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9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线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可以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变速箱接地是通过导线与汽车壳体接触,从而与大地相通,当变速箱发生故障时,变速箱里的高电流可以流入大地,不至于对箱体造成损坏。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变速箱接地线束大多数通过螺钉将线束固定在车身钣金上,以此使得线束与汽车壳体接触,但是通过螺钉和卡套来固定线束的方式较为麻烦,安装或者拆卸操作极为不便,且直接通过螺钉将线束完全固定,缺乏对线束的保护,长时间使用,线束极易发生破损,而影响变速箱接地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发明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来解决上述问题是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通过在活动卡套顶部两侧均设置活动卡紧组件来推动活动卡套使其与限位卡套对线束进行安装,以解决通过螺钉和卡套来固定线束的方式较为麻烦,安装或者拆卸操作极为不便,且直接通过螺钉将线束完全固定,缺乏对线束的保护,长时间使用,线束极易发生破损,影响变速箱接地的效果而存在一定的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包括线束套,所述线束套内侧设有限位卡套,所述限位卡套底部两侧均设有缓冲组件,所述限位卡套顶部设有活动卡套,所述限位卡套与活动卡套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活动卡套顶部两侧均设有活动卡紧组件;

两个所述活动卡紧组件均包括u形板和螺旋竖杆,两个所述u形板分别位于活动卡套顶部两侧,所述线束套顶部固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竖板,所述固定竖板顶部表面开设有贯穿槽,所述u形板远离活动卡套一侧与贯穿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竖板远离线束套一侧表面开设有滑动竖槽,所述u形板远离活动卡套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方块,所述滑动方块顶部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竖板顶部设有螺旋帽,所述螺旋竖杆位于螺旋帽底部,所述螺旋竖杆与螺旋帽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竖杆贯穿固定竖板顶部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u形板顶部设有螺旋钮,所述螺旋钮贯穿u形板与线束套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组件呈均匀阵列分布,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位于限位卡套底部,所述支撑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与限位卡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线束套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所述限位卡套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所述活动卡套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横板,所述滑动横板底部表面开设有限位横槽,所述限位卡块与限位横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滑动横板远离活动卡套一侧两端均设有限位竖杆,所述限位竖杆与线束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u形板与活动卡套固定连接,所述线束套顶部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方槽,所述限位方槽与u形板顶部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螺旋竖杆底部设有轴承,所述螺旋竖杆与轴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竖板底部与轴承内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位于限位卡套底部,所述支撑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内侧设有限位斜套,所述限位斜套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斜套顶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斜杆,所述活动斜杆顶部与限位卡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斜杆中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支撑座一端与环形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动卡套顶部两侧均设置活动卡紧组件来推动活动卡套使其与限位卡套对线束进行安装,首先将接地线束穿过线束套内侧,放置在限位卡套上,接着同时旋转两个螺旋帽带动螺旋竖杆旋转,螺旋竖杆带动滑动方块和u形板向下运动,u形板带动活动卡套运动,活动卡套带动滑动横板的限位横槽与限位卡套顶部的限位卡块相互匹配,活动卡套与限位卡套对线束进行卡紧,然后再旋转螺旋钮与线束套通过螺纹连接而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避免了通过螺钉和卡套来固定线束的方式较为麻烦,安装或者拆卸操作极为不便,且直接通过螺钉将线束完全固定,缺乏对线束的保护,长时间使用,线束极易发生破损而影响变速箱接地的效果,使用该接地线束在拆装时,操作更加方便,提高了变速箱接地线束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缓冲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束套、2限位卡套、3活动卡套、4u形板、5螺旋竖杆、6固定竖板、7贯穿槽、8滑动竖槽、9滑动方块、10螺旋帽、11螺旋钮、12支撑座、13固定凸块、14第一弹簧、15限位卡块、16滑动横板、17限位竖杆、18第二弹簧、19限位斜套、20活动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包括线束套1,所述线束套1内侧设有限位卡套2,所述限位卡套2底部两侧均设有缓冲组件,所述限位卡套2顶部设有活动卡套3,所述限位卡套2与活动卡套3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活动卡套3顶部两侧均设有活动卡紧组件;

两个所述活动卡紧组件均包括u形板4和螺旋竖杆5,两个所述u形板4分别位于活动卡套3顶部两侧,所述线束套1顶部固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竖板6,所述固定竖板6顶部表面开设有贯穿槽7,所述u形板4远离活动卡套3一侧与贯穿槽7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竖板6远离线束套1一侧表面开设有滑动竖槽8,所述u形板4远离活动卡套3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方块9,所述滑动方块9顶部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竖板6顶部设有螺旋帽10,所述螺旋竖杆5位于螺旋帽10底部,所述螺旋竖杆5与螺旋帽10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竖杆5贯穿固定竖板6顶部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u形板4顶部设有螺旋钮11,所述螺旋钮11贯穿u形板4与线束套1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组件呈均匀阵列分布,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支撑座12,所述支撑座12位于限位卡套2底部,所述支撑座1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弹簧14与限位卡套2固定连接,通过缓冲组件对限位卡套2进行缓冲,活动卡套3挤压限位卡套2的同时,限位卡套2挤压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产生弹性性变被压缩,对限位卡套2和线束提供缓冲以及保护,延长了线束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线束套1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13,所述限位卡套2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15,所述活动卡套3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横板16,所述滑动横板16底部表面开设有限位横槽,所述限位卡块15与限位横槽相匹配,设置固定凸块13与汽车车身通过固定焊接,从而对线束套1进行固定,便于对变速箱接地线束进行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横板16远离活动卡套3一侧两端均设有限位竖杆17,所述限位竖杆17与线束套1固定连接,活动卡套3推动滑动横板16运动时,活动卡套3在两个限位竖杆17之间滑动,使得活动卡套3在运动时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u形板4与活动卡套3固定连接,所述线束套1顶部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方槽,所述限位方槽与u形板4顶部相匹配,u形板4推动活动卡套3与限位卡套2对线束卡紧后,u形板4与限位方槽相互匹配,同时使用螺旋钮11贯穿u形板4与线束套1通过螺纹连接有而固定,提高了u形板4在固定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竖杆5底部设有轴承,所述固定竖板6与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竖杆5底部与轴承内侧固定连接,螺旋帽10带动螺旋竖杆5旋转,螺旋竖杆5在轴承内侧旋转,使得螺旋竖杆5旋转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对变速箱接地线束进行安装,首先将接地线束穿过线束套1内侧,放置在限位卡套2的防护垫上,接着同时旋转两个螺旋帽10,螺旋帽10带动螺旋竖杆5在轴承内侧旋转,螺旋竖杆5带动滑动方块9在滑动竖槽8内运动,滑动方块9带动u形板4在贯穿槽7内向下运动,u形板4带动活动卡套3运动,活动卡套3带动滑动横板16在两个限位竖杆17之间运动,滑动横板16底部的限位横槽与限位卡套2顶部的限位卡块15相互匹配,活动卡套3与限位卡套2对线束进行卡紧,同时活动卡套3对限位卡套2产生挤压,限位卡套2挤压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产生弹性性变被压缩,对限位卡套2和线束提供缓冲以及保护,然后再旋转螺旋钮11与线束套1通过螺纹连接而固定,使得u形杆固定,从而对线束进行固定。

实施例2:

参照附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支撑座12,所述支撑座12位于限位卡套2底部,所述支撑座1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内侧设有限位斜套19,所述限位斜套19与支撑座1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斜套19顶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斜杆20,所述活动斜杆20顶部与限位卡套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斜杆20中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第二弹簧18远离支撑座12一端与环形板固定连接。

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活动卡套3运动时,活动卡套3带动滑动横板16在两个限位竖杆17之间运动,滑动横板16底部的限位横槽与限位卡套2顶部的限位卡块15相互匹配,活动卡套3与限位卡套2对线束进行卡紧,同时活动卡套3对限位卡套2产生挤压,限位卡套2挤压活动斜杆20,活动斜杆20底部在限位斜套19内运动,同时活动斜杆20带动环形板运动,环形板挤压第二弹簧18,第二弹簧18发生弹性性变被压缩,对限位卡套2和线束提供缓更强有力的缓冲和防护,提高了缓冲时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包括线束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套(1)内侧设有限位卡套(2),所述限位卡套(2)底部两侧均设有缓冲组件,所述限位卡套(2)顶部设有活动卡套(3),所述限位卡套(2)与活动卡套(3)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所述活动卡套(3)顶部两侧均设有活动卡紧组件;

两个所述活动卡紧组件均包括u形板(4)和螺旋竖杆(5),两个所述u形板(4)分别位于活动卡套(3)顶部两侧,所述线束套(1)顶部固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竖板(6),所述固定竖板(6)顶部表面开设有贯穿槽(7),所述u形板(4)远离活动卡套(3)一侧与贯穿槽(7)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竖板(6)远离线束套(1)一侧表面开设有滑动竖槽(8),所述u形板(4)远离活动卡套(3)一侧固定连接有滑动方块(9),所述滑动方块(9)顶部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竖板(6)顶部设有螺旋帽(10),所述螺旋竖杆(5)位于螺旋帽(10)底部,所述螺旋竖杆(5)与螺旋帽(10)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竖杆(5)贯穿固定竖板(6)顶部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u形板(4)顶部设有螺旋钮(11),所述螺旋钮(11)贯穿u形板(4)与线束套(1)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组件呈均匀阵列分布,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支撑座(12),所述支撑座(12)位于限位卡套(2)底部,所述支撑座(1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弹簧(14)与限位卡套(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套(1)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凸块(13),所述限位卡套(2)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15),所述活动卡套(3)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横板(16),所述滑动横板(16)底部表面开设有限位横槽,所述限位卡块(15)与限位横槽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横板(16)远离活动卡套(3)一侧两端均设有限位竖杆(17),所述限位竖杆(17)与线束套(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4)与活动卡套(3)固定连接,所述线束套(1)顶部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方槽,所述限位方槽与u形板(4)顶部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竖杆(5)底部设有轴承,所述固定竖板(6)与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竖杆(5)底部与轴承内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支撑座(12),所述支撑座(12)位于限位卡套(2)底部,所述支撑座(1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内侧设有限位斜套(19),所述限位斜套(19)与支撑座(12)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斜套(19)顶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斜杆(20),所述活动斜杆(20)顶部与限位卡套(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斜杆(20)中部外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第二弹簧(18)远离支撑座(12)一端与环形板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线束套,线束套内侧设有限位卡套,限位卡套底部两侧均设有缓冲组件,限位卡套顶部设有活动卡套,限位卡套与活动卡套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护垫,活动卡套顶部两侧均设有活动卡紧组件,两个活动卡紧组件均包括U形板和螺旋竖杆,两个U形板分别位于活动卡套顶部两侧,一种变速箱接地线束的有益效果是:避免了通过螺钉和卡套来固定线束的方式较为麻烦,安装或者拆卸操作极为不便,且直接通过螺钉将线束完全固定,缺乏对线束的保护,长时间使用,线束极易发生破损而影响变速箱接地的效果,使用该接地线束在拆装时,操作更加方便,提高了变速箱接地线束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东祥;刘硕果;章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得润双飞电气系统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215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