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接线及其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和温控器的连接结构,以及线圈组件和排水泵电机,ipc分类属于h01r13/405。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申请cn109301567a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与温控器的连接结构,基于特定结构的接线端子,实现了温控器与联接柱的焊接连接,使得温控器易于安装,但在实际生产中,温控器在与联接柱的焊接连接后,容易受外力拉扯,使得焊锡剥落,导致温控器发生松脱或接触不良的现象。
有关术语和公知常识,可参见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年或1997年版的《机械工程手册》、《电机工程手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cn109301567a的基础上作改进,有效防止温控器松脱或接触不良。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接线端子和温控器的连接结构,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本体,以及沿所述接线端子本体向上延伸形成的联接柱;温控器具有带通孔的引脚,所述联接柱穿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的周围还设有与所述通孔和联接柱接触的焊锡层,用于填充所述通孔和联接柱之间的空隙,使得所述通孔和联接柱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柱在与所述焊锡层接触的位置,设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设有的第一端面与所述联接柱的夹角大于等于90°。
具体地,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一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一端弯折后延伸突出的接线柱,用于与漆包线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一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一端弯折后延伸突出的插片部,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骨架和所述接线端子和温控器的连接结构;所述接线端子通过插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线圈骨架上,所述漆包线缠绕于所述线圈骨架形成线圈。
具体地,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塑封层,所述塑封层通过注射塑料成型制成,包裹所述线圈骨架、线圈及所述接线端子与温控器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水泵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线圈组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温控器在外力拉扯下容易使连接于温控器引脚和联接柱之间的焊锡层出现剥落,导致温控器引脚脱离联接柱或与联接柱接触不良。联接柱在与焊锡层接触的位置设置凹槽,为焊锡层提供支持力以保持与温控器引脚和联接柱的连接,防止温控器引脚脱离联接柱或与联接柱接触不良,提高接线端子电连接的可靠性。
(2)凹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联接柱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至少为90°,进一步加强凹槽所提供的支持力,联接柱与焊锡层的固定连接更牢固。
(3)由于温控器串联连接于线圈和外部电源之间,因此接线端子和温控器的连接结构包含两种具体结构,一种用于连接线圈和温控器的一个引脚,另一种用于连接温控器的另一引脚和插片部,两种具体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提高了线圈组件的生产效率。
(4)塑封层包裹线圈组件内部电连接的部件,有效防止外部水汽对接线端子、线圈的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接线端子与温控器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例1接线端子与温控器焊接连接后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例1接线端子联接柱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接线端子联接柱与焊锡层焊接连接后的剖面图;
图6是实施例2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实施例2接线端子与温控器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实施例2接线端子与温控器焊接连接后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线圈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线圈组件注射塑料成型制成塑封层后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排水泵电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中,接线端子1包括接线端子本体11、接线柱12和联接柱14。
接线端子本体11呈片状,下部可以插接方式固定于线圈骨架4(图1未示出)上的插接槽内。
接线柱12用于与漆包线2(图1未示出)电连接,固定于接线端子本体11,沿垂直于接线端子本体11所在平面的方向,从接线端子本体11一端延伸突出。
联接柱14呈柱状,沿接线端子本体11所在平面的方向,从接线端子本体11一端延伸突出。
如图2和图3所示,温控器6具有第一引脚61,第一引脚61的端部开有一第一通孔611。联接柱14穿过第一通孔611并通过联接柱14和第一引脚61焊接连接,使得温控器6与接线端子1电连接。所述焊接连接使得第一通孔611的周围设有与第一通孔611和联接柱14接触的焊锡层13,用于填充第一通孔611和联接柱14之间的空隙,使得第一通孔611和联接柱1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1所做的主要改进是,联接柱14在与焊锡层13接触的位置,设有开口方向与所述联接柱14穿设方向垂直的凹槽141,凹槽141设有靠近联接柱14顶部的第一端面1411,以及靠近联接柱14底部的第二端面1412,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凹槽141的第一端面1411与联接柱延伸方向的夹角α大于等于90°。温控器6在外力拉扯下容易使连接于温控器第一引脚61和联接柱14之间的焊锡层13出现剥落,导致温控器第一引脚61脱离联接柱14或与联接柱14接触不良。凹槽141使焊锡层13在成型后填充到其中,为焊锡层13提供支持力以保持与温控器第一引脚61和联接柱14的连接,特别是凹槽141的第一端面1411与联接柱14延伸方向的夹角α大于等于90°,焊锡层13形成与该第一端面1411的倒扣结构,防止温控器第一引脚61脱离联接柱14或与联接柱14接触不良,提高接线端子1电连接的可靠性。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2中,接线端子1包括接线端子本体11、插片部15和联接柱14。
接线端子本体11呈片状,下部可以插接方式固定于线圈骨架4(图6未示出)上的插接槽内。
插片部15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固定于接线端子本体11,沿平行于接线端子本体11所在平面的方向,从接线端子本体11一端弯折后延伸突出。
如图7和图8所示,温控器6具有第二引脚62,第二引脚62的端部开有第二通孔621。联接柱14穿过第二通孔621并通过联接柱14和第二引脚62焊接连接,使得温控器6与插片部15电连接。所述焊接连接使得第二通孔621的周围设有与第二通孔621和联接柱14接触的焊锡层13,用于填充第二通孔621和联接柱14之间的空隙,使得第二通孔621和联接柱1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2所做的主要改进是,如图5所示,联接柱14在与焊锡层13接触的位置,设有开口方向与所述联接柱14穿设方向垂直的凹槽141,凹槽141设有靠近联接柱14顶部的第一端面1411,以及靠近联接柱14底部的第二端面1412,优选地凹槽141的第一端面1411与联接柱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90°。温控器6在外力拉扯下容易使连接于温控器第二引脚62和联接柱14之间的焊锡层13出现剥落,导致温控器第二引脚62脱离联接柱14或与联接柱14接触不良。凹槽141使焊锡层13在成型后填充到其中,为焊锡层13提供支持力以保持与温控器第二引脚62和联接柱14的连接,特别是凹槽141的第一端面1411与联接柱14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90°,焊锡层13形成与该第一端面1411的倒扣结构,防止温控器第二引脚62脱离联接柱14或与联接柱14接触不良,提高接线端子1电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圈组件3,包括线圈骨架4和实施例1和/或实施例2所述的接线端子和温控器的连接结构;所述接线端子1通过插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线圈骨架4上,所述漆包线2缠绕于所述线圈骨架4形成线圈。
如图10,所述线圈组件3还有优化设计:包括塑封层5,所述塑封层5通过注射塑料成型制成,包裹所述线圈骨架4、线圈及所述接线端子与温控器的连接结构,露出插接部15与外部电源接触的部分。
如图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水泵电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3、定子铁芯7、泵体81与泵盖8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包括本实用新型线圈组件的应用于其他场合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1、线圈组件3不局限于电机的应用中,其可应用于一切可能包含接线端子1、线圈组件3的电器中,例如电磁阀、变压器等。
1.一种接线端子和温控器的连接结构,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本体,以及沿所述接线端子本体向上延伸形成的联接柱;所述温控器具有带通孔的引脚,所述联接柱穿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的周围还设有与所述通孔和联接柱接触的焊锡层,用于填充所述通孔和联接柱之间的空隙,使得所述通孔和联接柱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柱在与所述焊锡层接触的位置,设有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和温控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有的第一端面与所述联接柱延伸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和温控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一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一端弯折后延伸突出的接线柱,用于与漆包线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线端子和温控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一从所述接线端子本体一端弯折后延伸突出的插片部,用于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5.一种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骨架,以及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和温控器的连接结构;所述接线端子通过插接方式固定于所述线圈骨架上,所述漆包线缠绕于所述线圈骨架形成线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塑封层,所述塑封层通过注射塑料成型制成,包裹所述线圈骨架、线圈及所述接线端子与温控器的连接结构。
7.一种排水泵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线圈组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