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座椅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座椅骨架是将车辆座椅整体固定在车身地板上的零件总成,其主要用于支撑整个座椅和乘员的重量,并可实现座椅靠背角度、座垫高度的调节。目前,市场上的座椅骨架多为四向或六向调节,不满足乘员舒适性要求。且现在的座椅骨架的安全性难以满足全球法规的要求,无法满足外销需求。另外,不同类型的座椅骨架之间不具备互换性,手/电动、三/五门等座椅骨架之间的通用性不强,造成座椅骨架的局部结构需要重新开发,增加了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包括靠背骨架单元以及座垫骨架单元,且于所述靠背骨架单元和所述座垫骨架单元之间配置有对两者相对位置进行锁止的锁止机构,其中:
所述靠背骨架单元包括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靠背边板,连接于两所述靠背边板之间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以及与各所述靠背边板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连接板,各所述连接板经由以调节所述靠背骨架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与对应的所述靠背边板枢转连接,且两所述靠背边板为两者间间距渐大的外扩式设置;
所述座垫骨架单元包括座垫骨架,以及设于所述座垫骨架底部的调节组件,所述座垫骨架具有左右相对布置的两个座垫边板,以及连接于两所述座垫边板之间的前联动杆和后联动杆,各所述座垫边板与对应侧的所述连接板相连接,且于两侧所述座垫边板之间连接有座盆,所述调节组件具有设于所述后联动杆上的从动件,所述从动件承接外力可构成所述调节组件的动作以调整所述座垫骨架单元高度,并于所述从动件上构造有可形成该从动件自身溃缩而吸能的第一吸能部。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边板和所述连接板上分别设有以连接扭簧的扭簧连接部。
进一步的,于两所述靠背边板上均设有侧气囊安装部,并至少于右侧的所述靠背边板上构造有远端气囊安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构造有可形成该连接板自身溃缩而吸能的第二吸能部。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为调角器,所述靠背边板的底端设有调角器安装孔;或者,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为ez-entry机构,所述靠背边板的底端设有底部敞口的以安装所述ez-entry的安装槽口口。
进一步的,所述前联动杆上设有以连接所述座盆的座盆连接部;或者,所述前联动杆上设有以调节所述座盆角度的倾角调节机构,且所述座盆与所述倾角调节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座盆上设有腿托安装部、侧翼安装部和传感器安装部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座椅骨架结构还包括以对所述锁止机构进行解锁的解锁结构,且所述解锁结构包括:
解锁轮盘,可枢转的设于所述靠背骨架上,于所述解锁轮盘上设有与外部执行端连接的执行线,以及与所述锁止机构连接的第一解锁线;
执行线约束部和第一解锁线约束部,构造于所述解锁轮盘上,且均为环所述解锁轮盘的枢转轴设置的弧形结构,所述执行线约束部和所述第一解锁线约束部被配置为分别约束与两者一一对应的所述执行线和所述第一解锁线绕经所述解锁轮盘滑动,且所述执行线约束部相对于所述解锁线约束部远离所解锁轮盘的枢转轴设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执行线约束部的两端均设有可与所述执行线连接的执行线连接点,于所述第一解锁线约束部的两端均设有可与所述第一解锁线连接的第一连接点。
进一步的,于所述解锁轮盘的一侧设有外凸布置的挂线块,于所述挂线块设有第二连接点,于所述第二连接点上连接有一端与所述锁止机构相连接的第二解锁线,且于所述挂线块和所述解锁轮盘之间形成有第二解锁线约束部,所述第二解锁线约束部与所述第一解锁线约束部为等径设置的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二解锁线约束部被配置为约束所述第二解锁线绕经所述挂线块滑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通过将两个靠背边板构造为两者间的间距为渐大的外扩式结构,可在车辆受到撞击时,使得车辆座椅上的乘员嵌入座椅内,从而可有效降低乘员受到的损伤;另外,通过在从动件上设置第一吸能部,又可进一步提高本车辆座椅骨架的安全性能,从而可使得本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靠背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左靠背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左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左靠背边板、右靠背边板与肩部调节机构的装配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右靠背边板的结构示意图;左靠背边板、右靠背边板与肩部调节机构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靠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连接板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座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座垫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从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左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座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座盆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座盆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左靠背边板、右靠背边板与解锁部的装配状态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结构的分解爆炸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解锁轮盘与下壳体的装配状态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解锁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解锁轮盘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结构于手动主驾驶座椅上的应用状态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结构于手动副驾驶座椅上的应用状态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解锁轮盘与执行线及第一解锁线的连接状态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解锁轮盘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结构于电动主驾驶座椅上的应用状态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结构于电动副驾驶座椅上的应用状态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结构于调角器上的应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11-上壳体,111-轴套,112-卡头,113-插板,114-上凹槽;
12-下壳体,121-插槽,122-卡孔,123-下凹槽,124-安装柱;
2-解锁轮盘;
21-执行块,211-执行弧形槽,212-执行线连接孔;
22-解锁块,221-轴孔,222-第一连接孔,223-第一弧形槽;
23-线束导向部,231-弧形导向面;
24-挂线块,241-第二弧形槽,242-第二连接孔;
3-执行线,4-第一解锁线,5-护管,6-拉带,7-芯线接头,8-第二解锁线,9-调角器转轴;
10-车辆座椅骨架结构;
101-靠背骨架,1011-右靠背边板,10111-远端气囊安装孔;
1012-上横梁;
1013-左靠背边板,10131-调角器安装孔,10132-肩部调节机构安装孔,10133-卡孔,10134-侧气囊安装孔,10135-靠背弹簧安装孔,10136-扭簧连接孔;
1014-下横梁;
102-座垫骨架,1021-座垫边板,1022-后联动杆,1023-前联动杆,1024-从动件,10241-弯折区域,10242-凹槽,1025-座垫加强板,10251-扶手安装孔;
103-座盆,1031-腿托安装部,1032-侧翼安装部,1033-传感器安装部;
104-滑轨单元;
105-左加强板;
106-连接板,1061-座垫连接孔,1062-第一翻边,10621-isofix安装孔,1063-第二翻边,1064-溃缩槽;
107-安装槽口,108-拉线安装孔;
25-肩部调节机构,26-靠背弹簧,27-台阶螺钉,28-旋转套,29-座盆连接件;
30-座盆连接块,301-通过部,302-座盆连接孔;
31-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包括靠背骨架单元以及座垫骨架单元,且于靠背骨架单元和座垫骨架单元之间配置有对两者相对位置进行锁止的锁止机构。
其中,靠背骨架单元包括靠背骨架,靠背骨架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靠背边板,连接于两靠背边板之间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以及与各靠背边板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连接板。各连接板经由以调节靠背骨架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与对应的靠背边板枢转连接,且两靠背边板为两者间间距渐大的外扩式设置。
座垫骨架单元包括座垫骨架,以及设于座垫骨架底部的承接外力而可调整座垫骨架单元高度的调节组件。座垫骨架具有左右相对布置的两个座垫边板,以及连接于两座垫边板之间的前联动杆和后联动杆,各座垫边板与对应侧的连接板相连接,且于两侧座垫边板之间连接有座盆,于后联动杆上设有以构成外力向调节组件传递的从动件,并于从动件上构造有可形成该从动件自身溃缩而吸能的第一吸能部。锁止机构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通过将两个靠背边板构造为两者间的间距为渐大的外扩式结构,可在车辆受到撞击时,使得车辆座椅上的乘员嵌入座椅内,从而可有效降低乘员受到的损伤;另外,通过在从动件上设置第一吸能部,又可进一步提高本车辆座椅骨架的安全性能,从而可使得本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基于如上整体结构,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其中,该车辆座椅骨架结构1主要应用于五门车型的前排车辆座椅上,前述的角度调节机构具体为调角器,且于座垫骨架单元底部连接有滑轨单元104。该滑轨单元104的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其包括相对布置的一对下滑轨和一对上滑轨,且下滑轨与车身地板固连,上滑轨与座椅骨架固连,并可沿下滑轨滑动。于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设有对两者间的滑动进行锁定的锁定部,以及以解锁该锁定部的解锁部。
本实施例的靠背骨架101的具体结构如图2中所示,其两个靠背边板、上横梁1012与下横梁1014之间围构形成有中空部,且为便于下文描述,本文基于乘员乘坐状态下,将图2中左侧的靠背边板称为“右靠背边板1011”,而将右侧的靠背边板称为“左靠背边板1013”。其中,由图3中所示,于左靠背边板1013的底端设有调角器安装孔10131,且于其上构造有侧气囊安装部,该侧气囊安装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侧气囊安装孔10134,且为便于平台化设计,其一侧气囊安装孔10134采用长圆孔。另外,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构造于左靠背边板1013上的两个侧气囊安装孔10134的间距为55mm。
此外,为提高左靠背边板1013的结构强度,于左靠背边板1013的底端焊接有左加强板105,其结构如图4中所示,于该左加强板105构造有对应于调角器安装孔10131设置的通孔。另外,于左靠背边板1013上设有以连接图5中所示的扭簧31的扭簧连接部,该扭簧连接部具体为构造于左靠背边板1013上的扭簧31连接孔10136,其该扭簧31连接孔10136贯穿左加强板105设置。
本实施例中,相邻于侧气囊安装部,于左靠背边板1013上部形成有卡孔10133,该卡孔10133内可卡装以钩挂下述的靠背弹簧26的塑料扣;与此同时,于左靠背边板1013的下部构造有贯穿其自身和左加强板105设置的靠背弹簧安装孔10135。此外,如图6中所示,于左靠背边板1013上还构造有位于卡孔10133上部的肩部调节机构安装孔10132,且该肩部调节机构25的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并如图6中所示,本文不再赘述。
如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右靠背边板1011的具体结构与左靠背边板1013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构造于右靠背边板1011上的两个侧气囊安装孔10134的间距为70mm。另外,于该右靠背边板1011上还设有远端气囊安装部,以用于安装远端气囊。且该远端气囊安装部具体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远端气囊安装孔10111,上部的远端气囊安装孔10111与上部的侧气囊安装孔10134重合。此外,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两个远端气囊安装孔10111的间距为80mm。
为了提高应用有本车辆座椅骨架的车辆座椅的舒适度,于靠背骨架101的中空部设于如图8中所示靠背弹簧26,该靠背弹簧26的上端钩挂于上述塑料扣中,其下端插设于上述的靠背弹簧26安装孔10135内。另外,于下横梁1014上自身成型有间隔布置的两个勾板,靠背弹簧26的下端则卡置于此两个勾板上。
本实施例的连接板106的结构如图9和图10中所示,其包括主体以及向主体一侧翻折的第一翻边1062,以及向主体的同一侧连续翻折两次而形成的第二翻边1063,并于主体上形成有对应于调角器设置的过孔,以及以用于与座垫边板1021连接的座垫连接孔1061。另外,为构成图5中所示的扭簧31于本车辆座椅骨架上的安装,于连接板106上也构造有以连接扭簧31的扭簧连接部,如图9中所示,该扭簧连接部具体为构造于第二翻边1063上的长圆孔,以此可使得扭簧31的另一端自身弯曲后卡置于该第二翻边1063上。
通过设置该长圆孔,以及上述的扭簧31连接孔10136,可使得扭簧31的两端分别设于一侧的扭簧31连接孔10136,以及另一侧的长圆孔内,从而实现扭簧31于本车辆座椅骨架结构1上的安装。此外,为提高本车辆座椅骨架结构1的安全性能,如图10中所示,于连接板106上还构造有可形成该连接板106自身溃缩而吸能的第二吸能部,该第二吸能部具体为构造于第一翻边1062上、并延展至主体上的溃缩槽1064。如此设置,可在车辆发生碰撞后有效防止调角器失效,从而可提高对乘员的保护作用。另外,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于第一翻边1062上还构造有isofix安装孔10621,以安装现有技术中isofix机构。
本实施例的座垫骨架102的结构如图11中所示,其中,相对布置的两个座垫边板1021为对称结构,上述前联动杆1023与座垫边板1021固连,而后联动杆1022则与座垫边板1021转动连接。且为了提高结构强度,如图11中所示,于座垫边板1021的后端焊接有座垫加强板1025。该座垫加强板1025的结构如图12中所示,于座垫加强板1025上构造有供后联动杆1022穿设的缺口,并设有以安装扶手的扶手安装孔10251,且该扶手安装孔10251具体为间隔构造于座垫加强板1025上的两个翻边攻丝孔。另外,于各座垫边板1021的后端设有以用于安装isofix支架的isofix安装孔10621。此外,为提高舒适性,于两个座垫边板1021之间连接有图中未示出的座垫弹簧。
前述调节组件除了包括前述的从动件1024,还包括与从动件1024相对设置于后联动杆1022上的后联动件,以及相对布置于前联动杆1023上的两个前联动件。其中,从动件1024和后联动件均与后联动杆1022固连,且与上述上滑轨铰接相连。而前联动件的一端则转动设于前联动杆1023上,另一端连接于上滑轨上。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用于调节座垫骨架单元的调高机构与现有技术类似,并主要包括调高泵和调高电机两种形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从动件1024的结构如图13和图14中所示,其具有弧形边,于该弧形边上构造有用以与调高电机或调高泵的驱动端啮合连接的弧形齿段,且于从动件1024上开设有以与后联动杆1022连接的连接孔。另外,为提高本车辆座椅骨架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于从动件1024上构造有可形成该从动件1024自身溃缩而吸能的第一吸能部。其中,由图13和图14中所示,该第一吸能部具由构造于从动件1024自身上的弯折区域10241,以及设于该弯折区域10241处的凹槽10242构成,且凹槽10242的深度基于设计需求设定便可。如此设置,可在高速后碰时,使得座垫骨架102的左右侧同步变形,从而可有效保护乘员。
本实施例中,为使得上述座盆103能够在四向和六向座椅上通用,如图15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座盆103采用长悬臂结构。另外,为实现座盆103的安装,于座垫边板1021的后端构造有座盆连接孔302,座盆103的后端通过插装于该座盆连接孔302内的台阶螺钉27,以及套设于该台阶螺钉27上的旋转套28而可转动地设于座垫边板1021上。此外,于前联动杆1023上固设有图16中所示的座盆连接件29,座盆103的前端即经由自攻螺钉固设于该座盆连接件29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前联动杆1023上设置座盆连接件29,亦可在前联动杆1023上设置以调节座盆103角度的倾角调节机构,且座盆103与所述倾角调节机构相连接。其中,该倾角调节机构包括与前联动杆1023固连的支架,设于支架上的丝杠电机,两端分别与支架和丝杠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铰接相连的传动板,以及与传动板固连的抬升杆,并于抬升杆上套设有以与座盆103连接的座盆连接块30。
其中,该座盆连接块30的结构如图17中所示,其构造有供抬升杆穿过的通过部301,且座盆连接块30相邻的两侧边具有可卡接相连而封闭通过部301的卡接结构。该卡接结构具体包括构造于其一侧边上的卡槽,以及构造于另一侧边上的卡块,且本实施例中,构造有卡块的侧边可于外力下远离具有卡槽的侧边,而于相邻两侧边间形成空隙,以使抬升杆进入通过部301内。另外,相邻于通过部301,于连接孔上构造有以与座盆103连接的座盆连接孔30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倾角调节机构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具体设计实施时可参照现有结构。
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座盆103上还设有腿托安装部1031、侧翼安装部1032和以安装压力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部1033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由图15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于座盆103上同时构造有腿托安装部1031、侧翼安装部1032和传感器安装部1033,且各安装部均为构造于座盆103上的通孔。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本车辆座椅骨架的结构稳定性,焊接相连的各部件之间的焊接位置为凸台和凹槽的平面相接。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更换手动调角器或电动调角器,可使得本车辆座椅骨架结构1能够在手动/电动座椅上通用。
进一步地,通过更换靠背边板,又可使得本车辆座椅骨架结构1在三门/五门车上通用,而应用于三门车上的角度调节机构为ez-entry机构,而靠背边板的结构则如图18中所示,其整体结构与实施例一所述的靠背边板的结构类似,但不同于实施例一中的靠背边板的底端设有调角器安装孔10131,于本实施例的各靠背边板的底端设有底部敞口的以安装ez-entry机构的安装槽口107。另外,于两个靠背边板上均构造于以安装ez-entry拉线的拉线安装部,且该拉线安装部具体为间隔构造于靠背边板上的多个拉线安装孔108。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车辆座椅骨架结构1还包括以对上述锁止机构进行解锁的解锁结构,本实施例的解锁结构则主要包括解锁轮盘、执行线约束部和第一解锁线约束部,并且于解锁轮盘上设有与外部执行端连接的执行线,以及与锁止机构连接的第一解锁线。
本实施例的解锁轮盘具体为可枢转的设于靠背骨架101上,外部执行端具体为设于靠背骨架101上的拉带。
执行线约束部和第一解锁线约束部均构造于解锁轮盘2上,且均为沿解锁轮盘的枢转轴设置的弧形结构。另外,执行线约束部和第一解锁线约束部被配置为分别约束与两者一一对应的执行线和第一解锁线绕经解锁轮盘滑动,且执行线约束部相对于解锁线约束部远离解锁轮盘的枢转轴设置。
本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结构,通过设置与执行线和第一解锁线4连接的解锁轮盘,以及在该解锁轮盘上构造弧形结构的执行线约束和第一解锁线约束部,并使得执行线约束部为相对于解锁线约束部远离枢转轴设置,从而可根据力矩相等的原理,使得执行线输入的恒定的较小的解锁力,即可解锁车辆座椅,并可具有较好的操作感知。
本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9至图21中所示,解锁轮盘2具体装设于壳体1内,并经由壳体1安装于上横梁1012上。其中,如图20中所示,为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的壳体1大致呈矩形结构,并包括上下扣合相连、且围构形成有收容腔的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另外,为便于连接,本实施例的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卡接相连。此外,如图19中所示,于壳体1的两相对侧还构造有相对布置的若干线束孔。
具体而言,由图2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上壳体11形成有向其内侧凸出的轴套111,以用于安装解锁轮盘2的枢转轴。于上壳体11的各侧边上均形成有以与下壳体12卡接相连的若干卡头112,且该卡头112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另外,基于图4状态下所示,于上壳体11的左右两侧板上分别构造有外凸布置的两个插板113。
本实施例的插板113不仅可与下述插槽121插接相连而形成上述线束孔,同时因插板113和插槽121的插接相连,也可提高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间连接的牢固性。且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插板113具体呈锥形,并于插板113的自由端构造有弧形缺口。此外,如图21中所示,于上壳体11上还构造有位于两个插板113之间的上凹槽114,以与下述下凹槽123围构形成上述线束孔。
本实施例的下壳体12的结构如图23中所示,于下壳体12上构造有与各卡头112一一对应设置的卡块,且于各卡块上形成有以与上述卡头112卡接相连的卡孔10133122。另外,对应于上述插板113,于下壳体12上构造有与上述插板113适配设置的插槽121,因插板113于各插槽121内的插接,而可于两者间围构形成有如图1中所示的供线束穿过的线束孔。
与此同时,由图23并结合图19中所示,对应于上壳体11的上凹槽114,于下壳体12上构造有可与上凹槽114围构成形成上述线束孔的下凹槽123。此外,基于图23状态下所示,于下壳体12的顶部外凸形成有间隔布置的三个安装柱124,且于各安装柱124上形成有安装孔,壳体1即经由该安装孔安装于上横梁1012上。
前述解锁轮盘2的结构由图24并结合图25中所示,其包括固连于一起的执行块21和解锁块22,该执行块21和解锁块22均为弧形块,且两个弧形块同轴布置但半径不同。另外,解锁块22的圆心角大于执行块21的圆心角,且于解锁块22上构造有轴孔221,以此可将该轴孔221套装于上述壳体1的轴套111上,而实现解锁轮盘2的枢转设置。此外,为有效保证执行线3沿执行块21的切向滑动,由图24中所示,于解锁轮盘2上构造有位于执行块21上的弧形槽端部外的线束导向部23。且该线束导向部23具有与该弧形槽的槽底等径设置的弧形导向面231。
另外,为提高解锁座椅时的操作感知,本实施例的执行线约束部和第一解锁线约束部于解锁轮盘2上相对布置。基于上述解锁轮盘2的具体结构,如图24和图25中所示,执行线约束部具体为沿执行块21的边缘构造于其上的弧形槽,而第一解锁线约束部则为沿解锁块22的边缘构造于其上的弧形槽。在此,为便于下文描述,将构造于执行块21和解锁块22上的弧形槽分别称为“执行弧形槽211”和“第一弧形槽223”。
此外,为使得本实施的解锁结构可于手动主驾驶座椅和手动副驾驶座椅上均能适用,本实施例中,于执行弧形槽211的两端均设有可与执行线3连接的执行线3连接点,于第一弧形槽223的两端均设有可与第一解锁线4连接的第一连接点。如此设置,可如图26和图27中所示,通过分别改变执行线3和第一解锁线4于执行弧形槽211和第一弧形槽223上的设置位置,从而可使得本解锁结构于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上均能适用。
仍由图24和图25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执行线3连接点具体为构造于执行块21上、并与执行弧形槽211连通的连接孔,而第一连接点则为与第一弧形槽223连通的连接孔。且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各连接孔的轴向沿解锁轮盘2的枢转轴的轴向布置。另外,为便于下文描述,本文将执行块21上的连接孔称为“执行线连接孔212”,将解锁块22上的连接孔称为“第一连接孔222”。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解锁效果,由图28中所示,无论执行线3抑或第一解锁线4,均经由设于其端部的芯线接头7挂接于各自对应的连接孔内,且芯线接头7为与连接孔适配设置的圆柱形。另外,由图28中所示,于执行线3和第一解锁线4上均设有护管5,执行线3及第一解锁线4即经由护管5穿过上述线束孔。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执行线3和第一解锁线4被壳体1割伤,同时也可有效保证各线束沿解锁轮盘2的切向滑动。
除此以外,为了能够使本实施例的解锁结构还可适用于电动座椅上,如图28中所示,基于现有的电动座椅其具有两根解锁线的锁止机构,本实施例中,于解锁轮盘2的一侧设有外凸布置的挂线块24,该挂线块24具体构造于解锁块22上,并且于其上设有与第一连接点相对布置的第二连接点。该第二连接点用于设置与电动座椅的锁止机构连接的第二解锁线8。
另外,于挂线块24和执行块21之间形成有第二解锁线约束部,该第二解锁线约束部与第一解锁线约束部为等径设置的弧形结构,且第二解锁线约束部被配置为约束第二解锁线8绕经挂线块24滑动。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二解锁线8约束具体为由挂线块24和执行块21围构形成的第二弧形槽241。基于该第二解锁线约束部的弧形槽结构,与上述结构类似,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点为与第二弧形槽241相连通的连接孔,并具体于第二弧形槽241的两端分别设置。且为便于描述,将构成第二连接点的连接孔称为“第二连接孔242”。
如图30中所示,通过设置第二弧形槽241和第二连接孔242,可使得前述第一解锁线4和第二解锁线8分别与电动主驾驶座椅的锁止机构相连,再通过拉动与执行线3连接的拉带6即可使得解锁轮盘2转动,从而可牵引第一解锁线4和第二解锁线8,以解锁锁止机构。另外,如图31中所示,通过改变执行线3、第一解锁线4及第二解锁线8于解锁轮盘2上的挂接位置,即可使得本实施例的解锁结构适用于电动副驾驶座椅上。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将本解锁结构通过壳体1设于靠背上,亦可如图32中所示,直接将解锁轮盘2的轴孔221套装于座椅的调角器转轴9上使用。
基于以上整体描述,本实施例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不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且通过更换调角器可使其在手动/电动座椅上通用,而更换靠背边板又能够使其在三门/五门车上通用。另外,本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座椅的解锁结构,可于手动座椅、电动座椅以及主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上共用。此外,通过使得执行弧形槽211的半径大于第一弧形槽223和第二弧形槽241的半径,不仅减小了所需的解锁力,同时也使得所需的解锁力恒定,从而可解决现有的解锁结构因解锁力不稳定而导致的操作感知较差的难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包括靠背骨架单元以及座垫骨架单元,且于所述靠背骨架单元和所述座垫骨架单元之间配置有对两者相对位置进行锁止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骨架单元包括靠背骨架(101),所述靠背骨架(101)具有左右相对的两个靠背边板,连接于两所述靠背边板之间的上横梁(1012)和下横梁(1014),以及与各所述靠背边板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连接板(106),各所述连接板(106)经由以调节所述靠背骨架(101)角度的角度调节机构与对应的所述靠背边板枢转连接,且两所述靠背边板为两者间间距渐大的外扩式设置;
所述座垫骨架单元包括座垫骨架(102),以及设于所述座垫骨架(102)底部的调节组件,所述座垫骨架(102)具有左右相对布置的两个座垫边板(1021),以及连接于两所述座垫边板(1021)之间的前联动杆(1023)和后联动杆(1022),各所述座垫边板(1021)与对应侧的所述连接板(106)相连接,且于两侧所述座垫边板(1021)之间连接有座盆(103),所述调节组件具有设于所述后联动杆(1022)上的从动件(1024),所述从动件(1024)承接外力可构成所述调节组件的动作以调整所述座垫骨架单元的高度,并于所述从动件(1024)上构造有可形成该从动件(1024)自身溃缩而吸能的第一吸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边板和所述连接板(106)上分别设有以连接扭簧(31)的扭簧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于两所述靠背边板上均设有侧气囊安装部,并至少于右侧的所述靠背边板上构造有远端气囊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6)上构造有可形成该连接板(106)自身溃缩而吸能的第二吸能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为调角器,所述靠背边板的底端设有调角器安装孔(10131);或者,所述角度调节机构为ez-entry机构,所述靠背边板的底端设有底部敞口的以安装所述ez-entry的安装槽口(1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联动杆(1023)上设有以连接所述座盆(103)的座盆连接部;或者,所述前联动杆(1023)上设有以调节所述座盆(103)角度的倾角调节机构,且所述座盆(103)与所述倾角调节机构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盆(103)上设有腿托安装部(1031)、侧翼安装部(1032)和传感器安装部(1033)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骨架结构还包括以对所述锁止机构进行解锁的解锁结构,且所述解锁结构包括:
解锁轮盘(2),可枢转的设于所述靠背骨架(101)上,于所述解锁轮盘(2)上设有与外部执行端连接的执行线(3),以及与所述锁止机构连接的第一解锁线(4);
执行线约束部和第一解锁线约束部,构造于所述解锁轮盘(2)上,且均为环所述解锁轮盘(2)的枢转轴设置的弧形结构,所述执行线约束部和所述第一解锁线约束部被配置为分别约束与两者一一对应的所述执行线(3)和所述第一解锁线(4)绕经所述解锁轮盘(2)滑动,且所述执行线约束部相对于所述解锁线约束部远离所述解锁轮盘(2)的枢转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执行线约束部的两端均设有可与所述执行线(3)连接的执行线连接点,于所述第一解锁线约束部的两端均设有可与所述第一解锁线(4)连接的第一连接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解锁轮盘(2)的一侧设有外凸布置的挂线块(24),于所述挂线块(24)设有第二连接点,于所述第二连接点上连接有一端与所述锁止机构相连接的第二解锁线(8),且于所述挂线块(24)和所述解锁轮盘(2)之间形成有第二解锁线约束部,所述第二解锁线约束部与所述第一解锁线约束部为等径设置的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二解锁线约束部被配置为约束所述第二解锁线(8)绕经所述挂线块(24)滑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