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辅助破桩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桩是用混凝土(包括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制成的桩。具有节约木材和钢材、经久耐用、造价低廉等优点,已广泛使用于水工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和桥梁的基础工程,还常用于边坡及基坑支护的抗滑或隔水。
现有的混凝土桩在浇筑时,由于在振捣过程中,水泥浆向上返,石粒等沉降,而且混凝土桩的桩头部分难免落入泥土等杂质,所以混凝土桩的桩头强度难以保证。因此施工规范规定混凝土桩施工时桩头标高要高出设计标高500mm,高出的部分桩头由人工剔除成图1的样子,以保证桩身强度。而且剔除桩头部分的混凝土后,露出钢筋可以作为承台的配筋。
高出的部分桩头由于也是由混凝土浇筑,而且混合有钢筋,因此桩头剔除时比较麻烦,现有主要是通过施工人员使用钻机等设备将桩头部分的混凝土打碎取出,耗时耗力,而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破桩装置,其便于对混凝土桩的桩头部分混凝土进行去除,操作方便,降低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破桩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支撑组件,任一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任一第二支撑杆相互转动连接;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一隔膜,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二隔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安装杆,上述安装杆与上述第一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组件设有套筒,上述套筒设有内螺纹;上述安装杆的一端外侧壁设有与上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杆和上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组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组件,任一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杆,任意相邻两个上述第三支撑杆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三隔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第三支撑杆外侧壁设有第四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四支撑杆轴向与上述第三支撑杆轴向垂直。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四支撑杆设于上述第三支撑杆朝外的一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支撑杆与上述第四支撑杆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破桩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支撑组件,任一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任一第二支撑杆相互转动连接;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一隔膜,任意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杆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二隔膜。
实际使用时,浇筑好混凝土桩后,在混凝土凝固前,将第一支撑组件竖直插入混凝土桩的桩头部分,且第一支撑组件设于混凝土桩的钢筋区域内部,第一支撑组件最高处高于混凝土桩顶部。
由于任一第二支撑杆远离上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如此转动第二支撑杆,多个第二支撑杆转动分散开,如此多个第一支撑杆和多个第二支撑杆一起形成一个圆桶形状的辅助破桩装置,通过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作用,将辅助破桩装置内的混凝土与辅助破桩装置外的混凝土进行隔离。
待混凝土凝固后,可直接将辅助破桩装置从混凝土桩的位置拿出,进而将辅助破桩装置内的混凝土一起带出,然后剩下的混凝土桩的桩头部分混凝土也便于通过钻机等设备打碎取出,如此操作方便,降低了施工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混凝土桩剔除桩头部分的混凝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辅助破桩装置安装于混凝土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组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组件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组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第一隔膜;4-第二隔膜;5-安装杆;6-套筒;7-第三支撑杆;8-第四支撑杆;9-第三隔膜;10-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若出现“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者竖直,而是可以稍微的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于“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破桩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支撑组件,任一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任一第二支撑杆2相互转动连接;任意相邻两个上述第一支撑杆1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一隔膜3,任意相邻两个上述第二支撑杆2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二隔膜4。
实际使用时,浇筑好混凝土桩后,在混凝土凝固前,如图2所示,将第一支撑组件竖直插入混凝土桩的桩头部分,且第一支撑组件设于混凝土桩的钢筋10区域内部,第一支撑组件最高处高于混凝土桩顶部。
由于任一第二支撑杆2远离上述第一支撑杆1的一端转动连接,如此转动第二支撑杆2,多个第二支撑杆2转动分散开,如此多个第一支撑杆1和多个第二支撑杆2一起形成一个如图3所示的圆桶形状的辅助破桩装置,通过第一隔膜3和第二隔膜4的作用,将辅助破桩装置内的混凝土与辅助破桩装置外的混凝土进行隔离。
待混凝土凝固后,可直接将辅助破桩装置从混凝土桩的位置拿出,进而将辅助破桩装置内的混凝土一起带出,然后剩下的混凝土桩的桩头部分混凝土也便于通过钻机等设备打碎取出,如此操作方便,降低了施工的成本。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杆1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杆2水平与第一支撑杆1连接。
可选地,本实施还可直接将多个第一隔膜3和多个第二隔膜4连接在一起形成圆桶形状的隔离装置,将混凝土进行隔离。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安装杆5,上述安装杆5与上述第一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杆5,在安装第一支撑组件时,可将安装杆5与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将第一支撑组件放置于混凝土中,便于操作。而且也便于通过转动安装杆5将第二支撑杆2转动分散开。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组件设有套筒6,上述套筒6设有内螺纹;上述安装杆5的一端外侧壁设有与上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套筒6,上述套筒6设有内螺纹;上述安装杆5的一端外侧壁设有与上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如此便于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将安装杆5安装于套筒6上,也便于安装杆5从套筒6上拆卸下来。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杆1和上述第二支撑杆2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杆1和上述第二支撑杆2转动连接,在不使用辅助破桩装置时,可转动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将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折叠收纳在一起,便于辅助破桩装置的转运和放置。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撑组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结构坚固,便于将混凝土分离出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组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制成。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组件,任一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杆7,任意相邻两个上述第三支撑杆7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三隔膜9。
由于有时候会在钢筋10外留有一层混凝土,以使钢筋10与空气隔离,防止钢筋10锈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支撑组件,实际使用时,浇筑好混凝土桩后,在混凝土凝固前,将第二支撑组件竖直插入混凝土桩的桩头部分,且第二支撑组件设于混凝土桩的钢筋10区域外部,第二支撑组件最高处高于混凝土桩顶部,如此钢筋10加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之间。然后移动第三支撑杆7,将多个第三支撑杆7放置成圆筒形状,通过第三隔膜9的作用,将包裹钢筋10的混凝土进行隔离。
待混凝土凝固后,可直接将辅助破桩装置从混凝土桩的位置拿出,进而将辅助破桩装置内的混凝土一起带出,然后第二支撑组件外部的混凝土可通过钻机等设备打碎取出,剩下钢筋10周围一圈的混凝土即可。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第三支撑杆7外侧壁设有第四支撑杆8,第四支撑杆8的一端与上述第三支撑杆7的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四支撑杆8,第四支撑杆8可对钢筋10外圈的混凝土进行支撑,便于将钢筋10外圈的混凝土进行分离。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四支撑杆8轴向与上述第三支撑杆7轴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四支撑杆8轴向与上述第三支撑杆7轴向垂直,使第四支撑杆8能更好的对钢筋10外圈的混凝土进行支撑,进一步便于将钢筋10外圈的混凝土进行分离。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四支撑杆8设于上述第三支撑杆7朝外的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第四支撑杆8设于上述第三支撑杆7朝外的一侧,如此不影响包裹在钢筋10上的混凝土结构,保持其结构完整性。
如图1-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支撑杆7与上述第四支撑杆8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金属材料结构坚固,便于将混凝土分离出来。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支撑杆7与第四支撑杆8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只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杆7与第四支撑杆8也可采用其他材料制成。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破桩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支撑组件,任一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任一第二支撑杆2相互转动连接;任意相邻两个上述第一支撑杆1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一隔膜3,任意相邻两个上述第二支撑杆2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二隔膜4。
实际使用时,浇筑好混凝土桩后,在混凝土凝固前,将第一支撑组件竖直插入混凝土桩的桩头部分,且第一支撑组件设于混凝土桩的钢筋10区域内部,第一支撑组件最高处高于混凝土桩顶部。
由于任一第二支撑杆2远离上述第一支撑杆1的一端转动连接,如此转动第二支撑杆2,多个第二支撑杆2转动分散开,如此多个第一支撑杆1和多个第二支撑杆2一起形成一个圆桶形状的辅助破桩装置,通过第一隔膜3和第二隔膜4的作用,将辅助破桩装置内的混凝土与辅助破桩装置外的混凝土进行隔离。
待混凝土凝固后,可直接将辅助破桩装置从混凝土桩的位置拿出,进而将辅助破桩装置内的混凝土一起带出,然后剩下的混凝土桩的桩头部分混凝土也便于通过钻机等设备打碎取出,如此操作方便,降低了施工的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辅助破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支撑组件,任一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呈l形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任一所述第二支撑杆相互转动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一隔膜,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二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破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破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设有套筒,所述套筒设有内螺纹;所述安装杆的一端外侧壁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破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破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破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支撑组件,任一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杆,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可拆卸设有第三隔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破桩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三支撑杆外侧壁设有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破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杆轴向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轴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破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支撑杆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杆朝外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破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