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是一种管道式机舱巡检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管道式巡检机器人是机器人的其中一类,是一种可沿细小管道内部或外部自动行走、携带一种或多种传感器及操作机械,在工作人员的遥控操作或计算机自动控制下,进行一系列管道作业的机、电、仪一体化系统。
目前市场上的管道式巡检机器人在对管道进行巡检时,由于在行驶时对不同直径的管道适用性低,不能灵活的改变行径距离,导致使用者不能对管道内的情况得到有效的观察,继而降低了巡检效率,满足不了使用者需求,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式机舱巡检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管道式巡检机器人在对管道进行巡检时,由于在行驶时对不同直径的管道适用性低,不能灵活的改变行径距离,导致使用者不能对管道内的情况得到有效的观察,继而降低了巡检效率,满足不了使用者需求,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式机舱巡检机器人,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螺纹转动杆,所述工作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螺纹转动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依次贯穿工作箱与壳体延伸至壳体的内部并与壳体转动连接,所述螺纹转动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远离第一转动座的一端贯穿壳体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座,所述第三转动座与第二转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远离第三转动座的一端贯穿壳体延伸至壳体的外部并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的电性输出端与电机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设置了开关,对电机达到了开启与关闭的效果,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箱的顶部设置有探照头,所述探照头的外侧设置有摄像头本体,通过探照头与摄像头本体之间的配合使用,对管道内的情况进行实时观察,提高了巡检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螺纹转动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贯穿限位板并延伸至壳体的内部,通过设置了限位板,在螺纹转动杆转动时对螺纹转动杆进行限位,防止螺纹转动杆在转动时产生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箱内壁的顶部与壳体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螺纹转动杆转动连接,通过设置了轴承,在螺纹转动杆转动时减少了螺纹转动杆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螺纹转动杆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隔板,所述移动块远离第一转动座的一侧设置有滑块,所述隔板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通过设置了隔板、滑块与滑槽,在移动块移动时提高了移动块的稳定性,防止移动块在移动时产生晃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通过设置了照明灯,在昏暗的管道内对未知的地方进行照明,方便了使用者对管道内部进行观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纹转动杆、移动块、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之间的配合使用,使移动轮可灵活改变行径距离,提高了巡检效率,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管道式巡检机器人在对管道进行巡检时,由于在行驶时对不同直径的管道适用性低,不能灵活的改变行径距离,导致使用者不能对管道内的情况得到有效的观察,继而降低了巡检效率,满足不了使用者需求,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了开关,对电机达到了开启与关闭的效果,方便了使用者使用;通过探照头与摄像头本体之间的配合使用,对管道内的情况进行实时观察,提高了巡检效率;通过设置了限位板,在螺纹转动杆转动时对螺纹转动杆进行限位,防止螺纹转动杆在转动时产生晃动。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了轴承,在螺纹转动杆转动时减少了螺纹转动杆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螺纹转动杆的稳定性;通过设置了隔板、滑块与滑槽,在移动块移动时提高了移动块的稳定性,防止移动块在移动时产生晃动;通过设置了照明灯,在昏暗的管道内对未知的地方进行照明,方便了使用者对管道内部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齿轮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探照头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移动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中:1、工作箱;2、电机;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螺纹转动杆;6、壳体;7、移动块;8、第一转动座;9、第一转杆;10、第二转动座;11、第二转杆;12、第三转动座;13、移动轮;14、开关;15、探照头;16、摄像头本体;17、限位板;18、轴承;19、隔板;20、滑块;21、滑槽;22、照明灯;23、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管道式机舱巡检机器人,包括工作箱1,工作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4,第二齿轮4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螺纹转动杆5,工作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6,螺纹转动杆5远离第二齿轮4的一端依次贯穿工作箱1与壳体6延伸至壳体6的内部并与壳体6转动连接,螺纹转动杆5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7,移动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座8,第一转动座8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9,第一转杆9远离第一转动座8的一端贯穿壳体6延伸至壳体6的外部并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座10,第二转动座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1,壳体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座12,第三转动座12与第二转杆11转动连接,第二转杆11远离第三转动座12的一端贯穿壳体6延伸至壳体6的外部并设置有移动轮13,移动轮13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层23,通过电机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螺纹转动杆5、移动块7、第一转杆9与第二转杆11之间的配合使用,使移动轮13可灵活改变行径距离,提高了巡检效率,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管道式巡检机器人在对管道进行巡检时,由于在行驶时对不同直径的管道适用性低,不能灵活的改变行径距离,导致使用者不能对管道内的情况得到有效的观察,继而降低了巡检效率,满足不了使用者需求,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其中,工作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关14,开关14的电性输出端与电机2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通过设置了开关14,对电机2达到了开启与关闭的效果,方便了使用者使用;工作箱1的顶部设置有探照头15,探照头15的外侧设置有摄像头本体16,通过探照头15与摄像头本体16之间的配合使用,对管道内的情况进行实时观察,提高了巡检效率;壳体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螺纹转动杆5远离第二齿轮4的一端贯穿限位板17并延伸至壳体6的内部,通过设置了限位板17,在螺纹转动杆5转动时对螺纹转动杆5进行限位,防止螺纹转动杆5在转动时产生晃动。
其中,工作箱1内壁的顶部与壳体6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18,轴承18的内圈与螺纹转动杆5转动连接,通过设置了轴承18,在螺纹转动杆5转动时减少了螺纹转动杆5与壳体6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螺纹转动杆5的稳定性;壳体6的内腔设置有隔板19,移动块7远离第一转动座8的一侧设置有滑块20,隔板19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20配合使用的滑槽21,滑槽21与滑块20滑动连接,通过设置了隔板19、滑块20与滑槽21,在移动块7移动时提高了移动块7的稳定性,防止移动块7在移动时产生晃动;壳体6的顶部安装有照明灯22,照明灯2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通过设置了照明灯22,在昏暗的管道内对未知的地方进行照明,方便了使用者对管道内部进行观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者在使用者时,将本装置放置在工作地点内,通过外设遥控设备使本装置进行巡检工作,在本装置对较宽的管道进行巡检时,即可通过外设遥控设备控制开关14,开关14开启电机2进行运转,电机2在运转的过程中将带动第一齿轮3进行转动,第一齿轮3在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第二齿轮4进行转动,第二齿轮4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螺纹转动杆5进行转动,螺纹转动杆5在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移动块7进行移动,移动块7在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将带动第一转杆9进行转动,第一转杆9在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将带动第二转杆11进行移动,第二转杆11在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将带动移动轮13改变行径距离,橡胶层23的使用增加了移动轮13在行驶中与管道内所产生的抓着力,照明灯22在昏暗的情况下对管内进行照明,摄像头本体16将管道内的信息实时传送给使用者,提高了巡检效率,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管道式巡检机器人在对管道进行巡检时,由于在行驶时对不同直径的管道适用性低,不能灵活的改变行径距离,导致使用者不能对管道内的情况得到有效的观察,继而降低了巡检效率,满足不了使用者需求,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管道式机舱巡检机器人,包括工作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4),所述第二齿轮(4)的内圈固定连接有螺纹转动杆(5),所述工作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6),所述螺纹转动杆(5)远离第二齿轮(4)的一端依次贯穿工作箱(1)与壳体(6)延伸至壳体(6)的内部并与壳体(6)转动连接,所述螺纹转动杆(5)的外侧螺纹连接有移动块(7),所述移动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座(8),所述第一转动座(8)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9),所述第一转杆(9)远离第一转动座(8)的一端贯穿壳体(6)延伸至壳体(6)的外部并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座(10),所述第二转动座(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1),所述壳体(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座(12),所述第三转动座(12)与第二转杆(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杆(11)远离第三转动座(12)的一端贯穿壳体(6)延伸至壳体(6)的外部并设置有移动轮(13),所述移动轮(13)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层(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机舱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关(14),所述开关(14)的电性输出端与电机(2)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机舱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的顶部设置有探照头(15),所述探照头(15)的外侧设置有摄像头本体(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机舱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7),所述螺纹转动杆(5)远离第二齿轮(4)的一端贯穿限位板(17)并延伸至壳体(6)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机舱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1)内壁的顶部与壳体(6)内壁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轴承(18),所述轴承(18)的内圈与螺纹转动杆(5)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机舱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的内腔设置有隔板(19),所述移动块(7)远离第一转动座(8)的一侧设置有滑块(20),所述隔板(19)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20)配合使用的滑槽(21),所述滑槽(21)与滑块(20)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机舱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的顶部安装有照明灯(22),所述照明灯(2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