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
背景技术:
土钉支护是近几年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种边坡原位加固的形式,尤其是在这种基坑工程中应用的十分的广泛,其通过在土体内放置一定长度和分布密度的土钉体,以及在土体外设置钢筋混凝土面板,如此有效地提高了土体的整体刚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可以显著地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
但是常规的土钉支护过程中,土钉一般采用洛阳铲成孔的钢筋土钉,但对这种易塌孔的松散或稍密的砂土、稍密的粉土、填土,或易缩颈的软土就显得无能为力,而现有的打入式钢管土钉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将打入式钢管土钉打入稍密的砂土、稍密的粉土、填土过程中,在大冲击力下,钢管土钉的末端容易变形;其次是应用于易塌孔的松散的打入式钢管土钉,通常在打入式钢管土钉上设置有注浆孔,但现有的注浆孔保护结构不合理,致使打入式钢管土钉在打入土体时容易堵塞,影响注浆效果。
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是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包括钉体以及螺旋错位设置在所述钉体圆周侧面上的若干抓土倒刺;其中,所述钉体包括:一端可拆卸配合的首段和尾段,以及设置在所述首段和所述尾段相互配合端部之间的防回转组件;其中,所述首段包括:第一杆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一端的钉头,以及设置在所述所述第一杆体另一端、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杆体的中心线共线的第一螺纹连接杆;
所述尾段包括:第二杆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一端、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中心线共线的第一螺纹凹槽,所述第一螺纹凹槽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螺纹配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凹槽外端部的第二防回转垫片。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特点还有,所述钉体还包括首尾端依次可拆卸配合、一字排开的若干中间段,若干个所述中间段的一端与所述首段可拆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尾段可拆卸配合,若干个所述中间段相互配合的端部之间以及其与所述首段和/或所述尾段相互配合的端部之间均设置所述防回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段包括:第三杆体;第二螺纹连接杆,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体一端,且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杆体的中心线共线,第二螺纹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体另一端、且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杆体的中心线共线,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凹槽和/或所述第二螺纹凹槽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纹凹槽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螺纹配合;以及设置在所述螺纹凹槽外端部的第三防回转垫片。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特点还有,所述防回组件包括:第一防回转垫片,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外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外、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防回转垫片和/或所述第三防回转垫片相配合;以及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外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回转垫片上设有挡片,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上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上开设与所述挡片相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尾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螺纹凹槽的端部沿径向开设穿横向钢筋孔。
进一步的,所述钉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抓土倒刺的周围橡胶挡泥板。
进一步的,所述首段的钉头呈螺纹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现有工艺中需要现场制作土钉,制作速度慢、质量不易保证,施工中需要人工或机械掏孔,再把制作好的土钉放进空洞内,反复注浆。当遇到粉土地质或地下水位较高时,易造成塌孔,工程质量难以保证,施工速度慢,人工机械大量浪费,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后,依靠抓土倒刺与土体咬合力满足设计要求,不用再进行人工或者机械掏孔,同时也避免了反复注浆,缩短了工期、减少人工及机械的大量投入,大大减少了成本投入、质量更易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首段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尾段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段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连接杆处扩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抓土倒刺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抓土倒刺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效果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抓土倒刺;2、第一杆体;3、钉头;4、第一螺纹连接杆;5、第二杆体;6、第一螺纹凹槽;7、第二防回转垫片;8、第三杆体;9、第二螺纹连接杆;10、第二螺纹凹槽;11、第三防回转垫片;12、弹簧;13、第一防回转垫片;14、挡片;15、凹槽;16、穿横向钢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包括钉体以及螺旋错位设置在所述钉体圆周侧面上的若干抓土倒刺3;其中,所述钉体包括:一端可拆卸配合的首段和尾段,以及设置在所述首段和所述尾段相互配合端部之间的防回转组件;其中,所述首段包括:第一杆体2,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2一端的钉头1,以及设置在所述所述第一杆体2另一端、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杆体2的中心线共线的第一螺纹连接杆4;
所述尾段包括:第二杆体5,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5一端、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杆体5的中心线共线的第一螺纹凹槽6,所述第一螺纹凹槽6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4螺纹配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凹槽6外端部的第二防回转垫片7。
可以理解的是,该结构主要是提供一种最基本的土钉结构,主要是由首段、尾段两个钉段组成,并且通过其中的设置在所述两个钉段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为了更好地保证该实用新型所提供新式土钉提高了土体的整体刚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因此,在整个土钉的杆体上均螺旋错位的设置有抓土倒刺;为了确保抓土倒刺在本新式土钉中的作用,因此要严格的控制整个装置的旋入方向,使得该装置可以做到:当旋入土壤中时,抓土倒刺依旧是紧贴土钉的杆体部分,当达到预期深度后,将该土钉的杆体进行旋转,所旋转的方向与之前的旋入方向相反,能够将于土钉杆体紧贴的抓土倒刺旋出,从而加强该土钉与周围的土壤之间的关联,提高整个土体的整体刚性。
此外,为了进一步的确保旋入的精准性,因此,对两个钉段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该装置主要包括了设置在首段钉段的螺纹连接杆,设置在螺纹连接杆上的弹簧、第一防回转垫片,设置在尾段钉段上的一端且与螺纹连接杆相配合的螺纹凹槽,以及与所述的第一防回转垫片相配合的第二防回转垫片。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特点还有,所述钉体还包括首尾端依次可拆卸配合、一字排开的若干中间段,若干个所述中间段的一端与所述首段可拆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尾段可拆卸配合,若干个所述中间段相互配合的端部之间以及其与所述首段和/或所述尾段相互配合的端部之间均设置所述防回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段包括:第三杆体8;第二螺纹连接杆9,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体8一端,且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杆体8的中心线共线;第二螺纹凹槽10,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体8另一端、且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杆体8的中心线共线,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9与所述第一螺纹凹槽6和/或所述第二螺纹凹槽10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纹凹槽10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4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9螺纹配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凹槽10外端部的第三防回转垫片11。
进一步的理解,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土体的整体刚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需要进一步的加深该装置旋入的深度,那为了适应不同的旋入需求,因此,专门的设置有这种中间段,依旧是采用上述的连接装置将该中间段与首段、尾段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特点还有,所述防回组件包括:第一防回转垫片13,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4外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9外、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防回转垫片7和/或所述第三防回转垫片11相配合;以及弹簧12,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4外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9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回转垫片13上设有挡片14,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4上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9上开设与所述挡片14相配合的凹槽15。主要是为进一步的确保旋入的精准性,进一步去固定第一防回转垫片,使得该第一防回转垫片能够有效地固定在螺纹连接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尾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螺纹凹槽6的端部沿径向开设穿横向钢筋孔16,该装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后期的绑扎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钉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抓土倒刺1的周围橡胶挡泥板,所述橡胶挡泥板粘合在所述的抓土倒刺的周围。
进一步的,所述首段的钉头3呈螺纹状。
进一步的,所述抓土倒刺为类钢笔尖状锥形板片,所述的杆体中为中空杆体,所述抓土倒刺与所述中空杆体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优选t型限位杆,所述的限位杆竖直的一端与所述抓土倒刺的铰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中空杆体中。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该技术方案主要是说明抓土倒刺与杆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此处所指的的杆体包括了首段、尾段以及中间段之间的杆体,所述的抓土倒刺为这种类钢笔尖状锥形板片,为了将所述抓土倒刺与所述的杆体进一步的结合,因此,在所述的锥形板片的侧面设置有这种小孔,使用铁丝穿过这个小孔,使得抓土倒刺可以绑在所述杆体上,而且所绑的抓土倒刺可以自由的活动在所述的杆体上,所述的自由活动是指,可以使得该抓土倒杆可以张开一定的角度,此外为了提高该抓土倒杆与杆体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限制抓土倒杆张开的角度,因此,设置有t型限位杆。
工作原理:将本实用新型的首段土钉钉头部分顺时针方向钻进土中,将弹簧套入到螺纹连接杆上,随后将防回转垫片套入螺纹连接杆中,然后将中间段第三杆件带有螺纹凹槽的一端之前放置第一垫片,将该第一垫片与防回转垫片进行配合,顺时针拧紧旋转打入土中,同时根据不同的需求,放置不同数量的中间段,随后将防回转垫片套入螺纹连接杆中,然后将尾段第二杆体杆件带有螺纹凹槽的一端之前放置第二垫片,将该第二垫片与防回转垫片进行配合,顺时针拧紧旋转打入土中,待以上工作完成后,逆时针用力转动土钉,使土钉上的抓土倒刺更好地切入土中,之后开始绑扎钢筋,将横向或纵向钢筋穿进预留的钢筋孔中,绑扎完成后进行喷面施工。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钉体以及螺旋错位设置在所述钉体圆周侧面上的若干抓土倒刺(1);
其中,所述钉体包括:一端可拆卸配合的首段和尾段,
以及设置在所述首段和所述尾段相互配合端部之间的防回转组件;
其中,所述首段包括:第一杆体(2),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2)一端的钉头(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杆体(2)另一端、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杆体(2)的中心线共线的第一螺纹连接杆(4);
所述尾段包括:第二杆体(5),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5)一端、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杆体(5)的中心线共线的第一螺纹凹槽(6),所述第一螺纹凹槽(6)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4)螺纹配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凹槽(6)外端部的第二防回转垫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体还包括首尾端依次可拆卸配合、一字排开的若干中间段,若干个所述中间段的一端与所述首段可拆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尾段可拆卸配合,若干个所述中间段相互配合的端部之间以及其与所述首段和/或所述尾段相互配合的端部之间均设置所述防回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包括:第三杆体(8);第二螺纹连接杆(9),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体(8)一端,且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杆体(8)的中心线共线;第二螺纹凹槽(10),设置在所述第三杆体(8)另一端、且中心线与所述第三杆体(8)的中心线共线,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9)与所述第一螺纹凹槽(6)和/或所述第二螺纹凹槽(10)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纹凹槽(10)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4)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9)螺纹配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凹槽(10)外端部的第三防回转垫片(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组件包括:第一防回转垫片(13),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4)外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9)外、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防回转垫片(7)和/或所述第三防回转垫片(11)相配合;以及弹簧(12),套设在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4)外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9)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回转垫片(13)上设有挡片(14),所述第一螺纹连接杆(4)上和/或所述第二螺纹连接杆(9)上开设与所述挡片(14)相配合的凹槽(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段的远离所述第一螺纹凹槽(6)的端部沿径向开设穿横向钢筋孔(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钉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抓土倒刺(1)的周围橡胶挡泥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种所述的一种新式免注浆土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首段的钉头(3)呈螺纹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