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地的相互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存在以下问题:
1、生态护坡在维护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气候调整生态护坡的倾斜角度,雨季时,需要减小倾斜角流出土壤中过多的水分,旱季时,则应增大倾斜角保留土壤中的水分,操作困难。
2、雨季期间,河水常会因降雨量的增加而上涨,上涨的河水会漫过植株,植株长时间浸入水中就会缺氧而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解决了生态护坡的维护难度大与植株长时间浸入水中就会缺氧而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本体,所述支撑架本体的下端面设置有地基,所述地基的上端面设置有混凝土墙壁,所述混凝土墙壁的前端面设置有梯形墙体,所述梯形墙体的内侧面设置有钢筋骨架,所述梯形墙体的前端面设置有块石层,所述块石层的前端面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的前端面设置有砂垫层,所述砂垫层的前端面设置有绿化层,所述绿化层的内侧面设置有蜂窝植草格室,所述蜂窝植草格室的内侧面设置有植被砼,所述绿化层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绿化层的另一端设置有钢索,所述混凝土墙壁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有定滑轮,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缠线轮,所述缠线轮的一端设置有摇杆,所述摇杆的内侧面设置有插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梯形墙体固定连接于混凝土墙壁的前端面,所述钢筋骨架内嵌于梯形墙体的内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块石层固定连接于梯形墙体的前端面,所述碎石垫层固定连接于砂垫层的前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砂垫层固定连接于碎石垫层的前端面,所述绿化层活动连接于砂垫的前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蜂窝植草格室内嵌于绿化层的内侧面,所述植被砼填充于蜂窝植草格的内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绿化层的一端,所述钢索活动连接于绿化层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滑轮转动连接于支架的一端,所述缠线轮转动连接于支架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摇杆转动连接于缠线轮的一端,所述插销活动连接于摇杆的内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通过设置砂垫层,改变砂子的堆积形状来调整绿化带的倾斜角度,降低了生态护坡的维护难度。
2、该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通过设置钢索,在河水上涨时升高绿化层,避免了植株长时间浸入水中而缺氧致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本体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本体结构图。
图中:1、支撑架本体;2、地基;3、混凝土墙壁;4、梯形墙体;5、钢筋骨架;6、块石层;7、碎石垫层;8、砂垫层;9、绿化层;10、蜂窝植草格室;11、植被砼;12、转轴;13、钢索;14、支架;15、定滑轮;16、缠线轮;17、摇杆;18、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本体1,支撑架本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地基2,地基2的上端面设置有混凝土墙壁3,混凝土墙壁3的前端面设置有梯形墙体4,梯形墙体4的内侧面设置有钢筋骨架5,梯形墙体4的前端面设置有块石层6,块石层6的前端面设置有碎石垫层7,碎石垫层7的前端面设置有砂垫层8,砂垫层8的前端面设置有绿化层9,绿化层9的内侧面设置有蜂窝植草格室10,蜂窝植草格室10的内侧面设置有植被砼11,绿化层9的一端设置有转轴12,绿化层9的另一端设置有钢索13,混凝土墙壁3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架14,支架14的一端设置有定滑轮15,支架14的另一端设置有缠线轮16,缠线轮16的一端设置有摇杆17,摇杆17的内侧面设置有插销18。
本实施方案中,支撑架本体1支撑并保护生态护坡,地基2承受支撑架本体1的荷载,混凝土墙壁3提供框架支撑并阻挡沿岸土壤的流失,支架14衔接定滑轮15和缠线轮16。
具体的,梯形墙体4固定连接于混凝土墙壁3的前端面,钢筋骨架5内嵌于梯形墙体4的内侧面。
本实施例中,梯形墙体4放置石块,钢筋骨架5加固梯形墙体4。
具体的,块石层6固定连接于梯形墙体4的前端面,碎石垫层7固定连接于砂垫层8的前端面。
本实施例中,块石层6填充梯形墙体4前的缝隙,碎石垫层7填充块石层6的缝隙。
具体的,砂垫层8固定连接于碎石垫层7的前端面,绿化层9活动连接于砂垫层8的前端面。
本实施例中,砂垫层8填充碎石垫层7的缝隙,绿化层9固定蜂窝植草格室10。
具体的,蜂窝植草格室10内嵌于绿化层9的内侧面,植被砼11填充于蜂窝植草格室10的内侧面。
本实施例中,蜂窝植草格室10盛放植被砼11,植被砼11培育植株。
具体的,转轴12转动连接于绿化层9的一端,钢索13活动连接于绿化层9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转轴12是绿化层9旋转的轴心,钢索13带动绿化层9进行升降。
具体的,定滑轮15转动连接于支架14的一端,缠线轮16转动连接于支架14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定滑轮15改变钢索13的传送方向,缠线轮16放置钢索13。
具体的,摇杆17转动连接于缠线轮16的一端,插销18活动连接于摇杆17的内侧面。
本实施例中,摇杆17辅助使用者转动缠线轮16,插销18可以阻止摇杆17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安装前,先加固地基2,拔下插销18,转动摇杆17升高装有植株的绿化层9,绿化层9上下端由两层蜂窝植草格室10组成,中间填充有植被砼11,植被砼11表面铺设有植株,转动摇杆17时植株会随植被砼11一同升高,插上插销18,然后在梯形墙体4外围堆放石块构成块石层6,再用碎石填充块石层6的缝隙构成碎石垫层7,然后用砂子填充碎石垫层7的缝隙构成砂垫层8,填充过程中可以改变砂子的堆积形状来调整绿化层9位置到适宜的倾斜角度,降低了生态护坡的维护难度,堆放完后,拔下插销18,转动摇杆17放下绿化层9,插回插销18,当河水上涨漫过植株时,先拔下插销18,转动摇杆17,拉动钢索13升高绿化层9,插上插销18使绿化层9悬空,避免植株长时间浸入水中而缺氧致死,待河水退却后,放下绿化层9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本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地基(2),所述地基(2)的上端面设置有混凝土墙壁(3),所述混凝土墙壁(3)的前端面设置有梯形墙体(4),所述梯形墙体(4)的内侧面设置有钢筋骨架(5),所述梯形墙体(4)的前端面设置有块石层(6),所述块石层(6)的前端面设置有碎石垫层(7),所述碎石垫层(7)的前端面设置有砂垫层(8),所述砂垫层(8)的前端面设置有绿化层(9),所述绿化层(9)的内侧面设置有蜂窝植草格室(10),所述蜂窝植草格室(10)的内侧面设置有植被砼(11),所述绿化层(9)的一端设置有转轴(12),所述绿化层(9)的另一端设置有钢索(13),所述混凝土墙壁(3)的上端面设置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的一端设置有定滑轮(15),所述支架(14)的另一端设置有缠线轮(16),所述缠线轮(16)的一端设置有摇杆(17),所述摇杆(17)的内侧面设置有插销(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墙体(4)固定连接于混凝土墙壁(3)的前端面,所述钢筋骨架(5)内嵌于梯形墙体(4)的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石层(6)固定连接于梯形墙体(4)的前端面,所述碎石垫层(7)固定连接于砂垫层(8)的前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垫层(8)固定连接于碎石垫层(7)的前端面,所述绿化层(9)活动连接于砂垫层(8)的前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植草格室(10)内嵌于绿化层(9)的内侧面,所述植被砼(11)填充于蜂窝植草格室(10)的内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2)转动连接于绿化层(9)的一端,所述钢索(13)活动连接于绿化层(9)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15)转动连接于支架(14)的一端,所述缠线轮(16)转动连接于支架(14)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17)转动连接于缠线轮(16)的一端,所述插销(18)活动连接于摇杆(17)的内侧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