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预制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预制构件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混凝土作为被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已经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生产方便,人们制作出多种不同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模具,对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形状和大小进行限制,然而现在市面上混凝土的预制模具脱模较为费劲,且容易发生挤压变形;且目前在路面制作沟槽时,直接使用混凝土浇灌成型,导致成型后的沟槽形状大小不定,导流效果不好且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利用成形件预留沟槽位置,加快沟槽成型过程,成型后的混凝土沟槽,经久耐用,不易磨损,且功能多样,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包括用于成型出沟槽的成型件、设置在成型件一侧并与成型件连接的把手机构、设置在成型件另一侧并与成型件连接的连接板及与把手机构或/和连接板连接的挡板,所述挡板与成型件之间具有浇筑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一端与连接板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把手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机构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一端与挡板紧密连接,所述把手的另一端与成型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机构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成型件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挡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机构还包括锁环,所述把手经由锁环与挡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突出于挡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和连接部均设置有伸缩部。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部包括套管、伸缩管和锁紧螺丝,所述伸缩管的一端与连接板或连接部连接,所述伸缩管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套管,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成型件连接,所述伸缩管和套管通过锁紧螺丝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锁环与挡板一体式构造。
进一步地,所述锁环设置在把手上,所述锁环与挡板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模具使用完毕后能整体从未成形的混凝土中脱出,脱模时不易对未成型的混凝土造成损伤;沟槽在模具内浇灌混凝土制作而成,利用成型件预留沟槽位置,使得混凝土修建沟槽时更加方便快捷,沟槽排水时,水流不会对沟槽产生磨损,经久耐用,且功能多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连接板的伸缩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b)为连接部的伸缩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成型件;2、把手机构;3、连接板;4、挡板;5、伸缩部;21、连接部;22、把手;23、手持部;24、锁环;51、套管;52、伸缩管;53、锁紧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包括用于成型出沟槽的成型件1、设置在成型件1一侧并与成型件1连接的把手机构2、设置在成型件1另一侧并与成型件1连接的连接板3及与把手机构2或/和连接板3连接的挡板4,所述挡板4与成型件1之间具有浇筑空间。
在铺设水道时,根据需要铺设水道的尺寸,先在泥地上挖出安装槽,使用者可以利用挡板4分别向安装槽的两相对内侧壁施加按压力,以将安装槽的两相对内侧壁压实,避免因土质疏松而导致坍塌的现象,有利于提高安装槽的结构稳定性,安装槽的一侧壁和底壁可预先涂上一定厚度的混凝土,然后将挡板4紧挨着安装槽一侧的土地放置,同时成型件1与安装槽内涂抹有混凝土后的侧壁和底壁紧贴放置,且把手机构2能够对安装槽的一开口端进行密封,在此过程中,挡板4用于抵触安装槽的一侧壁,一方面是避免因土质疏松而导致安装槽出现坍塌或水土流失的现象,另一方面是起到阻挡的作用,避免外部的砂石掉落至安装槽内而影响浇筑的效果。当本模具放置在安装槽内后,再向浇筑空间内灌注适量的混凝土,等到混凝土略微成型后,手握把手机构2将本模具从安装槽内取出,等混凝土彻底干透后,在安装槽内原先放置成型件1的位置会出现一个与成型件1形状相仿的混凝土沟槽;本实用新型的模具使用完毕后能整体从混凝土中脱出,脱模时不易对未成型的混凝土造成损伤;制作沟槽的过程简单,制作速度快,沟槽形状符合预期。在遇到暴雨天气或者地面水量较大时,水流会流到沟槽内,经由沟槽导流到相应的排水处,将水流聚焦在沟槽内进行导流,使沟槽外的地面不容易产生积水,对行人出行造成不便;且沟槽由混凝土围设而成,在使用沟槽进行排水时,水流不会对沟槽产生磨损,经久耐用;如果沟槽由泥土围设而成,在日常生活中,行人路过沟槽,容易将沟槽踩塌、变形或水土流失等,沟槽就无法再将水流导流到排水处,另外在水流会带走沟槽内的泥土,不久沟槽就会被水流冲刷成大的水沟,影响行人出行。在将本模具从浇筑有混凝土的安装槽内取出的过程时,既可以直接向上将本模具提起,也可以手握把手机构2并水平拖动,使得本模具水平地移出安装槽,在此过程中,连接板3能够对浇筑有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刮平,以保证地面的平面度,有利于提高了沟槽的质量。另外,本模具也可以当作建筑施工中的整平工具使用,使用者手握把手机构2或成型件1,且挡板4朝下,当挡板4的平面与浇筑面抵触时,左右摆动本模具,使得挡板4对浇筑面进行整平,有利于提高浇筑面的平面度;本模具的功能多样,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4一端与连接板3连接,所述挡板4的另一端与把手机构2紧密连接;该结构设计,提高了挡板4的稳定性和强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把手机构2包括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一端与成型件1连接,所述连接部21的另一端与挡板4连接。
通过将挡板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3和连接部21连接,且连接板3和连接部21还分别与成型件1连接,挡板4通过连接板3和连接部21与成型件1连接,通过加固挡板4与成型件1之间的连接,提高本模具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把手机构2包括把手22,所述把手22的一端与挡板4紧密连接,所述把手22的另一端与成型件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把手22设置有手持部23,所述手持部23突出于挡板4设置。
在使用时,可在安装槽一开口端挖设一个容纳手持部23放置的凹槽,将模具放置在安装槽内时,手持部23放置在凹槽内;向浇铸空间内浇铸适量的混凝土,待混凝土略微成型后,将可将模具从安装槽内取出;取出模具时,首先将手持部23从凹槽向上取出,通过手持部23带动把手22向上从安装槽内取出,当手持部23带动把手机构2与混凝土脱离后,此时本模具与浇筑面处于倾斜状态,可改为手持把手机构2水平地将模具的从安装槽内移出,带动连接板3对浇铸面进行整平;由于手持部23放置的凹槽内没有浇灌混凝土,所以从凹槽内取出手持部23较为轻松,通过手持部23带动把手22,再通过把手22带动将模具从安装槽内取出;手持部23的设置使得模具能更加轻易的从安装槽内取出,避免了取模时未能一次性取出而导致多次取模对尚未完全定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造成破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3与连接部21均设置有伸缩部5。通过调节连接板3的伸缩部5的伸缩长度与连接部21的伸缩部5的伸缩长度,来调节挡板4与成型件1之间的距离,调节浇铸空间的大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部5包括套管51、伸缩管52和锁紧螺丝53,所述伸缩管52的一端与连接板3或连接部21连接,所述伸缩管5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套管51,所述套管51的一端与成型件1连接,所述伸缩管52和套管51通过锁紧螺丝53固定。
根据实际情况的安装槽尺寸,可以将连接板3与连接部21的锁紧螺丝53拧松,将连接板3上的伸缩管52从连接板3上的套管51内拉出或伸入和,连接部21上的伸缩管52从连接部21上的套管51内拉出或伸入,当挡板4与成型件1之间的距离符合需求时,将两个锁紧螺丝53拧紧,即可实现挡板4与成型件1之间的距离调节。当模具使用完毕时,可以将伸缩管52收回套管51内,减少挡板4与成型件1之间的距离,方便模具的收纳与携带。增设伸缩部5使得挡板4与成型件1之间的距离随时调节,使得浇铸空间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使得模具适用于多种不同的使用环境。优选地,所述成形件1为圆管或方管。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把手机构2还包括锁环24,所述把手22经由锁环24与挡板4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环24与挡板4一体式构造。当锁环24与挡板4一体式设置时,可将锁环24套设在把手22上,通过锁环24将把手22与挡板4连接,提高挡板4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环24设置在把手22上,所述锁环24与挡板4可拆卸地连接。当锁环24设置在把手22上时,将锁环24与挡板4的一端连接,通过锁环24将把手22与挡板4连接;
通过增设锁环24,将挡板4与把手机构2固定,提高了挡板4的稳定性和强度,无需再使用其他连接机构,保证了挡板4与成型件1连接的稳定性,节约了模具成本,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
由于连接板3设置有伸缩部5,所以通过调节锁环24在把手22上的安装位置以及调节伸缩部5的伸缩长度,在锁环24与伸缩部5的配合下,调节挡板4与成型件1之间的距离,调节浇铸空间的大小,使得模具适用于多种不同的使用环境。优选地,所述锁环24为喉箍。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其余结构相同,相同结构可以采用实施例一的解析,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成型出沟槽的成型件(1)、设置在成型件(1)一侧并与成型件(1)连接的把手机构(2)、设置在成型件(1)另一侧并与成型件(1)连接的连接板(3)及与把手机构(2)或/和连接板(3)连接的挡板(4),所述挡板(4)与成型件(1)之间具有浇筑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一端与连接板(3)连接,所述挡板(4)的另一端与把手机构(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机构(2)包括把手(22),所述把手(22)的一端与挡板(4)紧密连接,所述把手(22)的另一端与成型件(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机构(2)还包括连接部(21),所述连接部(21)一端与成型件(1)连接,所述连接部(21)的另一端与挡板(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机构(2)还包括锁环(24),所述把手(22)经由锁环(24)与挡板(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2)设置有手持部(23),所述手持部(23)突出于挡板(4)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和连接部(21)均设置有伸缩部(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5)包括套管(51)、伸缩管(52)和锁紧螺丝(53),所述伸缩管(52)的一端与连接板(3)或连接部(21)连接,所述伸缩管(5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套管(51),所述套管(51)的一端与成型件(1)连接,所述伸缩管(52)和套管(51)通过锁紧螺丝(53)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环(24)与挡板(4)一体式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环(24)设置在把手(22)上,所述锁环(24)与挡板(4)可拆卸地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