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7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空调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



背景技术:

在暖通空调系统中,通常采用水作为载体通过热交换器换热,在密闭管道内循环,不断将能量输送至负荷侧。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负荷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温度、压力,通过精准调控实现供热质量、供热效率、运行成本最优。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受温度、压力的影响,会逐渐释放出来并随管道循环,如不将其排出,极易出现:散热器整体或局部不热;管路易腐蚀;二次系统整体或局部水力失调;水泵扬程降低;传热效率降低;系统使用寿命降低等现象。

因此,暖通空调系统的最高点处通常安装有自动排气阀,用以自动脱除系统上水及运行过程水中的气泡。但是,受阀门产品质量、结构设计、介质等影响,排气效果一般且极易出现排气口脏堵泄漏不回位的问题,对管道介质溶解氧无法进行有效脱除。此外,阀门结构尺寸偏小,脱气效率不高,系统运行状态下,气泡会随介质循环,极易出现气体聚集导致局部气阻,影响末端用户散热器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具有排气效率高、排气效果好的特点,有利于保障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包括:

罐体,其一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介质入口接头,另一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介质出口接头,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集气槽,所述集气槽上设有自动排气阀;

导流组件,其包括圆筒、分流锥体、螺旋导流叶片,所述圆筒的一端开口并位于所述罐体的内部,另一端封闭并朝着所述罐体的一端水平延伸、且与所述介质入口接头连通,所述分流锥体为水平固设于所述圆筒内、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结构,所述分流锥体的远离所述介质入口接头的一端的直径小于靠近所述介质入口接头的另一端的直径,所述螺旋导流叶片水平位于所述圆筒的内部并套设于所述分流锥体外,所述螺旋导流叶片与所述分流锥体互不接触,且所述分流锥体的一端位于所述螺旋导流叶片的中部。

优选的是,还包括平面的挡板,其倾斜设于所述罐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罐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圆筒之间,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罐体的底部密封连接,另一端朝着靠近所述圆筒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不接触且高于所述圆筒的顶部,所述挡板的两侧与所述罐体的侧壁密封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弧形的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接头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罐体的另一端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圆筒与所述挡板之间设有排污阀和至少一个磁棒,所述排污阀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任一磁棒的一端设于所述罐体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罐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圆筒与所述排污阀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圆筒、所述螺旋导流叶片、所述分流锥体同轴设置,且所述螺旋导流叶片的外螺旋线与所述圆筒的内壁密封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挡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夹角为45°。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水平安装于暖通空调系统的管道上,可用于并联系统,在罐体的内部设置了导流组件,通过圆筒、分流锥体、螺旋导流叶片的配合,在无需提供外部动力的条件下,实现了内部压力、介质流动方向以及介质流动速度的改变,进而有效排除介质中的气体,在罐体的顶部设置了与其内部连通的集气槽,有利于气体的汇集,进而利于气体从自动排气阀排出,具有排气效率高、排气效果好的特点,有利于保障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二、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挡板,能够改变介质流动方向和介质流动速度,且有利于气体向罐体的顶部聚集,进一步提高了排气效率和排气效果;

三、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排污阀和至少一个磁棒,实现了排污功能,有利于保障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罐体1,介质入口接头2,介质出口接头3,集气槽4,自动排气阀5,圆筒6,螺旋导流叶片7,分流锥体8,挡板9,弯管10,排污阀11,磁棒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包括:

罐体1,其一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介质入口接头2,另一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介质出口接头3,所述罐体1的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集气槽4,所述集气槽4上设有自动排气阀5;

导流组件,其包括圆筒6、分流锥体8、螺旋导流叶片7,所述圆筒6的一端开口并位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另一端封闭并朝着所述罐体1的一端水平延伸、且与所述介质入口接头2连通,所述分流锥体8为水平固设于所述圆筒6内、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结构,所述分流锥体8的远离所述介质入口接头2的一端的直径小于靠近所述介质入口接头2的另一端的直径,所述螺旋导流叶片7水平位于所述圆筒6的内部并套设于所述分流锥体8外,所述螺旋导流叶片7与所述分流锥体8互不接触,且所述分流锥体8的一端位于所述螺旋导流叶片7的中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暖通空调系统管道内的流通介质为水,卧式集气罐水平安装于暖通空调系统的管道上,可用于并联系统。罐体1的介质入口接头2和介质出口接头3分别与管道的上水口和下水口连通。运行时,管道中的水从介质入口接头2直通入圆筒6内,再通过圆筒6内的分流锥体8和螺旋导流叶片7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从分流锥体8靠近介质入口接头2的另一端进入圆筒6内,再从其远离介质入口接头2的一端流出并进入螺旋导流叶片7与圆筒6形成的导流空间内;另一部分从分流锥体8外壁与螺旋导流叶片7内螺旋线之间形成的间隙进入导流空间内,并在螺旋导流叶片7的作用下向圆筒6的一端流动;之后两部分水汇集,再在螺旋导流叶片7的作用下流出圆筒6而进入罐体1内,最后通过介质出口接头3流出罐体1进入暖通空调系统的管道内。

在此过程中,水从管道进入圆筒6内,两端存在压力差,有利于水中气体的脱除,进入圆筒6内的水在分流锥体8和螺旋导流叶片7的作用下,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均发生了改变,且由于分流锥体8远离介质入口接头2的一端的直径小于靠近介质入口接头2的另一端的直径,一部分的水从分流锥体8的一端高速流出,充分扰动了圆筒6内的水,且汇集后水流速度随之降低,而另一部分的水从间隙进入导流空间后,在螺旋导流叶片7的作用下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随之发生改变。水进入圆筒6后,在分流锥和螺旋导流叶片7的作用得到了充分扰动后再流入罐体1,能够进一步加剧气体的脱除,与水脱除的气体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罐体1的顶部设置了集气槽4,有利于气体的汇集,再通过与集气槽4连通的自动排气阀5排出。本实用新型在罐体1的内部设置了导流组件,通过圆筒6、分流锥体8、螺旋导流叶片7的配合,在无需提供外部动力的条件下,实现了内部压力、水流方向、水流速度的改变,进而有效排除介质中的气体,且在罐体1的顶部设置了集气槽4,有利于气体的汇集,进而利于气体从自动排气阀5排出,具有排气效率高、排气效果好的特点,有利于保障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平面的挡板9,其倾斜设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罐体1的另一端与所述圆筒6之间,所述挡板9的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底部密封连接,另一端朝着靠近所述圆筒6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挡板9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1的内壁不接触且高于所述圆筒6的顶部,所述挡板9的两侧与所述罐体1的侧壁密封连接。由于挡板9的作用,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均发生了变化,且有利于气体向罐体1的顶部汇集,进一步提高了排气效率和排气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有弧形的弯管10,所述弯管10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接头3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位于所述挡板9与所述罐体1的另一端之间。罐体1内的水通过弯管10排出,由于弯管10的另一端开口向上,有利于水中的气体向上排出,进而进一步提高排气效率和排气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圆筒6与所述挡板9之间设有排污阀11和至少一个磁棒12,所述排污阀11设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任一磁棒12的一端设于所述罐体1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罐体1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圆筒6与所述排污阀11之间。磁棒12能够吸附水中的杂质,拉动磁棒12,吸附在磁棒1211上的杂质自动分离落下,再通过排污阀11抽出,实现了排污功能,有利于保障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圆筒6、所述螺旋导流叶片7、所述分流锥体8同轴设置,且所述螺旋导流叶片7的外螺旋线与所述圆筒6的内壁密封连接。避免水从螺旋导流叶片7外沿与圆筒6内壁的间隙流出,水在圆筒6内受到的扰动效果最好,进一步提高了排气效率和排气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板9与所述圆筒6的轴线的夹角为45°,挡板9的设计最为合理,有利于水的流动,进一步提高排气效率和排气效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技术特征:

1.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其一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介质入口接头,另一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介质出口接头,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集气槽,所述集气槽上设有自动排气阀;

导流组件,其包括圆筒、分流锥体、螺旋导流叶片,所述圆筒的一端开口并位于所述罐体的内部,另一端封闭并朝着所述罐体的一端水平延伸、且与所述介质入口接头连通,所述分流锥体为水平固设于所述圆筒内、两端开口的中空圆台结构,所述分流锥体的远离所述介质入口接头的一端的直径小于靠近所述介质入口接头的另一端的直径,所述螺旋导流叶片水平位于所述圆筒的内部并套设于所述分流锥体外,所述螺旋导流叶片与所述分流锥体互不接触,且所述分流锥体的一端位于所述螺旋导流叶片的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面的挡板,其倾斜设于所述罐体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罐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圆筒之间,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罐体的底部密封连接,另一端朝着靠近所述圆筒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不接触且高于所述圆筒的顶部,所述挡板的两侧与所述罐体的侧壁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内部设有弧形的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接头连通,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位于所述挡板与所述罐体的另一端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与所述挡板之间设有排污阀和至少一个磁棒,所述排污阀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任一磁棒的一端设于所述罐体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罐体的内部并位于所述圆筒与所述排污阀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所述螺旋导流叶片、所述分流锥体同轴设置,且所述螺旋导流叶片的外螺旋线与所述圆筒的内壁密封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圆筒的轴线的夹角为4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暖通空调系统用卧式集气罐,包括:罐体,其一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介质入口接头,另一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介质出口接头,罐体的顶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集气槽,集气槽上设有自动排气阀;导流组件,其包括圆筒、分流锥体、螺旋导流叶片,圆筒的一端开口并位于罐体的内部,另一端封闭并朝着罐体的一端水平延伸、且与介质入口接头连通,分流锥体的远离介质入口接头的一端的直径小于另一端,螺旋导流叶片水平位于圆筒的内部并套设于分流锥体外,螺旋导流叶片与分流锥体互不接触,且分流锥体的一端位于螺旋导流叶片的中部。本实用新型具有排气效率高、排气效果好的特点,有利于保障暖通空调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马亮;钳锋;王薇;刘建军;张连鑫;花小迪;牛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热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2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38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