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架桥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架桥机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以前、中、后支腿进行架桥机主梁支立,使主梁保持水平状态,需要进行调整支腿的高度以适应线路的坡度架设要求,中支腿结构主要分为高度非可调式和可调式。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可调式中支腿结构在进行升降时,需要将升降装置固定在地面上,安装使用不方便,升降装置和中支腿不能移动,需要前支腿和后支腿带动进行移动,移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使用不方便,升降装置和中支腿不能移动,需要前支腿和后支腿带动进行移动,移动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液压缸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远离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一侧通过油管固定连接有油箱,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速器输入轴,所述减速器输入轴远离第一从动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级减速器,所述二级减速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器输出轴,所述减速器输出轴远离二级减速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外表面啮合有蜗轮。
为了使得该一种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连接稳定可靠,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中支腿。
为了使得该一种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控制方便、精准,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靠近驱动电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为了使得该一种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移动省力,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蜗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车轮有四个。
为了使得该一种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运行安全可靠,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有八个,八个所述支柱的内表面均与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车轮内侧的支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
为了使得该一种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的传动轴连接牢固,又不影响转动,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轴承的外表面与有支撑板的内部固定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轴承的外表面与保护壳的顶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通过驱动电机、二级减速器、传动轴、蜗轮和蜗杆配合设置,在需要将中支腿进行移动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第一主动锥齿轮和第一从动锥齿轮将动力传递至二级减速器,经过二级减速器进行减速和增大转矩后,将动力通过第二主动锥齿轮和第二从动锥齿轮传递至传动轴,传动轴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通过转轴带动车轮滚动,从而使升降装置和中支腿移动,在进行移动时减轻前支腿和后支腿的负担,使架桥机移动更省力,中支腿和升降装置可以通过移动进行位置微调,使中支腿放置位置更准确。
2、该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通过液压缸、升降杆、液压泵、输油管和油箱配合设置,在需要将中支腿进行升起时,启动液压泵,将油箱内的液压油通过输油管输送至液压缸内,使升降杆上升,在需要中支腿下降时,关闭液压泵,打开液压缸内的密封阀,使液压缸内的液压油流回油箱内,从而使升降杆下降,升降方便稳定,升降装置和中支腿连接在一起,进行移动后不用从新进行固定连接,使用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蜗杆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底座;3、液压缸;4、升降杆;5、连接块;6、中支腿;7、输油管;8、液压泵;9、油箱;10、驱动电机;11、控制器;12、第一主动锥齿轮;13、第一从动锥齿轮;14、减速器输入轴;15、二级减速器;16、减速器输出轴;17、第二主动锥齿轮;18、第二从动锥齿轮;19、传动轴;20、蜗杆;21、蜗轮;22、转轴;23、轴承;24、车轮;25、支柱;26、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液压缸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升降杆4,液压缸3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输油管7,输油管7远离液压缸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泵8,液压泵8的一侧通过油管固定连接有油箱9,支撑板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12,第一主动锥齿轮12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一从动锥齿轮13,第一从动锥齿轮1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速器输入轴14,减速器输入轴14远离第一从动锥齿轮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级减速器15,二级减速器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器输出轴16,减速器输出轴16远离二级减速器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锥齿轮17,第二主动锥齿轮17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从动锥齿轮18,第二从动锥齿轮18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9,传动轴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蜗杆20,蜗杆20的外表面啮合有蜗轮21。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10、二级减速器15、传动轴19、蜗轮21和蜗杆20配合设置,在需要将中支腿6进行移动时,启动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通过第一主动锥齿轮12和第一从动锥齿轮13将动力传递至二级减速器15,经过二级减速器15进行减速和增大转矩后,将动力通过第二主动锥齿轮17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8传递至传动轴19,传动轴19通过蜗杆20带动蜗轮21转动,蜗轮21通过转轴22带动车轮24滚动,从而使升降装置和中支腿6移动,在进行移动时减轻前支腿和后支腿的负担,使架桥机移动更省力,中支腿6和升降装置可以通过移动进行位置微调,使中支腿6放置位置更准确,通过液压缸3、升降杆4、液压泵8、输油管7和油箱9配合设置,在需要将中支腿6进行升起时,启动液压泵8,将油箱9内的液压油通过输油管7输送至液压缸3内,使升降杆4上升,在需要中支腿6下降时,关闭液压泵8,打开液压缸3内的密封阀,使液压缸3内的液压油流回油箱9内,从而使升降杆4下降,升降方便稳定,升降装置和中支腿6连接在一起,进行移动后不用从新进行固定连接,使用效率高。
具体的,升降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连接块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中支腿6。
本实施例中:升降杆4通过连接块5与中支腿6连接在一起,连接稳定可靠。
具体的,支撑板1的上表面靠近驱动电机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1。
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11来控制驱动电机10和液压泵8的启停,控制方便、精准。
具体的,蜗轮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22,转轴22外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24,车轮24有四个。
本实施例中:通过转轴22带动车轮24滚动,从而使升降装置和中支腿6可以移动,移动省力。
具体的,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柱25,支柱25有八个,八个支柱25的内表面均与转轴22活动连接,车轮24内侧的支柱2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26。
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柱25将转轴22固定,固定牢固,保护壳26可以保护蜗轮21和蜗杆20,避免受到地面杂物的碰撞,使运行安全可靠。
具体的,传动轴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23,轴承23有两个,其中一个轴承23的外表面与有支撑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其中另一个轴承23的外表面与保护壳26的顶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轴承23将支撑板1与传动轴19连接起来,连接牢固,又不影响传动轴19的转动。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一种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在使用时,在需要将中支腿6进行移动时,启动驱动电机10,驱动电机10通过第一主动锥齿轮12和第一从动锥齿轮13将动力传递至二级减速器15,经过二级减速器15进行减速和增大转矩后,将动力通过第二主动锥齿轮17和第二从动锥齿轮18传递至传动轴19,传动轴19通过蜗杆20带动蜗轮21转动,蜗轮21通过转轴22带动车轮24滚动,从而使升降装置和中支腿6移动,在进行移动时减轻前支腿和后支腿的负担,使架桥机移动更省力,中支腿6和升降装置可以通过移动进行位置微调,使中支腿6放置位置更准确,在需要将中支腿6进行升起时,启动液压泵8,将油箱9内的液压油通过输油管7输送至液压缸3内,使升降杆4上升,在需要中支腿6下降时,关闭液压泵8,打开液压缸3内的密封阀,使液压缸3内的液压油流回油箱9内,从而使升降杆4下降,升降方便稳定,升降装置和中支腿6连接在一起,进行移动后不用从新进行固定连接,使用效率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升降杆(4),所述液压缸(3)外表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输油管(7),所述输油管(7)远离液压缸(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液压泵(8),所述液压泵(8)的一侧通过油管固定连接有油箱(9),所述支撑板(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锥齿轮(12),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12)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一从动锥齿轮(13),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1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速器输入轴(14),所述减速器输入轴(14)远离第一从动锥齿轮(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级减速器(15),所述二级减速器(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器输出轴(16),所述减速器输出轴(16)远离二级减速器(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锥齿轮(17),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17)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从动锥齿轮(18),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18)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轴(19),所述传动轴(1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蜗杆(20),所述蜗杆(20)的外表面啮合有蜗轮(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中支腿(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上表面靠近驱动电机(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外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车轮(24),所述车轮(24)有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柱(25),所述支柱(25)有八个,八个所述支柱(25)的内表面均与转轴(22)活动连接,所述车轮(24)内侧的支柱(2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保护壳(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架桥机用可调式中支腿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23),所述轴承(23)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轴承(23)的外表面与有支撑板(1)的内部固定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轴承(23)的外表面与保护壳(26)的顶端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