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嚢式扩体锚杆注浆囊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2


本实用新型涉及锚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嚢式扩体锚杆注浆囊体。



背景技术:

囊式锚杆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其防腐性能好,可靠性高,抗拔力大的特点得到广泛认可,制造成本已大幅下降,全面替代普通锚杆的趋势逐渐显现。按囊袋结构,囊式锚杆可以分为两类:笼芯囊锚杆和穿心囊锚杆。穿心囊锚杆的囊袋中央设隔离管,注入水泥浆撑开囊袋并凝结成一个中央为通孔的水泥浆囊体,锚杆杆体从通孔的上口穿入,下口穿出,在杆体末端安装一个螺母和垫板托住囊体。

现有的注浆锚固囊体,注浆管的注浆端都具有防反流功能,以避免浆液注满后,囊袋内压力过大反流进入注浆管,影响注浆效果。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安装单向阀的方式,在注浆管的注浆端安装单向阀等防反流的装置,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嚢式扩体锚杆注浆囊体。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嚢式扩体锚杆注浆囊体,包括上托板、下垫板、隔离管、注浆管、排气管、上卡筒、下卡筒和囊袋,上卡筒与上托板固定连接,下垫板与下卡筒固定连接,所述隔离管上端穿过上托板且与上托板密封固定连接,隔离管下端与下垫板密封固定连接,下垫板上开有与隔离管连通的开口,注浆管下端穿过上托板且与上托板密封固定连接,注浆管下端径向开有出浆孔,出浆孔处套装有一具有弹性的胶管,胶管与注浆管过盈配合,注浆管底部密封设置,排气管上端径向开有排气孔,排气管下端穿过上托板且与上托板密封固定连接,上卡筒固定在上托板下端面,上卡筒位于隔离管、注浆管和排气管外围,下卡筒固定在下垫板上端面,下卡筒位于隔离管外围,囊袋上端固定套装在上卡筒上,囊袋下端固定套装在下卡筒上。

优选地,所述胶管通过卡箍固定安装在注浆管上。

优选地,所述上卡筒和下卡筒均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矩形筒,囊袋上端通过第一方形喉箍固定套装在上卡筒上,囊袋上端通过第二方形喉箍固定套装在下卡筒上。

优选地,所述上卡筒下端固定套装有第一限位圈,所述下卡筒上端固定套装有第二限位圈。

优选地,所述排气管下端位于上卡筒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弹性胶管套装在出浆孔外侧,弹性胶管在注浆时弹性形变使浆液排出,并在注浆后自然封闭出浆孔,防止浆液反流,另通过卡箍将弹性胶管固定在注浆管上,固定牢靠,避免弹性胶管脱离注浆管,囊体的生产成本低,防反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未安装囊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安装锚杆体时的状态图;

图5是上卡筒的仰视剖视图;

图中,1、上托板;2、下垫板;3、隔离管;4、注浆管;5、排气管;6、上卡筒;7、下卡筒;8、囊袋;9、出浆孔;10、胶管;11、排气孔;12、卡箍;13、第一方形喉箍;14、第二方形喉箍;15、第一限位圈;16、第二限位圈;17、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嚢式扩体锚杆注浆囊体,包括上托板1、下垫板2、隔离管3、注浆管4、排气管5、上卡筒6、下卡筒7和囊袋8,上卡筒6与上托板1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下垫板2与下卡筒7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隔离管3上端穿过上托板1且与上托板1采用焊接方式密封固定连接,隔离管3下端与下垫板2采用焊接方式密封固定连接,下垫板2上开有与隔离管3连通的开口17,注浆管4下端穿过上托板1且与上托板1采用焊接方式密封固定连接,注浆管4下端径向开有出浆孔9,出浆孔9处套装有一具有弹性的胶管10,胶管10与注浆管4过盈配合,注浆管4底部密封设置避免浆液由其底部排出,排气管5上端径向开有排气孔11,排气管5下端穿过上托板1且与上托板1采用焊接方式密封固定连接,上卡筒6固定在上托板1下端面,上卡筒6位于隔离管3、注浆管4和排气管5外围,下卡筒7固定在下垫板2上端面,下卡筒7位于隔离管3外围,囊袋8上端固定套装在上卡筒6上,囊袋8下端固定套装在下卡筒7上。

为提高胶管10固定效果,避免胶管10脱离注浆管4,胶管10在过盈套装注浆管4的同时另外再通过卡箍12固定安装在注浆管4上。

上卡筒6和下卡筒7均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矩形筒,囊袋8上端通过第一方形喉箍13固定套装在上卡筒6上,第一方形喉箍13设置为两个,囊袋8上端通过第二方形喉箍14固定套装在下卡筒7上,第二方形喉箍14也设置为两个。

为提高第一方形喉箍13的固定效果,避免第一方形喉箍13与囊袋8脱离上卡筒6,在上卡筒6下端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套装有第一限位圈15,同理为提高第二方形喉箍14的固定效果,避免第二方形喉箍14与囊袋8脱离下卡筒7,在下卡筒7上端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套装有第二限位圈16。

排气管5下端位于上卡筒6内侧,排气管5伸入上卡筒6内的部分不宜过长,避免囊袋8内浆液在未注满的情况下即由排气管5排出。

本实施方案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锚杆体穿过隔离管3、开口17,通过螺母将锚杆体下端固定在下垫板2处,随后将装置整体由锚孔送入地层,再在注浆管4上连接注浆泵实施作业,注浆压力顶起具有弹性的胶管10,使胶管10与注浆管4间产生间隙,浆液从出浆孔9、胶管10与注浆管4间的间隙进入囊袋8,将囊袋8全部注满浆液,停止注浆后,注浆压力消失,胶管10重新封闭出浆孔9,避免囊袋8内浆液反流;注浆过程中,浆液进入囊袋8将囊袋8内气体由排气管5置换出,避免囊袋8内空气无法排出,当排气管5开始出浆,排浆不含气泡或水时,囊袋8已注满,注浆完成。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嚢式扩体锚杆注浆囊体,包括上托板(1)、下垫板(2)、隔离管(3)、注浆管(4)、排气管(5)、上卡筒(6)、下卡筒(7)和囊袋(8),上卡筒(6)与上托板(1)固定连接,下垫板(2)与下卡筒(7)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管(3)上端穿过上托板(1)且与上托板(1)密封固定连接,隔离管(3)下端与下垫板(2)密封固定连接,下垫板(2)上开有与隔离管(3)连通的开口(17),注浆管(4)下端穿过上托板(1)且与上托板(1)密封固定连接,注浆管(4)下端径向开有出浆孔(9),出浆孔(9)处套装有一具有弹性的胶管(10),胶管(10)与注浆管(4)过盈配合,注浆管(4)底部密封设置,排气管(5)上端径向开有排气孔(11),排气管(5)下端穿过上托板(1)且与上托板(1)密封固定连接,上卡筒(6)固定在上托板(1)下端面,上卡筒(6)位于隔离管(3)、注浆管(4)和排气管(5)外围,下卡筒(7)固定在下垫板(2)上端面,下卡筒(7)位于隔离管(3)外围,囊袋(8)上端固定套装在上卡筒(6)上,囊袋(8)下端固定套装在下卡筒(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嚢式扩体锚杆注浆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管(10)通过卡箍(12)固定安装在注浆管(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嚢式扩体锚杆注浆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筒(6)和下卡筒(7)均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矩形筒,囊袋(8)上端通过第一方形喉箍(13)固定套装在上卡筒(6)上,囊袋(8)上端通过第二方形喉箍(14)固定套装在下卡筒(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嚢式扩体锚杆注浆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筒(6)下端固定套装有第一限位圈(15),所述下卡筒(7)上端固定套装有第二限位圈(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嚢式扩体锚杆注浆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5)下端位于上卡筒(6)内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嚢式扩体锚杆注浆囊体,包括上托板、下垫板、隔离管、注浆管、排气管、上卡筒、下卡筒和囊袋,注浆管下端径向开有出浆孔,出浆孔处套装有一具有弹性的胶管,胶管与注浆管过盈配合,注浆管底部密封设置,排气管上端径向开有排气孔,排气管下端穿过上托板且与上托板密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弹性胶管套装在出浆孔外侧,弹性胶管在注浆时弹性形变使浆液排出,并在注浆后自然封闭出浆孔,防止浆液反流,另通过卡箍将弹性胶管固定在注浆管上,固定牢靠,避免弹性胶管脱离注浆管,囊体的生产成本低,防反流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鹏辉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14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