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7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传输(wirelesstransmission)是指利用无线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无线传输和有线传输是对应的。随着无线技术的日益发展,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越来越被各行各业所接受。无线图像传输作为一个特殊使用方式也逐渐被广大用户看好。其安装方便、灵活性强、性价比高等特性使得更多行业的监控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建立被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的连接。无线监控技术已经在现代化交通、运输、水利、航运、铁路、治安、消防、边防检查站、森林防火、公园、景区、厂区、小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wifi传输技术,几乎所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都支持wi-fi上网,是当今使用最广的一种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实际上就是把有线网络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使用无线通讯设备供支持其技术的相关电脑,手机,平板等接收。

但是在工业应用当中,由于其环境相对于普通家用环境更为恶劣,例如冲压车间、机加工车间等,存在大量的振动产生。而无线通讯设备内部通常具有数量较多、精度较高的电子元器件,普通的无线传输设备应用于工业环境下,其寿命由于振动等恶劣环境因素会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工业无线传输设备所存在的寿命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包括:底板、减振组件和主机,所述底板固定安装于外部固定设备上,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弹簧,所述第一部整体呈柱状,其内部设置有螺纹孔,外部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套设有第一安装盘;所述第二部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上的螺纹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盘,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盘和所述第二安装盘;所述减振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主机;所述主机上设置有通讯接口和传输天线,所述通讯接口以有线方式通讯连接所述主机和外部设备,所述传输天线以无线方式通讯连接所述主机和外部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还包括导向段,所述导向段相对于所述螺纹段靠近所述第二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主机的一侧面设置有柔性垫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天线的数量为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天线包括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所述第一柱段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主机,所述第二柱段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柱段远离所述主机的一端,所述第一柱段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二柱段的转动轴线互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包括:底板、减振组件和主机,底板固定安装于外部固定设备上,作为整个通讯设备的安装基础。减振组件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弹簧,减振组件设置于底板和主机之间,用以减少底板传递至主机的振动。减振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其数量的多少与主机的大小、形状有关。主机上设置有通讯接口和传输天线,通讯接口以有线方式通讯连接主机和外部设备,传输天线以无线方式通讯连接主机和外部设备。通过设置减振组件,能够有效减少工业设备产生的振动对主机的影响,减少主机内精密器件受到的振动,从而延长整个通讯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当中减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底板100;减振组件200;第一部210;螺纹段211;第一安装盘212;导向段213;第二部220;第二安装盘221;弹簧230;主机300;通讯接口310;传输天线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板100、减振组件200和主机300,底板100固定安装于外部固定设备上,例如地面、各种设备的主体框架上,作为整个通讯设备的安装基础。减振组件200包括第一部210、第二部220和弹簧230,第一部210整体呈柱状,其内部设置有螺纹孔,外部设置有螺纹段211,螺纹段211上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套设有第一安装盘212。第二部220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于第一部210上的螺纹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盘221,弹簧230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安装盘212和第二安装盘221。由于第一部210和第二部220以螺纹方式连接,可以通过调节第二部220旋入第一部210的长度,进而调节第一安装盘212和第二安装盘221的距离,从而调节弹簧230形变的长度以调节弹力大小,此外也可调节第二安装盘221相对于底板100的距离,从而调节主机300和底板100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通过旋转第一安装盘212,使得第一安装盘212处于不同位置,从而调节弹簧230形变的长度以调节弹力大小。

减振组件200的数量为多个,其数量的多少与主机300的大小、形状有关,例如于图1当中,主机300为长方体形,减振组件200的数量为四个,按照矩形排布。第一部210和第二部220分别固定连接于底板100和主机300。主机300上设置有通讯接口310和传输天线320,通讯接口310以有线方式通讯连接主机300和外部设备,传输天线320以无线方式通讯连接主机300和外部设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210还包括导向段213,导向段213相对于螺纹段211靠近第二部2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00远离主机300的一侧面设置有柔性垫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输天线320的数量为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传输天线320包括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第一柱段可转动地连接于主机300,第二柱段可转动的连接于第一柱段远离主机300的一端,第一柱段的转动轴线和第二柱段的转动轴线互相垂直。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减振组件和主机,所述底板固定安装于外部固定设备上,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弹簧,所述第一部整体呈柱状,其内部设置有螺纹孔,外部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上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套设有第一安装盘;所述第二部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上的螺纹孔,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盘,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安装盘和所述第二安装盘;所述减振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主机;所述主机上设置有通讯接口和传输天线,所述通讯接口以有线方式通讯连接所述主机和外部设备,所述传输天线以无线方式通讯连接所述主机和外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还包括导向段,所述导向段相对于所述螺纹段靠近所述第二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主机的一侧面设置有柔性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天线的数量为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天线包括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所述第一柱段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主机,所述第二柱段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柱段远离所述主机的一端,所述第一柱段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二柱段的转动轴线互相垂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业无线传输通讯设备,包括:底板、减振组件和主机,底板固定安装于外部固定设备上,作为整个通讯设备的安装基础。减振组件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弹簧,减振组件设置于底板和主机之间,用以减少底板传递至主机的振动。减振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其数量的多少与主机的大小、形状有关。主机上设置有通讯接口和传输天线,通讯接口以有线方式通讯连接主机和外部设备,传输天线以无线方式通讯连接主机和外部设备。通过设置减振组件,能够有效减少工业设备产生的振动对主机的影响,减少主机内精密器件受到的振动,从而延长整个通讯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堂;乔子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兴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0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22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