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及加热元件,属于加热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电阻丝是一种常见加热器件,加热元件一般包括散热板和电阻丝,电阻丝卡接于散热板上并与散热板相接触,电阻丝通电发热通过散热板进行散热从而实现加热功能。电阻丝和散热板在接触时,往往电阻丝会形成多层排布,电阻丝的直线段与卡嵌于散热板上,由于散热板多为金属件,对于电阻丝的弯折部分难以开模使得电阻丝卡接于散热板上,因此,往往电阻丝的弯折部分是不与散热板接触的,因此在加热状态下,弯折段的电阻丝温度会高于直线段的电阻丝温度,长时间使用后,弯折段的电阻丝容易被烧坏而发生断开,从而导致整个加热元件无法正常工作,也正出于此原因,一般加热元件只有两年左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及加热元件,解决加热丝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断开的问题,提高加热丝及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加热丝形成有加热段和非加热段,加热丝包括绝缘层、支架、电阻丝和导线,所述电阻丝缠绕于支架上,所述电阻丝上至少并联一段导线,电阻丝与导线并联部分形成所述非加热段,加热丝其余部分形成所述加热段,所述电阻丝和导线组成加热丝本体,所述绝缘层包裹于加热丝本体外周。
进一步地,上述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其中:所述导线处于支架与电阻丝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其中:所述导线为铜线。
进一步地,上述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其中:所述支架为玻璃纤维支架。
进一步地,上述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其中:所述加热段与非加热段的连接处套有热缩管。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加热元件,包括上述的加热丝以及散热板,所述加热丝与散热板相接触,所述非加热段不与散热板接触。
再进一步地,上述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散热板上设有卡槽,所述加热丝的加热段卡于卡槽内,且加热丝与卡槽相接触,所述加热丝的非加热段呈弯曲状,且所述非加热段不与卡槽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加热丝设计成分段加热式结构,使得加热丝与散热板直接接触的那一段实现加热功能,同时使得加热丝不与散热板接触的那一段极大地减小发热功能,保证加热丝中不与散热板接触的那一段长时间使用后不会被烧断,大大地提高了加热元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分段式加热丝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热元件示意图;
图3是散热板示意图;
图4是加热元件热成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加热丝,11—绝缘层,12—支架,13—电阻丝,14—导线,15—热缩管,16—加热段,17—非加热段,2—散热板,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加热丝形成有加热段16和非加热段17,加热丝包括绝缘层11、支架12、电阻丝13和导线14,所述电阻丝13缠绕于支架12上,所述电阻丝13上至少并联一段导线14,电阻丝13与导线14并联部分形成所述非加热段17,加热丝其余部分形成所述加热段16,所述电阻丝13和导线14组成加热丝本体,所述绝缘层11包裹于加热丝本体外周。
优选地,所述导线14贴于支架12表面,且导线14处于支架12与电阻丝13之间。所述导线14优选为铜线,所述支架12优选为玻璃纤维支架。如图3所示,在所述加热段16与非加热段17的连接处套有热缩管15。加热丝包括两段加热段16和一段非加热段17,所述非加热段17处于两段加热段16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于非加热段并联了导线,且导线电阻很小,使得这部分电路短路,因此这部分电路不会发热,几乎不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
上述分段式加热丝的制造方法如下:
(1)预先设定好加热丝的加热段16与非加热段17;
(2)将电阻丝13缠绕于支架12上,直至形成一段加热段16;
(3)继续将电阻丝13缠绕于支架上,在绕丝过程中将导线14与电阻丝13并联,形成一段非加热段;
(4)根据步骤(1)中加热段16和非加热段17的预先设定,选择性地采取步骤(2)或步骤(3),形成相应的加热段16或非加热段17,直至加热丝本体加工完成;
(5)将加热丝本体外周包裹绝缘层11。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具体步骤为:
优选地,还可在加热段16与非加热段17之间套上热缩管,并加热缩管使得热缩管收缩固定,作为标记,便于分辨加热段16和非加热段17。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包括加热丝1和散热板2,散热板上设有卡槽21,所述加热丝的加热段16卡于卡槽21内,使得加热丝1与散热板2的卡槽21相接触,所述加热丝的非加热段17呈弯曲状,所述加热丝的非加热段17处于散热板2侧边,且所述非加热段17不与散热板2的卡槽21接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至图3中所示处的加热丝仅包含一段非加热段17,但上述方案并不是唯一方案,可根据散热板2的实际形状制造相应的加热丝,只要保证加热丝与散热板2接触部分为加热段16,加热丝的不与散热板2接触部分为非加热段即可。例如可设置三段加热段16,两段非加热段17,加热段16和非加热段17间隔设置,并在散热板2上设置三行卡槽21,将三段加热段16卡于卡槽21内,并将两段非加热段17弯曲且让两段非加热段分别处于散热板2左右两侧且不与散热板加热。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成像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中弯曲部分为非加热段,其温度明显低于直线段的温度,根据实际评测,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元件在使用两年后,加热丝的弯曲部分即会断开,因此大多加热元件的寿命只有两年,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热丝由于其弯曲段几乎不发热,长时间加热过程中也不会被烧断,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加热元件平均寿命可达十年以上。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1.一种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其特征在于:加热丝(1)形成有加热段(16)和非加热段(17),加热丝(1)包括绝缘层(11)、支架(12)、电阻丝(13)和导线(14),所述电阻丝(13)缠绕于支架(12)上,所述电阻丝(13)上至少并联一段导线(14),电阻丝(13)与导线(14)并联部分形成所述非加热段(17),加热丝(1)其余部分形成所述加热段(16),所述电阻丝(13)和导线(14)组成加热丝本体,所述绝缘层(11)包裹于加热丝本体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4)处于支架(12)与电阻丝(1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4)为铜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2)为玻璃纤维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发热的加热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段(16)与非加热段(17)的连接处套有热缩管(15)。
6.一种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丝(1)以及散热板(2),所述加热段(16)与散热板(2)相接触,且所述非加热段(17)不与散热板(2)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散热板(2)上设有卡槽(21),所述加热丝(1)的加热段(16)卡于卡槽(21)内,且加热丝(1)与卡槽(21)相接触,所述加热丝的非加热段(17)呈弯曲状,且所述非加热段(17)不与卡槽(21)接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