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49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



背景技术:

聚氨酯树脂作为一种具有高强度、抗撕裂、耐磨等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航空、铁路、建筑、体育等方面,在聚酯树脂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包括醇和酸之间的酯化反应和酯类单体之间的缩聚反应,这两步反应在同一反应釜内进行,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反应,因此,聚氨酯树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釜体的内部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另外,在聚氨酯树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发泡剂,而反应时反应釜内部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发泡剂气体,而发泡剂气体有着刺鼻的气味,影响整个车间环境,如果在加料或者取料的过程中将这些气体排出的话势必会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

专利号为cn201920101574.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聚氨酯树脂的新型反应釜,包括外壳本体、卡块、电机、传动轴、搅拌杆、搅拌锚、进料管、固定环、进料过滤板、活动环、过滤孔、出料管、卡槽、过滤罩、固定块、拉杆和弹簧,所述外壳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壁套接有数量为两个的搅拌杆,所述外壳本体的外侧壁底部套接有搅拌锚,该用于聚氨酯树脂的新型反应釜,解决了由于在进料的时候,装物料的运输桶内含有杂质或者物料本身含有杂质,杂质随着物料一起进入到反应釜的内部,使反应出的成品不干净,给后期加工带来影响,严重甚至会将进料口或者出料口堵塞的问题,但是,在进行过滤的过程中,杂质被截留在滤网上,长此以往,会造成滤网的堵塞,从而影响反应釜主体内部物料的正常排出,另一方面,反应釜主体内部聚氨酯树脂发生反应时,对于内部的温度要求较高,而现有的反应釜内部的加热与制冷装置互相影响,不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此外,反应釜主体内部工作过程中,聚氨酯树脂与反应液在反应过程中,会有部分反应液粘附在反应釜主体的内部,而反应釜内部不便清洁,极大的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清洁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滤网堵塞、加热与制冷效果较差和不便清理的问题,提供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所述反应釜主体的顶部中间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反应釜主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搅拌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有清洁刷,所述反应釜主体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料管,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部两侧分别两个导料块,两个所述导料块的内部均安装有风机,一个所述导料块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另一个所述导料块的内部安装有制冷片,一个所述导料块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连接有延伸至另一个导料块内部的连接杆,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导料板,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一侧下方开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出料管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均通过转杆连接有撞击球,所述出料管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滤网,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温度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进料管的顶部设置有球形罩,且所述进料管通过铰链与球形罩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壁下方沿出料管的方向向下倾斜,且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内壁下方光滑。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搅拌杆自上而下等距排布。

优选的,所述清洁刷采用尼龙材料制成,且所述清洁刷与反应釜主体的内壁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通孔设置有多个,每四个为一组,共十组,且所述通孔呈“梯形”。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电机、第二转轴、转杆和撞击球,反应釜主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工作使得第二转轴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转杆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撞击球发生转动,从而对截留在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撞击,将滤网上的杂质撞击下来,防止滤网上的杂质过多使得滤网堵塞,从而保证了滤网的正常使用。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温度感应器、风机、电热丝和制冷片,当反应釜内部温度较高时,温度感应器感应到温度较高时,启动风机,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制冷片变为冷风,而导料块采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因而导料块将冷气排出,从而降低反应釜主体内部的稳定,当温度感应器感应到反应釜内部温度较低时,启动风机与电热丝,风机吹出的风将热气吹到导料块上,导料块将热气散发出来,从而达到提高反应釜内部温度的效果,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互不影响,保证了温度调节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连接板和清洁刷,当工作人员在对反应釜内部进行清洁时,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杆转动,搅拌杆转动带动连接板和清洁刷发生转动,清洁刷与反应釜主体内壁紧密接触,从而达到对反应釜主体的内壁进行清洁的效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清洁负担,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清洁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主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出料管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主体;2、进料管;3、第一电机;4、第一转轴;5、搅拌杆;6、温度感应器;7、通孔;8、连接板;9、清洁刷;10、电动推杆;11、连接杆;12、导料板;13、第二电机;14、出料管;15、第二转轴;16、转杆;17、撞击球;18、滤网;19、导料块;20、风机;21、电热丝;22、制冷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进料管2、第一电机3、第一转轴4、搅拌杆5、温度感应器6、通孔7、连接板8、清洁刷9、电动推杆10、连接杆11、导料板12、第二电机13、出料管14、第二转轴15、转杆16、撞击球17、滤网18、导料块19、风机20、电热丝21和制冷片22,反应釜主体1的顶部中间安装有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反应釜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的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杆5,搅拌杆5的顶部开设有通孔7,搅拌杆5的一端通过连接板8连接有清洁刷9,反应釜主体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料管2,反应釜主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两个导料块19,两个导料块19的内部均安装有风机20,一个导料块19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21,另一个导料块19的内部安装有制冷片22,一个导料块19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推杆10,电动推杆10的一端连接有延伸至另一个导料块19内部的连接杆11,反应釜主体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导料板12,反应釜主体1的一侧下方开设有出料管14,出料管14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贯穿出料管14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转轴15,第二转轴15的两侧均通过转杆16连接有撞击球17,出料管14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滤网18,反应釜主体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温度感应器6,方便了反应釜主体1内部温度的调控,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请着重参阅图1-2,进料管2的顶部设置有球形罩,且进料管2通过铰链与球形罩转动连接,防止液体溅出,提高了反应液的利用率,反应釜主体1的内壁下方沿出料管14的方向向下倾斜,且反应釜主体1的内壁下方光滑,方便了反应后物料的排出,提高了排出的速度。

请着重参阅图1,搅拌杆5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搅拌杆5自上而下等距排布,提高了搅拌的速度,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清洁刷9采用尼龙材料制成,且清洁刷9与反应釜主体1的内壁紧密接触,方便了对反应釜主体1内部的清洁,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清洁负担。

请着重参阅图1,通孔7设置有多个,每四个为一组,共十组,且通孔7呈“梯形”,通孔7上宽下窄,提高了反应釜主体1的反应的速度,连接杆11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密封圈,防止未反应的物料下落,保证了物料搅拌的均匀性。

工作原理:工作人员首先将聚氨酯树脂和反应液通过进料管2投入到反应釜主体1的内部,进料管2的顶部设置有球形罩,球形罩的设置,有效的防止了反应液飞溅出来,接着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工作使得第一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杆5发生转动,从而对反应液和聚氨酯树脂进行搅拌,而搅拌杆5的顶部开设有通孔7,通孔7上宽下窄,提高了聚氨酯树脂与反应液反应的均匀性,当反应釜主体1内部温度较高时,温度感应器6感应到温度较高时,启动风机20,风机20吹出的风经过制冷片22变为冷风,而导料块19采用导热金属材料制成,因而导料块19将冷气排出,从而降低反应釜主体1内部的稳定,当温度感应器6感应到反应釜主体1内部温度较低时,启动风机20与电热丝21,风机20吹出的风将热气吹到导料块19上,导料块19将热气散发出来,从而达到提高反应釜主体1内部温度的效果,制冷装置和制热装置互不影响,保证了温度调节的稳定性,搅拌结束后,工作人员启动电动推杆10,将连接杆11从导料块19内部缩出,搅拌均匀的物料下落至导料板12上,随着导料板12的倾斜方向下落,最后下落至反应釜主体1的底部,随着反应釜主体1内壁下方的倾斜方向向着出料管14移动,反应釜主体1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13工作使得第二转轴15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转杆16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撞击球17发生转动,从而对截留在滤网18上的杂质进行撞击,将滤网18上的杂质撞击下来,防止滤网18上的杂质过多使得滤网18堵塞,从而保证了滤网18的正常使用,当工作人员在对反应釜主体1内部进行清洁时,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杆5转动,搅拌杆5转动带动连接板8和清洁刷9发生转动,清洁刷9与反应釜主体1内壁紧密接触,从而达到对反应釜主体1的内壁进行清洁的效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清洁负担,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清洁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顶部中间安装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反应釜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杆(5),所述搅拌杆(5)的顶部开设有通孔(7),所述搅拌杆(5)的一端通过连接板(8)连接有清洁刷(9),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进料管(2),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内部两侧分别两个导料块(19),两个所述导料块(19)的内部均安装有风机(20),一个所述导料块(19)的内部安装有电热丝(21),另一个所述导料块(19)的内部安装有制冷片(22),一个所述导料块(19)的一侧安装有电动推杆(10),所述电动推杆(10)的一端连接有延伸至另一个导料块(19)内部的连接杆(11),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内部下方设置有导料板(12),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一侧下方开设有出料管(14),所述出料管(14)的顶部安装有第二电机(13),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端贯穿出料管(14)的顶部连接有第二转轴(15),所述第二转轴(15)的两侧均通过转杆(16)连接有撞击球(17),所述出料管(14)的内部一侧设置有滤网(18),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内部上方安装有温度感应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2)的顶部设置有球形罩,且所述进料管(2)通过铰链与球形罩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内壁下方沿出料管(14)的方向向下倾斜,且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内壁下方光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5)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搅拌杆(5)自上而下等距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刷(9)采用尼龙材料制成,且所述清洁刷(9)与反应釜主体(1)的内壁紧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7)设置有多个,每四个为一组,共十组,且所述通孔(7)呈“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1)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树脂反应釜,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包括反应釜主体,反应釜主体的顶部中间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反应釜主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杆,搅拌杆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电机、第二转轴、转杆和撞击球,反应釜主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工作使得第二转轴发生转动,从而带动转杆发生转动,从而带动撞击球发生转动,从而对截留在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撞击,将滤网上的杂质撞击下来,防止滤网上的杂质过多使得滤网堵塞,从而保证了滤网的正常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朱俭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肇庆市顺强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6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2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