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动式防洪闸。
背景技术:
对于防洪设施,防洪闸是一种常见的堵水建筑物,传统的防洪闸都是固定不可拆除移动的建筑物,对于仅在防汛期需要使用,而非汛期不需要使用的场合时就显得非常不合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动式防洪闸,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活动式防洪闸,包括闸板、撑杆、预埋座a、预埋座b、支座、支座轴a和支座轴b,闸板布设在河道内,多个预埋座a成排预埋于河床的混凝土基层内,闸板的底部在对应各预埋座a处均设有支座,任一支座与其相邻的预埋座a之间穿设有支座轴a,预埋座b成排预埋于河床的混凝土基层内,撑杆的下端与预埋座b之间穿设有支座轴b,撑杆的上端与闸板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拆除方便,不影响河道在非汛期时供船只通行;拆除时,预埋座a和预埋座b预留河道内,以便下次重新安装闸板时重复利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闸板下方的混凝土基层上设有凸起,闸板的底部设有与凸起相吻合的凹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一方面可以起到定位作用,缩短安装时间,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阻挡作用,提升闸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凸起与凹槽的槽底之间布置有呈压缩状态的橡胶垫。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可以起到一定密封作用,减少漏水,同时可以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减小相互之间的碰撞,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凸起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橡胶垫的截面形状为扇环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不影响后期转动闸板。
进一步,支座轴a的两端外圆周面上均设有环形槽a,环形槽a中卡有弹性卡圈a。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使得支座轴a拆装方便,无所借助其他工具。
进一步,支座轴b的两端外圆周面上均设有环形槽b,环形槽b中卡有弹性卡圈b。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使得支座轴b拆装方便,无所借助其他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活动式防洪闸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活动式防洪闸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a;
图4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a;
图5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b。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闸板,110、凹槽,2、撑杆,3、预埋座a,4、预埋座b,5、支座,6、支座轴a,610、环形槽a,620、弹性卡圈a,7、支座轴b,710、环形槽b,720、弹性卡圈b,8、混凝土基层,810、凸起,9、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活动式防洪闸,包括闸板1、撑杆2、预埋座a3、预埋座b4、支座5、支座轴a6和支座轴b7,闸板1布设在河道内,闸板1的宽度通常与河道的宽度相等,多个预埋座a3成排预埋于河床的混凝土基层8内,闸板1的底部在对应各预埋座a3处均设有支座5,任一支座5与其相邻的预埋座a3之间穿设有支座轴a6,具体为:支座5上设有插孔,而预埋座a3上设有插孔,而支座轴a6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支座5上的插孔中以及预埋座a3上的插孔中,预埋座b4成排预埋于河床的混凝土基层8内,撑杆2的下端与预埋座b4之间穿设有支座轴b7,具体的:撑杆2上设有插孔,而预埋座b4上设有插孔,而支座轴b7的两端分别穿设在撑杆2上的插孔中以及预埋座b4上的插孔中,撑杆2的上端与闸板1相铰接。预埋座a3和预埋座b4的预埋深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实施例2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闸板1下方的混凝土基层8上设有凸起810,闸板1的底部设有与凸起810相吻合的凹槽110,优选凸起810的长度等于河道的宽度。
实施例3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凸起810与凹槽110的槽底之间布置有呈压缩状态的橡胶垫9。
实施例4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凸起810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凹槽110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橡胶垫9的截面形状为扇环形,通常情况下,凸起810为钢质材料,即可以是在混凝土基层8内预埋钢杆来形成凸起810,凸起810的高度可以为20mm~100mm,橡胶垫9被压后覆盖凸起810表面积的60%~100%,可以更好的起到一定密封作用,减少漏水,同时可以更好的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减小相互之间的碰撞,延长使用寿命,此外,可以更好的起到阻挡作用,提升闸板的稳定性,而橡胶垫9可以优先采用粘接的形式固定于凸起810上后再安放闸板1,橡胶垫9的厚度优选5mm~20mm。
实施例5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4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支座轴a6的两端外圆周面上均设有环形槽a610,环形槽a610中卡有弹性卡圈a620,当然,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排除采用插销和插孔的形式取代环形槽a610和弹性卡圈a620。
实施例6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5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其具体如下:
支座轴b7的两端外圆周面上均设有环形槽b710,环形槽b710中卡有弹性卡圈b720,当然,实际运用过程中,并不排除采用插销和插孔的形式取代环形槽b710和弹性卡圈b720。
在各实施例中,撑杆2优选采用多节螺杆 螺纹套的形式构成,
而位于最两端的每节螺杆的端部均具有挂钩或插孔,相邻两节螺杆之间采用螺纹套相连,这样可以适当调整撑杆2的整体长度,在连接闸板1后可以适当调整闸板1的倾角。
为降低闸板1整体的重量可以适当在闸板1的迎水面或背水面开槽。
闸板1安装完成后在闸板1与河道的河壁之间布设止水,避免缝隙处过多的漏水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1.一种活动式防洪闸,其特征在于,包括闸板(1)、撑杆(2)、预埋座a(3)、预埋座b(4)、支座(5)、支座轴a(6)和支座轴b(7),所述闸板(1)布设在河道内,多个所述预埋座a(3)成排预埋于河床的混凝土基层(8)内,所述闸板(1)的底部在对应各预埋座a(3)处均设有支座(5),任一所述支座(5)与其相邻的预埋座a(3)之间穿设有支座轴a(6),所述预埋座b(4)成排预埋于河床的混凝土基层(8)内,所述撑杆(2)的下端与所述预埋座b(4)之间穿设有支座轴b(7),所述撑杆(2)的上端与所述闸板(1)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动式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1)下方的混凝土基层(8)上设有凸起(810),所述闸板(1)的底部设有与凸起(810)相吻合的凹槽(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活动式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810)与所述凹槽(110)的槽底之间布置有呈压缩状态的橡胶垫(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活动式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810)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凹槽(110)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橡胶垫(9)的截面形状为扇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活动式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轴a(6)的两端外圆周面上均设有环形槽a(610),所述环形槽a(610)中卡有弹性卡圈a(620)。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活动式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轴b(7)的两端外圆周面上均设有环形槽b(710),所述环形槽b(710)中卡有弹性卡圈b(72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