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叠片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单片太阳电池输出电压较低,加之未封装的电池由于环境的影响电极容易脱落,因此必须将一定数量的单片电池采用串、并联的方式密封成太阳电池组件,以避免电池电极和互连线受到腐蚀,另外封装也避免了电池碎裂,方便了户外安装,封装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太阳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太阳电池组件是由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超白布纹钢化玻璃、eva、透明tpt背板以及铝合金边框组成,具有使用寿命长,机械抗压外力强等特点,太阳电池常规组件的结构形式有下列几种,玻璃壳体式结构、底盒式组件、平板式组件、无盖板的全胶密封组件。
现有光伏组件为了将电池片之间进行连接,以及加强电池片之间的连接强度,会在电池片间设有焊带或者导电胶,通常焊带的宽度为电池片宽度的两倍,焊带占据较多的电池板空间,降低了采光面积,使得发电效率受损,而导电胶的电导率偏低,目前大多数导电胶的体积电阻率仍维持在10-3~10-4ω·cm,与钎料接头(l.5×l0-5ω·cm)的体积电阻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并且导热性差,导电性能较差,使得电池板的电转化效率降低。
因此,发明一种高效叠片光伏组件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叠片光伏组件,通过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开设有接线槽,接线槽和焊带共同对电池片间进行加固,并设置宽度小于等于电池片宽的焊带,使得电池片的有效采光面积增大,解决了上述现有光伏组件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叠片光伏组件,包括内壳体太阳能电池板、底板和侧挡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开设有接线槽和焊带槽,所述焊带槽内设有焊带,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设有主栅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由电池片组成,所述主栅线沿所述电池片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背部设有副栅线,所述副栅线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接线槽位于相邻两组电池片之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左右两端设有汇流带,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方设有反射层一,所述反射层一上方设有反射层二,所述反射层二上方设有反射层三,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下方设有强固带,所述底板两端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底板和侧挡板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焊带为镀锡铜带,所述接线槽和焊带在垂直方向上设有两组,所述接线槽和焊带在竖直方向上设有三组。
优选的,所述电池片为方形,相邻所述电池片之间连接线位于所述接线槽内。
优选的,所述强固带为碳纤维材质,所述反射层一、反射层二和反射层三均为高透明聚合物材质。
优选的,所述焊带的宽度为所述电池片宽度的1/2-1倍,所述反射层一、反射层二和反射层三均为折射率为1.44-1.60的聚合物材质。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插接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上开设有放置槽和卡槽,所述放置槽和卡槽相连通,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端和左右两端设置在所述放置槽和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开设接线槽和焊带槽,使圆形的接线槽的直径大于矩形焊带槽的宽度,将各个电池片等间距排设,将电池片相互之间的连接线设置在接线槽内,用镀锡铜对各个电池片进行焊接连接形成焊带,并使焊带位于焊带槽内,将高透明聚合物材质的反射层一、反射层二、反射层三依次安放到太阳能电池板的上方,再将碳纤维材质的强固带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板的底部;结构简单,焊带覆盖接线槽,接线槽内的焊带有效对将各个电池片之间进行连接,加强了各个电池片之间的连接强度,并且有效的减小了传统焊带的宽度,使得电池片的有效采光面积增大,使得电转化效率更高;
用螺栓将三组侧挡板安装到底板上,将太阳能电池板从未安装侧挡板的底板一端滑入放置槽内,再用螺栓将一组侧挡板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板上,完对太阳能电池板四周的固定;太阳光照射过程中,反射层一、反射层二和反射层三将太阳光折射到太阳能电池板,副栅线将载流子导出,主栅线对载流子进行收集,汇流带对电流进行引流,实现电能转化;底板和侧挡板有效的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固定,方便了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到其它部件上,反射层一、反射层二和反射层三可使光线产生漫反射,最大化的减少光线镜面反射,提高光伏组件的光吸收率和发电效,碳纤维材质的强固带,减轻了整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太阳能电池板1、底板3、内螺纹孔4、强固带5、侧挡板6、反射层一7、反射层二8、反射层三9、电池片10、接线槽11、主栅线12、焊带槽13、焊带14、汇流带15、副栅线16、固定框17、卡槽18、放置槽1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照说明书附图1-3,该实施例的一种高效叠片光伏组件,包括内壳体太阳能电池板1、底板3和侧挡板6,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上开设有接线槽11和焊带槽13,所述焊带槽13内设有焊带14,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上设有主栅线12,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由电池片10组成,所述主栅线12沿所述电池片10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背部设有副栅线16,所述副栅线16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接线槽11位于相邻两组电池片10之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左右两端设有汇流带15,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上方设有反射层一7,所述反射层一7上方设有反射层二8,所述反射层二8上方设有反射层三9,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下方设有强固带5,所述底板3两端开设有内螺纹孔4,所述底板3和侧挡板6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底板3和侧挡板6的作用是对太阳能电池板1进行支撑和固定,同时便于将太阳能电池板1安装到别的结构上,内螺纹孔4的作用是便于底板3和侧挡板6之间的安装,反射层一7、反射层二8和反射层三9均为高透明聚合物材质,作用是使光线产生漫反射,最大化的减少光线镜面反射,提高光伏组件的光吸收率和发电效,强固带5,碳纤维材质的强固带5的含碳量超过百分之九十五,强度比较高,质量比较轻,质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到9倍,抗拉弹性模量也比钢要强,作用是提高对太阳能电池板1的保护强度,提高太阳能电池板1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整体的重量,主栅线12的作用是将载流子收集起来,副栅线16的作用是将载流子导出,以供主栅线12进行收集,焊带14的宽度和太阳能电池板1上的主删线12宽度一致,作用是将各个电池片10连接起来,汇流带15的作用是导出太阳能电池板1转化的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焊带14为镀锡铜带,所述接线槽11和焊带14在垂直方向上设有两组,所述接线槽11和焊带14在竖直方向上设有三组。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片10为方形,相邻所述电池片10之间连接线位于所述接线槽11内;相邻电池片10之间连接线设置在接线槽11内,使得电池片10之间有充足的空间进行连接,也方便了连接,同时接线槽11起到加固电池片10之间连接强度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强固带5为碳纤维材质,所述反射层一7、反射层二8和反射层三9均为高透明聚合物材质,反射层一7、反射层二8和反射层三9可使光线产生漫反射,最大化的减少光线镜面反射,提高光伏组件的光吸收率和发电效。
进一步地,所述焊带14的宽度为所述电池片10宽度的1/2-1倍,优选设置为3/4倍,所述反射层一7、反射层二8和反射层三9均为折射率为1.44-1.60的聚合物材质。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太阳能电池板1上开设接线槽11和焊带槽13,使圆形的接线槽11的直径大于矩形焊带槽13的宽度,将各个电池片10等间距排设,将电池片相互之间的连接线设置在接线槽11内,用镀锡铜对各个电池片10进行焊接连接形成焊带14,并使焊带14位于焊带槽13内,将高透明聚合物材质的反射层一7、反射层二8、反射层三9依次安放到太阳能电池板1的上方,再将碳纤维材质的强固带5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板1的底部,用螺栓将三组侧挡板6安装到底板3上,将太阳能电池板1从未安装侧挡板6的底板3一端滑入放置槽19内,再用螺栓将一组侧挡板6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板1上,完对太阳能电池板1四周的固定;太阳光照射过程中,反射层一7、反射层二8和反射层三9将太阳光折射到太阳能电池板1,副栅线16将载流子导出,主栅线12对载流子进行收集,汇流带15对电流进行引流,实现电能转化。
实施例2:
参照说明书附图4-5,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插接固定框17,所述固定框17上开设有放置槽19和卡槽18,所述放置槽19和卡槽18相连通,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上端和左右两端设置在所述放置槽19和卡槽18内;固定框17作用是对太阳能电池板1进行支撑和固定,放置槽19的作用是对太阳能电池板1进行安放,卡槽18的作用是将太阳能电池板1两端卡紧,避免太阳能电池板1的晃动;
实施场景具体为: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太阳能电池板1上开设接线槽11和焊带槽13,使圆形的接线槽11的直径大于矩形焊带槽13的宽度,将各个电池片10等间距排设,将电池片相互之间的连接线设置在接线槽11内,用镀锡铜对各个电池片10进行焊接连接形成焊带14,并使焊带14位于焊带槽13内,将高透明聚合物材质的反射层一7、反射层二8、反射层三9依次安放到太阳能电池板1的上方,再将碳纤维材质的强固带5安装到太阳能电池板1的底部,由于碳纤维材质具有强度比较高,质量比较轻,质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到9倍,抗拉弹性模量也比钢要强的优势,使得整体的质量轻,强度大,使得太阳能电池板1的使用寿命延长,将太阳能电池板1从固定框17的缺口处滑入放置槽19内,完对太阳能电池板1四周的固定;太阳光照射过程中,反射层一7、反射层二8和反射层三9将太阳光折射到太阳能电池板1,副栅线16将载流子导出,主栅线12对载流子进行收集,汇流带15对电流进行引流,实现电能转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1.一种高效叠片光伏组件,包括内壳体太阳能电池板(1)、底板(3)和侧挡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上开设有接线槽(11)和焊带槽(13),所述焊带槽(13)内设有焊带(14),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上设有主栅线(12),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由电池片(10)组成,所述主栅线(12)沿所述电池片(10)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背部设有副栅线(16),所述副栅线(16)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接线槽(11)位于相邻两组电池片(10)之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左右两端设有汇流带(15),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上方设有反射层一(7),所述反射层一(7)上方设有反射层二(8),所述反射层二(8)上方设有反射层三(9),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下方设有强固带(5),所述底板(3)两端开设有内螺纹孔(4),所述底板(3)和侧挡板(6)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叠片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带(14)为镀锡铜带,所述接线槽(11)和焊带(14)在垂直方向上设有两组,所述接线槽(11)和焊带(14)在竖直方向上设有三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叠片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10)为方形,相邻所述电池片(10)之间连接线位于所述接线槽(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叠片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固带(5)为碳纤维材质,所述反射层一(7)、反射层二(8)和反射层三(9)均为高透明聚合物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叠片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带(14)的宽度为所述电池片(10)宽度的1/2-1倍,所述反射层一(7)、反射层二(8)和反射层三(9)均为折射率为1.44-1.60的聚合物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叠片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插接固定框(17),所述固定框(17)上开设有放置槽(19)和卡槽(18),所述放置槽(19)和卡槽(18)相连通,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上端和左右两端设置在所述放置槽(19)和卡槽(18)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