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绞线插针的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绞线式弹性插针(俗称麻花针),由两层多股铜线反向扭绞,两端熔焊成束,一端压入套管,另一端镦粗隆起,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接触可靠的特点,广泛用于电子元器件。一般是对绞制好的铍铜绞线(常见规格是0.40mm直径)进行自动精细校直、定长分切,并对两个端头进行自动激光熔焊。传统工艺是将分切工序和焊接工序分别在两台设备上人工手动完成,产量和成品率都较低。因此本公司设计了多种自动化的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如:一种绞线插针自动切断和焊接一体机(申请号201822217138.3)、绞线插针自动切断焊接装置(201910073877.6)、一种绞线插针自动生产机(201811610829.8)、一种绞线插针全自动切断机(201920095301.5)等。上述专利中不管是使用切刀还是激光对绞线进行切断,都是对单根绞线一下一下的切断;使得前端的送线电机,需要等绞线切断被夹持走后才会进行下一次送线动作,等待时间偏长,送线电机利用率不高;而且后端的焊接机构焊接完一个绞线插针后也是需要等待下一个。由此可以看出影响绞线插针自动化生产效率的关键点在切断环节,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提高绞线的切断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用于提高绞线插针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线机构100、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00、旋转夹爪机构300和焊接机构400;其中
所述送线机构100用于将绞线按照一定长度送入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00;
所述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00包括定切刀232,固定安装,所述定切刀232上开设有第一绞线穿孔238,用于接收送线机构100送来的绞线;还包括动切刀233,与定切刀232滑动配合,通过切断驱动机构210驱动,所述动切刀233上设有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沿动切刀233的滑动方向布置,通过切断驱动机构210的驱动实现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与第一绞线穿孔238交替连通;
所述旋转夹爪机构300为一对,分别与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配合,用于将第三绞线穿孔240中下落的绞线插针夹持,并运送至焊接机构400进行旋转两端熔焊。
进一步地,所述送线机构100包括送线支架101,所述送线支架101正面水平并排安装有一主送线轮102和一从送线轮103;其中主送线轮102位置固定不动,通过一送线电机104驱动旋转;其中从送线轮103通过一线轮支架110安装在送线支架101上,所述线轮支架110通过转轴111与送线支架101连接;所述送线支架101一侧还安装有快速夹钳105,所述快速夹钳105用于将从送线轮103压紧在主送线轮102上;所述送线支架101正面还安装有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上下布置成一条直线,所述主送线轮102和从送线轮103的接触点位于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之间;所述送线支架101顶部还设有变向轮106和压线钩107,所述变向轮106用于将绞线变化走向,垂直穿入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所述压线钩107用于将绞线压在变向轮106上。
进一步地,所述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00还包括切刀本体231,所述切刀本体231的正面设有一水平方向的滑槽,所述动切刀233位于该滑槽内,并且动切刀233下方的切刀本体231上开设有两个与第三绞线穿孔240相当于的第二绞线穿孔239,两个第二绞线穿孔239沿动切刀233的滑动方向布置,两个第二绞线穿孔239的间距是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的间距的两倍;所述切刀本体231正面中部设有一竖直方向的槽口,所述槽口位于所述滑槽的上方,且与滑槽连通,所述定切刀232固定安装在所述槽口内;所述旋转夹爪机构300的运动轨迹位于对应第二绞线穿孔239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动切刀233上方的切刀本体231上开设有两个第四绞线穿孔241,两个第四绞线穿孔241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绞线穿孔239的正上方;所述切刀本体231上第四绞线穿孔241的进气口处还设有气嘴236,当第二绞线穿孔239、第三绞线穿孔240和第四绞线穿孔241同时连通时,气嘴236用于向内部吹气。
进一步地,所述定切刀232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绞线穿孔238,一个当前使用,一个备用,两个第一绞线穿孔238沿垂直于动切刀233的滑动方向布置;所述动切刀233上设有四个第三绞线穿孔240,四个第三绞线穿孔240呈长方形布置,且前后左右对称;所述切断驱动机构210包括滑轨212、滑块213和切断气缸211,所述滑块213安装在滑轨212上,所述滑块213与切断气缸211连接;所述滑块213还与动切刀233连接,所述动切刀233中部设有水平贯通的连接孔237,所述滑块213的一端与连接孔237承插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平推气缸220和托板221,所述托板221安装在平推气缸220上;所述托板221位于切刀本体231的下方,所述托板221在第二绞线穿孔239的正下方处设有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旋转夹爪机构300包括直线模组301,所述直线模组301上设有旋转电机302,所述旋转电机302上安装有夹爪303;所述焊接机构400,包括焊机支架,所述焊机支架上安装有三轴平台,所述三轴平台上安装有激光焊机;所述焊机支架上还设有两个绞线插针检测传感器600,分别朝向两个夹爪303,用于检测夹爪303上是否有绞线插针。
进一步地,还包括绞线插针下料装置500,位于焊接机构400的下方,所述绞线插针下料装置500包括下料斗520,所述下料斗520上开设有向一侧倾斜的下料滑槽521;所述下料斗520中部设有顶升机构530,所述顶升机构530的顶部为圆锥台形,用于将夹爪上的绞线插针顶起;还包括积料盒510,位于下料滑槽521的下料侧,用于收集绞线插针。
进一步地,所述绞线插针下料装置500还包括平移气缸540,所述下料斗520安装在所述平移气缸540上,用于驱动下料斗520朝积料盒510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530包括活塞缸531和活塞杆532,所述活塞杆532位于活塞缸531内,所述活塞杆532的顶部伸出活塞缸531,所述活塞杆532的顶部设有顶头533,所述顶头533为圆锥台形;所述活塞缸531的底部设有连接头534,用于与介质压力源连接;所述顶头533下表面设有第二螺母535,所述活塞杆532通过螺纹配合与第二螺母535连接;所述下料斗520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下料斗520下表面的圆孔处设有第一螺母522,所述活塞缸531穿过圆孔并通过螺纹配合与第一螺母52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伺服电机按设定的长度送线,切断气缸带动切刀左右往复快速剪切,切刀分两路送料,一路送至焊接位置焊接时,另一路即退回取料位,以此往复提高生产效率。动切刀和定切刀都设有多套绞线穿孔,一套切刀可以多次使用,节约成本。而且通过设置顶升机构,可以将夹爪上的绞线插针顶起,掉落至下料斗,最后在滑落至积料盒,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简单实用,可以杜绝绞线插针粘连在夹爪不掉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送线机构和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送线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送线机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双路切刀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双路切刀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双路切刀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动切刀的示意图。
图12是定切刀的示意图。
图13是定切刀、动切刀和切断驱动机构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14是绞线插针下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下料斗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下料斗的侧面示意图。
图17是图3中c-c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
100-送线机构,101-送线支架,102-主送线轮,103-从送线轮,104-送线电机,105-快速夹钳,106-变向轮,107-压线钩,108-上穿线管,109-下穿线管,110-线轮支架,111-转轴;
200-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10-切断驱动机构,211-切断气缸,212-滑轨,213-滑块;220-平推气缸,221-托板;230-双路切刀机构,231-切刀本体,232-定切刀,233-动切刀,234-第一挡块,235-第二挡块,236-气嘴,237-连接孔,238-第一绞线穿孔,239-第二绞线穿孔,240-第三绞线穿孔,241-第四绞线穿孔。
300-旋转夹爪机构,301-直线模组,302-旋转电机,303-夹爪;
400-焊接机构;
500-绞线插针下料装置,510-积料盒,520-下料斗,521-下料滑槽,522-第一螺母,530-顶升机构,531-活塞缸,532-活塞杆,533-顶头,534-连接头,535-第二螺母,540-平移气缸;
600-绞线插针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17,一种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包括送线机构100、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00、旋转夹爪机构300、焊接机构400、绞线插针下料装置500;其中
送线机构
如图3、4、5,所述送线机构100用于将绞线按照一定长度(绞线插针要求的长度)送入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00。
所述送线机构100包括送线支架101,所述送线支架101正面水平并排安装有一主送线轮102和一从送线轮103;其中主送线轮102位置固定不动,通过一送线电机104(伺服电机)驱动旋转;其中从送线轮103通过一线轮支架110安装在送线支架101上,所述线轮支架110通过转轴111与送线支架101连接;所述送线支架101一侧还安装有快速夹钳105,所述快速夹钳105用于将从送线轮103压紧在主送线轮102上。
所述送线支架101正面还安装有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上下布置成一条直线,所述主送线轮102和从送线轮103的接触点位于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之间。
所述送线支架101顶部还设有变向轮106和压线钩107,所述变向轮106用于将绞线变化走向,垂直穿入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所述压线钩107用于将绞线压在变向轮106上。
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
如图6-13,所述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00包括切刀本体231和切断驱动机构210。
如图8、9、10所示,切刀本体231,所述切刀本体231正面中部设有一竖直方向的槽口,所述切刀本体231的正面设有一水平方向的滑槽,所述槽口与滑槽连通,构成一个倒t形结构。
如图9所示,所述滑槽内滑动设有动切刀233(所述切刀本体231的正面及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挡块235和第一挡块234,用于将动切刀233限制在滑槽内),所述槽口内螺栓固定有定切刀232,动切刀233与定切刀232之间滑动剪切配合。如图5所示,所述定切刀232上开设有一个第一绞线穿孔238,所述动切刀233上设有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沿动切刀233的滑动方向布置,通过切断驱动机构210的驱动实现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与一个第一绞线穿孔238交替连通。
如图10所示,所示动切刀233下方的切刀本体231上开设有两个与第三绞线穿孔240相当于的第二绞线穿孔239,两个第二绞线穿孔239沿动切刀233的滑动方向布置,两个第二绞线穿孔239的间距是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的间距的两倍;当右侧第三绞线穿孔240与第一绞线穿孔238连通时,左侧第三绞线穿孔240与左侧第二绞线穿孔239,反之同理,如此左右往复快速剪切,两路交替送料,提高了前端伺服电机和后端焊接机构的使用效率。
如图10所示,所述动切刀233上方的切刀本体231上开设有两个第四绞线穿孔241,两个第四绞线穿孔241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绞线穿孔239的正上方;所述切刀本体231上第四绞线穿孔241的进气口处还设有气嘴236,当第二绞线穿孔239、第三绞线穿孔240和第四绞线穿孔241同时连通时,气嘴236用于向内部吹气,加工剪切好的绞线插针从第三绞线穿孔240和第二绞线穿孔239内吹出,防止堵塞。
如图7、13所示,所述切断驱动机构210包括滑轨212、滑块213和切断气缸211,所述滑块213安装在滑轨212上,所述滑块213与切断气缸211连接;所述滑块213还与动切刀233连接。所述动切刀233中部设有水平贯通的连接孔237,所述滑块213的一端与连接孔237承插连接,方便动切刀233的拆卸和更换。
优选方案一,
如图9、11、12,所述定切刀232上可以开设有两个第一绞线穿孔238,一个当前使用,一个备用,两个第一绞线穿孔238沿垂直于动切刀233的滑动方向布置。所述动切刀233上设有四个第三绞线穿孔240,四个第三绞线穿孔240呈长方形布置,且前后左右对称。
当当前使用的一个第一绞线穿孔238磨损过度时,拆下定切刀232,旋转180度在安装固定,简单的就更换了备用的第一绞线穿孔238继续使用。
同理,当当前使用的一对第三绞线穿孔240磨损过度时,拆下动切刀233,旋转180度在安装回去,也是简单的就更换了备用的一对第三绞线穿孔240继续使用。
优选方案二,
如图6所示,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托板221,所述托板221位于切刀本体231的下方,所述托板221在第二绞线穿孔239的正下方处设有凸台,所述托板221安装在一平推气缸220上。
该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的使用过程:
(1)通过伺服电机按设定的长度送线,切断气缸211带动切刀左右往复快速剪切,切刀分两路送料,一路送至焊接位置焊接时,另一路即退回取料位,以此往复提高生产效率。
(2)绞线通过穿线管进入第一绞线穿孔238和左侧第三绞线穿孔240,动切刀233由切断气缸211带动左移时把绞线切断,同时把产品(绞线插针)带到左侧的第二绞线穿孔239落下至托板221上,再由夹爪运走;此时第一绞线穿孔238和右侧第三绞线穿孔240对齐,绞线由伺服电机驱动进入右侧第三绞线穿孔240,切断气缸211反向驱动,反复动作,实现连续快速的剪切。
旋转夹爪机构
如图1、2,所述旋转夹爪机构300为一对,分别与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配合,用于将第三绞线穿孔240中下落的绞线插针夹持,并运送至焊接机构400进行旋转两端熔焊。
如图2,所述所述旋转夹爪机构300包括直线模组301,所述直线模组301上设有旋转电机302,所述旋转电机302上安装有夹爪303。所述夹爪303的运动轨迹位于对应第二绞线穿孔239的正下方。
焊接机构
如图1,所述焊接机构400,包括焊机支架,所述焊机支架上安装有三轴平台,所述三轴平台上安装有激光焊机;所述焊机支架上还设有两个绞线插针检测传感器600,分别朝向两个夹爪303,用于检测夹爪303上是否有绞线插针。
绞线插针下料装置
如图14-17,绞线插针下料装置500,位于焊接机构400的下方。
所述绞线插针下料装置500包括下料斗520,所述下料斗520上开设有向一侧倾斜的下料滑槽521。
如图14,还包括积料盒510和平移气缸540,位于下料滑槽521的下料侧(倾斜低侧),用于收集绞线插针;所述下料斗520安装在所述平移气缸540上,用于驱动下料斗520朝积料盒510方向移动。
如图16、17,所述下料斗520中部设有顶升机构530,用于将夹爪上的绞线插针顶起。所述顶升机构530包括活塞缸531和活塞杆532,所述活塞杆532位于活塞缸531内,所述活塞杆532的顶部伸出活塞缸531,所述活塞杆532的顶部设有顶头533;所述活塞缸531的底部设有连接头534,用于与介质压力源连接,如气泵、液压站等。
所述顶头533为圆锥台形,顶部平头用于顶起绞线插针,锥面方便绞线插针的滑落。
所述顶头533下表面设有第二螺母535,所述活塞杆532通过螺纹配合与第二螺母535连接。所述下料斗520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下料斗520下表面的圆孔处设有第一螺母522,所述活塞缸531穿过圆孔并通过螺纹配合与第一螺母522连接。均采用螺栓连接,方便拆卸和安装。
该下料装置的使用过程:
(1)当夹爪夹持的绞线插针两端焊接完毕后,夹爪会张开,正常情况绞线插针会自然落下,掉入积料盒510内;当绞线插针与夹爪粘连时(或者常态化,每次都参与),绞线插针则不会掉落;此时平移气缸540驱动下料斗520,直至顶头533位于夹爪(绞线插针)的正下方。
(2)顶头533上升将绞线插针从夹爪上顶起,绞线插针顺着顶头533的锥面和下料滑槽521的坡面滑落至积料盒510内。
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的工作过程:
(1)绞线依次通过压线钩107、变向轮106、上穿线管108、主送线轮102与从送线轮103之间、下穿线管109;主送线轮102与从送线轮103夹持绞线,通过送线电机104按设定的长度送线。
(2)绞线再穿入第一绞线穿孔238,由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切断成固定长度的绞线插针。
(3)两路旋转夹爪机构300,一路将绞线插针送至焊接位置焊接,另一路则退回取料位夹取绞线插针,交替往复。
(4)旋转夹爪机构300将绞线插针送至焊接位置,焊接机构400对绞线插针的一端焊接,旋转夹爪机构300将绞线插针旋转180度,再焊接另一端。焊接时,四周有氮气保护,可以提高焊接效果,也可以达到防尘目的。
(5)绞线插针下料装置500将夹爪303上焊接好的绞线插针送入积料盒510。
(6)绞线插针检测传感器600,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正对着夹爪303,用于检测夹爪303上是否有绞线插针。若没有产品时,激光头不会焊接,可保护夹爪303使用寿命。
以上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线机构(100)、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00)、旋转夹爪机构(300)和焊接机构(400);其中
所述送线机构(100)用于将绞线按照一定长度送入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00);
所述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00)包括定切刀(232),固定安装,所述定切刀(232)上开设有第一绞线穿孔(238),用于接收送线机构(100)送来的绞线;还包括动切刀(233),与定切刀(232)滑动配合,通过切断驱动机构(210)驱动,所述动切刀(233)上设有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沿动切刀(233)的滑动方向布置,通过切断驱动机构(210)的驱动实现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与第一绞线穿孔(238)交替连通;
所述旋转夹爪机构(300)为一对,分别与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配合,用于将第三绞线穿孔(240)中下落的绞线插针夹持,并运送至焊接机构(400)进行旋转两端熔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机构(100)包括送线支架(101),所述送线支架(101)正面水平并排安装有一主送线轮(102)和一从送线轮(103);其中主送线轮(102)位置固定不动,通过一送线电机(104)驱动旋转;其中从送线轮(103)通过一线轮支架(110)安装在送线支架(101)上,所述线轮支架(110)通过转轴(111)与送线支架(101)连接;所述送线支架(101)一侧还安装有快速夹钳(105),所述快速夹钳(105)用于将从送线轮(103)压紧在主送线轮(102)上;所述送线支架(101)正面还安装有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上下布置成一条直线,所述主送线轮(102)和从送线轮(103)的接触点位于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之间;所述送线支架(101)顶部还设有变向轮(106)和压线钩(107),所述变向轮(106)用于将绞线变化走向,垂直穿入上穿线管(108)和下穿线管(109);所述压线钩(107)用于将绞线压在变向轮(10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插针双路切断装置(200)还包括切刀本体(231),所述切刀本体(231)的正面设有一水平方向的滑槽,所述动切刀(233)位于该滑槽内,并且动切刀(233)下方的切刀本体(231)上开设有两个与第三绞线穿孔(240)相对应的第二绞线穿孔(239),两个第二绞线穿孔(239)沿动切刀(233)的滑动方向布置,两个第二绞线穿孔(239)的间距是两个第三绞线穿孔(240)的间距的两倍;所述切刀本体(231)正面中部设有一竖直方向的槽口,所述槽口位于所述滑槽的上方,且与滑槽连通,所述定切刀(232)固定安装在所述槽口内;所述旋转夹爪机构(300)的运动轨迹位于对应第二绞线穿孔(239)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切刀(233)上方的切刀本体(231)上开设有两个第四绞线穿孔(241),两个第四绞线穿孔(241)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绞线穿孔(239)的正上方;所述切刀本体(231)上第四绞线穿孔(241)的进气口处还设有气嘴(236),当第二绞线穿孔(239)、第三绞线穿孔(240)和第四绞线穿孔(241)同时连通时,气嘴(236)用于向内部吹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切刀(232)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绞线穿孔(238),一个当前使用,一个备用,两个第一绞线穿孔(238)沿垂直于动切刀(233)的滑动方向布置;所述动切刀(233)上设有四个第三绞线穿孔(240),四个第三绞线穿孔(240)呈长方形布置,且前后左右对称;所述切断驱动机构(210)包括滑轨(212)、滑块(213)和切断气缸(211),所述滑块(213)安装在滑轨(212)上,所述滑块(213)与切断气缸(211)连接;所述滑块(213)还与动切刀(233)连接,所述动切刀(233)中部设有水平贯通的连接孔(237),所述滑块(213)的一端与连接孔(237)承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推气缸(220)和托板(221),所述托板(221)安装在平推气缸(220)上;所述托板(221)位于切刀本体(231)的下方,所述托板(221)在第二绞线穿孔(239)的正下方处设有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夹爪机构(300)包括直线模组(301),所述直线模组(301)上设有旋转电机(302),所述旋转电机(302)上安装有夹爪(303);所述焊接机构(400),包括焊机支架,所述焊机支架上安装有三轴平台,所述三轴平台上安装有激光焊机;所述焊机支架上还设有两个绞线插针检测传感器(600),分别朝向两个夹爪(303),用于检测夹爪(303)上是否有绞线插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绞线插针下料装置(500),位于焊接机构(400)的下方,所述绞线插针下料装置(500)包括下料斗(520),所述下料斗(520)上开设有向一侧倾斜的下料滑槽(521);所述下料斗(520)中部设有顶升机构(530),所述顶升机构(530)的顶部为圆锥台形,用于将夹爪上的绞线插针顶起;还包括积料盒(510),位于下料滑槽(521)的下料侧,用于收集绞线插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线插针下料装置(500)还包括平移气缸(540),所述下料斗(520)安装在所述平移气缸(540)上,用于驱动下料斗(520)朝积料盒(510)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绞线插针的双路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530)包括活塞缸(531)和活塞杆(532),所述活塞杆(532)位于活塞缸(531)内,所述活塞杆(532)的顶部伸出活塞缸(531),所述活塞杆(532)的顶部设有顶头(533),所述顶头(533)为圆锥台形;所述活塞缸(531)的底部设有连接头(534),用于与介质压力源连接;所述顶头(533)下表面设有第二螺母(535),所述活塞杆(532)通过螺纹配合与第二螺母(535)连接;所述下料斗(520)中心开设有圆孔,所述下料斗(520)下表面的圆孔处设有第一螺母(522),所述活塞缸(531)穿过圆孔并通过螺纹配合与第一螺母(522)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