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壤修复作为环保产业的新领域,是继气、水、固之后,最具潜力的环保产业方向,是环保产业的重中之重,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随着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实施,越来越多的污染场地亟待修复。这些污染场地面广量大,且地下水环境风险高,其中有机物污染是污染场地一块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考虑将氧化还原药剂注入到污染场地进行原位化学氧化还原修复。
现有的修复液在配比完成后,需要进行搅拌,现有一般通过手动进行搅拌或者用电机进行搅拌,手动搅拌较为浪费时间,若采电机搅板,在户外需要接通电源,若采用蓄电池需要进行定期更换,不利于绿色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解决了现有修复液在在配比完成后,需要进行搅拌,现有一般通过手动进行搅拌或者用电机进行搅拌,手动搅拌较为浪费时间,若采电机搅板,在户外需要接通电源,若采用蓄电池需要进行定期更换,不利于绿色环保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包括修复液存储罐,所述修复液存储罐的外壁周侧靠近上端的一侧贯通连接有输送管,且修复液存储罐的进料口内壁周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修复液存储罐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钕铁硼磁铁,且修复液存储罐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套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末端与密封块转动连接,所述密封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钕铁硼磁铁磁性相同的第一钕铁硼磁铁,所述输送管的周侧设置有阀门,且输送管的末端贯通连接有注药管。
优选的,所述搅拌轴包括第一伸缩管、第二伸缩管和第三伸缩管,所述第一伸缩管的内部套接有第二伸缩管,所述第二伸缩管的内部套接有第三伸缩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一卡块,且第二伸缩管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管的底端开设有一与第一卡块相适配的第一卡槽,且第一伸缩管的周侧靠近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第三伸缩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槽相适配的第二卡块,且第三伸缩管的周侧靠近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修复液存储罐的内壁周侧环绕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
优选的,所述密封块的周侧具有两个与限位滑槽相适配的凸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用者手动向修复液存储罐倒入修复液,在水流的作用下使第一搅拌叶转动,从而使第一搅拌叶带动搅拌轴转动,随着修复液的逐渐增多,使密封块所受到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密封块向下移动的同时搅拌轴伸长,使第一钕铁硼磁铁和第二钕铁硼磁铁之间才产生的排斥力增大,当修复液存储罐内液体加满后,此时使用者打开阀门,使得水流推动第一搅拌叶转动,从而使修复液搅拌均匀,同时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伸缩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伸缩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伸缩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修复液存储罐;101、固定架;102、限位滑槽;2、输送管;3、阀门;4、注药管;5、搅拌轴;501、第一伸缩管;5011、第一卡槽;5012、第一搅拌叶;502、第二伸缩管;5021、第二卡槽;5022、第一卡块;503、第三伸缩管;5031、第二搅拌叶;5032、第二卡块;6、密封块;601、第一钕铁硼磁铁;602、凸块;7、第二钕铁硼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包括修复液存储罐1,修复液存储罐1的外壁周侧靠近上端的一侧贯通连接有输送管2,且修复液存储罐1的进料口内壁周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01;
修复液存储罐1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钕铁硼磁铁7,且修复液存储罐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密封块6;
固定架101的内部套接有搅拌轴5;
搅拌轴5的末端与密封块6转动连接;
密封块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钕铁硼磁铁7磁性相同的第一钕铁硼磁铁601;
输送管2的周侧设置有阀门3,且输送管2的末端贯通连接有注药管4。
参照图2,为了让密封块6在向上移动的同时,使搅拌轴5能够自动收缩,搅拌轴5包括第一伸缩管501、第二伸缩管502和第三伸缩管503,第一伸缩管501的内部套接有第二伸缩管502,第二伸缩管502的内部套接有第三伸缩管503。
参照图2、3和5,为了方便使用者调节第二伸缩管502的长度,第二伸缩管5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一卡块5022,且第二伸缩管502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卡槽5021。
参照图2、3和6,为了让第一搅拌叶5012能够转动,第一伸缩管501的底端开设有一与第一卡块5022相适配的第一卡槽5011,且第一伸缩管501的周侧靠近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5012。
参照图2、3和4,为了让密封块6在向上移动的同时,使搅拌轴5能够自动收缩,第三伸缩管5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槽5021相适配的第二卡块5032,且第三伸缩管503的周侧靠近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5031。
参照2,为了让密封块6能够在修复液存储罐1内做直线运动,修复液存储罐1的内壁周侧环绕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102。
参照图2和3,为让密封块6能够在修复液存储罐1内做直线运动,密封块6的周侧具有两个与限位滑槽102相适配的凸块602。
使用时,通过使用者手动向修复液存储罐1倒入修复液,在水流的作用下使第一搅拌叶5012转动,从而使第一搅拌叶5012带动搅拌轴5转动,随着修复液的逐渐增多,使密封块6所受到的压力增大,从而使密封块6向下移动的同时搅拌轴5伸长,使第一钕铁硼磁铁601和第二钕铁硼磁铁7之间才产生的排斥力增大,当修复液存储罐1内液体加满后,此时使用者打开阀门3,使得水流推动第一搅拌叶5012转动,从而使修复液搅拌均匀,同时节约电能,使得该装置实用性较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包括修复液存储罐(1),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液存储罐(1)的外壁周侧靠近上端的一侧贯通连接有输送管(2),且修复液存储罐(1)的进料口内壁周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01);
所述修复液存储罐(1)的内壁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钕铁硼磁铁(7),且修复液存储罐(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密封块(6);
所述固定架(101)的内部套接有搅拌轴(5);
所述搅拌轴(5)的末端与密封块(6)转动连接;
所述密封块(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钕铁硼磁铁(7)磁性相同的第一钕铁硼磁铁(601);
所述输送管(2)的周侧设置有阀门(3),且输送管(2)的末端贯通连接有注药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5)包括第一伸缩管(501)、第二伸缩管(502)和第三伸缩管(503),所述第一伸缩管(501)的内部套接有第二伸缩管(502),所述第二伸缩管(502)的内部套接有第三伸缩管(5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管(5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一卡块(5022),且第二伸缩管(502)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卡槽(50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管(501)的底端开设有一与第一卡块(5022)相适配的第一卡槽(5011),且第一伸缩管(501)的周侧靠近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叶(50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伸缩管(5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卡槽(5021)相适配的第二卡块(5032),且第三伸缩管(503)的周侧靠近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叶(50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液存储罐(1)的内壁周侧环绕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1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水原位修复化学氧化还原药剂注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块(6)的周侧具有两个与限位滑槽(102)相适配的凸块(602)。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