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换能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扬声器模组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助听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当前,手机扬声器设计一般采用音膜作为振动部件策动空气发声,由于受到音膜振动面积及振动幅度的限制,现有的扬声器产品的低频频率响应不足,导致听感不佳,为解决此问题,通常会在扬声器模组密封后腔设置即被动振动组件(如振动膜与振动板),扬声器模组工作时,扬声器单体的音膜往复振动会循环压缩、舒展密封后腔内的空气,放置于密封后腔壳件上的振动板会随密封后腔内空气压力的变化而振动发声,进而对扬声器产品的低频响应进行补偿,达到提高扬声器低频性能,优化听感的目的。
此设计在进行扬声器模组单独测试时,低频频响较优,但组装整机后,后腔振动板的振动阻力与整机配合关系较大,配合不同的整机,后腔振动板的阻力会出现不确定的变化,扬声器模组与整机配合无法找到关联性,部分整机由于结构等原因限制,后腔振动板阻力加大,导致后腔振动板振幅较小,致使扬声器模组低频频响无法达到最优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扬声器模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声学后腔,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声学后腔的开窗,所述开窗处设有被动振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出声道盖板,所述出声道盖板为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所述出声道盖板罩设所述被动振动组件,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出声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出声管道,所述出声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声孔,所述出声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管道远离所述出声道盖板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外壳的一侧壁对齐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管道的截面呈凹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道盖板与所述出声管道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道盖板与所述出声管道为注塑件。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管道包括至少一个弯部。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道盖板粘接在所述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相连的上壳和下壳,所述开窗、所述被动振动组件及所述出声道盖板分别设于所述上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被动振动组件包括振动膜和/或振动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外壳上设置罩设被动振动组件的出声道盖板,确保了被动振动组件具有充足的振动空间,保证了后腔阻力稳定,从而保障扬声器模组与不同整机组装后频响的稳定性,优化了听感,提高了扬声器模组的性能;同时,还能够充分的保护被动振动组件,避免被动振动组件在使用或装配的过程中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而受损或破裂,利于保证扬声器模组的性能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扬声器模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扬声器模组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扬声器模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种结构的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种结构的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种结构的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上壳;
2、下壳;
3、扬声器单体;
4、声学后腔;
5、开窗;
6、被动振动组件;
7、出声道盖板;
8、出声管道;
9、弯部
10、fpc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扬声器单体3,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声学后腔4,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声学后腔4的开窗5,所述开窗5处设有被动振动组件6,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出声道盖板7,所述出声道盖板7为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所述出声道盖板7罩设所述被动振动组件6,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出声孔。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外壳上设置罩设被动振动组件6的出声道盖板7,确保了被动振动组件6具有充足的振动空间,保证了后腔阻力稳定,从而保障扬声器模组与不同整机组装后频响的稳定性,优化了听感,提高了扬声器模组的性能;同时,还能够充分的保护被动振动组件6,避免被动振动组件6在使用或装配的过程中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而受损或破裂,利于保证扬声器模组的性能及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出声管道8,所述出声管道8的一端连通所述出声孔,所述出声管道8的另一端连通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管道8远离所述出声道盖板7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外壳的一侧壁对齐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出声管道8的形状、宽度、长度不限,可根据实际性能进行调试,出声管道8远离出声道盖板7的一端同整机配合后,导通到整机外部,可最大程度上保障后腔阻力的稳定性,利于进一步优化听感。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管道8的截面呈凹字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出声管道8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道盖板7与所述出声管道8为一体式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一体式结构的出声道盖板7和出声管道8不仅方便加工,还方便组装,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道盖板7与所述出声管道8为注塑件。
由上述描述可知,一体式的出声道盖板7与出声管道8成型容易、制造成本低廉。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管道8包括至少一个弯部9。
由上述描述可知,出声管道8的具体构造可以按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出声道盖板7粘接在所述外壳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相连的上壳1和下壳2,所述开窗5、所述被动振动组件6及所述出声道盖板7分别设于所述上壳1上。
进一步的,所述被动振动组件6包括振动膜和/或振动片。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扬声器模组,其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助听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
请结合图1至图3,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扬声器单体3,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声学后腔4,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声学后腔4的开窗5,所述开窗5处设有被动振动组件6,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出声道盖板7,所述出声道盖板7为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所述出声道盖板7罩设所述被动振动组件6,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出声孔。
可选的,所述出声道盖板7粘接在所述外壳上,当然,所述出声道盖板7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所述外壳上也是可行的,例如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等。
具体的,所述外壳包括相连的上壳1和下壳2,所述开窗5、所述被动振动组件6及所述出声道盖板7分别设于所述上壳1上;所述被动振动组件6包括振动膜和/或振动片;所述扬声器单体3通过fpc板10与外部电源导通。
为了能够将出声孔连通到整机外部,最大程度上优化扬声器模组的性能表现,本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出声管道8,所述出声管道8的一端连通所述出声孔,所述出声管道8的另一端连通外界。请结合图2及图4至图6,出声管道8的具体走向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由此,大大丰富了扬声器模组的多样性。
可选的,所述出声管道8远离所述出声道盖板7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外壳的一侧壁对齐设置;所述出声管道8的截面呈凹字形。优选的,所述出声道盖板7与所述出声管道8为一体式结构,例如,所述出声道盖板7与所述出声管道8为一体注塑成型的注塑件。
如图6所示,可选的,所述出声管道8包括至少一个弯部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模组,后腔阻力稳定,使得扬声器模组与不同整机组装都能保证良好的频响稳定性,优化了听感,提高了扬声器模组的性能;同时,本扬声器模组结构新颖,使用寿命长,用户体验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扬声器单体,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声学后腔,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连通所述声学后腔的开窗,所述开窗处设有被动振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出声道盖板,所述出声道盖板为底部具有开口的中空结构的壳体,所述出声道盖板罩设所述被动振动组件,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出声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出声管道,所述出声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出声孔,所述出声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外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管道远离所述出声道盖板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外壳的一侧壁对齐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管道的截面呈凹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道盖板与所述出声管道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道盖板与所述出声管道为注塑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管道包括至少一个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声道盖板粘接在所述外壳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相连的上壳和下壳,所述开窗、所述被动振动组件及所述出声道盖板分别设于所述上壳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振动组件包括振动膜和/或振动片。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