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1


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



背景技术:

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来源分外源和内源。控制外源污染物的输入,是控制水环境污染首先需要采取的措施。但是,在外源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之后,控制沉积物中内源污染物的释放,就成为了水环境污染控制的关键。许多方法已经被开发出来用于水体内源污染物释放的控制,包括沉积物疏浚、物理覆盖和活性覆盖等。其中,活性覆盖,即将活性材料投加到沉积物-水界面上方形成覆盖层,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水体内源污染物释放控制技术。目前,许多材料已经被开发出来用于水体内源污染物释放的控制。但是,如何利用已有的活性覆盖材料方便快速地构建出可重复利用的沉积物覆盖装置,仍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发了一种制备方便、高效、安全、可重复利用的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

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实用新型的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包括多个覆盖袋,多个覆盖袋相互连接构成覆盖毯,所述覆盖袋中具有可打开的封闭空腔,所述空腔中填充有活性覆盖材料,所述覆盖袋是透水性材料,所述覆盖毯上方连接有绳子,所述绳子上端连接有浮球。

进一步地,所述覆盖袋是圆柱形,多个覆盖袋相邻的依次连接构成所述覆盖毯。

进一步地,圆柱形覆盖袋的长度为10至50cm。

进一步地,圆柱形覆盖袋的直径为1至20cm。

进一步地,所述覆盖袋具有5-10个。

进一步地,活性覆盖材料包括铁改性碳酸钙、沸石、锆改性沸石、锆改性膨润土、氢氧化镧改性沸石、碳酸镧改性沸石、碳酸镧改性膨润土、氢氧化镁、铁改性氢氧化镁、铁改性活性炭、铝改性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相邻覆盖袋中填充有相异的活性覆盖材料。

实用新型提出的主要有益效果是:将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放置到水体的沉积物-水界面上方,带有绳子的一端朝上。利用覆盖毯中的活性覆盖材料控制沉积物中污染物向上覆水体的释放。待覆盖毯中的活性覆盖材料达到吸附饱和后,人们来到浮标处通过机械力的方式将覆盖毯回收回来。通过该方式,可以利用已有的活性覆盖材料方便快速地构建出可重复利用的沉积物覆盖装置,将吸附后的活性覆盖材料替换可以重复利用本申请中的覆盖毯,本申请中的覆盖毯制备方便、高效、安全、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2所示,实用新型的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包括多个覆盖袋1,多个覆盖袋1相互连接构成覆盖毯,所述覆盖袋1中具有可打开的封闭空腔2,所述空腔2中填充有活性覆盖材料3,空腔2关闭后防止活性覆盖材料3流出,利用该活性覆盖材料3可以吸附沉积物中污染物,所述覆盖袋1是透水性织物材料,能够让水流进入,所述覆盖毯上方连接有绳子4,所述绳子4上端连接有浮球5。该绳子4的数量可以根据覆盖毯的大小等距设置,并且绳子的长度根据水体水深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覆盖袋1是圆柱形,多个覆盖袋1相邻的依次连接构成所述覆盖毯。该覆盖袋还可以是椭圆形,矩形等其他形状;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中每个覆盖袋1中空腔的高为10~50cm,圆柱形的直径为1~20cm,放置5~10个圆柱形空间。

活性覆盖材料包括铁改性碳酸钙、沸石、锆改性沸石、锆改性膨润土、氢氧化镧改性沸石、碳酸镧改性沸石、碳酸镧改性膨润土、氢氧化镁、铁改性氢氧化镁、铁改性活性炭、铝改性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每个空间中既可以添加一种活性覆盖材料也可以添加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活性覆盖材料,不同空腔2可以填充不同的活性覆盖材料,也可以填充相同的活性覆盖材料;填充好活性覆盖材料后,每个空间进行密封。

应用时,将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放置到水体的沉积物-水界面上方,带有绳子的一端朝上。利用覆盖毯中的活性覆盖材料控制沉积物中污染物向上覆水体的释放。待覆盖毯中的活性覆盖材料达到吸附饱和后,人们来到浮标处通过机械力的方式将覆盖毯回收回来。

铁改性碳酸钙的制备方法为:将碳酸钙投加到容器中,再加入可溶性铁盐(氯化铁、硫酸铁、聚合氯化铁等),碳酸钙和可溶性铁盐的质量为(0.5-10):1,再加入水,碳酸钙质量与水体积之比为1g:(1-10)ml;然后振荡反应或者搅拌反应(0.5-24)h;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3-5次,然后风干或者烘干,即得到铁改性碳酸钙。

锆改性沸石的制备方法为:将沸石投加到容器中,再加入可溶性锆盐(八水氧氯化锆等),沸石和可溶性锆盐的质量为(0.5-10):1,再加入水,沸石质量与水体积之比为1g:(1-10)ml;然后振荡反应或者搅拌反应(0.5-24)h;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3-5次,然后风干或者烘干。

锆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方法为:将膨润土投加到容器中,再加入可溶性锆盐(八水氧氯化锆等),膨润土和可溶性锆盐的质量为(0.5-10):1,再加入水,膨润土质量与水体积之比为1g:(1-10)ml;然后振荡反应或者搅拌反应(0.5-24)h;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3-5次,然后风干或者烘干。

氢氧化镧改性沸石的制备方法为:将沸石投加到容器中,再加入可溶性镧盐(氯化镧等),沸石和可溶性镧盐的质量为(0.5-10):1,再加入水,沸石质量与水体积之比为1g:(1-10)ml;然后振荡反应或者搅拌反应(0.5-24)h;然后加入浓度(1~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溶液的ph值达到10-12时,停止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3-5次,然后风干或者烘干。

碳酸镧改性沸石的制备方法为:将沸石投加到容器中,再加入可溶性镧盐(氯化镧等),沸石和可溶性镧盐的质量为(0.5-10):1,再加入水,沸石质量与水体积之比为1g:(1-10)ml;然后振荡反应或者搅拌反应(0.5-24)h;然后加入浓度(1~2)mol/l的碳酸钠溶液,使得la3 和co32-的摩尔比达到2:3时,停止碳酸钠溶液的加入;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3-5次,然后风干或者烘干。

碳酸镧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方法为:将膨润土投加到容器中,再加入可溶性镧盐(氯化镧等),膨润土和可溶性镧盐的质量为(0.5-10):1,再加入水,膨润土质量与水体积之比为1g:(1-10)ml;然后振荡反应或者搅拌反应(0.5-24)h;然后加入浓度(1~2)mol/l的碳酸钠溶液,使得la3 和co32-的摩尔比达到2:3时,停止碳酸钠溶液的加入;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3-5次,然后风干或者烘干。

铁改性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为:将氢氧化镁投加到容器中,再加入可溶性铁盐(氯化铁、硫酸铁、聚合氯化铁等),氢氧化镁和可溶性铁盐的质量为(0.5-10):1,再加入水,氢氧化镁质量与水体积之比为1g:(1-10)ml;然后振荡反应或者搅拌反应(0.5-24)h;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3-5次,然后风干或者烘干,即得到铁改性氢氧化镁。

铁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为:将活性炭投加到容器中,再加入可溶性铁盐(氯化铁、硫酸铁、聚合氯化铁等),活性炭和可溶性铁盐的质量为(0.5-10):1,再加入水,活性炭质量与水体积之比为1g:(1-10)ml;然后振荡反应或者搅拌反应(0.5-24)h;然后加入浓度(1~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溶液的ph值达到7-10时,停止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3-5次,然后风干或者烘干。

铝改性碳酸钙的制备方法为:将碳酸钙投加到容器中,再加入可溶性铝盐(氯化铝、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碳酸钙和可溶性铝盐的质量为(0.5-10):1,再加入水,碳酸钙质量与水体积之比为1g:(1-10)ml;然后振荡反应或者搅拌反应(0.5-24)h;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3-5次,然后风干或者烘干,即得到铝改性碳酸钙。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覆盖袋,多个覆盖袋相互连接构成覆盖毯,所述覆盖袋中具有可打开的封闭空腔,所述空腔中填充有活性覆盖材料,所述覆盖袋是透水性材料,所述覆盖毯上方连接有绳子,所述绳子上端连接有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袋是圆柱形,多个覆盖袋相邻的依次连接构成所述覆盖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其特征在于:圆柱形覆盖袋的长度为10至5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其特征在于:圆柱形覆盖袋的直径为1至2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袋具有5-10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其特征在于:相邻覆盖袋中填充有相异的活性覆盖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沉积物覆盖毯,包括多个覆盖袋,多个覆盖袋相互连接构成覆盖毯,所述覆盖袋中具有可打开的封闭空腔,所述空腔中填充有活性覆盖材料,所述覆盖袋是透水性材料,所述覆盖毯上方连接有绳子,所述绳子上端连接有浮球。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已有的活性覆盖材料方便快速地构建出可重复利用的沉积物覆盖装置,将吸附后的覆盖材料替换可以重复利用本申请中的覆盖毯,本申请中的覆盖毯制备方便、高效、安全、可重复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伟;詹艳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海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1.02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23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