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1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柜散热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通常要用到开关柜将大部分的控制部件整合安装在一起,便于集中管理,由于开关柜中空间相对密封,里面的电子元器件散热不畅,尤其是对于内含多层隔板的柜体,不易散热;

传统的开关柜集成两侧开有散热孔,该散热孔不能够根据当前工况进行通风调节,例如外界温度较低时,内部热量积攒较慢,开关柜内的热量自行散发就行,不需要开关柜主动散热;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开关柜内部热量积攒较快,需要及时的将开关柜热量排出,此时需要主动将开关柜内部的热量排出去;传统开关柜集成的散热结构,不管春夏秋冬只能够起到散热的作用,不能够控制开关柜集成内部的温度,影响开关柜集成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以解决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包括矩形底座,所述矩形底座下端设有主动通风机构,所述矩形底座上端设有通风调节机构;

所述主动通风机构包括矩形底座上表面的矩形箱体,矩形箱体与矩形底座之间开有通孔一,通孔一设有两个,通孔一侧表面安装有电机支架,电机支架中心处安装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下端安装有扇叶,双轴电机上端主动轮,主动轮与双轴电机输出端滑动连接,主动轮与双轴电机输出端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主动轮下表面安装有永磁铁,主动轮内圈开有限位槽,双轴电机输出端安装有限位条,限位条与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电机支架上表面安装有环形支架,环形支架上表面安装有环形电磁铁;

所述通风调节机构包括矩形箱体侧表面的通风口,通风口两端安装有卧式轴承,卧式轴承内圈安装有连接轴,连接轴侧表面安装有椭圆板,连接轴一端安装有蜗轮,矩形箱体侧表面安装有轴承一,轴承一内圈安装有与蜗轮互相啮合的蜗杆,蜗杆下端安装有伞齿轮一,矩形箱体下表面安装有轴承二,轴承二内圈安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一端安装有与伞齿轮一互相啮合的伞齿轮二,传动轴另一端安装有伞齿轮三。

进一步的,矩形箱体侧表面开有矩形口,矩形口两端安装有开关门。

进一步的,通孔一下端安装有防尘罩。

进一步的,椭圆板侧表面安装有橡胶垫。

进一步的,通风口设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主动通风机构的作用可以根据当前工况主动对开关柜内部进行散热,通过通风调节机构的作用可以调节进风口的大小,实现控制开关柜内部温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动通风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通风调节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主动轮的示意图;

图中,1、矩形底座;2、矩形箱体;3、通孔一;4、电机支架;5、双轴电机;6、扇叶;7、主动轮;8、压缩弹簧;9、永磁铁;10、限位槽;11、限位条;12、环形支架;13、环形电磁铁;14、通风口;15、卧式轴承;16、连接轴;17、椭圆板;18、蜗轮;19、轴承一;20、蜗杆;21、伞齿轮一;22、轴承二;23、传动轴;24、伞齿轮二;25、伞齿轮三;26、矩形口;27、开关门;28、防尘罩;29、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包括矩形底座1,矩形底座1下端设有主动通风机构,矩形底座1上端设有通风调节机构;

主动通风机构包括矩形底座1上表面的矩形箱体2,矩形箱体2与矩形底座1之间开有通孔一3,通孔一3设有两个,通孔一3侧表面安装有电机支架4,电机支架4中心处安装有双轴电机5,双轴电机5下端安装有扇叶6,双轴电机5上端主动轮7,主动轮7与双轴电机5输出端滑动连接,主动轮7与双轴电机5输出端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8,主动轮7下表面安装有永磁铁9,主动轮7内圈开有限位槽10,双轴电机5输出端安装有限位条11,限位条11与限位槽10的位置相对应;电机支架4上表面安装有环形支架12,环形支架12上表面安装有环形电磁铁13;

通风调节机构包括矩形箱体2侧表面的通风口14,通风口14两端安装有卧式轴承15,卧式轴承15内圈安装有连接轴16,连接轴16侧表面安装有椭圆板17,连接轴16一端安装有蜗轮18,矩形箱体2侧表面安装有轴承一19,轴承一19内圈安装有与蜗轮18互相啮合的蜗杆20,蜗杆20下端安装有伞齿轮一21,矩形箱体2下表面安装有轴承二22,轴承二22内圈安装有传动轴23,传动轴23一端安装有与伞齿轮一21互相啮合的伞齿轮二24,传动轴23另一端安装有伞齿轮三25。

矩形箱体2侧表面开有矩形口26,矩形口26两端安装有开关门27。

通孔一3下端安装有防尘罩28,通过防尘罩28的作用可以防止过多的灰尘进入到矩形箱体2内。

椭圆板17侧表面安装有橡胶垫29,通过橡胶垫29的作用可以减小椭圆板17与通风口14之间的缝隙,增加矩形箱体2内的密封性。

通风口14设有多个。

在本实施方案中,该设备的用电设备由外接的控制器进行控制,矩形箱体2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双轴电机5电性连接;该装置分为三种工作状态,第一种状态是外界的温度非常低,电气元件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矩形底座1、矩形箱体2上,矩形底座1、矩形箱体2再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到外界,外界温度较低能够快速的将热量带走,此时能够使矩形箱体2内的温度处于正常恒定的温度,故不需要通风,此时椭圆板17处于竖直的状态,将通风口14全部堵住;

第二种状态是外界温度正常时,此时由于外界温度正常,不能够快速的将矩形底座1、矩形箱体2外表面的热量带走,热量积攒在矩形箱体2内部,使矩形箱体2内部处于较高的温度,此时通过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当矩形箱体2内的温度高于一定温度之后,控制器控制环形电磁铁13通电,环形电磁铁13的通电使环形电磁铁13与永磁铁9之间产生磁力,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永磁铁9带动主动轮7上移并与伞齿轮三25啮合,之后控制器控制双轴电机5转动,双轴电机5的转动带动主动轮7、伞齿轮三25转动,伞齿轮三25的转动带动传动轴23、伞齿轮二24、伞齿轮一21、蜗杆20转动,蜗杆20的转动带动蜗轮18、连接轴16、椭圆板17转动,使椭圆板17与通风口14之间产生较大的缝隙,便于矩形箱体2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自动流通,实现热交换,达到降温的目的;椭圆板17打开一定角度之后双轴电机5停止转动,环形电磁铁13断电,控制椭圆板17打开的角度,可以控制通风量的大小;

第三种状态是外界温度较高时,矩形箱体2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自动流通不能够有效的降低矩形箱体2内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可以感知矩形箱体2内的温度持续高温,此时控制器控制双轴电机5转动,带动扇叶6高速转动,使矩形箱体2内部的空气通孔一3排出,从而使矩形箱体2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块速流通,实现主动降温的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包括矩形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底座(1)下端设有主动通风机构,所述矩形底座(1)上端设有通风调节机构;

所述主动通风机构包括矩形底座(1)上表面的矩形箱体(2),矩形箱体(2)与矩形底座(1)之间开有通孔一(3),通孔一(3)设有两个,通孔一(3)侧表面安装有电机支架(4),电机支架(4)中心处安装有双轴电机(5),双轴电机(5)下端安装有扇叶(6),双轴电机(5)上端主动轮(7),主动轮(7)与双轴电机(5)输出端滑动连接,主动轮(7)与双轴电机(5)输出端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8),主动轮(7)下表面安装有永磁铁(9),主动轮(7)内圈开有限位槽(10),双轴电机(5)输出端安装有限位条(11),限位条(11)与限位槽(1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电机支架(4)上表面安装有环形支架(12),环形支架(12)上表面安装有环形电磁铁(13);

所述通风调节机构包括矩形箱体(2)侧表面的通风口(14),通风口(14)两端安装有卧式轴承(15),卧式轴承(15)内圈安装有连接轴(16),连接轴(16)侧表面安装有椭圆板(17),连接轴(16)一端安装有蜗轮(18),矩形箱体(2)侧表面安装有轴承一(19),轴承一(19)内圈安装有与蜗轮(18)互相啮合的蜗杆(20),蜗杆(20)下端安装有伞齿轮一(21),矩形箱体(2)下表面安装有轴承二(22),轴承二(22)内圈安装有传动轴(23),传动轴(23)一端安装有与伞齿轮一(21)互相啮合的伞齿轮二(24),传动轴(23)另一端安装有伞齿轮三(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其特征在于,矩形箱体(2)侧表面开有矩形口(26),矩形口(26)两端安装有开关门(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其特征在于,通孔一(3)下端安装有防尘罩(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其特征在于,椭圆板(17)侧表面安装有橡胶垫(2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其特征在于,通风口(14)设有多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通风量的开关柜集成,包括矩形底座,所述矩形底座下端设有主动通风机构,所述矩形底座上端设有通风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主动通风机构的作用可以根据当前工况主动对开关柜内部进行散热,通过通风调节机构的作用可以调节进风口的大小,实现控制开关柜内部温度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刘火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华信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0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01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