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及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26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及包装机。



背景技术:

水平给袋式包装机用于颗粒、各类异形食品、调料以及酱、液体类的包装,市场上应用广泛。水平给袋式包装机是在三边密封的包装袋的基础上实现水平运动填料,单边密封的设备。填料前需要利用吸袋装置将袋口张开。目前的方式是采用吸盘两边吸附,通过拉扯的方式将包装袋的袋口张开。然而,现有方式的结构复杂,包装袋只是袋口简单张开,同样不方便于后期的装袋;另外,针对有自封拉链或者袋口不易分开的情况时,现有装置对于袋口分离的成功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及包装机,简化装置,在提高包装袋袋口分离的效率的同时,方便后期装袋,提高开袋装置对于不同种包装袋的适用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包含这种开袋装置的包装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包括导向柱、吸附结构、插片装置及吹气装置;所述吸附结构包括位于待吸附包装袋两侧的吸盘,吸盘通过滑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滑动装置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包装袋两侧的吸盘在水平方向上一定距离内往复相对运动,实现对包装袋的吸附;所述插片装置包括可升降的两分插片,能够伸入包装袋中,所述插片装置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两分插片在水平方向上一定距离内往复相对运动,实现包装袋袋口分离;所述吹气装置的吹气口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吸附结构且位于包装袋两侧的吸盘之间,能够对袋口分离后的包装袋进行吹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滑动装置上靠近包装袋两侧的吸盘处的还分别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能够从两侧对包装袋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具有插片装置时,挡块凸出于吸盘且不超过就近分插片的所在竖直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插片装置的两分插片设置有可合拢的片状插入部,插入部的插入顶部呈倒锥形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挡块及分插片与包装袋的接触面具有柔软垫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两个滑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转臂、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气缸,所述转臂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与两个滑块连接,所述气缸驱动转臂转动后,带动两连杆使得滑块在一定距离内往复相对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装机,包括前述的拉链开袋装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组成简单,开袋效果优异,方便后续装料操作;2、采用插片装置后,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包装袋袋口较紧无法分离,以及由于吸盘的气压影响牵袋的问题;3、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广泛,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而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开袋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气缸,2为转臂,3为第一连杆,4为第二连杆,5为导向柱,6为吸盘,7为挡块,8为第二气缸,9为第三气缸,10为吹气装置,11为滑块,12为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包括导向柱5、吸附结构及吹气装置10;吸附结构包括位于待吸附包装袋两侧的吸盘6,吸盘6通过滑动装置安装在导向柱5上,滑动装置能够在外力驱动力相对导向柱5移动,具体的,滑动装置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通过驱动滑动装置,使得与滑动装置连接为一体的包装袋两侧的吸盘6在水平方向上呈一定距离内往复相对运动,实现对包装袋的吸附;吹气装置10可单独设置,优选为安装在导向柱5上;吹气装置10能够吹出气体,吹气口的安装高度高于吸附结构且位于包装袋两侧的吸盘6之间,在吸附装置将包装袋的袋口分离后,吹气装置10能够便捷地对包装袋进行吹气,使得包装袋鼓胀,以便于后续装料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滑动装置可选为滑块11,套装在导向柱5上,滑块11的下部分设置有较长的安装段,用于安装吸盘6等,在包装袋的同一侧吸盘数量优选为两个,分别对包装袋同一面的左右侧进行吸附。拉链开袋装置还包括可升降的包括两分插片的插片装置,能够伸入包装袋中,具体的,插片12可分别连接有第二气缸8和第三气缸9,在吸附装置将包装袋吸附且初步分离的过程中,插片12由气缸装置控制下降从分离缝隙中伸至包装袋,插片装置与滑动装置连接为一体,因此与吸附装置一样,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通过驱动滑动装置,使得两分插片在水平方向上呈一定距离内往复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包装袋袋口分离。本实施例的设置主要是针对有自封拉链或者袋口不易分开的情况下,只靠吸盘无法实现袋口分离的目的,采用吸盘和插片组合的结构共同来实现吸袋的动作,提高袋口分离的成功率,也有利于后续动作的完成,同时,本方案克服了吸盘有时因为气压影响牵袋效率的问题。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滑动装置上靠近包装袋两侧的吸盘6处的还分别设置有挡块7,挡块7设置于滑块11的安装段上且位于同侧的吸盘6之间,当吸盘6吸附包装袋后,包装袋贴紧挡块7,挡块7的作用在于,能够从两侧对包装袋进行限位。进一步地,在具有插片装置时,挡块7凸出于吸盘6且不超过就近插片的所在竖直面,方便插片装置的插入。进一步地,插片装置的两分插片设置有可合拢的片状插入部,插入部的插入顶部呈倒锥形尖部。两分插片的插入段完全紧贴,插入段的顶部加工为倒锥形,有利于插入,进一步提高袋口分离的成功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挡块7及插片12与包装袋的接触面具有柔软垫层。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滑动装置包括两个滑块,第一驱动机构的设置如下,包括转臂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及第一气缸1;转臂2有三个连接点,通过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4分别与两个滑块11连接,另一连接点与自有的第一气缸1连接,第一气缸1驱动转臂转动后,带动两连杆使得滑块在一定距离内往复相对运动,从而实现在包装袋两侧的吸盘之间,插片之间的相向及背向运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装机,包括前述的拉链开袋装置,在包装机运行过程中,取袋完成后,通过运输装置将包装袋运输至吸袋工位,利用本拉链开袋装置完成开袋后再进入后续装料及封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柱、吸附结构、插片装置及吹气装置;所述吸附结构包括位于待吸附包装袋两侧的吸盘,吸盘通过滑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滑动装置连接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包装袋两侧的吸盘在水平方向上一定距离内往复相对运动,实现对包装袋的吸附;所述插片装置包括可升降的两分插片,能够伸入包装袋中,所述插片装置与所述滑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两分插片在水平方向上一定距离内往复相对运动,实现包装袋袋口分离;所述吹气装置的吹气口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吸附结构且位于包装袋两侧的吸盘之间,能够对袋口分离后的包装袋进行吹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滑动装置上靠近包装袋两侧的吸盘处的还分别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能够从两侧对包装袋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有插片装置时,挡块凸出于吸盘且不超过就近分插片的所在竖直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片装置的两分插片设置有可合拢的片状插入部,插入部的插入顶部呈倒锥形尖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及分插片与包装袋的接触面具有柔软垫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两个滑块,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转臂、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气缸,所述转臂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与两个滑块连接,所述气缸驱动转臂转动后,带动两连杆使得滑块在一定距离内往复相对运动。

7.一种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机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包装机用拉链开袋装置及包装机,本拉链开袋装置包括导向柱、吸附结构及吹气装置;吸附结构包括位于待吸附包装袋两侧的吸盘,吸盘通过滑动装置安装在导向柱上,吸盘能够对包装袋进行吸附;吹气装置用于对袋口分离后的包装袋进行吹气以便于后续装料。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插片装置,能够插入包装袋中,与吸盘配合实现包装袋的开袋。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包装装置,在提高包装袋袋口分离的效率的同时,方便后期装袋,提高了吸袋装置对于不同种包装袋的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传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科斯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0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39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