有矩形的外框23,在两块侧板5与面板3相邻的一侧上分别设有面框卡条24,面框卡条24通过螺丝与侧板螺丝连接槽6连接固定,在外框23与面框卡条24相对的一端设有卡扣,外框23通过卡扣与面框卡条24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下两组横梁组,将左右侧板、面板直接固定在两组横梁组上,从而替代框架的立柱;将顶板和底板直接与左右侧板连接固定,背板则通过连接件与左右侧板连接固定,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减小箱体的整体尺寸,便于携带;在底板靠近面板的位置设置第一散热孔,在背板靠近顶板的位置设置第二散热孔,能够形成散热用的对流路径,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箱体(1)包括框架(2)、设于框架(2)六个面上的面板(3)、背板(4)、两块侧板(5)、顶板(7)、底板(8),框架(2)包括上下设置的两组横梁组(9),每组横梁组(9)设有多根横梁(17),两组横梁组(9)中的横梁(17)数量相等,侧板(5)分别固定在两组横梁组(9)的左右两端上,顶板(7)与两块侧板(5)上端的后侧连接固定,底板(8)与两块侧板(5)下端的后侧连接固定;背板(4)通过连接件(18)与两块侧板(5)连接固定;面板(3)铰接在位于下端的一组横梁组(9)中的与之相邻的横梁(17)上,以实现面板(3)可开启,面板(3)的上端通过螺丝和位于上端的一组横梁组(9)中的与之相邻的横梁(17)连接固定;在两组横梁组(9)上分别设有多个相对设置且具有导向槽(102)的导向条(10),以用于对插入箱体(1)中的4upcba板卡进行导向并固定,导向条(10)从面板(3)朝背板(4)方向直线延伸;在面板(3)上设有端子座(11),以用于通过引线与插入箱体(1)中的4upcba板卡电连接;在底板(8)上设有第一散热孔(12),背板(4)上设有第二散热孔(13),以形成对流路径;在箱体(1)上还设有可转动的提手(14),提手(14)分别固定在侧板(5)靠近面板(3)的一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在背板(4)上设有缓冲护角(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其特征在于:缓冲护角(15)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在底板(8)上设有缓冲脚垫(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其特征在于:缓冲脚垫(16)采用聚氨酯泡沫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每组横梁组(9)至少包括三根横梁(17),其中一根横梁(17)与背板(4)相邻设置,另外两根横梁(17)与面板(3)相邻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其特征在于:侧板(5)的上下两端边缘上设有分别朝两组横梁组(9)方向弯折的弯折部(19),弯折部(19)包括与侧板(5)垂直的垂直面(193)以及与侧板(5)平行的平行面(194),在平行面(194)上间隔设置有连接孔(191),侧板(5)通过螺丝穿过对应位置的连接孔(191)后与两组横梁组(9)连接固定,连接件(18)通过螺丝分别连接在侧板(5)对应位置的连接孔(19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在垂直面(193)远离平行面(194)的一端上设有板插槽(192),在顶板(7)上与侧板(5)相邻的两侧边缘上分别设有朝侧板(5)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边(73),第一延伸边(73)上设有第一凹陷边(72),以使顶板(7)固定在侧板(5)上后,第一凹陷边(72)插入上端的板插槽(192)中;在底板(8)上与侧板(5)相邻的两侧边缘上分别设有朝侧板(5)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边(83),第二延伸边(83)上设有第二凹陷边(82),以使底板(8)固定在侧板(5)上后,第二凹陷边(82)插入下端的板插槽(192)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孔(12)设置在底板(8)与面板(3)相邻的位置处;第二散热孔(13)设置在背板(4)与顶板(7)相邻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在两块侧板(5)中其中一块侧板(5)上设有电源接口(2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储能站小型化测试仪,包括箱体,箱体包括框架、面板、背板、两块侧板、顶板、底板,框架包括上下设置的两组横梁组,每组横梁组设有多根横梁,侧板分别固定在两组横梁组的左右两端上,顶板与两块侧板上端的后侧连接固定,底板与两块侧板下端的后侧连接固定;背板通过连接件与两块侧板连接固定;在两组横梁组上分别设有多个相对设置且具有导向槽的导向条;在面板上设有端子座;在底板上设有第一散热孔,背板上设有第二散热孔。与现有技术相比,设置上下两组横梁组,替代框架的立柱;将顶板和底板直接与左右侧板连接固定,背板则通过连接件与左右侧板连接固定,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减小箱体的整体尺寸,便于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斌;侯林;彭涛;谢镜池;吴国;黄胜;刘厚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3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00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