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现场附近的行人及车辆的安全,往往会在水利施工处放置警告板,用于对过路的行人及车辆起到警示作用
但是现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安全防护装置使用性能较为单一,很难对警告板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使得该警告板适用范围较小,降低了该警告板警示的效果;
2、由于该装置的防护性较低,在高层建筑施工时,很难对高层的一些下落物进行有效的防护,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安全性,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很难对警告板的高度、角度进行调节和防护性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箱,所述调节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底端通过轴承与调节箱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的表面与调节箱的内部贯穿,所述第二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警告板,所述调节箱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雨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箱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形状为l型,所述滑板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箱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与第二转杆的表面贯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挡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的形状为凹型,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两个。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通过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传动带、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使用,可以对该警告板进行旋转,然后通过液压缸对调节箱进行上下移动,能够对警告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增大了该警告板的适用范围,对警告板警告的效果更加理想。
2、该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通过支撑板、挡雨板、套杆、连接杆和弹簧的配合,是为了对高层建筑施工时,掉下的下落物进行有效防止,从而增强了该防护装置的安全性,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中:1、底板;2、液压缸;3、调节箱;4、电机;5、第一转杆;6、第一皮带轮;7、传动带;8、第二皮带轮;9、第二转杆;10、警告板;11、固定杆;12、支撑板;13、套杆;14、连接杆;15、弹簧;16、挡雨板;17、滑槽;18、滑板;19、通孔;20、万向轮;2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2,液压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箱3,调节箱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5,第一转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6,第一皮带轮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带7,传动带7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9,第二转杆9的底端通过轴承与调节箱3的内底壁转动连接,第二转杆9的表面与调节箱3的内部贯穿,第二转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警告板10,调节箱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固定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顶端固定连接有套杆13,套杆1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表面套接有弹簧15,连接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雨板16。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警告板10的使用,是为了便于提醒人们的注意,通过液压缸2可以对警告板10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电机4带动第一转杆5转动,第二转杆9通过第一皮带轮6、传动带7和第二皮带轮8之间的相互转动,是为了便于第二转杆9可以带动警告板10进行角度调节,使得该警告板10在进行展示时,警示效果更加理想。
具体的,调节箱3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7,滑槽1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18,滑板18的形状为l型,滑板18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滑板18在滑槽17的内壁滑动,是为了配合调节箱3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具体的,调节箱3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9,通孔19的内部与第二转杆9的表面贯穿。
本实施例中,设置通孔19是为了配合第二转杆9的使用,使得第二转杆9带动警告板10进行转动更加方便。
具体的,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0,万向轮20的数量为四个。
本实施例中,通过万向轮20的使用,是为了便于该装置进行移动,提高了该装置的灵活性。
具体的,调节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的顶端与挡雨板16的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1进一步增强了该挡雨板16的支撑效果,使得该挡雨板16更加经久耐用。
具体的,固定杆11的形状为凹型,固定杆11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杆11的使用,是为了对该挡雨板16进行固定限位,使得挡雨板16既能挡雨又能防止高空下落物砸伤人,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该装置通过万向轮20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然后通过液压缸2对调节箱3进行高度调节,调节箱3两侧的滑槽17在滑板18的一侧滑动,是为了增强该调节箱3的稳定性,将警告板10的高度调节后,通过电机4带动第一转杆5转动,第一皮带轮6、传动带7和第二皮带轮8之间的相互转动,使得第二转杆9可以带动警告板10进行旋转,能够对警告板10进行角度调节,进而加强了该警告板10的警示效果,通过连接杆14和套杆13之间的弹簧15相互挤压,可以使得挡雨板16可以对高空下落物进行更好的阻挡,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安全性和警告性,实用性更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2),所述液压缸(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箱(3),所述调节箱(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5),所述第一转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6),所述第一皮带轮(6)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带(7),所述传动带(7)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皮带轮(8),所述第二皮带轮(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9),所述第二转杆(9)的底端通过轴承与调节箱(3)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9)的表面与调节箱(3)的内部贯穿,所述第二转杆(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警告板(10),所述调节箱(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顶端固定连接有套杆(13),所述套杆(13)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的表面套接有弹簧(15),所述连接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挡雨板(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3)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7),所述滑槽(17)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板(18),所述滑板(18)的形状为l型,所述滑板(18)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3)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9),所述通孔(19)的内部与第二转杆(9)的表面贯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0),所述万向轮(20)的数量为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的顶端与挡雨板(16)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1)的形状为凹型,所述固定杆(11)的数量为两个。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