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反应釜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作为常用的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在反应釜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对釜体内的材料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实现反应彻底的目的。
授权公告号为cn209406331u的一种反应釜,包括设置有放料口的釜体,以及设置在釜体内的搅拌装置,釜体顶部设置有驱动搅拌装置转动的电机,搅拌装置包括与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转动轴、沿转动轴长度方向设置的搅拌架,以及连接搅拌架与电机的输出轴的传动组件,所述转动轴周侧设置有第一搅拌叶,所述搅拌架靠近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叶与所述第二搅拌叶交错设置。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生产增稠剂时,容易出现物料粘附于釜体内侧壁上的情况,不仅容易导致物料的浪费,而且使后续釜体的清理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粘附于釜体内侧壁上的物料,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于伸入釜体内部的搅拌轴和带动搅拌轴转动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用于将釜体内侧壁上粘附的物料刮落的清理组件,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连接于搅拌轴上的第一连接杆、连接于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二连接杆和连接于第二连接杆上的刮板,所述刮板侧壁与釜体内侧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轴上设置刮板,刮板侧壁与釜体内侧壁抵触,在搅拌轴转动的同时带动刮板转动,刮板将粘附于釜体内侧壁上的物料刮落,减少粘附于釜体内侧壁上的物料,减少物料的浪费,并且方便后续釜体的清理。
可选的,所述刮板与釜体内侧壁接触的一侧侧壁设置成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一侧设置成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刮板对釜体内侧壁的清理效果,进一步减少粘附于釜体内侧壁上的物料。
可选的,所述刮板上设置有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杆上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于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一定位块、连接于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二定位块和连接于刮板上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第一定位块及第二定位块上;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置有带动转动轴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定位块的定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沿转动轴轴向转动连接于第一定位块及第二定位块上,并且可通过转动组件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刮板转动,使刮板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侧侧壁抵紧于釜体内侧壁上,方便刮板将釜体内侧壁上粘附的物料刮落。
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于第二定位块上的燕尾块和将第二定位块连接于第二连接杆上的定位螺栓,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开设有与燕尾块插接配合的燕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刮板时,将刮板上的转动轴与第一定位块转动连接后,再将第二定位块通过燕尾块与燕尾槽滑移至与刮板接触,并且在此过程中,刮板上的转动轴与第二定位块转动连接,接着通过定位螺栓将第二定位块连接于第二连接杆上,使刮板的安装拆卸方便简单。
可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连接于转动轴上的蜗轮和与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蜗轮与蜗杆设置于第一定位块内,所述蜗杆穿出第一定位块连接有操作手柄;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操作手柄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刮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磨损,刮板并没有与釜体内侧壁抵紧时,操作人员需要转动操作手柄,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刮板转动,重新使刮板与釜体内侧壁抵紧,保证刮板对釜体内侧壁具有较好的清理效果。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连接于第一定位块上的限位盘和螺纹连接于操作手柄上的限位螺栓,所述蜗杆穿过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限位螺栓尾部与限位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刮板转动至合适角度后,通过限位组件将操作手柄进行限位。限位时,将限位螺栓与操作手柄螺纹连接后与限位孔插接配合,使操作方便简单,而且限位孔与限位螺栓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连接有与第一搅拌叶交错设置的第二搅拌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上的第一搅拌叶与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二搅拌叶交错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釜体内物料的搅拌效率,使搅拌更加均匀,加快乳化速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底部连接有位于釜体底部的第三连接杆;所述搅拌轴上的第一连接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连接两根第二连接杆的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上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供液体流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连接杆底部的第三连接杆位于釜体底部,第三连接杆对釜体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第四连接杆及转动盘也对釜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具有提高搅拌效率、加快乳化速度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搅拌轴上设置刮板,刮板侧壁与釜体内侧壁抵触,在搅拌轴转动的同时带动刮板转动,刮板将粘附于釜体内侧壁上的物料刮落,减少粘附于釜体内侧壁上的物料,减少物料的浪费,并且方便后续釜体的清理;
2.当刮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磨损,刮板并没有与釜体内侧壁抵紧时,操作人员需要转动操作手柄,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转动带动刮板转动,重新使刮板与釜体内侧壁抵紧,保证刮板对釜体内侧壁具有较好的清理效果;
3.搅拌轴上的第一搅拌叶与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二搅拌叶交错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釜体内物料的搅拌效率,使搅拌更加均匀,加快乳化速度;
4.在第二连接杆底部的第三连接杆位于釜体底部,第三连接杆对釜体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第四连接杆及转动盘也对釜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具有提高搅拌效率、加快乳化速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隐去釜体后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搅拌装置和清理组件;
图3是图2中清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清理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定位组件、转动组件和限位组件;
图5是第一定位块及蜗杆的剖视图,示出了转动组件和限位组件。
附图标记说明:1、釜体;11、支脚;2、搅拌装置;21、搅拌电机;22、搅拌轴;23、第一搅拌叶;3、清理组件;31、第一连接杆;32、第二连接杆;321、燕尾槽;322、第二搅拌叶;323、第三连接杆;324、第四连接杆;325、转动盘;326、通孔;33、刮板;4、连接组件;41、第一定位块;42、第二定位块;43、转动轴;431、连接螺母;5、定位组件;51、燕尾块;52、定位螺栓;6、转动组件;61、蜗轮;62、蜗杆;63、操作手柄;7、限位组件;71、限位盘;711、限位孔;72、限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参照图1,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支脚11,四个支脚11远离釜体1的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2,釜体1上设置有搅拌装置2,搅拌装置2包括搅拌电机21和搅拌轴22,搅拌电机21固定连接于釜体1上端,搅拌轴22与搅拌电机21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搅拌轴22竖直向下延伸,搅拌轴22位于釜体1内,且搅拌轴22的轴向与釜体1的轴向重合。
参照图3和图4,搅拌轴22上设置有用于将釜体1内侧壁上粘附的物料刮落的清理组件3,清理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杆31、第二连接杆32和刮板33。第一连接杆31设置有两根,两根第一连接杆31水平设置,且第一连接杆31与搅拌轴22固定连接。
第二连接杆32上端与第一连接杆31远离搅拌轴2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连接杆32竖直设置。
参照图2和图4,刮板33上设置有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杆32上的连接组件4,刮板33远离搅拌轴22的一侧设置成倾斜,且刮板33设置成倾斜的一侧与釜体1内侧壁抵接,连接组件4包括第一定位块41、第二定位块42和转动轴43,第一定位块41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杆32远离搅拌轴22的一侧侧壁上端。
参照图3和图4,转动轴43固定连接于刮板33上,转动轴43的轴向与刮板33的长度方向平行,转动轴43转动连接于第一定位块41上,且转动轴43上端伸出第一定位块41,转动轴43伸出第一定位块41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段,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431,连接螺母431下端端面与第一定位块41上端端面接触。
第二连接杆3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定位块42的定位组件5,定位组件5包括燕尾块51和定位螺栓52,第二连接杆32远离搅拌轴22的一侧下端开设有燕尾槽321,燕尾槽32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燕尾槽321下端贯穿第二连接杆32。燕尾块51一体设置于第二定位块42上,燕尾块51与燕尾槽321滑移配合。定位螺栓52穿过第二定位块42后与第二连接杆32螺纹连接。
参照图4和图5,第一定位块41上设置有带动转动轴43转动的转动组件6,转动组件6包括蜗轮61和蜗杆62,蜗轮61同轴固定连接于转动轴43上,蜗杆62与蜗轮61啮合,蜗轮61与蜗杆62均设置于第一定位块41内,蜗杆62转动连接于第一定位块41上。
第一定位块4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操作手柄63的限位组件7,限位组件7包括限位盘71和限位螺栓72,限位盘71外形设置成圆柱形,限位盘71固定连接于第一定位块41外侧壁上,蜗杆62一端穿出定位块及限位盘71,蜗杆62穿出定位块及限位盘7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手柄63,且蜗杆62与限位盘71同轴设置。
限位盘71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711,多个限位孔711沿限位盘71同一周向均匀分布,限位螺栓72与操作手柄63螺纹连接,限位螺栓72尾部经过操作手柄63后与限位孔711插接配合。
参照图2,搅拌轴22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搅拌叶23,多个第一搅拌叶23沿搅拌轴22轴向分布。第二连接杆32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搅拌叶322,且第一搅拌叶23与第二搅拌叶322交错设置。
第二连接杆32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323,第三连接杆323位于釜体1内的底部。两根第一连接杆31上的第二连接杆3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接杆324,第四连接杆324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盘325,转动盘325上开设有供液体流过的通孔326。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的实施原理为:
在生产增稠剂的过程中,打开搅拌电机21带动搅拌轴22转动,搅拌轴22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31转动,第一连接杆31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32转动,第二连接杆32转动带动刮板33转动,刮板33转动时将釜体1内侧壁上粘附的物料刮落下来。
安装刮板33时,先将刮板33上的转动轴43向上穿过第一定位块41后与连接螺母431螺纹连接,使连接螺母431下端面与第一定位块41上端面接触,再将第二定位块42上的燕尾块51与第二连接杆32上的燕尾槽321滑移配合,直至第二定位块42上端端面与刮板33下端端面接触,再通过定位螺栓52将第二定位块42固定于第二连接杆32上。
接着,操作人员转动操作手柄63,带动蜗杆62转动,蜗杆62转动带动蜗轮61转动,蜗轮61转动带动转动轴43转动,转动轴43转动带动刮板33转动,使刮板33转动至与釜体1内侧壁抵紧即可。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上设置有搅拌装置(2),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设置于伸入釜体(1)内部的搅拌轴(22)和带动搅拌轴(22)转动的搅拌电机(2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22)上设置有用于将釜体(1)内侧壁上粘附的物料刮落的清理组件(3),所述清理组件(3)包括连接于搅拌轴(22)上的第一连接杆(31)、连接于第一连接杆(31)上的第二连接杆(32)和连接于第二连接杆(32)上的刮板(33),所述刮板(33)侧壁与釜体(1)内侧壁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33)与釜体(1)内侧壁接触的一侧侧壁设置成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33)上设置有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杆(32)上的连接组件(4),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连接于第二连接杆(32)上的第一定位块(41)、连接于第二连接杆(32)上的第二定位块(42)和连接于刮板(33)上的转动轴(43),所述转动轴(43)转动连接于第一定位块(41)及第二定位块(42)上;所述第一定位块(41)上设置有带动转动轴(43)转动的转动组件(6);所述第二连接杆(3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定位块(42)的定位组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5)包括连接于第二定位块(42)上的燕尾块(51)和将第二定位块(42)连接于第二连接杆(32)上的定位螺栓(52),所述第二连接杆(32)上开设有与燕尾块(51)插接配合的燕尾槽(3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6)包括连接于转动轴(43)上的蜗轮(61)和与蜗轮(61)啮合的蜗杆(62),所述蜗轮(61)与蜗杆(62)设置于第一定位块(41)内,所述蜗杆(62)穿出第一定位块(41)连接有操作手柄(63);所述第一定位块(4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操作手柄(63)的限位组件(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7)包括连接于第一定位块(41)上的限位盘(71)和螺纹连接于操作手柄(63)上的限位螺栓(72),所述蜗杆(62)穿过限位盘(71),所述限位盘(71)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711),所述限位螺栓(72)尾部与限位孔(711)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22)上连接有第一搅拌叶(23),所述第二连接杆(32)上连接有与第一搅拌叶(23)交错设置的第二搅拌叶(3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增稠剂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2)底部连接有位于釜体(1)底部的第三连接杆(323);所述搅拌轴(22)上的第一连接杆(31)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第一连接杆(31)上的第二连接杆(32)之间设置有连接两根第二连接杆(32)的第四连接杆(324),所述第四连接杆(324)上设置有转动盘(325),所述转动盘(325)上开设有供液体流过的通孔(32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