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5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下沉式绿地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和广场内。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下沉式绿地适用区域广,其建设费用和维护费用均较低,但大面积应用时,易受地形等条件的影响,实际调蓄容积较小。

现有的下沉式存储装置的方法很多,一般是使用雨水仓和沉淀仓,通过雨水仓设置凹槽实现泥土的分离,分离后的雨水进行抽取到存储仓,但是现有的装置较大在安装地下时会大面积破坏植物,同时地面凹陷处设置存储装置会产生大量的泥石流。

中国专利cn201420401440.3公开了一种分流式弃流过滤装置,包括外筒、内筒、挂筒和浮球阀,所述内筒通过上隔板和下隔板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内壁上,所述外筒的两侧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挂筒的顶端两侧设置稳定杆,所述浮球阀通过不锈钢板套穿在所述稳定杆上,所述挂筒设置有中孔和弃流口,所述浮球阀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半球阀,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之间设置有将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的空间分割为前外腔和后外腔的中隔板,所述内筒两侧分别设置有分流孔和透水孔,本实用新型能够及时分离污染物,避免了雨水中的杂质、悬浮物对过滤系统的堵塞,保证后期雨水较大时的过滤效率;但上述装置在雨水量较大时会产生水流溢出井盖,同时过滤网难以清理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能够对雨水进行分流处理,同时减少泥石流的进入,过滤后的水进行草坪喷洒灌溉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过滤部和蓄水部,所述过滤部的上方卡合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部高于所述过滤部的上端部;所述支撑架内轮廓处设有井盖,所述过滤部的中部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蓄水部的内壁上方靠近所述过滤部处设有第一传感器,所述蓄水部的内壁下方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蓄水部在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上方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通孔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泵体,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有若干喷洒器,所述喷洒器设置在地面上;所述蓄水部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电磁阀。

本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铺设,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收集,能够防止泥石流、杂物等随雨水进入到装置内;收集的雨水能够存储在所述蓄水部中,通过泵体能够将雨水重新利用,在晴天进行草地浇灌;同时在蓄水部的长时间储存中能够进一步沉淀杂质,积累在蓄水部底部的杂质还能够定期通过排污管外排。

所述支撑架的设置,一方面能够用于辅助安装所述壳体,使所述壳体位于地下,另一方面能够卡合安装井盖,方便雨水进入,也便于后期打开井盖清理壳体内部;所述井盖能够阻挡地面上的较大的杂物、污染物,便于后期雨水的过滤分离。

第一过滤网能够将污水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网过滤成较为干净的水,实现对污水的多次过滤过程,使得杂质较小的水能够进行喷洒,既能够防止喷头的堵塞,也能够提升喷洒的效果。

所述排污管的设置,能够在雨水量较大或者雨水沉淀后存在的污水从装置内排出,实现分离污泥和雨水量较大装置难以装下时进行排污的过程。

多个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对装置内雨水量进行检测,有利于装置内排污和蓄水部存储水量用于喷洒过程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的一旁设有自来水管,所述自来水管上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也分别设有电磁阀,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出水管。

所述自来水管以及多个电磁阀和多个连接管的设置,使得电磁阀能够对自来水进行控制,当蓄水部内的水不足时,可以利用自来水管对草地进行喷洒,或者打开所述第二连接管上的电磁阀对所述第二过滤网进行反向冲洗,冲洗所述第二过滤网的表面杂质,减少人工下井清理,同时能够延长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圆环状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架的内轮廓为阶梯状沉孔,所述阶梯状沉孔处套设有所述井盖。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多孔的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填充有大小各异的石子。

所述支撑架内设有石子,能够实现对泥土、砂石的阻挡和过滤。

阶梯状的所述沉孔处套设井盖的设置,便于井盖的装卸,实现装置内部的可拆卸清理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部包括相互焊接的圆环和圆台,所述圆台为截锥形壳体结构,所述支撑架卡合在所述圆环与所述圆台的交接处;所述圆台的内表面设有支撑块,所述第一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支撑块上。

该结构的设置,既能够在所述圆台内形成倾斜的坡度,使得雨水能够顺利进入到蓄水部,也方便安装所述第一过滤网,对雨水进行初次过滤,以实现装置良好的储水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部包括竖直端和水平端,所述竖直端为圆柱壳体结构,所述水平端的轴心处设有沉孔,所述沉孔的轴心处设有排污孔,所述排污孔连接所述排污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网通过法兰边螺接在所述蓄水部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过滤网覆盖所述通孔。

所述第二过滤网可以为圆柱盒形结构,能够多方位过滤杂质,一方面提高过滤效果,增加过滤量;另一方面减少多面过滤网同时被堵塞的概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铺设,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收集,能够防止泥石流、杂物等随雨水进入到装置内;收集的雨水能够存储在所述蓄水部中,通过泵体能够将雨水重新利用,在晴天进行草地浇灌;同时在蓄水部的长时间储存中能够进一步沉淀杂质,积累在蓄水部底部的杂质还能够定期通过排污管外排;

(2)第一过滤网能够将污水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网过滤成较为干净的水,实现对污水的多次过滤过程,使得杂质较少的水进行喷洒,既能够防止喷头的堵塞,也能够提升喷洒的效果;

(3)所述自来水管以及多个电磁阀和多个连接管的设置,既能够对草地进行喷洒灌溉,也能够对所述第二过滤网进行反向冲洗,减少人工下井清理,同时能够延长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使用寿命;

(4)所述排污管的设置,能够在雨水量较大或者雨水沉淀后存在的污水从装置内排出,多个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对装置内雨水量进行检测,有利于装置内排污和蓄水部存储水量用于喷洒过程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壳体;2、过滤部;201、圆环;202、圆台;3、蓄水部;4、支撑架;5、第一过滤网;6、第一传感器;7、第二传感器;8、通孔;9、第二过滤网;10、出水管;11、泵体;12、喷洒器;13、排污管;14、连接管;15、第一连接管;16、第二连接管;17、自来水管;18、井盖;19、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过滤部2和蓄水部3,所述过滤部2的上方卡合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上端部高于所述过滤部2的上端部;所述支撑架4内轮廓处设有井盖18,所述过滤部2的中部设有第一过滤网5;所述蓄水部3的内壁上方靠近所述过滤部2处设有第一传感器6,所述蓄水部3的内壁下方设有第二传感器7;所述蓄水部3在所述第二传感器7的上方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处设有第二过滤网9;所述通孔8连接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另一端连接有泵体11,所述泵体11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管14,所述连接管14上设有若干喷洒器12,所述喷洒器12设置在地面上;所述蓄水部3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3,所述排污管13上设有电磁阀。

本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和铺设,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和收集,能够防止泥石、杂物等随雨水进入到装置内;收集的雨水能够存储在所述蓄水部3中,通过泵体11能够将雨水重新利用,在晴天进行草地浇灌;同时在蓄水部3的长时间储存中能够进一步沉淀杂质,积累在蓄水部3底部的杂质还能够定期通过排污管13外排。

所述支撑架4的设置,一方面能够用于辅助安装所述壳体1,使所述壳体1位于地下,另一方面能够卡合安装井盖18,雨水能够进入,也便于后期打开井盖18清理壳体内部;所述井盖18能够阻挡地面上的较大的杂物、污染物,便于后期雨水的过滤分离。

所述第一过滤网5能够将污水进行初步过滤,第二过滤网9过滤成较为干净的水,实现对污水的多次过滤过程,使得杂质较少的水能够进行喷洒,既能够防止喷头的堵塞,也能够提升喷洒的效果。

所述排污管13的设置,能够在雨水量较大或者雨水沉淀后存在的污水从装置内排出,实现分离污泥和雨水量较大装置难以装下时进行排污的过程。

多个传感器的设置,能够对装置内雨水量进行检测,有利于装置内排污和蓄水部存储水量用于喷洒过程的控制。所述第一传感器6和所述第二传感器7均为水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14的一旁设有自来水管17,所述自来水管17上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5和第二连接管16,所述第一连接管15和第二连接管16上也分别设有电磁阀,所述第一连接管15连接所述连接管14,所述第二连接管16连接所述出水管10。

所述自来水管17以及多个电磁阀和多个连接管的设置,使得电磁阀能够对自来水进行控制,当蓄水部内的水不足时,可以利用自来水管对草地进行喷洒,或者打开所述第二连接管16上的电磁阀对所述第二过滤网9进行反向冲洗,冲洗所述第二过滤网9表面附着的杂质,减少人工下井清理,同时能够延长所述第二过滤网9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4为圆环状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架4的内轮廓为阶梯状沉孔,所述阶梯状沉孔处套设有所述井盖18。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4为多孔的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支撑架4的内部填充有大小各异的石子。

所述支撑架4内设有石子,能够实现对泥土、砂石的阻挡和过滤,同时便于四周的水进入壳体1内,避免四周积水。

阶梯状的所述沉孔处套设井盖18的设置,便于井盖18的装卸,实现装置内部的可拆卸清理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部2包括相互焊接的圆环201和圆台202,所述圆台202为截锥形壳体结构,所述支撑架4卡合在所述圆环201与所述圆台202的交接处;所述圆台202的内表面设有支撑块19,所述第一过滤网5安装在所述支撑块19上。

该结构的设置,既能够在所述圆台202内形成倾斜的坡度,使得雨水能够顺利进入到蓄水部3,也方便安装所述第一过滤网5,方便对雨水进行初次过滤,以实现装置良好的储水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部3包括竖直端和水平端,所述竖直端为圆柱壳体结构,所述水平端的轴心处设有沉孔,所述沉孔的轴心处设有排污孔,所述排污孔连接所述排污管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网9通过法兰边螺接在所述蓄水部3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过滤网9覆盖所述通孔8。

所述第二过滤网9可以为圆柱盒形结构,能够多方位过滤杂质,一方面提高过滤效果,增加过滤量;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多面过滤网同时被堵塞的概率。

当本装置安装完毕后,雨水下落侧方的水和泥沙经过支撑架4的侧壁,将泥沙进行初步过滤,初步过滤的水进入到装置内,井盖上方的雨水直接进入到装置内,过滤部2进入的水流经过第一过滤网5进入到蓄水部3内,实现储存过程,雨水进入到蓄水部3经过沉淀过程,蓄水部3下方排污管13设有的电磁阀能够定期打开将杂质排出;蓄水部3上方干净的水经过泵体11的作用,将干净的水经过第二过滤网9、通孔8和出水管10输出至连接管14和喷洒器12,将水流进行喷洒;所述第二传感器7对水流进行检测,当水量较少时,第一连接管15的电磁阀打开,外部水流经过第一连接管15、连接管14和喷洒器12的连接,通过外部水流进行喷洒;装置内水量较少时,第二连接管16上设置的电磁阀打开,外部水流能够通过自来水管17经第二连接管16和出水管10对第二过滤网9进行逆向冲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过滤部(2)和蓄水部(3),所述过滤部(2)的上方卡合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的上端部高于所述过滤部(2)的上端部,所述支撑架(4)内轮廓处设有井盖(18),所述过滤部(2)的中部设有第一过滤网(5);所述蓄水部(3)的内壁上方靠近所述过滤部(2)处设有第一传感器(6),所述蓄水部(3)的内壁下方设有第二传感器(7);所述蓄水部(3)在所述第二传感器(7)的上方设有通孔(8),所述通孔(8)处设有第二过滤网(9);所述通孔(8)连接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另一端连接有泵体(11),所述泵体(11)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管(14),所述连接管(14)连接有若干喷洒器(12),所述喷洒器(12)设置在地面上;所述蓄水部(3)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3),所述排污管(13)上设有电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4)的一旁设有自来水管(17),所述自来水管(17)上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5)和第二连接管(16),所述第一连接管(15)和第二连接管(16)上也分别设有电磁阀,所述第一连接管(15)连接所述连接管(14),所述第二连接管(16)连接所述出水管(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为圆环状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架的内轮廓为阶梯状沉孔,所述阶梯状沉孔处套设有所述井盖(1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的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为多孔的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支撑架(4)的内部填充有大小各异的石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2)包括相互焊接的圆环(201)和圆台(202),所述圆台(202)为截锥形壳体结构,所述支撑架(4)卡合在所述圆环(201)与所述圆台(202)的交接处;所述圆台(202)的内表面设有支撑块(19),所述第一过滤网(5)安装在所述支撑块(19)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部(3)包括竖直端和水平端,所述竖直端为圆柱壳体结构,所述水平端的轴心处设有沉孔,所述沉孔的轴心处设有排污孔,所述排污孔连接所述排污管(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网(9)通过法兰边螺接在所述蓄水部(3)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过滤网(9)覆盖所述通孔(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沉式绿地雨水储存排污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过滤部和蓄水部,所述过滤部的上方卡合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轮廓处设有井盖,所述过滤部的中部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蓄水部的内壁上方设有第一传感器,所述蓄水部的内壁下方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蓄水部在所述第二传感器的上方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通孔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接有泵体,所述泵体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有若干喷洒器;所述蓄水部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能够进行雨水储存,对装置内蓄水量进行监控,同时能够对滤网表面进行杂质清洗。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鹏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02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