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音单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音单元上夹板结构。
背景技术:
高音单元作为音箱内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结构形式相当重要,而上夹板结构作为高音单元内音圈膜片的载体,其结构的设置则尤为重要。
目前高音单元的上夹板结构多为一个完整的圆形结构,音圈模板与其连接,中间设置音圈,
但是音圈模板上的高音音圈的导线,其铆钉处容易与上夹板接触,而上夹板作为一个金属板材,容易引发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音单元上夹板结构,结构简洁合理,通过弧形开口的让位设计,避免高音音圈发生短路,提高产品质量。
并且,中部延伸内陷平台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磁场,减少失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音单元上夹板结构,包括夹板本体,夹板本体中心位置为中空的贯通孔,且圆周上并列的设有两个弧形开口,夹板本体单侧在贯通孔外侧通心的设有一延伸内陷平台,夹板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固定孔位和第二固定孔位。
进一步地,夹板本体厚度为3mm,延伸内陷平台深度为1mm。
进一步地,贯通孔直径为26mm,延伸内陷平台直径为35mm,夹板本体直径为70mm。
进一步地,两个弧形开口的圆心位置间距16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合理,通过弧形开口的让位设计,避免高音音圈发生短路,提高产品质量。
并且,中部延伸内陷平台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磁场,减少失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一种高音单元上夹板结构,如图1和2所示,包括夹板本体1,夹板本体1中心位置为中空的贯通孔11,且圆周上并列的设有两个弧形开口2。
其中,夹板本体1厚度为3mm,直径70mm。
贯通孔11的位置为线圈位置,直径为26mm。
该弧形开口的设置用于对高音线圈铆钉和导线的避位,放置其与夹板本体接触导致短路。
具体的,两个弧形开口2的圆心位置间距16mm,圆弧的半径优选7mm。
夹板本体1单侧在贯通孔11外侧通心的设有一延伸内陷平台3,该延伸内陷平台3深度为1mm。直径35mm。
夹板本体1上还设有第一固定孔位12和第二固定孔位13。
第一固定孔位用于定位音圈膜片。
第二固定孔位用于于号筒固定。
结合其工作机制进一步说明,音圈膜片在不设有延伸内陷平台一侧固定,音圈嵌入贯通孔11内,并与延伸内陷平台的延伸面持平,从而在上夹板则多出一个1mm深度的延伸面,能够提高磁场,减少失真。
而音圈膜片的铆钉则在弧形开口2处形成避位。
综上所述,本方案结构简洁合理,通过弧形开口的让位设计,避免高音音圈发生短路,提高产品质量。
并且,中部延伸内陷平台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高磁场,减少失真。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1.一种高音单元上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板本体(1),所述夹板本体(1)中心位置为中空的贯通孔(11),且圆周上并列的设有两个弧形开口(2),所述夹板本体(1)单侧在所述贯通孔(11)外侧通心的设有一延伸内陷平台(3),所述夹板本体(1)上还设有第一固定孔位(12)和第二固定孔位(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音单元上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本体(1)厚度为3mm,所述延伸内陷平台(3)深度为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音单元上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11)直径为26mm,所述延伸内陷平台(3)直径为35mm,所述夹板本体(1)直径为7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音单元上夹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开口(2)的圆心位置间距16mm。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