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覆膜砂生产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膜砂精磨装置。
背景技术:
覆膜砂为现代钢铁工业铸造中常用的模具材料,具有优异的压制成型性能,具有优异的发气性能,以及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一定的强度,其主要在原砂中加入一定量的化学药品,在经过制备,破碎、筛分等步骤生产而成。在一定的温度下在原砂中加入一定量的化学药品后,通过搅拌制成的覆膜砂其粒度一般较大,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粉碎,粉碎完成后,对其进行筛分,而现有的粉碎装置针对一定粒度大小的粉碎效果较好,当粒度较小时,则粉碎效果降低,从而在不能将筛分后的一定粒度大小的覆膜砂进行粉碎,降低了覆膜砂的生产率,同时为了提高产量,需要对覆膜砂进行多次的粉碎也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覆膜砂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覆膜砂精磨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够高效的进行覆膜砂或者原砂的精磨粉碎,能够进行较小粒度的覆膜砂或者原砂的粉碎,提高了覆膜砂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覆膜砂的生产成本,同时也相应的提高了覆膜砂的品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覆膜砂精磨装置,包括:
进料组件,包括支撑部件,支撑部件上端设有进料部件;
精磨组件,包括一端设于进料部件的外转部,外转部内设有内转部;
驱动组件,包括呈等间隔阵列的设于外转部的支部,支部设有驱转部;
进料组件用于覆膜砂精磨时的进料,外转部与内转部转动方向相反,用于覆膜砂的精磨,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外转部转动;
外转部包括外转筒,外转筒内壁呈圆周阵列的设有凸条,凸条沿外转筒的轴向均匀的分布于外转筒的内壁,外转筒一端呈圆周阵列的成形有进料孔,进料孔位于进料部件处,外转筒另一端向外延伸且呈圆周阵列的设有外伸板,外伸板另一端均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另一端设有外转盘;
内转部包括转动杆一对,转动杆之间设有内磨杆,其中一根转动杆设于外转盘,另外一根转动杆连接有内转电机,内转电机呈对称结构的设有l形安装板,l形安装板的另一端安装于支撑部件,内磨杆外壁呈圆周阵列的设有内磨条,内磨条沿着内磨杆的轴向均匀的分布于内磨杆的外壁。
进一步地,凸条与内磨条均为螺旋状结构。
进一步地,凸条与内磨条的端面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支撑部件包括底板一对,底板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上延板,上延板上端均垂直的设有内固板,上延板内壁向上延伸且呈倾斜结构的均设有斜板。
进一步地,进料部件包括安装于内固板之间的配合环,斜板的另一端设于配合环,配合环套设于外转筒的进料孔处,配合环两端均设有密封环,密封环均设于外转筒,配合环向上延伸的设有连接框,连接框上端连通有进料斗。
进一步地,支部包括底撑板一对,底撑板均向延伸的设有l形支板一对,每对l形支板之间呈等间隔阵列的设有加固板,l形支板内壁均倾斜的设有斜撑板,每对l形支板上端之间均设有安装圈,安装圈均呈圆周阵列的设有装配盘。
进一步地,,驱转部包括均设于装配盘之间的驱转轮,驱转轮外壁与外转筒外壁相切,位于同一轴线的驱转轮均设有驱动杆,驱动杆一端连接有外转电机,驱转轮两端均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均设于外转筒。
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高效的进行覆膜砂或者原砂的精磨粉碎,能够进行较小粒度的覆膜砂或者原砂的粉碎,提高了覆膜砂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覆膜砂的生产成本,同时也相应的提高了覆膜砂的品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2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3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三。
图4示出了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四。
图5示出了a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此外,“大致”、“基本”等用语旨在说明相关内容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精确,而是可以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大致等于”并不仅仅表示绝对的等于,由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的“相等”,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除了绝对相等之外,“大致等于”还包括上述的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以此为例,其他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说明,“大致”、“基本”等用语均为与上述类似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6所示,一种覆膜砂精磨装置,包括:进料组件1、精磨组件2以及驱动组件3。
进料组件1,包括支撑部件10,支撑部件10上端设有进料部件11。精磨组件2,包括一端设于进料部件11的外转部20,外转部20内设有内转部21;
驱动组件3,包括呈等间隔阵列的设于外转部20的支部30,支部30设有驱转部31。进料组件1用于覆膜砂精磨时的进料,外转部20与内转部21转动方向相反,用于覆膜砂的精磨,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外转部20转动。
外转部20包括外转筒200,外转筒200内壁呈圆周阵列的设有凸条202,凸条202沿外转筒200的轴向均匀的分布于外转筒200的内壁,外转筒200一端呈圆周阵列的成形有进料孔201,进料孔201位于进料部件11处,外转筒200另一端向外延伸且呈圆周阵列的设有外伸板203,外伸板203另一端均设有连接板204,连接板204另一端设有外转盘205。
内转部21包括转动杆211一对,转动杆211之间设有内磨杆214,其中一根转动杆211设于外转盘205,另外一根转动杆211连接有内转电机212,内转电机212呈对称结构的设有l形安装板213,l形安装板213的另一端安装于支撑部件10,内磨杆214外壁呈圆周阵列的设有内磨条210,内磨条210沿着内磨杆214的轴向均匀的分布于内磨杆214的外壁。凸条202与内磨条210均为螺旋状结构。凸条202与内磨条210的端面为弧形结构。
支撑部件10包括底板100一对,底板100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上延板101,上延板101上端均垂直的设有内固板103,上延板101内壁向上延伸且呈倾斜结构的均设有斜板102。进料部件11包括安装于内固板103之间的配合环110,斜板102的另一端设于配合环110,配合环110套设于外转筒200的进料孔201处,配合环110两端均设有密封环113,密封环113均设于外转筒200,配合环110向上延伸的设有连接框111,连接框111上端连通有进料斗112。
支部30包括底撑板300一对,底撑板300均向延伸的设有l形支板301一对,每对l形支板301之间呈等间隔阵列的设有加固板302,l形支板301内壁均倾斜的设有斜撑板303,每对l形支板301上端之间均设有安装圈304,安装圈304均呈圆周阵列的设有装配盘305。驱转部31包括均设于装配盘305之间的驱转轮311,驱转轮311外壁与外转筒200外壁相切,位于同一轴线的驱转轮311均设有驱动杆313,驱动杆313一端连接有外转电机310,驱转轮311两端均设有限位环312,限位环312均设于外转筒200。
该装置依据覆膜砂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原砂制备的过程中,能够对原砂进行精磨,从而提高原砂的圆度,从而提高原砂的品质,同时能够对制备完成的覆膜砂进行精细的粉碎,从而提高覆膜砂的流动性,提升覆膜砂的品质,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覆膜砂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覆膜砂的生产成本。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简述表达在该实施例中以原砂为例,进料组件1为精磨组件2源源不断的提供原砂,原砂通过进料组件1进入精磨组件2中,在外转部20和内转部21的作用下完成原砂圆度的打磨,为了提高圆度打磨的效果,外转部20和内转部21的转动方向相反,而在打磨的过程中,驱动组件3通过驱转部31带动外转部20转动。
进料组件1中,支撑部件10用于进料部件11的支撑,从而防止进料部件11随着外转部20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原砂的投入,其中为了提高支撑部件10对进料部件11支撑的稳定性因此设置了斜板102,其中,进料斗112主要为了方便将原砂投入进料部件11中,投入进料斗112内的原砂通过连接框111将原砂导入进料孔201处,原砂通过进料孔201进入外转筒200的一端。在精磨的过程中,外转电机310启动,在外转电机310的带动下驱动杆313转动,而驱动杆313的转动将带动驱动轮311的转动,而驱转轮311的转动,将带动外转筒200的转动,其中限位环312对驱动轮311进行限位,同时的内转电机212启动,在内转电机212的带动下转动杆211转动,而转动杆211的转动将带动内磨杆214的转动,而内磨杆214的在与外转筒200相反方向的转动时,完成了原砂的精磨,同时的为了方便进行原砂精磨时的导向,因此在内磨杆214和外转筒200设置了相应的内磨条210和凸条202,其中设置在内磨杆214外壁的内磨条210能够在原砂精磨时对原砂的流动方西进行指引,同时,通过这种指引延长了原砂进行精磨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原砂精磨的效果,同时,外转筒200在精磨的过程中,反复对原砂外壁进行磨抛,而设置的凸条202能够提高这种磨抛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一种覆膜砂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料组件(1),包括支撑部件(10),支撑部件(10)上端设有进料部件(11);
精磨组件(2),包括一端设于进料部件(11)的外转部(20),外转部(20)内设有内转部(21);
驱动组件(3),包括呈等间隔阵列的设于外转部(20)的支部(30),支部(30)设有驱转部(31);
进料组件(1)用于覆膜砂精磨时的进料,外转部(20)与内转部(21)转动方向相反,用于覆膜砂的精磨,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外转部(20)转动;
外转部(20)包括外转筒(200),外转筒(200)内壁呈圆周阵列的设有凸条(202),凸条(202)沿外转筒(200)的轴向均匀的分布于外转筒(200)的内壁,外转筒(200)一端呈圆周阵列的成形有进料孔(201),进料孔(201)位于进料部件(11)处,外转筒(200)另一端向外延伸且呈圆周阵列的设有外伸板(203),外伸板(203)另一端均设有连接板(204),连接板(204)另一端设有外转盘(205);
内转部(21)包括转动杆(211)一对,转动杆(211)之间设有内磨杆(214),其中一根转动杆(211)设于外转盘(205),另外一根转动杆(211)连接有内转电机(212),内转电机(212)呈对称结构的设有l形安装板(213),l形安装板(213)的另一端安装于支撑部件(10),内磨杆(214)外壁呈圆周阵列的设有内磨条(210),内磨条(210)沿着内磨杆(214)的轴向均匀的分布于内磨杆(214)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砂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凸条(202)与内磨条(210)均为螺旋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砂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凸条(202)与内磨条(210)的端面为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砂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部件(10)包括底板(100)一对,底板(100)均向上延伸的设有上延板(101),上延板(101)上端均垂直的设有内固板(103),上延板(101)内壁向上延伸且呈倾斜结构的均设有斜板(1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覆膜砂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部件(11)包括安装于内固板(103)之间的配合环(110),斜板(102)的另一端设于配合环(110),配合环(110)套设于外转筒(200)的进料孔(201)处,配合环(110)两端均设有密封环(113),密封环(113)均设于外转筒(200),配合环(110)向上延伸的设有连接框(111),连接框(111)上端连通有进料斗(1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覆膜砂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部(30)包括底撑板(300)一对,底撑板(300)均向延伸的设有l形支板(301)一对,每对l形支板(301)之间呈等间隔阵列的设有加固板(302),l形支板(301)内壁均倾斜的设有斜撑板(303),每对l形支板(301)上端之间均设有安装圈(304),安装圈(304)均呈圆周阵列的设有装配盘(3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覆膜砂精磨装置,其特征在于,驱转部(31)包括均设于装配盘(305)之间的驱转轮(311),驱转轮(311)外壁与外转筒(200)外壁相切,位于同一轴线的驱转轮(311)均设有驱动杆(313),驱动杆(313)一端连接有外转电机(310),驱转轮(311)两端均设有限位环(312),限位环(312)均设于外转筒(20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