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6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用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性能的市电供电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不管是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等家电设备,还是其他类型的办公设备、医疗器械设备或者是军工业设备,都需要通过向市电进行取电,才能获取到电能,以实现正常运行。一般地,各类用电器件都是通过市电供电开关装置来向市电取电。市电供电开关装置主要由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组成,取电组件用于连接市电,而开关组件则用于控制开始或者停止向用电器件供电,通过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的配合,为用电器件的正常工作提供必需的电源。

在现有技术的市电供电开关装置中,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之间通常通过ac线来实现二者的电连接,理论上这的确能够达到为用电器件供电这一目的,但是,因市电电压高、功率大,当ac线等耦合器件接触不良时,极易引起拉弧、高压打火等安全事故。因此,现有技术采用ac线来实现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的连接的方式,存在安全性能低的问题,轻则损坏用电器件,重则发生火灾,甚至可能会造成用电事故,危害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鉴于此,业界亟需提出一种高安全性能的市电供电开关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能够防止拉弧和高压打火的产生,提高用电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包括:

pcb组件;

取电组件,所述取电组件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取电组件与所述pcb组件电性相连,所述取电组件用于向市电取电;

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pcb组件电性相连,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取电组件通过所述pcb组件相连,所述开关组件通过所述取电组件与市电相连,所述开关组件与用电设备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分别与pcb组件电性相连,而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二者之间则通过pcb组件连接,取代现有技术中通过ac线来实现的连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和安全可靠等优点,能够有效防止拉弧和高压打火的产生,提高用电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取电组件包括:

插座,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插座与所述pcb组件电性相连;

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市电相连并向市电取电,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插座电性相连;

所述插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竖直凸起条和第二竖直凸起条,所述第一竖直凸起条和所述第二竖直凸起条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

所述电源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竖直凹槽和第二竖直凹槽,所述第一竖直凹槽和所述第二竖直凹槽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

所述电源线通过所述第一竖直凸起条、所述第二竖直凸起条与所述第一竖直凹槽、所述第二竖直凹槽的对应配合而与所述插座相插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一竖直凸起条和第二竖直凸起条形成8字型的阴接头,对应地,第二连接部通过有第一竖直凹槽和第二竖直凹槽形成8字型的阳接头,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取电组件安全取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

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pcb组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所述pcb组件电性相连;

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所述第一连接销和所述第二连接销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销与所述第一连接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销与所述第二连接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销和所述第二连接销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电性相连。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销与第一连接环配合,第二连接销与第二连接环配合,实现pcb组件与电源线之间的电连接,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分别对应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使得插座与电源线之间的连接更加有效,防止拉弧和高压打火的产生,进一步提高用电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销和所述第二连接销的一端上各设置有连接弹片,所述连接弹片呈花瓣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销通过其上的所述连接弹片与所述第一连接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销通过其上的所述连接弹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环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花瓣状的连接弹片使得第一连接销与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销与第二连接环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防止出来空接,有助于实现有效取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环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环上设置有第二焊接凸起部,所述pcb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焊接通孔和第二焊接通孔;

所述第一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一焊接凸起部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第二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二焊接凸起部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焊接的方式,配合第一焊接凸起部和第一焊接通孔、第二焊接凸起部和第二焊接通孔的结构,使得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与pcb组件之间的电连接更加的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陷安装部和第二凹陷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分别嵌套于所述第一凹陷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凹陷安装部内。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能够固定设置于插座上的固定位置,有效防止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发生位移,优化插座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插座的底部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块,所述pcb组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凹陷部,所述定位凸起块和所述定位凹陷部一一对应,所述插座通过所述定位凸起块和所述定位凹陷部的配合而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定位凸起块和定位凹陷部的配合,使得插座与pcb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紧密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软质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紧密配合,再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为软质结构,使得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空间能够被挤压满,防止金属部件外露,从而提高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组件上设置有第三焊接凸起部、第四焊接凸起部、第五焊接凸起部和第六焊接凸起部,所述pcb组件上设置有第三焊接通孔、第四焊接通孔、第五焊接通孔和第六焊接通孔;

所述第三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三焊接通孔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第四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四焊接通孔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第五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五焊接通孔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第六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六焊接通孔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焊接的方式,使得开关组件与pcb组件之间的电连接更加的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取电组件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最大限度减少线缆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拉弧和高压打火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市电供电开关装置中取电组件一个角度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市电供电开关装置中取电组件另一个角度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中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中开关组件的俯视图。

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pcb组件1、取电组件2、开关组件3;

第一焊接通孔101、第二焊接通孔102、定位凹陷部103、第三焊接通孔104、第四焊接通孔105、第五焊接通孔106、第六焊接通孔107;

插座201、电源线202、第一连接部203、第二连接部204、第一连接环205、第二连接环206、第一连接销207、第二连接销208、连接弹片209、第一焊接凸起部210、第二焊接凸起部211、第一凹陷安装部212、第二凹陷安装部213、定位凸起块214;

第三焊接凸起部301、第四焊接凸起部302、第五焊接凸起部303、第六焊接凸起部30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在现有技术的市电供电开关装置中,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之间通常通过ac线来实现二者的电连接,理论上这的确能够正常工作,但是,因市电电压高、功率大,当ac线等耦合器件接触不良时,极易引起拉弧、高压打火等安全事故。因此,现有技术采用ac线来实现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的连接的方式,存在安全性能低的问题,轻则损坏用电器件,重则发生火灾,甚至可能会造成用电事故,危害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鉴于此,业界亟需提出一种高安全性能的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市电通过电源ac线输入,由于市电电压较高,此处存在安全隐患,即在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连接处,当此两处耦合不良时,极易产生电路拉弧引起火灾。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有技术常用方法通常是在开关组件的引脚处增加人工缠绕胶带,以及在取电组件的接口处增加人工点胶工艺,这样的解决方式其操作过程繁琐复杂,而且无法避免安全隐患。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包括pcb组件1、取电组件2和开关组件3。

所述取电组件2设置于所述pcb组件1上,所述取电组件2与所述pcb组件1电性相连,所述取电组件2用于向市电取电。所述开关组件3设置于所述pcb组件1上,所述开关组件3与所述pcb组件1电性相连,所述开关组件3与所述取电组件2通过所述pcb组件1相连,所述开关组件3通过所述取电组件2与市电相连,所述开关组件3与用电设备相连。

本技术方案的创新点在于通过pcb组件1实现取电组件2和开关组件3之间的电连接,而取代现有技术中的ac线。取电组件2和开关组件3分别与pcb组件1电连接,结合pcb组件1的布线设计,就能够实现取电组件2和开关组件3之间的连接。因此,基于上述方案,取电组件2和开关组件3分别与pcb组件1电性相连,而取电组件2和开关组件3二者之间则通过pcb组件1连接,取代现有技术中通过ac线来实现的连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和安全可靠等优点,能够有效防止拉弧和高压打火的产生,提高用电的安全性能。

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取电组件2包括插座201和电源线202,插座201和电源线202相互配合,实现取电功能。所述插座201设置于所述pcb组件1上,所述插座201与所述pcb组件1电性相连;所述电源线202的一端与市电相连并向市电取电,所述电源线202的另一端与所述插座201电性相连。

为了实现插座201和电源线202之间的相互插接,所述插座20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03,所述第一连接部203为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20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竖直凸起条和第二竖直凸起条,所述第一竖直凸起条和所述第二竖直凸起条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03的两侧。

为了实现插座201和电源线202之间的相互插接,所述电源线20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04,所述第二连接部204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竖直凹槽和第二竖直凹槽,所述第一竖直凹槽和所述第二竖直凹槽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04的两侧。

所述电源线202通过所述第一竖直凸起条、所述第二竖直凸起条与所述第一竖直凹槽、所述第二竖直凹槽的对应配合而与所述插座201相插接。即第一竖直凸起条对应套入第一竖直凹槽,第二竖直凸起条对应套入第二竖直凹槽。

第一连接部203通过第一竖直凸起条和第二竖直凸起条形成8字型的阴接头,对应地,第二连接部204通过有第一竖直凹槽和第二竖直凹槽形成8字型的阳接头,通过第一连接部203和第二连接部204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取电组件2安全取电。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20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环205、第二连接环206、第一连接销207和第二连接销208。

所述第一连接环205和所述第二连接环206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03和所述pcb组件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环205和所述第二连接环206与所述pcb组件1电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销207和所述第二连接销208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03,所述第一连接销207与所述第一连接环205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销208与所述第二连接环206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销207和所述第二连接销208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04上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电性相连。

简单地说,即第一连接环205和第二连接环206用于连接pcb组件1,而第一连接销207和第二连接销208则用于连接电源线202;市电通过电源线202,经第一连接销207和第二连接销208接到第一连接环205和第二连接环206,第一连接环205和第二连接环206再与pcb组件1接触,从而实现pcb组件1与市电之间的相连,免除了现有技术中的ac线。

因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销207与第一连接环205配合,第二连接销208与第二连接环206配合,实现pcb组件1与电源线202之间的电连接,第一连接销207和第二连接销208分别对应第二连接部204上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使得插座201与电源线202之间的连接更加有效,防止拉弧和高压打火的产生,进一步提高用电的安全性能。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销207和所述第二连接销208的一端上各设置有连接弹片209,所述连接弹片209呈花瓣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销207通过其上的所述连接弹片209与所述第一连接环205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销208通过其上的所述连接弹片209与所述第二连接环206相连接。通过花瓣状的连接弹片209使得第一连接销207与第一连接环205、第二连接销208与第二连接环206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防止出来空接,有助于实现有效取电。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环205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凸起部210,所述第二连接环206上设置有第二焊接凸起部211,如图2所示,所述pcb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焊接通孔101和第二焊接通孔102。

所述第一焊接凸起部210穿过所述第一焊接凸起部210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1上,所述第二焊接凸起部211穿过所述第二焊接凸起部211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1上。通过焊接的方式,配合第一焊接凸起部210和第一焊接通孔101、第二焊接凸起部211和第二焊接通孔102的结构,使得第一连接环205、第二连接环206与pcb组件1之间的电连接更加的可靠。

如图4所示,所述插座20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陷安装部212和第二凹陷安装部213,所述第一连接环205和所述第二连接环206分别嵌套于所述第一凹陷安装部212和所述第二凹陷安装部213内。第一凹陷安装部212和第二凹陷安装部213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环205和第二连接环206能够固定设置于插座201上的固定位置,有效防止第一连接环205和第二连接环206发生位移,优化插座201的整体结构。

如图4所示,所述插座201的底部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块214,所述pcb组件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凹陷部103,所述定位凸起块214和所述定位凹陷部103一一对应,所述插座201通过所述定位凸起块214和所述定位凹陷部103的配合而设置于所述pcb组件1上。通过定位凸起块214和定位凹陷部103的配合,使得插座201与pcb组件1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保持稳定,防止发生位移。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20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04紧密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20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04为软质结构。第一连接部203和第二连接部204紧密配合,即当插座201和电源线202插接在一起时,第一连接部203和第二连接部204之间几乎不存在空隙,由此可以隔绝外界空气,防止用电事故的发生。而第一连接部203和第二连接部204为软质结构,能够通过软质的部件填充二者之间的空隙,进一步巩固隔绝外界空气的效果。

如图6所示,所述开关组件3上设置有第三焊接凸起部301、第四焊接凸起部302、第五焊接凸起部303和第六焊接凸起部304;如图2所示,所述pcb组件1上设置有第三焊接通孔104、第四焊接通孔105、第五焊接通孔106和第六焊接通孔107。

所述第三焊接凸起部301穿过所述第三焊接通孔104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1上,所述第四焊接凸起部302穿过所述第四焊接通孔105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1上,所述第五焊接凸起部303穿过所述第五焊接通孔106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1上,所述第六焊接凸起部304穿过所述第六焊接通孔107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1上。

具体地,所述开关组件3与所述取电组件2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所述pcb组件1上。焊接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线缆的使用,有利于防止拉弧和高压打火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包括pcb组件1、取电组件2和开关组件3。所述取电组件2设置于所述pcb组件1上,所述取电组件2与所述pcb组件1电性相连,所述取电组件2用于向市电取电。所述开关组件3设置于所述pcb组件1上,所述开关组件3与所述pcb组件1电性相连,所述开关组件3与所述取电组件2通过所述pcb组件1相连,所述开关组件3通过所述取电组件2与市电相连,所述开关组件3与用电设备相连。取电组件2和开关组件3分别与pcb组件1电性相连,而取电组件2和开关组件3二者之间则通过pcb组件1连接,取代现有技术中通过ac线来实现的连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和安全可靠等优点,能够有效防止拉弧和高压打火的产生,提高用电的安全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pcb组件;

取电组件,所述取电组件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取电组件与所述pcb组件电性相连,所述取电组件用于向市电取电;

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pcb组件电性相连,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取电组件通过所述pcb组件相连,所述开关组件通过所述取电组件与市电相连,所述开关组件与用电设备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组件包括:

插座,所述插座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插座与所述pcb组件电性相连;

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一端与市电相连并向市电取电,所述电源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插座电性相连;

所述插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竖直凸起条和第二竖直凸起条,所述第一竖直凸起条和所述第二竖直凸起条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

所述电源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竖直凹槽和第二竖直凹槽,所述第一竖直凹槽和所述第二竖直凹槽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侧;

所述电源线通过所述第一竖直凸起条、所述第二竖直凸起条与所述第一竖直凹槽、所述第二竖直凹槽的对应配合而与所述插座相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

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pcb组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与所述pcb组件电性相连;

第一连接销和第二连接销,所述第一连接销和所述第二连接销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销与所述第一连接环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销与所述第二连接环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销和所述第二连接销分别与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电性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销和所述第二连接销的一端上各设置有连接弹片,所述连接弹片呈花瓣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销通过其上的所述连接弹片与所述第一连接环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销通过其上的所述连接弹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凸起部,所述第二连接环上设置有第二焊接凸起部,所述pcb组件上设置有第一焊接通孔和第二焊接通孔;

所述第一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一焊接凸起部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第二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二焊接凸起部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凹陷安装部和第二凹陷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分别嵌套于所述第一凹陷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凹陷安装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的底部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凸起块,所述pcb组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凹陷部,所述定位凸起块和所述定位凹陷部一一对应,所述插座通过所述定位凸起块和所述定位凹陷部的配合而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紧密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软质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上设置有第三焊接凸起部、第四焊接凸起部、第五焊接凸起部和第六焊接凸起部,所述pcb组件上设置有第三焊接通孔、第四焊接通孔、第五焊接通孔和第六焊接通孔;

所述第三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三焊接通孔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第四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四焊接通孔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第五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五焊接通孔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第六焊接凸起部穿过所述第六焊接通孔后焊接固定于所述pcb组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取电组件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电供电开关装置,包括PCB组件、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所述取电组件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取电组件与所述PCB组件电性相连,所述取电组件用于向市电取电。所述开关组件设置于所述PCB组件上,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PCB组件电性相连,所述开关组件与所述取电组件通过所述PCB组件相连,所述开关组件通过所述取电组件与市电相连,所述开关组件与用电设备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分别与PCB组件电性相连,而取电组件和开关组件二者之间则通过PCB组件连接,取代现有技术中通过AC线来实现的连接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和安全可靠等优点,能够有效防止拉弧和高压打火的产生,提高用电的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2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09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