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57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厂矿道路、林业道路、考试道路、竞赛道路、汽车试验道路、车间通道以及学校道路等,古代中国还有驿道,在道路建设时首先要修筑路基,修筑路基需要使用一种路基夯实装置;但是用户在使用路基夯实装置时夯实路基的效率较低,且夯实后的路基容易造成路基不平整,需要多次夯实整平,不方便用户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具有夯实路基效率高,自动整平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包括整平预压紧组件和夯实组件,所述整平预压紧组件包括车体、连接杆、履带轮、转动杆和滚筒,所述车体的左侧固定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车体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履带轮,所述车体的前端面右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滚筒;

所述夯实组件包括壳体、导轮、桩块、液压缸、活塞杆、连接块和插杆,所述壳体为矩形空心箱体结构,所述壳体的前端面与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外侧壁固定,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方孔,所述壳体的内壁靠近所述方孔的位置处四面均转动连接有所述导轮,四组所述导轮相邻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所述桩块,所述桩块的顶端外侧壁四面均固定有卡块a,所述壳体的底部内表面环形排列固定有四组所述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顶端内壁滑动连接有所述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固定有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为一面敞开式箱体结构,所述连接块远离敞开侧的内壁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卡块b,所述卡块b的前端面固定有受压板,所述卡块b远离所述弹簧的一端从所述连接块的敞开面延伸出所述连接块,所述卡块b与所述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靠近所述受压板的位置处开设有圆孔,所述壳体的顶端内表面对应所述圆孔的正上方位置处固定有所述插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固定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体的外侧壁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优选的,所述液压缸、所述活塞杆、所述连接块和所述插杆均有四组,且呈环形排列包围住所述桩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优选的,所述桩块顶端的所述卡块a对应所述卡块b的位置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优选的,所述插杆的直径比所述圆孔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优选的,所述受压板为梯形板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优选的,所述桩块为铅制矩形柱状结构,且所述桩块与所述方孔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才有多组液压缸交错做工,使路基桩高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影响夯实效果,方便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有用于整平道路的滚筒,在夯实前就将道路整平预压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优化夯实效果,给用户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夯实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块b和受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桩块和卡块a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整平预压紧组件;11、车体;12、连接杆;13、履带轮;14、加强梁;15、转动杆;16、滚筒;

2、夯实组件;21、壳体;22、方孔;23、导轮;24、桩块;241、卡块a;25、液压缸;26、活塞杆;27、连接块;271、弹簧;272、卡块b;273、受压板;274、圆孔;28、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夯实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块b和受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桩块和卡块a结构示意图。

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包括整平预压紧组件1和夯实组件2,整平预压紧组件1包括车体11、连接杆12、履带轮13、转动杆15和滚筒16,车体11的左侧固定有连接杆12,车体11的底部安装有履带轮13,车体11的前端面右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5,转动杆15远离车体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筒16;

夯实组件2包括壳体21、导轮23、桩块24、液压缸25、活塞杆26、连接块27和插杆28,壳体21为矩形空心箱体结构,壳体21的前端面与连接杆12远离车体11的一端外侧壁固定,壳体21的底部开设有方孔22,壳体21的内壁靠近方孔22的位置处四面均转动连接有导轮23,四组导轮23相邻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桩块24,桩块24的顶端外侧壁四面均固定有卡块a241,壳体21的底部内表面环形排列固定有四组液压缸25,液压缸25的顶端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杆26,活塞杆26的顶端固定有连接块27,连接块27为一面敞开式箱体结构,连接块27远离敞开侧的内壁固定有弹簧271,弹簧271的另一端固定有卡块b272,卡块b272的前端面固定有受压板273,卡块b272远离弹簧271的一端从连接块27的敞开面延伸出连接块27,卡块b272与连接块27滑动连接,连接块27的上表面靠近受压板273的位置处开设有圆孔274,壳体21的顶端内表面对应圆孔274的正上方位置处固定有插杆28。

本实施方案中:用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驾驶车体11到工作地点,从需要夯实的路面压过,滚筒16将前方路面的土推平后初步压实,实现对路面的预整平,用户启动液压缸25的开关,四组液压缸25中左右两组开始工作,将活塞杆26向上推动,卡块b272将卡块a241抬起,实现桩块24的蓄力,当插杆28插入连接块27时,插杆28将受压板273向外推动,受压板273带动卡块b272收缩,直至卡块b272离开卡块a241,桩块24瞬间落下,实现对底面的夯实,然后活塞杆26缓慢复位,四组液压缸25中的前后两组开始工作,再次将桩块24提升蓄力,达到高效夯实底面,给用户带来便利,当用户使用完毕时,将桩块24提升至离开地面,即可驾驶车体11离开,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给用户带来便利。

如图1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杆12远离车体11的一端固定有加强梁14,加强梁14远离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在车体11的外侧壁中。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设计,避免了连接杆12被桩块24重力压弯压断,方便用户使用。

如图2和图4所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夯实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桩块和卡块a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液压缸25、活塞杆26、连接块27和插杆28均有四组,且呈环形排列包围住桩块24。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设计,使本实用新型的桩块24能够高效的提升,提高了夯实速度,给用户带来便利。

如图2和图4所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夯实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桩块和卡块a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桩块24顶端的卡块a241对应卡块b272的位置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设计,确保卡块a241能够正确的被卡块b272提升,方便用户使用。

如图2所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夯实组件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插杆28的直径比圆孔274小。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设计,便于插杆28从圆孔274中插入,从而将卡块b272缩回,方便用户使用。

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夯实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卡块b和受压板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受压板273为梯形板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设计,插杆28从圆孔274中插入后挤压梯形的受压板273,使受压板273相一侧移动,从而将卡块b272收回,实现释放桩块24,达到夯实功能,给用户带来便利。

如图2和图4所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夯实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桩块和卡块a结构示意图。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桩块24为铅制矩形柱状结构,且桩块24与方孔22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通过此设计,桩块24从高处落下时的冲击力更大,达到更好的夯实效果,给用户带来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用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驾驶车体11到工作地点,从需要夯实的路面压过,滚筒16将前方路面的土推平后初步压实,实现对路面的预整平,用户启动液压缸25的开关,四组液压缸25中左右两组开始工作,将活塞杆26向上推动,卡块b272将卡块a241抬起,实现桩块24的蓄力,当插杆28插入连接块27时,插杆28将受压板273向外推动,受压板273带动卡块b272收缩,直至卡块b272离开卡块a241,桩块24瞬间落下,实现对底面的夯实,然后活塞杆26缓慢复位,四组液压缸25中的前后两组开始工作,再次将桩块24提升蓄力,达到高效夯实底面,给用户带来便利,当用户使用完毕时,将桩块24提升至离开地面,即可驾驶车体11离开,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给用户带来便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平预压紧组件(1)和夯实组件(2),所述整平预压紧组件(1)包括车体(11)、连接杆(12)、履带轮(13)、转动杆(15)和滚筒(16),所述车体(11)的左侧固定有所述连接杆(12),所述车体(11)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履带轮(13),所述车体(11)的前端面右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杆(15),所述转动杆(15)远离所述车体(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滚筒(16);

所述夯实组件(2)包括壳体(21)、导轮(23)、桩块(24)、液压缸(25)、活塞杆(26)、连接块(27)和插杆(28),所述壳体(21)为矩形空心箱体结构,所述壳体(21)的前端面与所述连接杆(12)远离所述车体(11)的一端外侧壁固定,所述壳体(21)的底部开设有方孔(22),所述壳体(21)的内壁靠近所述方孔(22)的位置处四面均转动连接有所述导轮(23),四组所述导轮(23)相邻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所述桩块(24),所述桩块(24)的顶端外侧壁四面均固定有卡块a(241),所述壳体(21)的底部内表面环形排列固定有四组所述液压缸(25),所述液压缸(25)的顶端内壁滑动连接有所述活塞杆(26),所述活塞杆(26)的顶端固定有所述连接块(27),所述连接块(27)为一面敞开式箱体结构,所述连接块(27)远离敞开侧的内壁固定有弹簧(271),所述弹簧(271)的另一端固定有卡块b(272),所述卡块b(272)的前端面固定有受压板(273),所述卡块b(272)远离所述弹簧(271)的一端从所述连接块(27)的敞开面延伸出所述连接块(27),所述卡块b(272)与所述连接块(27)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块(27)的上表面靠近所述受压板(273)的位置处开设有圆孔(274),所述壳体(21)的顶端内表面对应所述圆孔(274)的正上方位置处固定有所述插杆(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2)远离所述车体(11)的一端固定有加强梁(14),所述加强梁(14)远离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体(11)的外侧壁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25)、所述活塞杆(26)、所述连接块(27)和所述插杆(28)均有四组,且呈环形排列包围住所述桩块(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块(24)顶端的所述卡块a(241)对应所述卡块b(272)的位置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28)的直径比所述圆孔(274)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板(273)为梯形板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块(24)为铅制矩形柱状结构,且所述桩块(24)与所述方孔(22)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道路建设用路基夯实装置,包括整平预压紧组件和夯实组件,所述整平预压紧组件包括车体、连接杆、履带轮、转动杆和滚筒,所述车体的左侧固定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车体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履带轮,所述车体的前端面右侧转动连接有所述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车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滚筒;所述夯实组件包括壳体、导轮、桩块、液压缸、活塞杆、连接块和插杆;本实用新型才有多组液压缸交错做工,使路基桩高效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影响夯实效果,方便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有用于整平道路的滚筒,在夯实前就将道路整平预压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优化夯实效果,给用户带来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张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贤
技术研发日:2020.10.14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2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