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148


本发明涉及智能水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



背景技术:

智能水表是一种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现代传感技术、智能ic卡技术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传统水表一般只具有流量采集和机械指针显示用水量的功能相比。

原有的智能水表在使用,都是安装在供水管上,通过检测水流量,来进行计量。当水表表体与表盘处连接密封性欠佳时,会在空气温度较热且潮湿的情况下,水表内的水分会聚集在水表处形成水滴,导致水表内部容易受潮,且受热后的水蒸气凝结于表盘内,严重时还会损坏电子元器件,需要更换水表,造成经济损失。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通过在水表本体与仪表盘相衔接处设置凝露罩,凝露罩用于对温热水汽进行收集以及冷凝,冷凝后的水滴沿着凝露罩内壁通过引流孔导入至吸潮囊处,吸潮囊内层叠设置的吸附棉对水滴进行吸附,且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多个外水解自热杆、内水解自热杆与被浸湿的吸附棉接触后,前后发生自主生热,利用外水解自热杆、内水解自热杆产生的热量来对吸附棉以及凝露罩进行干燥,以有效除去凝露罩处所形成的水滴,此外,在内水解自热杆处设置热胀警示球,当内水解自热杆自主生热后,热胀警示球发生胀裂反应,得以实现警示,提醒技术人员对吸潮囊进行更换,以便于实现水表长久性的防水除湿。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包括相互连接的水表本体和仪表盘,所述仪表盘内部嵌设有凝露罩,所述凝露罩底部开口与水表本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凝露罩位于仪表盘内的底端壁上嵌设有吸潮囊,所述凝露罩与吸潮囊顶端部相对应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所述吸潮囊包括内外层叠设置的内隔层、外隔层以及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孔位置对应的吸附孔,所述内隔层、外隔层以及密封层两两之间均填充有吸附棉,所述密封层内顶端两侧均衔接有多个外水解自热杆,所述外隔层上下相对内壁均衔接有多个内水解自热杆,多个所述外水解自热杆以及内水解自热杆均延伸至内隔层内侧,上下设置的两个所述内水解自热杆上连接有热胀警示球。

进一步的,所述凝露罩的剖面为类似ω型结构,所述吸潮囊为圆环形结构,利用凝露罩独特的异形结构,一方面在实现小孔隙蒸汽引流的前提下,易于扩大凝露面积,另一方面凝露后的水滴还易于沿着凝露罩弧形内壁导流至吸潮囊处进行吸附。

进一步的,所述凝露罩与水表本体内部相连通一端的侧壁上贴附有内吸潮垫,所述凝露罩位于仪表盘内部的外壁上贴附有外吸潮垫,所述外吸潮垫的底端位于吸潮囊上方,设置内吸潮垫,易于对难以导流收集处的水滴进行吸附,而设置外吸潮垫,能够对仪表盘内部起到干燥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外水解自热杆与密封层相连接一端以及内水解自热杆与外隔层相连接一端的端壁上均设有上水溶部,所述外水解自热杆以及内水解自热杆的内部均填充有导热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上水溶部与下水溶部均采用泡腾片材料制成,所述导热填料为还原性铁粉,当凝结于凝露罩内壁上的水滴通过引流孔导入至吸潮囊内后,首先位于密封层与外隔层之间的吸附棉浸渍有水,与密封层相连接的外水解自热杆上的上水溶部遇水溶解,空气进入至外水解自热杆内,还原性铁粉与氧气反应自主生热,并通过吸潮囊将热量传递至凝露罩内,起到除湿干燥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外水解自热杆位于外隔层内侧的端壁上设有下水溶部,所述下水溶部与上水溶部之间设有引水纤维,当外水解自热杆处的上水溶部被水解后,利用引水纤维将水滴导入至外隔层内侧的吸附棉处,该处的吸附棉有效对引流水起到吸附干燥作用,而当外水解自热杆不具备生热条件或者当水量过大而造成该处的吸附棉浸透后,迫使内水解自热杆上的上水溶部水解,继续起到自热干燥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层、外隔层以及内隔层均采用导热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凝露罩内部嵌设有导热条,当外水解自热杆自主生热后,有效提高对凝露罩的干燥除湿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内隔层的内部填充有导热填料,所述导热填料采用柔性导热纤维材料制成,进一步提高了吸潮囊的导热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热胀警示球包括连接于内水解自热杆上的弹性囊,所述内水解自热杆内底部通过拉杆连接有感应触片,所述感应触片嵌设于内水解自热杆底端,所述内水解自热杆底端设有与感应触片接触性信号连接的插口,所述感应触片与外接显示设备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囊内部还填充有弹性囊,所述弹性囊采用二氧化碳,当内水解自热杆也自主生热后,弹性囊受热向外膨胀,通过拉杆拉动感应触片脱离内水解自热杆,当感应触片与内水解自热杆断开后,以此作为信号进行传递,以此说明吸潮囊内的内水解自热杆也逐步生热完毕,有利于提醒技术人员更换新的吸潮囊,有效实现长久性的对水表内部进行除湿干燥。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在水表本体与仪表盘相衔接处设置凝露罩,凝露罩用于对温热水汽进行收集以及冷凝,冷凝后的水滴沿着凝露罩内壁通过引流孔导入至吸潮囊处,吸潮囊内层叠设置的吸附棉对水滴进行吸附,且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多个外水解自热杆、内水解自热杆与被浸湿的吸附棉接触后,前后发生自主生热,利用外水解自热杆、内水解自热杆产生的热量来对吸附棉以及凝露罩进行干燥,以有效除去凝露罩处所形成的水滴,此外,在内水解自热杆处设置热胀警示球,当内水解自热杆自主生热后,热胀警示球发生胀裂反应,得以实现警示,提醒技术人员对吸潮囊进行更换,以便于实现水表长久性的防水除湿。

(2)凝露罩的剖面为类似ω型结构,吸潮囊为圆环形结构,利用凝露罩独特的异形结构,一方面在实现小孔隙蒸汽引流的前提下,易于扩大凝露面积,另一方面凝露后的水滴还易于沿着凝露罩弧形内壁导流至吸潮囊处进行吸附。

(3)凝露罩与水表本体内部相连通一端的侧壁上贴附有内吸潮垫,凝露罩位于仪表盘内部的外壁上贴附有外吸潮垫,外吸潮垫的底端位于吸潮囊上方,设置内吸潮垫,易于对难以导流收集处的水滴进行吸附,而设置外吸潮垫,能够对仪表盘内部起到干燥作用。

(4)外水解自热杆与密封层相连接一端以及内水解自热杆与外隔层相连接一端的端壁上均设有上水溶部,外水解自热杆以及内水解自热杆的内部均填充有导热填料,上水溶部与下水溶部均采用泡腾片材料制成,导热填料为还原性铁粉,当凝结于凝露罩内壁上的水滴通过引流孔导入至吸潮囊内后,外水解自热杆与内水解自热杆先后遇水使得上水溶部、下水溶部溶解,随后进行自主生热,并通过吸潮囊将热量传递至凝露罩内,起到除湿干燥作用。

(5)外水解自热杆位于外隔层内侧的端壁上设有下水溶部,下水溶部与上水溶部之间设有引水纤维,当外水解自热杆处的上水溶部被水解后,利用引水纤维将水滴导入至外隔层内侧的吸附棉处,该处的吸附棉有效对引流水起到吸附干燥作用,而当外水解自热杆不具备生热条件或者当水量过大而造成该处的吸附棉浸透后,迫使内水解自热杆上的上水溶部水解,继续起到自热干燥作用。

(6)密封层、外隔层以及内隔层均采用导热柔性材料制成,凝露罩内部嵌设有导热条,当外水解自热杆自主生热后,有效提高对凝露罩的干燥除湿作用。

(7)内隔层的内部填充有导热填料,导热填料采用柔性导热纤维材料制成,进一步提高了吸潮囊的导热性能。

(8)热胀警示球包括连接于内水解自热杆上的弹性囊,内水解自热杆内底部通过拉杆连接有感应触片,感应触片嵌设于内水解自热杆底端,内水解自热杆底端设有与感应触片接触性信号连接的插口,感应触片与外接显示设备信号连接,弹性囊内部还填充有弹性囊,弹性囊采用二氧化碳,当内水解自热杆也自主生热后,弹性囊受热向外膨胀,通过拉杆拉动感应触片脱离内水解自热杆,当感应触片与内水解自热杆断开后,以此作为信号进行传递,以此说明吸潮囊内的内水解自热杆也逐步生热完毕,有利于提醒技术人员更换新的吸潮囊,有效实现长久性的对水表内部进行除湿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凝露罩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凝露罩与吸潮囊结合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凝露罩与吸潮囊结合处的拆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凝露罩与吸潮囊结合处的内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吸潮囊的内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外水解自热杆处的内部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外水解自热杆在上水溶部、下水溶部溶解后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内水解自热杆与热胀警示球结合处的内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热胀警示球在热胀后的内部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水表本体、2仪表盘、3凝露罩、301引流孔、4吸潮囊、401密封层、4011吸附孔、402外隔层、403内隔层、404吸附棉、5内吸潮垫、6外吸潮垫、7外水解自热杆、8内水解自热杆、9上水溶部、10下水溶部、11热胀警示球、111弹性囊、112热胀气体、113拉杆、114感应触片、12导热填料、13导热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6,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包括水表本体1,水表本体1上设有仪表盘2,仪表盘2内部嵌设有凝露罩3,凝露罩3底部开口与水表本体1内部相连通,凝露罩3位于仪表盘2内的底端壁上嵌设有吸潮囊4,凝露罩3与吸潮囊4顶端部相对应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301,吸潮囊4包括内外层叠设置的内隔层403、外隔层402以及密封层401,密封层401位于最外侧,密封层401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孔301位置对应的吸附孔4011,内隔层403、外隔层402以及密封层401两两之间均填充有吸附棉404。

凝露罩3的剖面为类似ω型结构,吸潮囊4为圆环形结构,利用凝露罩3独特的异形结构,一方面在实现小孔隙蒸汽引流的前提下,易于扩大凝露面积,另一方面凝露后的水滴还易于沿着凝露罩3弧形内壁导流至吸潮囊4处进行吸附。

请参阅图3-4,凝露罩3与水表本体1内部相连通一端的侧壁上贴附有内吸潮垫5,凝露罩3位于仪表盘2内部的外壁上贴附有外吸潮垫6,外吸潮垫6的底端位于吸潮囊4上方,设置内吸潮垫5,易于对凝露罩3底部开口处进行除湿操作,即对难以导流收集处的水滴进行吸附,凝露罩3底部开口间隙为1-2cm,以满足水汽的流通,而设置外吸潮垫6,能够对仪表盘2内部起到干燥作用,

请参阅图5-6,密封层401内顶端两侧均衔接有多个外水解自热杆7,外隔层402上下相对内壁均衔接有多个内水解自热杆8,多个外水解自热杆7以及内水解自热杆8均延伸至内隔层403内侧,外水解自热杆7与密封层401相连接一端以及内水解自热杆8与外隔层402相连接一端的端壁上均设有上水溶部9,外水解自热杆7以及内水解自热杆8的内部均填充有导热填料13。

请参阅图6-8,上水溶部9与下水溶部10均采用泡腾片材料制成,导热填料13为还原性铁粉,当凝结于凝露罩3内壁上的水滴通过引流孔301导入至吸潮囊4内后,首先位于密封层401与外隔层402之间的吸附棉404浸渍有水,与密封层401相连接的外水解自热杆7上的上水溶部9遇水溶解,空气进入至外水解自热杆7内,还原性铁粉与氧气反应自主生热,并通过吸潮囊4将热量传递至凝露罩3内,起到除湿干燥作用。

外水解自热杆7位于外隔层402内侧的端壁上设有下水溶部10,下水溶部10与上水溶部9之间设有引水纤维,当外水解自热杆7处的上水溶部9被水解后,利用引水纤维将密封层401内侧处的水分导入下水溶部10处,实现对下水溶部10处进行水解,当下水溶部10被水解后,会在水分过多时,通过外水解自热杆7导入至外隔层402内侧,利用外隔层402内侧的吸附棉404对引流水进行吸附干燥,即当水量过大时或者是外水解自热杆7不具备生热条件造成位于内侧的吸附棉404被浸透后,迫使内水解自热杆8上的上水溶部9水解,起到后续自热干燥作用,而设置多个外水解自热杆7以及多个内水解自热杆8,有利于延长自热时间。

请参阅图5-6,利用外水解自热杆7以及内水解自热杆8的自主生热,再通过吸潮囊4将热量传递至凝露罩3处,不仅对吸潮囊4内的吸附棉404起到干燥作用,还对凝露罩3处起到加热除湿作用,内隔层403的内部填充有导热填料12,导热填料12采用柔性导热纤维材料制成,进一步提高了吸潮囊4的导热性能。

密封层401、外隔层402以及内隔层403均采用导热柔性材料制成,凝露罩3内部嵌设有导热条,当外水解自热杆7自主生热后,有效提高对凝露罩3的干燥除湿作用。

请参阅图6和图9-10,上下设置的两个内水解自热杆8上连接有热胀警示球11,热胀警示球11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个,热胀警示球11包括连接于内水解自热杆8上的弹性囊111,内水解自热杆8内底部通过拉杆113连接有感应触片114,感应触片114嵌设于内水解自热杆8底端,内水解自热杆8底端设有与感应触片114接触性信号连接的插口,感应触片114与外接显示设备信号连接,弹性囊111内部还填充有弹性囊112,弹性囊112采用二氧化碳,当内水解自热杆8也自主生热后,弹性囊111受热向外膨胀,通过拉杆113拉动感应触片114脱离内水解自热杆8,当感应触片114与内水解自热杆8的开口断开后,以此作为信号进行传递至外接显示设备处,以此说明吸潮囊4内的内水解自热杆8也逐步生热完毕,有利于提醒技术人员更换新的吸潮囊4,有效实现长久性的对水表内部进行除湿干燥。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智能水表,本装置通过在水表本体1与仪表盘2相衔接处设置具有异形结构的凝露罩3,凝露罩3用于对温热水汽进行收集以及冷凝,冷凝后的水滴沿着凝露罩3的内壁通过引流孔301导入至吸潮囊4处,吸潮囊4内层叠设置的吸附棉404对水滴进行吸附;

具体的,位于外侧的吸附棉404首先被浸湿,与密封层401相连接的外水解自热杆7遇水使得上水溶部9溶解,空气导入至外水解自热杆7内使得其内部导热填料13自主产热,利用外水解自热杆7的自热性实现对凝露罩3进行干燥除湿;

在水量过大或者外水解自热杆7内导热填料13消耗殆尽后,位于内侧的吸附棉404逐步被浸湿,此时,与外隔层402相连接的内水解自热杆8遇水使得其侧壁上的上水溶部9溶解,继续实现自主生热来进行除湿,而中空的外水解自热杆7来可用于储存导流进来的水滴,此外,在内水解自热杆8处设置热胀警示球11,当内水解自热杆8自主生热后,与其直接接触的热胀警示球11胀裂反应,得以实现警示,提醒技术人员对吸潮囊4进行更换,以便于实现水表长久性的防水除湿。

本发明中的所采用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包括相互连接的水表本体(1)和仪表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盘(2)内部嵌设有凝露罩(3),所述凝露罩(3)底部开口与水表本体(1)内部相连通,所述凝露罩(3)位于仪表盘(2)内的底端壁上嵌设有吸潮囊(4),所述凝露罩(3)与吸潮囊(4)顶端部相对应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301),所述吸潮囊(4)包括内外层叠设置的内隔层(403)、外隔层(402)以及密封层(401),所述密封层(401)上开设有多个与引流孔(301)位置对应的吸附孔(4011),所述内隔层(403)、外隔层(402)以及密封层(401)两两之间均填充有吸附棉(404),所述密封层(401)内顶端两侧均衔接有多个外水解自热杆(7),所述外隔层(402)上下相对内壁均衔接有多个内水解自热杆(8),多个所述外水解自热杆(7)以及内水解自热杆(8)均延伸至内隔层(403)内侧,上下设置的两个所述内水解自热杆(8)上连接有热胀警示球(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露罩(3)的剖面为类似ω型结构,所述吸潮囊(4)为圆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露罩(3)与水表本体(1)内部相连通一端的侧壁上贴附有内吸潮垫(5),所述凝露罩(3)位于仪表盘(2)内部的外壁上贴附有外吸潮垫(6),所述外吸潮垫(6)的底端位于吸潮囊(4)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解自热杆(7)与密封层(401)相连接一端以及内水解自热杆(8)与外隔层(402)相连接一端的端壁上均设有上水溶部(9),所述外水解自热杆(7)以及内水解自热杆(8)的内部均填充有导热填料(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溶部(9)与下水溶部(10)均采用泡腾片材料制成,所述导热填料(13)为还原性铁粉。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水解自热杆(7)位于外隔层(402)内侧的端壁上设有下水溶部(10),所述下水溶部(10)与上水溶部(9)之间设有引水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层(401)、外隔层(402)以及内隔层(403)均采用导热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凝露罩(3)内部嵌设有导热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层(403)的内部填充有导热填料(12),所述导热填料(12)采用柔性导热纤维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胀警示球(11)包括连接于内水解自热杆(8)上的弹性囊(111),所述内水解自热杆(8)内底部通过拉杆(113)连接有感应触片(114),所述感应触片(114)嵌设于内水解自热杆(8)底端,所述内水解自热杆(8)底端设有与感应触片(114)接触性信号连接的插口,所述感应触片(114)与外接显示设备信号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囊(111)内部还填充有弹性囊(112),所述弹性囊(112)采用二氧化碳。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水除湿型智能水表,属于智能水表技术领域,通过在水表本体与仪表盘相衔接处设置凝露罩,凝露罩用于对温热水汽进行收集以及冷凝,冷凝后的水滴沿着凝露罩内壁通过引流孔导入至吸潮囊处,吸潮囊内层叠设置的吸附棉对水滴进行吸附,且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多个外水解自热杆、内水解自热杆与被浸湿的吸附棉接触后,前后发生自主生热,利用外水解自热杆、内水解自热杆产生的热量来对吸附棉以及凝露罩进行干燥,以有效除去凝露罩处所形成的水滴,此外,在内水解自热杆处设置热胀警示球,当内水解自热杆自主生热后,热胀警示球发生胀裂反应,得以实现警示,提醒技术人员对吸潮囊进行更换,以便于实现该智能水表长久性的防水除湿。

技术研发人员:安斌;刘淑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北悯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8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0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