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2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增长,交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具体表现为交通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交通工具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不仅方便了人们出行,还节约了出行时间。

但是交通事故也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增长,具体表现为:

(1)现有的公路,大多是双向行驶,一侧的车辆发生事故,出现侧翻等情况会造成对向来车也发生事故,造成更大的人员伤害和更大的经济损失;

(2)现有的桥梁,在发生侧翻、撞击等事故时车辆很容易冲出桥梁路面,造成车毁人亡;若桥梁下还有其他建筑或行人,就会导致更大的事故,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现有并行的公路、铁路桥梁,只要任意一侧发生事故,车辆冲出侵入另一侧,都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所以需要一种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对整个行车路面进行包覆,避免车辆冲出;提供了安全保证,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护装置,包括内防护机构、外防护机构和耗能元件,沿所述内防护机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外防护机构,多个内防护机构上均设置若干耗能元件,且所述耗能元件位于所述内防护机构和外防护机构之间。

进一步地,沿内防护机构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固横撑,所述加固横撑与多个外防护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护机构的横截面为拱形;和/或所述外防护机构为外防护拱圈。

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护机构包括框架、内拱璧和外拱璧,所述外拱璧设置在内拱璧外,外拱璧与内拱璧两端通过框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拱璧与外拱璧之间设置有防护网。

进一步地,所述外拱璧设置为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组件和两侧设置有墩台的行车路面,所述墩台的顶面连接内防护机构,所述墩台靠近路面的侧面连接导向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支撑件、耗能件、导向轮连接件和导向轮,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在墩台上,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耗能件和导向轮连接件,所述导向轮连接件穿过连接孔,所述导向轮连接件的两端均连接有导向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护栏和两侧设置有墩台的行车路面,所述墩台的顶面连接内防护机构和导向护栏,且所述导向护栏位于内防护机构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护栏包括支撑立柱和减摩擦板,多个支撑立柱设置在墩台顶面,所述多个支撑立柱通过减摩擦板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对整个行车路面进行包覆,避免车辆冲出;提供了安全保证,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2、本实用新型中加固横撑能够起到增强外防护机构的支撑力的作用,使外防护机构更加稳固。

3、本实用新型导向组件能为发生事故的车辆导向,帮助事故车辆恢复和降低事故车辆的撞击力,降低事故造成的破坏程度,避免人员伤亡。

4、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护栏通过自身结构强度提供防侧倾支撑,并通过减摩擦板与车身接触给脱轨列车提供向前的运动趋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中:10、内防护机构,11、框架,12、内拱璧,13、外拱璧,14、防护网,20、外防护机构,30、耗能元件,40、加固横撑,50、导向组件,51、支撑件,52、耗能件,53、导向轮连接件,54、导向轮,60、墩台,70、行车路面,80、导向护栏,81、支撑立柱,82、减摩擦板,90、防落梁组件,91、防梁体加固件,92、防落梁挡块,93、防落梁阻尼锚链,1、桥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装置,包括内防护机构10、外防护机构20和耗能元件30,沿所述内防护机构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外防护机构20,可以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内防护机构10连接在路面横向两侧上,沿路面顺向(即行车方向)为内防护机构10的长度方向,多个内防护机构10上均设置若干耗能元件30,且所述耗能元件30位于所述内防护机构10和外防护机构20之间,所述耗能元件30消耗内防护机构10与耗能元件30接触时的冲击能量。

其中耗能元件30可以由钢丝绳圈和橡胶包覆构成网格形状,内部填充耗能芯材,保证同时具有刚性和柔性。

耗能元件30的耗能原理是通过变形耗量,变形后还具有自我恢复的能力。

现描述几种实际应用情况:

(1)普通路面使用,将内防护机构10固定连接在路面上设置的墩台60上,内防护机构10整个包覆在路面上,将外防护机构20设置在内防护机构10外,外防护机构20也连接在墩台60上,外防护机构20上设置若干个耗能元件30;在路面上的行车发生事故时,造成车辆有冲出的趋势时,车辆撞击在内防护机构10上,内防护机构10与耗能元件30接触,耗能件52压缩耗能,消耗车辆的撞击动能,避免车辆冲出,引起更大的事故。

(2)高架桥路面使用,将内防护机构10固定连接在路面上设置的墩台60上,内防护机构10整个包覆在路面上,将外防护机构20设置在内防护机构10外,外防护机构20也连接在墩台60上,外防护机构20上设置若干个耗能元件30;在路面上的行车发生事故时,造成车辆有冲出的趋势时,车辆撞击在内防护机构10上,内防护机构10与耗能元件30接触,耗能件52压缩耗能,消耗车辆的撞击动能,避免车辆冲出,引起更大的事故。

(3)并行的铁路公路高架桥,将内防护机构10固定连接在铁路路面上设置的墩台60上,内防护机构10整个包覆在路面上,将外防护机构20设置在内防护机构10外,外防护机构20也连接在墩台60上(或连接在路面外设置的墩台60上),外防护机构20上设置若干个耗能元件30;在路面上的行车发生事故时,造成列车有冲出的趋势时,列车撞击在内防护机构10上,内防护机构10与耗能元件30接触,耗能件52压缩耗能,消耗列车的撞击动能,避免列车冲出,侵入公路,引起更大的事故;同时也能避免公路车辆的侵入。

当然上述具体实施情况只是列举,其他实施情况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具体实施中,车辆撞击在内防护机构10一上,内防护机构10变形与耗能元件30接触,并压缩耗件一,外防护机构20为内防护机构10和耗能元件30的变形提供支撑。

进一步地,沿内防护机构10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固横撑40,所述加固横撑40与多个外防护机构20连接。加固横撑40能够起到增强外防护机构20的支撑力的作用,使外防护机构20更加稳固。

优选的,加固横撑40对称设置两根,两根加固横撑40分别位于路面两侧,其中一根加固横撑40将多个外防护机构20的一端连接起来,另外一根加固横撑40将多个外防护机构20的另一端连接起来。

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护机构10的横截面为拱形;和/或所述外防护机构20为外防护拱圈。

拱形是最佳设计形状,当然其他形状也是可以的。但是拱形设计更加适应安装,也利于制造,同时还具有在事故车辆撞击的时候,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内防护机构10包括框架11、内拱璧12和外拱璧13,所述外拱璧13设置在内拱璧12外,外拱璧13与内拱璧12两端通过框架11连接。优选的,所述框架11设置为拱形。

进一步地,所述内拱璧12外还设置有警示灯带,能在夜间提供照明和警示。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内拱璧12与外拱璧13之间设置有防护网14。防护网14能增加内防护机构10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外拱璧13设置为网状结构。

优选的,外拱璧13可设置为钢丝网;同时可将内拱璧12将的下半部分为声光屏障,上部为透光亚克力材料。

在上述所述应用情况(3)中,并行的公路车辆撞击会产生碎片,而外拱璧13为钢丝网能避免防止碎片进入铁路,避免铁路上发生事故;同时还能防止落石等侵入;内拱璧12能够同时具有对风、光、声的屏障作用。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组件50和两侧设置有墩台60的行车路面70,所述行车路面70应该理解为包括汽车、列车等在内的所有车辆的行车路面70;所述墩台60的顶面连接内防护机构10,所述墩台60靠近路面的侧面连接导向组件50。导向组件50能为发生事故的车辆导向,帮助事故车辆恢复和降低事故车辆的撞击力,降低事故造成的破坏程度,避免人员伤亡。

在上述所述应用情况(3)中,当列车脱轨或侧倾发生时,通过耗能和导向双重作用给脱轨列车提供向前的运动趋势,同时导向机构还降低铁路的撞击能量交换,从而降低传递到内防护机构10上的撞击力和撞击能量。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50包括支撑件51、耗能件52、导向轮连接件53和导向轮54,所述支撑件51固定连接在墩台上,所述支撑件51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耗能件52和导向轮连接件53,所述导向轮连接件53穿过连接孔,所述导向轮连接件53的两端均连接有导向轮54。

其中,支撑件51由高强度合金钢材制成,与墩台60通过锚固连接固定;耗能件52由纳米流体材料构成,通过材料的变形耗能提供向后的退让空间和复位能力;导向轮54由弹性材料制成,与事故车辆形成弱接触,提供转动导向功能。

事故车辆与导向轮54接触时,导向轮54为事故车辆导向,给事故车辆提供向前运动的趋势,导向轮54连接的连接件压缩耗能件52,耗能件52消耗事故车辆的撞击力。

优选的,耗能件52一端与支撑件5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向轮连接件53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的大小与设置在连接孔内的耗能件52和导向轮连接件53的厚度相适配。即耗能件52与导向轮连接件53刚好能放入连接孔内。

当然耗能件52与支撑件5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活动连接,如在支撑件51的连接孔外设置一个固定环,固定环沿支撑件51与导向轮连接件53的连接方向的长度小于沿该方向的耗能件52的长度,保证耗能件52能被导向轮连接件53压缩。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护栏80和两侧设置有墩台60的行车路面70,所述墩台60的顶面连接内防护机构10和导向护栏80,且所述导向护栏80位于内防护机构10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护栏80包括支撑立柱81和减摩擦板82,多个支撑立柱81设置在墩台60顶面,所述多个支撑立柱81通过减摩擦板82连接。

导向护栏80通过自身结构强度提供防侧倾支撑;通过控制支撑立柱81的长度,使减摩擦板82的位置能与发生事故的车辆车身接触,并通过减摩擦板82与车身接触给脱轨列车提供向前的运动趋势。

上述所述行车情况(2)和(3)中还设置有防落梁组件90,所述防落梁组件90包括防梁体加固件91、防落梁挡块92和防落梁阻尼锚链93;在高架上设置防落梁组件90是为了对行车路面70减震和加固,结合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事故车辆撞击的过程中,路面减震也能消耗一定的能量。

对于防梁体加固件91、防落梁挡块92和防落梁阻尼锚链93设置的位置,在桥梁梁体上运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现提供应用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防落梁加固件设置在路面底表面上,所述防落梁挡块92和防落梁阻尼锚链93设置在路面下连接的桥墩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防护机构(10)、外防护机构(20)和耗能元件(30),沿所述内防护机构(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外防护机构(20),多个内防护机构(10)上均设置若干耗能元件(30),且所述耗能元件(30)位于所述内防护机构(10)和外防护机构(2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内防护机构(10)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固横撑(40),所述加固横撑(40)与多个外防护机构(20)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护机构(10)的横截面为拱形;和/或所述外防护机构(20)为外防护拱圈。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护机构(10)包括框架(11)、内拱璧(12)和外拱璧(13),所述外拱璧(13)设置在内拱璧(12)外,外拱璧(13)与内拱璧(12)两端通过框架(11)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拱璧(12)与外拱璧(13)之间设置有防护网(14)。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拱璧(13)设置为网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组件(50)和两侧设置有墩台(60)的行车路面(70),所述墩台(60)的顶面连接内防护机构(10),所述墩台(60)靠近路面的侧面连接导向组件(5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50)包括支撑件(51)、耗能件(52)、导向轮连接件(53)和导向轮(54),所述支撑件(51)固定连接在墩台(60)上,所述支撑件(51)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耗能件(52)和导向轮连接件(53),所述导向轮连接件(53)穿过连接孔,所述导向轮连接件(53)的两端均连接有导向轮(54)。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护栏(80)和两侧设置有墩台(60)的行车路面(70),所述墩台(60)的顶面连接内防护机构(10)和导向护栏(80),且所述导向护栏(80)位于内防护机构(10)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护栏(80)包括支撑立柱(81)和减摩擦板(82),多个支撑立柱(81)设置在墩台(60)顶面,所述多个支撑立柱(81)通过减摩擦板(82)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有涉及一种防护装置。包括内防护机构、外防护机构和耗能元件,沿所述内防护机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外防护机构,多个内防护机构上均设置若干耗能元件,且所述耗能元件位于所述内防护机构和外防护机构之间。本发明能对整个行车路面进行包覆,避免车辆冲出;提供了安全保证,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潘长平;王建强;钟明;赵彦龙;王永祥;李轩;颜廷昱;胡月伟;宋晓波;贾小龙;刘乐;孙红兰;付朋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中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6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38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