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2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泥土管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应用于铁道系统,并扩大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质条件适合管桩的使用特点,管桩的需求量猛增,从而迅速形成一个新兴的行业,现有混凝土管桩虽然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现有的混凝土管桩的硬度不够,往往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断裂的现象,从而导致其使用寿命不长,同时现有的混凝土管桩不便于对承载物进行快速安装,浪费工作人员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包括桩柱,所述桩柱的底端安装有地桩,且桩柱的内壁均匀安装有钢筋柱,所述钢筋柱两侧的桩柱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碳钢加固层和第二碳钢加固层,所述桩柱的外侧均匀套设有抱箍,所述桩柱一侧的上方安装有拉环,且桩柱的顶端安装有顶板,且顶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横向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远离安装槽的一侧安装有垫片,所述垫片的远离桩柱的一侧套设有套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碳钢加固层的内部均匀安装有第一立柱,且第一立柱两侧的第一碳钢加固层内部均倾斜安装有第一斜柱,所述相邻之间的两个第一斜柱构成等腰三角形。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通过便于对钢筋柱的外侧进行加固。

优选的,所述第二碳钢加固层的内部均匀安装有第二立柱,且第二立柱两侧的第二碳钢加固层内部均倾斜安装有第二斜柱,所述相邻之间的两个第二斜柱构成等腰三角形。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对钢筋柱的内侧进行加固。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通过安装槽与桩柱构成伸缩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快速对套环进行拆卸安装。

优选的,所述顶板底端的桩柱两侧均安装有角钢,且角钢、顶板和桩柱之间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防止长时间使用顶板与桩柱出现脱离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套环的边缘处均匀开设有通孔。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便于将承载物通过螺钉插入通孔内部进行固定,防止工作人员现场开孔影响工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抱箍的作用防止桩柱出现爆裂的现象,同时由于钢筋柱受压力后会变形,通过第一碳钢加固层和第二碳钢加固层对钢筋柱进行加固,并且相邻的第一斜柱之间构与相邻的第二斜柱之间均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深度的强化了该混凝土管桩,防止混凝土管桩出现变形的现象;

(2)由于角钢、顶板和桩柱之间相互焊接,工作人员可通过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推动垫片,利用垫片将套环稳定在桩柱上方的顶板外侧,通过顶板上方的通孔将承载物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便于工作人员可快速对承载物进行固定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桩柱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环;2、复位弹簧;3、拉环;4、抱箍;5、桩柱;6、地锥;7、钢筋柱;8、顶板;9、安装槽;10、角钢;11、第一立柱;12、第一斜柱;13、第一碳钢加固层;14、第二斜柱;15、第二立柱;16、第二碳钢加固层;17、通孔;1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包括桩柱5,桩柱5的底端安装有地桩6,且桩柱5的内壁均匀安装有钢筋柱7,钢筋柱7两侧的桩柱5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碳钢加固层13和第二碳钢加固层16,第一碳钢加固层13的内部均匀安装有第一立柱11,且第一立柱11两侧的第一碳钢加固层13内部均倾斜安装有第一斜柱12,相邻之间的两个第一斜柱12构成等腰三角形,第二碳钢加固层16的内部均匀安装有第二立柱15,且第二立柱15两侧的第二碳钢加固层16内部均倾斜安装有第二斜柱14,相邻之间的两个第二斜柱14构成等腰三角形,桩柱5的外侧均匀套设有抱箍4,桩柱5一侧的上方安装有拉环3,且桩柱5的顶端安装有顶板8,顶板8底端的桩柱5两侧均安装有角钢10,且角钢10、顶板8和桩柱5之间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且顶板8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9,安装槽9的内部横向安装有复位弹簧2,且复位弹簧2远离安装槽9的一侧安装有垫片18,复位弹簧2通过安装槽9与桩柱5构成伸缩结构,垫片18的远离桩柱5的一侧套设有套环1,套环1的边缘处均匀开设有通孔17。

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可将该装置放置合适位置处,随即将绳索套栓至拉环3上方,并将该该装置竖向,随即将地桩6埋入土地深层对该装置进行固定,由于角钢10、顶板8和桩柱5之间相互焊接,工作人员可通过复位弹簧2的弹性作用推动垫片18,利用垫片18将套环1稳定在桩柱5上方的顶板8外侧,通过顶板8上方的通孔17将承载物通过螺钉进行固定,便于工作人员可快速对承载物进行固定安装,安装承载物后桩柱5会受到压力,通过抱箍4的作用防止桩柱5出现爆裂的现象,同时由于钢筋柱7受压力后会变形,通过第一碳钢加固层13和第二碳钢加固层16对钢筋柱7进行加固,并且相邻的第一斜柱12之间构与相邻的第二斜柱14之间均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深度的强化了该混凝土管桩,防止混凝土管桩出现变形的现象。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内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包括桩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柱(5)的底端安装有地桩(6),且桩柱(5)的内壁均匀安装有钢筋柱(7),所述钢筋柱(7)两侧的桩柱(5)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碳钢加固层(13)和第二碳钢加固层(16),所述桩柱(5)的外侧均匀套设有抱箍(4),所述桩柱(5)一侧的上方安装有拉环(3),且桩柱(5)的顶端安装有顶板(8),且顶板(8)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9),所述安装槽(9)的内部横向安装有复位弹簧(2),且复位弹簧(2)远离安装槽(9)的一侧安装有垫片(18),所述垫片(18)的远离桩柱(5)的一侧套设有套环(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钢加固层(13)的内部均匀安装有第一立柱(11),且第一立柱(11)两侧的第一碳钢加固层(13)内部均倾斜安装有第一斜柱(12),所述相邻之间的两个第一斜柱(12)构成等腰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碳钢加固层(16)的内部均匀安装有第二立柱(15),且第二立柱(15)两侧的第二碳钢加固层(16)内部均倾斜安装有第二斜柱(14),所述相邻之间的两个第二斜柱(14)构成等腰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2)通过安装槽(9)与桩柱(5)构成伸缩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8)底端的桩柱(5)两侧均安装有角钢(10),且角钢(10)、顶板(8)和桩柱(5)之间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1)的边缘处均匀开设有通孔(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易形变的混凝土管桩,包括桩柱,桩柱的底端安装有地桩,且桩柱的内壁均匀安装有钢筋柱,钢筋柱两侧的桩柱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碳钢加固层和第二碳钢加固层,桩柱的外侧均匀套设有抱箍,桩柱一侧的上方安装有拉环,且桩柱的顶端安装有顶板,且顶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抱箍的作用防止桩柱出现爆裂的现象,同时由于钢筋柱受压力后会变形,通过第一碳钢加固层和第二碳钢加固层对钢筋柱进行加固,并且相邻的第一斜柱之间构与相邻的第二斜柱之间均构成的等腰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深度的强化了该混凝土管桩,防止混凝土管桩出现变形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徐思强;李军;傅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硕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4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14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