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管疏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冬季,北方地区经常出现输水管道结冰的情况。现有的管道化冻方式是将热水浇到管道内,在化冻过程中,冰柱内会形成沿着管道方向的冰孔,残水会通过冰孔的下部向外流,即残水只位于冰孔的下部,冰孔上部为空气。按照目前的化冻方式,这部分残水会汇聚较低处,然后用专门的抽水管将产生的水抽走,因此现有装置需要一个专门的工程车,体积庞大,需要的工作区大,而且需要多人协调操作,且产生的残水会影响化冻过程,这会降低化冻效率。针对上述情况,可采用一根同心管,一边喷热水,一边抽离残水,然而,由于冰孔内的特殊情况,简单地使用一根同心管导致冰孔内的空气进入抽水管道内部,这会极大地降低抽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该同心管装置在向冰孔中喷水的同时可以将残水抽离,且可以避免冰孔中的空气过多地进入管道中,同时能够对热水管进行保温,降低热量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包括同心管,该同心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外管套设于内管的外周并与同心管具有相同的轴线,且外管的外管孔均匀分布于内管外周;在同心管装置的前端安装端盖装置,该端盖装置包括上部的遮盖部分和下部的配重体,其中遮盖部分正对外管的上半部分外管孔,配重体位于同心管下方;在同心管装置的前端安装能绕同心管轴线转动的环状体,所述遮盖部分和配重体分别安装在该环状体的上部和下部,且在配重体的重力作用下遮盖部分始终位于正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内管用于喷射热水,外管用于抽离残水,因此可以降低冰孔内的残水滞留量,而设置的端盖装置具有自平衡特征,使得遮盖部分始终正对外管上部的外管孔,在外管开始抽水时,遮盖部分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贴合外管孔,从而使得外管的上部封闭下部开放,因此可以避免冰孔内的空气进入外管,使同心管的具有高效的抽水功能。
优选地,所述环状体为轴承;内管的前端伸出外管,所述轴承套装在内管的前端,且遮盖部分和配重体设置在轴承的外圈上,且同心管平置于地面时,配重体不接触地面,无论同心管的前端如何滚动,在轴承的作用下,遮盖部分和配重体始终保持自动平衡,因此可以使外管在工作时其上部的外管孔始终处于封闭状态。
优选地,所述遮盖部分包括外侧的上固定板和内侧的封堵盖板,其中上固定板固定连接轴承,封堵盖板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连接固定板,且能够平移至贴合外管上部的外管孔。这可以减少封堵盖板和外管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整个端盖装置的灵活性,避免遮盖部分因外管的阻滞而不能保持平衡。
优选地,该同心管装置的前端安装护套,该护套包括套装于外管外周的套管,该套管的外周设置环状毛刷圈。护套可以增加同心管装置前端的强度,同时可以抬高同心管的高度,降低同心管前端的结构受损的概率。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前端安装喷头,该喷头的正面为出水端,包括设置于正面中部的中心喷射管,且在喷头的正面环形阵列设置外围喷口,化冻时,中心喷射管喷射水柱以增加冰孔的深度,外围喷口均匀喷射细水柱以扩大冰孔直径,这种喷射方式可以高效利用热水,同时提高化冻进程。
优选地,所述外管包括外管壁和内管壁,两层管壁通轴线设置,其两者之间通过支撑体连接,外管壁、内管壁和支撑体共同围成外管孔。这种结构的外管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且可以将外管和内管独立生产后组装在一起,便于同心管装置的生产。
优选地,所述内管的外周包裹保温层,所述内管壁套装在保温层外周。内管中流通热水,外管中流通热水和冰水混合的残水,这部分残水的温度高度冷水的温度,小于内管中热水的温度,内管外周增加保温层可以减少内管中热水的热量散失,且外管和保温层可作为内管的双重保温结构。
优选地,该同心管装置还包括后端的分接头,该分接头包括主接头和设置于主接头后端面以及侧面的热水管接头和回水管接头,其中主接头内部为混合腔,其前端开放并套装在同心管的末端,且外管的外管孔连接混合腔,内管穿过混合腔并进入热水管接头,且内管的外壁贴合热水管接头的内壁。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右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护套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同心管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端盖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分接头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同心管1、分接头2、护套3、喷头4、端盖装置5、外管11、内管12、保温层13、主接头21、混合腔22、热水管接头23、回水管接头24、套管31、毛刷圈32、安装槽33、中心喷射管41、外围喷口42、外管壁111、内管壁112、支撑体113、外管孔114、轴承51、上固定板52、封堵盖板53、配重轴54、插轴55、弹簧56、插孔5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该装置包括同心管1,同心管的后端连接分接头2,前部安装护套3。其中同心管1包括内管12和外管11,外管11套设于内管12的外周并与同心管1具有相同的轴线,且外管11的外管孔114均匀分布于内管12外周;在同心管装置的前端安装端盖装置5,该端盖装置5包括上部的遮盖部分和下部的配重体,其中遮盖部分正对外管的上半部分外管孔,配重体位于同心管1下方;在同心管装置的前端安装能绕同心管1轴线转动的环状体,所述遮盖部分和配重体分别安装在该环状体的上部和下部,且在配重体的重力作用下遮盖部分始终位于正上方。
具体地,上述环状体为轴承51,内管12的前端伸出外管11,该轴承51套装在内管12的前端,且遮盖部分和配重体设置在轴承51的外圈上,且同心管1平置于地面时,配重体不接触地面,无论同心管1的前端如何滚动,在轴承51的作用下,遮盖部分和配重体始终保持自动平衡。为避免配重体堵塞下部的外管孔114,所用配重体为一段向前延伸的配重轴54,其结构如图5所示。
为避免遮盖部分因与外管11产生过大的摩擦而不能灵活转动,设置遮盖部包括上固定板52和内侧的封堵盖板53,其中上固定板52固定连接轴承51的外圈,并在上固定板52均匀设置三个插孔57,而封堵盖板53上设置活动穿过插孔57的插轴55,且插轴55穿过插孔57后,在插轴55上套装弹簧56,该弹簧顶触上固定板52和插轴55的末端。因此自然状态下封堵盖板53离开外管11,当外管开始抽水时,封堵盖板53平移至贴合外管11上部的外管孔。
关于同心管1前端的护套3,该护套3包括直接套装于外管11外周的套管31,该套管31的前端伸出外管11,并套装在上固定板52和封堵盖板53的外周,以保护端盖装置5。另外,在套管31的外周开设五道环状安装槽33,并在安装槽33内套装毛刷圈32。护套3可以增加同心管装置前端的强度,同时可以抬高同心管1的高度,降低同心管前端的结构受损的概率,而毛刷圈32则可以在冰孔中形成隔离层,减缓或避免残水回流。
为合理利用有限的热水,并提高化冻效率,在内管12的前端安装喷头4,该喷头的正面为出水端,包括设置于正面中部的中心喷射管41,且在喷头的正面环形阵列设置外围喷口42,化冻时,中心喷射管41喷射水柱以增加冰孔的深度,外围喷口42均匀喷射细水柱以扩大冰孔直径,两种化冻方式相结合,从而提高化冻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同心管还具有两道保温结构,具体地,第一道为具有特殊结构的外管12本身:外管包括外管壁111和内管壁112,两层管壁通轴线设置,其两者之间通过支撑体113连接,外管壁111、内管壁112和支撑体113共同围成外管孔。这种结构的外管具有更加稳定的结构,且可以将外管11和内管12独立生产后组装在一起,便于同心管装置的生产。第二道为内管12外周包裹的保温层13,而内管壁112套装在保温层13外周。基于以上结构,内管12中流通热水,外管11中流通热水和冰水混合的残水,这部分残水的温度高度冷水的温度,小于内管12中热水的温度,内管12外周增加保温层13可以减少内管12中热水的热量散失,且外管11和保温层13可作为内管12的双重保温结构。
本实施例的同心管装置装置用于化冻装置,其后端设置的分接头2可直接连接化冻装置的出水装置和回水装置,具体地,分接头2包括主接头21和设置于主接头21后端面以及侧面的热水管接头23和回水管接头24,且热水管接头23和回水管接头24均设置外螺纹。主接头21内部为混合腔22,其前端开放并套装在同心管1的末端,且外管11的外管孔连接混合腔22,内管12穿过混合腔22并进入热水管接头23,且内管12的外壁贴合热水管接头23的内壁。
本实施例中,内管12用于喷射热水,外管用于抽离残水,因此可以降低冰孔内的残水滞留量,而设置的端盖装置5具有自平衡特征,使得遮盖部分始终正对外管上部的外管孔,在外管开始抽水时,遮盖部分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贴合外管孔,从而使得外管的上部封闭下部开放,因此可以避免冰孔内的空气进入外管,使同心管的具有高效的抽水功能。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包括同心管,该同心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套设于内管的外周并与同心管具有相同的轴线,且外管的外管孔均匀分布于内管外周;在同心管装置的前端安装端盖装置,该端盖装置包括上部的遮盖部分和下部的配重体,其中遮盖部分正对外管的上半部分外管孔,配重体位于同心管下方;在同心管装置的前端安装能绕同心管轴线转动的环状体,所述遮盖部分和配重体分别安装在该环状体的上部和下部,且在配重体的重力作用下遮盖部分始终位于正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体为轴承;内管的前端伸出外管,所述轴承套装在内管的前端,且遮盖部分和配重体设置在轴承的外圈上,且同心管平置于地面时,配重体不接触地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部分包括外侧的上固定板和内侧的封堵盖板,其中上固定板固定连接轴承,封堵盖板通过活动连接结构连接固定板,且能够平移至贴合外管上部的外管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同心管装置的前端安装护套,该护套包括套装于外管外周的套管,该套管的外周设置环状毛刷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前端安装喷头,该喷头的正面为出水端,包括设置于正面中部的中心喷射管,且在喷头的正面环形阵列设置外围喷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外管壁和内管壁,两层管壁通轴线设置,其两者之间通过支撑体连接,外管壁、内管壁和支撑体共同围成外管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外周包裹保温层,所述内管壁套装在保温层外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化冻装置的同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同心管装置还包括后端的分接头,该分接头包括主接头和设置于主接头后端面以及侧面的热水管接头和回水管接头,其中主接头内部为混合腔,其前端开放并套装在同心管的末端,且外管的外管孔连接混合腔,内管穿过混合腔并进入热水管接头,且内管的外壁贴合热水管接头的内壁。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