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易拉盖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加工防滑拉环结构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现有技术中较为常用的易拉盖的拉环结构,拉环100的端部设有固定孔,铆钉200通过固定孔将拉环100固定在易拉盖上,且易拉盖的表面设有刻线310,使得拉动作为把手的拉环100时,拉环100带动铆钉200沿刻线310将易拉盖的撕开。如要达到便于沿刻线310拉动拉环100的目的,就要求在装配时,铆钉200通过固定孔牢固地固定在易拉盖的表面上,并且拉环100与刻线310的精准地固定在特定位置上。如果在装配后,因铆钉200与拉环100的摩擦或震动等导致的松动致使拉环100的位置和刻线310发生偏移,在沿刻线310拉动拉环100时,增大了阻力。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此类拉环普遍存在上述的技术问题,即,拉环与易拉盖容易发生松动,拉环的抗扭力不足。此外,对于此类新型的拉环结构,尚无相关的加工模具以快速地完成加工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加工防滑拉环结构的冲压模具,快速批量地加工制造能够防滑拉环结构(防滑拉环结构在后文中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如下:
一种用于加工防滑拉环结构的冲压模具,包括冲头和下顶料块,所述下顶料块的上端设有多条指向所述上端的中心的水平的凸棱,所述凸棱用于在所述冲头冲压拉环至所述下顶料块的上端时,在拉环上形成用于防滑的凹槽。
本方案中利用冲压成型的工艺在拉环的单面上形成的凹槽,使得在拉环表面形成凹凸纹路,达到打花的效果,既可以简化拉环的制造工艺,又便于调控凹凸纹路的深浅,进而达到防滑的效果,避免铆钉将拉环固定在盖体表面时由于表面过于光滑而松动。
优选的,所述冲头和所述下顶料块的上端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用于设置在所述拉环与所述上端之间。所述垫片可用于调整在拉环上由多个凹槽形成的凹凸纹路的深浅。
优选的,所述拉环包括用于固定铆钉的凹陷区,由所述冲头向下冲压所述拉环的正面而形成;所述凹陷区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凸棱指向的中心与所述通孔的中心重合。从而沿所述通孔的四周形成均匀分布的纹路。
优选的,所述凹陷区的反面包括水平的环状平面,在所述冲头的作用下所述环状平面与所述上端冲压形成所述用于防滑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凸棱之间的夹角相等。从而使所述凸棱均匀地排布在所述上端上,形成均匀分布的防滑的凹槽,以在各个方向上均能产生摩擦阻力。
优选的,所述凸棱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0.1-0.5mm,所述凸棱共14条,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上端的表面。
优选的,还包括成型凹模,所述成型凹模的中部设有空腔,所述下顶料块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下顶料块的上端嵌入所述成型凹模中,所述成型凹模上端与所述下顶料块的所述上端用于冲压成所述凹陷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滑拉环结构,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增强拉环与易拉盖的紧密程度。
一种防滑拉环结构,包括拉环,所述拉环上设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用于与易拉盖固定连接;所述凹陷区为从拉环的正面向内凹陷的且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凹陷区的正面用于与铆钉固定连接,所述凹陷区的反面用于与易拉盖抵靠,所述凹陷区的反面设有沿通孔周围分布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易拉盖抵靠后产生摩擦阻力。
本方案中拉环的凹陷区用于供铆钉穿过,并利用铆钉固定在易拉盖的表面,凹陷区的正面的凹陷结构利于固定铆钉,而反面的凹槽用于增大拉环与易拉盖表面的摩擦阻力,以提升铆钉与拉环和易拉盖的固定效果,避免拉环与易拉盖的表面发生晃动,提升拉环的抗扭力,避免拉环的位置和刻线发生偏移。
优选的,所述凹陷区的反面包括用于与易拉盖抵靠的环状平面,所述凹槽中心对称地设置布置在所述环状平面上。所述环状的平面上布置有朝向环状的中心的凹槽可以使得凹槽能够在向各个方向上产生摩擦阻力,因而有效地防止拉环晃动。
优选的,所述凹陷区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成,在冲压成型中在所述环状平面上形成所述凹槽。采用冲压成型工艺使得凹陷区在成型时能够同时形成所述凹槽结构,进而简化生产工艺,且易于在现有的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了上述的拉环结构的易拉盖,包括上述的拉环结构,和: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由刻线围成的撕开区域,所述撕开区域的末端固定有铆钉,所述铆钉将所述拉环结构的凹陷区与所述盖体固定,所述铆钉嵌入所述凹陷区内并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凹陷区的反面与所述盖体抵靠。
使用了上述的易拉盖的易拉罐在运输、高温的状态下均能保持拉环与刻线的相对位置的不便,有利于运输和罐装。
优选的,所述盖体上还设有沿所述刻线的两个侧边延伸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提高盖体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盖体上还设有分设于所述拉环的两侧的定位泡。所述定位泡用于限定拉环的水平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易拉盖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拉环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拉环结构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拉环结构的冲压成型模具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的冲压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参照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防滑拉环结构,包括拉环100,所述拉环100上设有凹陷区110,所述凹陷区110用于与易拉盖固定连接;所述凹陷区110为从拉环100的正面向内凹陷的且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凹陷区110的正面用于与铆钉200固定连接,所述凹陷区110的反面用于与易拉盖抵靠,所述凹陷区110的反面设有沿通孔周围分布的凹槽111,所述凹槽111与易拉盖抵靠后产生摩擦阻力。
所述凹陷区110的反面包括用于与易拉盖抵靠的环状平面,所述凹槽111中心对称地设置布置在所述环状平面上。所述环状的平面上布置有朝向环状的中心的凹槽111可以使得凹槽111能够在向各个方向上产生摩擦阻力,因而有效地防止拉环100晃动。
所述凹陷区110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制成,在冲压成型中在所述环状平面上形成所述凹槽111。采用冲压成型工艺使得凹陷区110在成型时能够同时形成所述凹槽111结构,进而简化生产工艺,且易于在现有的生产工艺上进行改进。参照附图5所示,在下压时利用模具上的凹凸条纹直接在环状平面上压制所述凹槽。
本方案中拉环100的凹陷区110用于供铆钉200穿过,并利用铆钉200固定在易拉盖的表面,凹陷区110的正面的凹陷结构利于固定铆钉200,而反面的凹槽111用于增大拉环100与易拉盖表面的摩擦阻力,以提升铆钉200与拉环100和易拉盖的固定效果,避免拉环100与易拉盖的表面发生晃动,提升拉环100的抗扭力,避免拉环100的位置和刻线310发生偏移。
实施例2
参照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使用实施例1的拉环结构的易拉盖,包括上述的拉环结构,和:盖体300,所述盖体300上设有由刻线310围成的撕开区域,所述撕开区域的末端固定有铆钉200,所述铆钉200将所述拉环结构的凹陷区110与所述盖体固定,所述铆钉200嵌入所述凹陷区110内并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凹陷区110的反面与所述盖体抵靠。
所述盖体上还设有沿所述刻线310的两个侧边延伸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提高盖体的强度。
所述盖体上还设有分设于所述拉环100的两侧的定位泡。所述定位泡用于限定拉环100的水平旋转。
使用了上述的易拉盖的易拉罐在运输、高温的状态下均能保持拉环100与刻线310的相对位置的不便,有利于运输和罐装。
将实施例2的易拉盖进行抗扭力测试,即,测量拉环与易拉盖结合的结合强度能够承受扭转变形的扭力值,通过测试可以发现,其与背景技术中涉及到的现有技术的拉环结构相比,所承受的扭力值可增加2-4n·m。
实施例3
参照图5和图6所示的一种用于加工防滑拉环结构的冲压模具,用于加工实施例1的防滑拉环结构,包括冲头600和下顶料块510,所述下顶料块510呈柱状,所述下顶料块510的上端设有多条指向所述上端的中心的水平的凸棱511,所述凸棱511用于在所述冲头600冲压拉环至所述下顶料块510的上端时,在拉环上形成用于防滑的凹槽。
所述冲头600和所述下顶料块510的上端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用于设置在所述拉环与所述上端之间。所述垫片可用于调整在拉环上由多个凹槽形成的凹凸纹路的深浅。
所述拉环包括用于固定铆钉的凹陷区110,由所述冲头600向下冲压所述拉环的正面而形成;所述凹陷区110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凸棱511指向的中心与所述通孔的中心重合。从而沿所述通孔的四周形成均匀分布的纹路。
所述凹陷区110的反面包括水平的环状平面,在所述冲头600的作用下所述环状平面与所述上端冲压形成所述用于防滑的凹槽。
所述凸棱511之间的夹角相等。从而使所述凸棱511均匀地排布在所述上端上,形成均匀分布的防滑的凹槽,以在各个方向上均能产生摩擦阻力。
所述凸棱51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0.2mm,所述凸棱511共14条,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上端的表面。
还包括成型凹模520,所述成型凹模520的中部设有空腔,所述下顶料块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下顶料块的上端嵌入所述成型凹模520中,所述成型凹模520上端与所述下顶料块的所述上端用于冲压成所述凹陷区。
参照图7所示,所述成型凹模520的顶部和所述下顶料块510的上端形成凹陷模型521,所述冲头向下冲压使所述拉环在所述凹陷模型处形成凹陷区110。
本方案中利用冲压成型的工艺在拉环的单面上形成的凹槽,使得在拉环表面形成凹凸纹路,达到打花的效果,既可以简化拉环的制造工艺,又便于调控凹凸纹路的深浅,进而达到防滑的效果,避免铆钉将拉环固定在盖体表面时由于表面过于光滑而松动。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1.一种用于加工防滑拉环结构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头和下顶料块,所述下顶料块的上端设有多条指向所述上端的中心的水平的凸棱,所述凸棱用于在所述冲头冲压拉环至所述下顶料块的上端时,在拉环上形成用于防滑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和所述下顶料块的上端之间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用于设置在所述拉环与所述上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包括用于固定铆钉的凹陷区,由所述冲头向下冲压所述拉环的正面而形成;所述凹陷区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凸棱指向的中心与所述通孔的中心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的反面包括水平的环状平面,在所述冲头的作用下所述环状平面与所述上端冲压形成所述用于防滑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之间的夹角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0.1-0.5mm,所述凸棱共14条,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上端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成型凹模,所述成型凹模的中部设有空腔,所述下顶料块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下顶料块的上端嵌入所述成型凹模中,所述成型凹模上端与所述下顶料块的所述上端用于冲压成所述凹陷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