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管道的加热套筒。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管道的加热套筒包括两个相互拼接的套筒单元,套筒单元的截面为半环形,套筒单元上设有若干加热杆,两个套筒单元包围成一个圆筒状的加热腔,将套筒单元套设在待加热的管道上,就能利用加热杆对管道进行加热,但是在利用加热套管进行加热时,当带有水汽的空气进入到加热套管内部时,水分在高温下会变成水蒸气,而水蒸气停留在加热套管内,就容易对加热套管造成损坏,存在安全隐患。
在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的加热套筒,专利号为2019220728185,该加热套筒通过抽风机的设置,可抽取加热套管内部的水蒸气,解决了水蒸气停留在加热套管内部,导致设备生锈的技术问题,但是该设备需要根据管道的直径进行整体定制,普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的加热套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管道的加热套筒,包括筒体、底座、鼓风单元和控制器,筒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的下端固定有底座,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一起,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另外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侧均设置有半圆弧状的安装板,安装板通过连接板固定在筒体内侧面上,所述筒体与安装板之间形成一通风腔,通风腔与鼓风单元相连接,所述安装板的端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加热孔,加热孔内安装有加热杆,所述安装板的内侧圆弧面上开有若干个v形槽,v形槽均匀分布在安装板的内侧圆弧面上,且与筒体轴线相平行,所述安装板圆弧面上开有若干条通风槽,通风槽与v形槽相错开,且每个通风槽均设置在两个相邻的v形槽之间,所述安装板内部设置有可更换的加热套,加热套外侧圆弧面上设置有v形块,v形块的形状、数量和分布角度与v形槽相适应,所述加热套通过v形块卡接在两个安装板构成的通道内,且加热套在安装完成后其外侧圆弧面与安装板内侧圆弧面之间的距离为5-10mm,加热套的圆弧面上开有若干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通过通风槽与通风腔相连通,所述鼓风单元包括鼓风机和鼓风环,所述鼓风机通过鼓风管道与鼓风环相连通,鼓风环为中空的圆环状结构,鼓风环卡接在筒体与安装板之间,所述鼓风环与通风腔相对的端面上开有一圈圆孔。
优选的:安装板和加热套采用铜质材料。
优选的:通风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加热杆电性连接。
优选的:通风腔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鼓风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增益效果:第一,设置有鼓风单元,鼓风单元与控制器相连接,当湿度传感器检测到通风腔内湿度较大时,可自行通过控制器启动鼓风机,进而吹走通风腔内的水蒸气及水珠,解决了设备长时间使用下容易生锈的技术问题,第二,本实用的加热套可拆卸的卡接在两个安装板构成的通道内,可方便进行更换,即可根据不同的管道直径选择不同内径的加热套,适应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鼓风单元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鼓风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上壳体,102下壳体,2底座,3螺栓,4控制器,501鼓风机,502鼓风环,6安装板,601通风槽,602v形槽,7连接板,8加热套,801圆形通孔,802v形块,9加热杆,10通风腔,11温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的加热套筒,包括筒体、底座2、鼓风单元和控制器4,筒体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下壳体102的下端固定有底座2,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一起,另外一端通过螺栓3可拆卸的固定在一起,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的内侧均设置有半圆弧状的安装板6,安装板6通过连接板7固定在筒体内侧面上,在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对接合在一起时,筒体与安装板6之间构成一通风腔10,通风腔10与鼓风单元相连接,鼓风单元包括鼓风机501和鼓风环502,鼓风机501通过鼓风管道与鼓风环502相连通,鼓风环502为中空的圆环状结构,鼓风环502卡接在筒体与安装板6之间,鼓风环502与通风腔10相对的端面上开有一圈圆孔,所述鼓风机501吹出的风通过鼓风管道进入鼓风环502内,再由鼓风环502上的小孔进入通风腔10内,带走通风腔10内的水蒸气及水珠。
安装板6的端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加热孔,加热孔内安装有加热杆9,安装板6的内侧圆弧面上开有若干个v形槽602,v形槽602均匀分布在安装板6的内侧圆弧面上,且与筒体轴线相平行,安装板6圆弧面上开有若干条通风槽601,通风槽601与v形槽602相错开,且每个通风槽601均设置在两个相邻的v形槽602之间,由两个安装板6对接拼合构成的通道内,设置有可更换的加热套8,具体的,可根据需加热的管道直径选择不同内径的加热套8,加热套8外侧圆弧面上设置有v形块802,v形块802的形状、数量和分布角度与v形槽602相适应,加热套8通过v形块802卡接在两个安装板6构成的通道内,且加热套8在安装完成后,其外侧圆弧面与安装板6内侧圆弧面之间留有10mm的间隙,使加热套8的圆弧面上的圆形通孔801通过通风槽601与通风腔10相连通,进而在对管道加热时,其水蒸气可由圆形通孔801通过通风槽601进入通风腔10内。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对管道的加热速率,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6和加热套8采用铜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通风腔10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和湿度传感器12,其中温度传感器11通过控制器4与加热杆9电性连接,湿度传感器12通过控制器4与鼓风机502电性连接。
本申请的工作过程:在加热时,加热杆9工作产生的热量对安装板6进行加热,由于安装板6与加热套8之间通过v形槽602和v形块802紧密卡接在一起,故安装板6上的热量可迅速的传输至加热套8上,进而完成对管道的加热,此过程中,当湿度传感器12检测到通风腔10内湿度较大时,可通过控制器4启动鼓风机501,进而吹走通风腔10内的水蒸气及水珠,另外还在通风腔10之间形成负压,设备内部没有进入通风腔10内水蒸气及水珠,此时在压力的作用下同样可进入通风腔10内,进而由风力吹走,解决了设备长时间使用下容易生锈的技术问题;当需要更换加热套8时,旋松螺栓3,展开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由于安装板6直接固定在对应的壳体上,故安装板6也随之展开,此时取下原加热套,将合适的加热套重新卡在安装板上即可,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1.一种用于管道的加热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底座(2)、鼓风单元和控制器(4),筒体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下壳体(102)的下端固定有底座(2),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在一起,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的另外一端通过螺栓(3)固定连接,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的内侧均设置有半圆弧状的安装板(6),安装板(6)通过连接板(7)固定在筒体内侧面上,所述筒体与安装板(6)之间形成一通风腔(10),通风腔(10)与鼓风单元相连接,所述安装板(6)的端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加热孔,加热孔内安装有加热杆(9),所述安装板(6)的内侧圆弧面上开有若干个v形槽(602),v形槽(602)均匀分布在安装板(6)的内侧圆弧面上,且与筒体轴线相平行,所述安装板(6)圆弧面上开有若干条通风槽(601),通风槽(601)与v形槽(602)相错开,且每个通风槽(601)均设置在两个相邻的v形槽(602)之间,所述安装板(6)内部设置有可更换的加热套(8),加热套(8)外侧圆弧面上设置有v形块(802),v形块(802)的形状、数量和分布角度与v形槽(602)相适应,所述加热套(8)通过v形块(802)卡接在两个安装板(6)构成的通道内,且加热套(8)在安装完成后其外侧圆弧面与安装板(6)内侧圆弧面之间的距离为5-10mm,加热套(8)的圆弧面上开有若干圆形通孔(801),该圆形通孔(801)通过通风槽(601)与通风腔(10)相连通,所述鼓风单元包括鼓风机(501)和鼓风环(502),所述鼓风机(501)通过鼓风管道与鼓风环(502)相连通,鼓风环(502)为中空的圆环状结构,鼓风环(502)卡接在筒体与安装板(6)之间,所述鼓风环(502)与通风腔(10)相对的端面上开有一圈圆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的加热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和加热套(8)采用铜质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的加热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腔(10)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1)通过控制器(4)与加热杆(9)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的加热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腔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2),湿度传感器(12)通过控制器(4)与鼓风机(501)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