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盖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因具有轻薄、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放电稳定、性能出色、环保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移动通讯基站、大型服务器备用ups电源、应急照明、便携移动电源及矿山安全设备等多种领域。
软包电池模组在极耳焊接工序完成后,需要在软包电池模组上装配左右端盖以便对软包电池模组进行全面地保护。其中,端盖的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其次,工装板一致性问题导致模组位置很难精确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装配装置,用以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端盖难以装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端盖装配装置,包括:端盖安装机构和用于提升模组高度并对模组限位的模组压紧机构;
所述端盖安装机构包括两个端盖安装组件,每一所述端盖安装组件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件和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的端盖定位座、弹性件和安装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上的第一夹紧件,所述端盖定位座通过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夹紧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端盖安装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相连接的第二直线驱动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的驱动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夹紧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端盖安装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上的端盖限位块,且所述端盖限位块可朝向所述端盖定位座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模组压紧机构包括两个模组限位组件,每一所述模组限位组件包括可滑动的定位夹具安装板,在所述定位夹具安装板上开设有通槽,在所述通槽的上表面安装有上限位板,在所述通槽的下表面安装有下顶升板,所述上限位板和所述下顶升板的间距可调;在所述通槽的左表面安装有侧面夹紧板,在所述通槽的右表面安装有侧面定位板,所述侧面夹紧板和所述侧面定位板的间距可调。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机器人夹具,所述机器人夹具包括机械臂,在所述机械臂上安装有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二夹紧件的两个活动端的间距小于等于端盖的两个弯折部的间距。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机器人夹具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夹紧件上的吸取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二次定位机构,所述二次定位机构包括第三直线驱动件和与端盖相适配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三直线驱动件通过所述缺口在所述限位座内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置端盖的上料箱。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置模组的工装板,所述工装板包括基板和位于所述基板上的模组托条,在所述模组托条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安装有模组侧面限位块和模组侧面夹紧块,所述模组侧面限位块和模组侧面夹紧块均呈l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用于输送所述工装板的输送线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盖装配装置,工装板到位后,模组被两个模组限位组件顶起,模组脱离工装板20mm左右,然后通过模组限位组件再对模组进行三个方向的定位;模组定位成功后,通过端盖安装组件将端盖与模组装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盖装配装置,结构简单可靠,通过两个模组限位组件解决了工装板的一致性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器人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次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端盖安装组件;11、第一直线驱动件;12、第二直线驱动件;13、端盖限位块;14、第一夹紧件;15、端盖定位座;2、模组限位组件;21、定位夹具安装板;3、二次定位机构;31、第三直线驱动件;32、限位座;4、上料箱;5、机器人夹具;51、机械臂;52、第二夹紧件;53、吸取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装配装置,包括:模组压紧机构和端盖安装机构;
模组压紧机构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模组限位组件2,如图3所示,每一模组限位组件2均包括可滑动的定位夹具安装板21,两个定位夹具安装板21可以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从而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软包电池模组;
定位夹具安装板21上开设有通槽,以便软包电池模组穿过该通槽;在通槽的上表面安装有上限位板,在通槽的下表面安装有下顶升板,上限位板和下顶升板之间间距可调,上限位板始终处于固定状态,下顶升板可以处于运动状态,上限位板与软包电池模组的上表面相接触,下顶升板与软包电池模组的下表面相接触;在通槽的左表面安装有侧面夹紧板,在通槽的右表面安装有侧面定位板,侧面夹紧板和侧面定位板之间间距可调,侧面夹紧板和侧面定位板均可以处于运动状态,侧面夹紧板与软包电池模组的左侧面相接触,侧面定位板与软包电池模组的右侧面相接触。
首先,根据软包电池模组的尺寸,两张定位夹具安装板21进行相应的运动,以使得软包电池模组位于上限位板、下顶升板、侧面夹紧板和侧面定位板围合的空间内;其次,通过下顶升板的运动,调整软包电池模组所处的高度;最后,通过侧面夹紧板和侧面定位板的独立运动,调整软包电池模组在水平方向的左右位移;其中,通过上限位板、下顶升板、侧面夹紧板和侧面定位板夹紧软包电池模组后,通过定位夹具安装板21的运动,可以进一步调整软包电池模组在垂直于水平方向的方向上位移。即通过该模组压紧机构,软包电池模组可以实现在三维方向的调整。
每一模组限位组件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底板以及与定位夹具安装板21垂直相连的连接板,安装在底板上的第一气缸用于驱动连接板直线往复运动,连接板滑动安装在底板上。
底板和连接板均水平布置,且底板和连接板相平行,在定位夹具安装板21和连接板之间安装有加强筋。为了提高连接板的运动的稳定性,在底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直线导轨,在连接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直线导轨相适配的凹槽。
在底板上安装有液压缓冲器,在连接板上安装有呈t形结构的止挡块,液压缓冲器位于止挡块的运动路径上。液压缓冲器通过l形液压缓冲器安装板安装在底板上,通过安装液压缓冲器可以防止对软包电池模组产生硬接触,同时可以控制定位夹具安装板21的行程。其中,该液压缓冲器上安装有限位螺母。
驱动组件还包括浮动接头和与连接板相连的气缸连接板,第一气缸通过浮动接头与气缸连接板相连。气缸连接板呈l形结构,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浮动接头的一端相连,浮动接头的另一端与气缸连接板的竖直部分相连,气缸连接板的水平部分与连接板相连。
在定位夹具安装板21的侧面安装有竖直布置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通过下部顶升安装板与下顶升板相连。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下部顶升安装板的下表面相连,下部顶升安装板的上表面与下顶升板的下表面相连。其中,下顶升板与上限位板正对布置。
在定位夹具安装板21的侧面安装有水平布置的第三气缸,第三气缸通过侧面夹紧安装板与侧面夹紧板相连。第三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侧面夹紧安装板的左侧表面相连,侧面夹紧安装板的右侧表面与侧面夹紧板的左侧表面相连。其中,侧面夹紧板与侧面定位板正对布置。
在定位夹具安装板21的侧面安装有水平布置的第四气缸,第四气缸通过侧面定位安装板与侧面定位板相连。第四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侧面定位安装板的右侧表面相连,侧面定位安装板的左侧表面与侧面定位板的右侧表面相连。
侧面夹紧安装板的尺寸大于侧面夹紧板的尺寸,侧面定位安装板的尺寸大于侧面定位板的尺寸。侧面夹紧板的尺寸与侧面定位板的尺寸大小相同,侧面夹紧安装板的尺寸和侧面定位安装板的尺寸大小相同。
上限位板通过上限位安装板安装在通槽的上表面,在上限位安装板的相对两侧面上均安装有止动螺丝,侧面夹紧安装板和侧面定位安装板均与相对应的止动螺丝可分离式接触。上限位安装板的左侧面安装有一个止动螺丝,上限位安装板的右侧面安装有另一个止动螺丝,上限位安装板的左侧面的止动螺丝与侧面夹紧安装板可分离式接触,上限位安装板的右侧面的止动螺丝与侧面定位安装板可分离式接触。通过布置两个止动螺丝,可以限制侧面夹紧板与侧面定位板之间的最小间距,能够起到保护软包电池模组的作用。
其中,第一气缸、第二气缸以及第三气缸均对应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气缸对于模组的作用力大小,以防止对模组产生损伤。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对称布置的两个端盖安装组件1,每一端盖安装组件1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件11和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的端盖定位座15和安装在第一直线驱动件11上的第一夹紧件14,端盖定位座15柔性安装在第一夹紧件14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直线驱动件11可以为滑台,滑台安装在机架上,滑台通过悬臂与第一夹紧件14相连,第一夹紧件14可以为夹紧气缸,在夹紧气缸的壳体上柔性安装有端盖定位座15,即端盖定位座15位于夹紧气缸的两个夹紧手指之间。其中,悬臂的延伸方向与滑台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夹紧气缸的运动方向与滑台的运动方向相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装板到位后,模组被两个模组限位组件顶起,模组脱离工装板20mm左右,然后通过模组限位组件再对模组进行三个方向的定位;模组定位成功后,通过端盖安装组件1将端盖与模组装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盖装配装置,结构简单可靠,通过两个模组限位组件解决了工装板的一致性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端盖安装组件1还包括与第一直线驱动件11相连接的第二直线驱动件12,第一直线驱动件11和第二直线驱动件12的驱动方向相同,第一夹紧件14安装在第二直线驱动件12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直线驱动件12为伸缩滑台气缸,第二直线驱动件12安装在悬臂上,夹紧气缸安装在伸缩滑台气缸的活动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端盖安装组件1还包括安装在第一直线驱动件11上的端盖限位块13,端盖限位块13可朝向端盖定位座15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端盖限位块13安装在另一伸缩滑台气缸上以实现其沿竖直方向的运动,该伸缩滑台气缸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悬臂上,端盖限位块13的运动方向与端盖定位座15的运动方向相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首先通过第一直线驱动件11同时带动端盖限位块13和端盖定位座15运动至端盖待装配处;再通过端盖限位块13向下运动,位于端盖的运动路径上,从而设定端盖的最大运动距离;最后在通过第二直线驱动件12驱动端盖定位座15朝向模组运动,以将端盖装配在模组上,此时端盖的一面与端盖定位座15相接触,端盖的另一面与端盖限位块13相接触,能够保证安装时端盖不会被顶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夹紧组件还包括弹性件,端盖定位座15通过弹性件安装在第一夹紧件14上。
需要说明的是,端盖定位座15通过弹性件安装在夹紧气缸的壳体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机器人夹具5,机器人夹具5包括机械臂51,在机械臂51上安装有第二夹紧件5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机械臂51上可以安装有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夹紧件52,第二夹紧件52可以为夹紧气缸,在夹紧气缸的壳体上安装有吸取件53,即吸取件53位于夹紧气缸的两个夹爪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夹紧气缸的两个活动端的间距小于等于端盖的两个弯折部的间距。其中,夹紧气缸的两个活动端的最大间距等于端盖的两个弯折部的间距。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二次定位机构3,二次定位机构3包括限位座32和第三直线驱动件31,限位座32的一侧开设有缺口,第三直线驱动件31通过缺口在限位座32内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座32的构造与端盖的形状相适配,以便端盖能够放置在该限位座32的内部。其中,第三直线驱动件31可以为一直线气缸。通过限位座32和第三直线驱动件31的配合,即端盖具备三个定位基准,能够确保端盖的精准定位。
其中,两个夹紧气缸均对应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夹紧气缸对于端盖的作用力大小,以防止对端盖产生损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上料箱4。
需要说明的是,上料箱4用于放置端盖,并完成端盖的一次定位;机器人夹具5将上料箱4内的端盖取出,并放置在二次定位机构3上,以完成二次定位;最后,机器人夹具5再将二次定位机构3上的端盖取出,并放置在端盖定位座15上,以完成端盖的上料。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置模组的工装板,工装板包括基板和位于基板上的模组托条,在模组托条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安装有模组侧面限位块和模组侧面夹紧块,模组侧面限位块和模组侧面夹紧块均呈l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软包电池模组的稳定性,模组托条呈矩形结构,模组托条的左侧面间隔布置有两个模组侧面夹紧块,模组托条的右侧面间隔布置有两个模组侧面限位块,模组侧面限位块和模组侧面夹紧块对称布置。其中,模组侧面夹紧块与模组托条之间的间距可调。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软包电池模组的放置效率,且防止对软包电池模组造成损伤,在模组侧面限位块和模组侧面夹紧块上与软包电池模组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弧形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软包电池模组与模组托条磁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软包电池模组与模组托条磁性连接,可以防止对软包电池模组的结构造成破坏,而且便于装卸。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用于输送工装板的输送线体。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线体可以为皮带输送机,皮带输送机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皮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基板的四个顶角处均安装有滚轮,滚轮与皮带输送机的皮带相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四个滚轮均与皮带输送机的皮带相接触,即左边的两个滚轮与左边的皮带相接触,右边的两个滚轮与右边的皮带相接触。并且,皮带的旁边安装有竖直布置的挡板,皮带在运动的时候,滚轮可以沿着挡板的表面滚动,即滚轮的工作面是挡板的表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端盖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安装机构和用于提升模组高度并对模组限位的模组压紧机构;
所述端盖安装机构包括两个端盖安装组件,每一所述端盖安装组件包括第一直线驱动件和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端盖定位座、弹性件和安装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上的第一夹紧件,所述端盖定位座通过所述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夹紧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安装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相连接的第二直线驱动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的驱动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夹紧件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直线驱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盖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安装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直线驱动件上的端盖限位块,且所述端盖限位块可朝向所述端盖定位座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压紧机构包括两个模组限位组件,每一所述模组限位组件包括可滑动的定位夹具安装板,在所述定位夹具安装板上开设有通槽,在所述通槽的上表面安装有上限位板,在所述通槽的下表面安装有下顶升板,所述上限位板和所述下顶升板的间距可调;在所述通槽的左表面安装有侧面夹紧板,在所述通槽的右表面安装有侧面定位板,所述侧面夹紧板和所述侧面定位板的间距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端盖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机器人夹具,所述机器人夹具包括机械臂,在所述机械臂上安装有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二夹紧件的两个活动端的间距小于等于端盖的两个弯折部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夹具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夹紧件上的吸取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端盖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二次定位机构,所述二次定位机构包括第三直线驱动件和与端盖相适配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三直线驱动件通过所述缺口在所述限位座内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端盖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置端盖的上料箱。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端盖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置模组的工装板,所述工装板包括基板和位于所述基板上的模组托条,在所述模组托条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安装有模组侧面限位块和模组侧面夹紧块,所述模组侧面限位块和模组侧面夹紧块均呈l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端盖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装配装置还包括用于输送所述工装板的输送线体。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