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5-09  143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标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爆炸多物理场载荷作用下人体器官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靶标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爆炸多物理场通常伴随有冲击波、破片、机械功等载荷作用,可对人员目标造成冲击伤、破片伤、抛掷伤等损伤效应。在军事对抗中,人员作为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斗力发挥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整个体系中最易受损因素。如冲击波在其超压、负压及动压作用下,在实体及空腔脏器中产生压力差、内爆效应、破裂效应等,从而导致人体内部器官损伤;爆炸产生高速破片可导致生物体组织钝搓或贯通,严重破坏机体器官组织完整性,使得机体组织丧失原有机能;机械功作用将产生惯性抛掷效应,使人体遭受跌落、撞击从而直接导致骨骼或软组织器官外部损伤。

根据gjb3197-98《炮弹试验方法》国家军用标准,目前国内对人体杀伤效应评估多以破片对25mm松木板的穿透能力为评估标准,该标准的制定是以投射物的动能为依据,即认为投射物只要具有足够的动能就能对战斗人员有效杀伤,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采用78焦耳作为临界值,即投射物动能大于或等于78焦耳就认为具有杀伤能力。但松木板与人体组织器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不同地域、不同存放时间的松木板在穿透破坏性能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此外,采用传统的活体动物作为人体等效靶标,如sd大鼠、大耳白兔、成年比格犬、山羊、猪、恒河猴等,虽具有解剖结构相似、力学特性等效、生理功能等效以及损伤效应等效等特点,但不同动物的个体组织结构差异性较为突出,故相对于人体均存在生理节律性差异(如冲击波对肺部损伤与人体较为接近的是绵羊,破片穿透性损伤较为接近的是猪、羊或犬)。同时还存在试验样本量有限、解剖观察与病理生理性检测数据获取困难以及大量活体动物试验容易产生国际伦理学问题。

弹道明胶虽可以较好地反应人体肌肉或其他粘弹性体组织在受到破片高速冲击时的动态响应,但是往往忽略了爆炸多物理场中冲击波、机械功载荷作用对人体骨骼结构造成的复合致伤效应,同时由于弹道明胶仅可存放在4℃~10℃的环境中,对于真实环境温度下的试验适用性较差。还有应用于汽车碰撞领域的hybird假人模型,其在配重、质量分布、不同传感器接口等方面能够较完整地反应人体目标在受到剧烈撞击后的力学特性,但是由于其成本高昂,不能直接布置在爆炸多物理场载荷区域内,尤其是不能被破片等继发性投射物击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而且其有限的测试样本量无法反应不同爆炸距离处的多个测点的爆炸损伤效应规律。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采用该方法制作的靶标布置在爆炸多物理场载荷作用区域内能够直接反应不同爆炸危害元素损伤特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建立人体等效模拟靶标的立体几何模型:

步骤二:功能区域块划分:

将人体的功能区域划分为致命性损伤器官和非致命性损伤器官;所述致命性损伤器官包括:头部、肺部、心脏;所述非致命性损伤器官包括:胸骨、腿脚;

步骤三:依据步骤一所建立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的立体几何模型分别制作所述步骤二中所述致命性损伤器官和所述非致命性损伤器官的等效模型;

31:头部等效模型制作:

头部为“骨包肉”结构,包括外部硬质颅骨和内部脑组织;基于此,所述头部等效模型制作包括颅骨模型3d打印及脑组织注胶:首先依据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人体颅骨的结构尺寸3d打印颅骨模型,所述颅骨模型内部空心;然后在所述颅骨模型内部注入用于等效脑组织硅胶稀释液,待硅胶固化后得到头部等效模型;

32:肺部和心脏器官等效模型制作:

所述肺部和心脏为没有骨骼包裹的软组织,其等效模型的制作过程为:先依据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肺部和心脏器官的结构尺寸分别3d打印出肺部和心脏的硬质外部轮廓模型,得到肺部外模和心脏外模;然后从分别所述肺部外模和心脏外模上的注胶口注入调配好的用于等效软组织的硅胶稀释液,待硅胶固化后拆掉肺部外模和心脏外模,由此得到肺部等效模型和心脏器官等效模型;

33:胸骨等效模型制作:

所述胸骨为骨骼结构,直接依据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脊柱及肋骨的结构尺寸3d打印实心的脊柱及肋骨模型,即可得到胸骨等效模型;

34:腿脚等效模型制作:

腿脚为“肉包骨”结构,包括肌肉组织和内部骨骼,基于此,腿脚等效模型制作包括腿骨及脚趾骨3d打印及肌肉组织复模,具体为:

首先依据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腿骨及脚趾骨的结构尺寸3d打印腿骨及脚趾骨的硬质骨骼模型;

然后3d打印腿脚的薄壳模型,得到预留有注胶口的腿脚外模;

用支架把腿骨及脚趾骨的硬质骨骼模型摆放在腿脚外模内;然后从所述腿脚外模的注胶口注入调配好的用于等效皮肤的硅胶稀释液,待硅胶固化后拆掉腿脚外模,由此得到腿脚等效模型;

步骤四:假人等效靶标组装

将制作的人体不同部位的等效模型进行组装,由此得到带器官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头部等效模型中还包括用于等效头皮的头皮硅胶;所述头皮硅胶的制作步骤为:

首先3d打印头皮的薄壳模型,头皮的薄壳模型包括外模和内模,外模和内模均采用空心打印;外模上留出注胶口;然后通过注胶口向外模和内模之间注入用于等效皮肤的硅胶稀释液;待硅胶固化后,拆掉外模和内模,得到头皮硅胶;

在进行头部等效模型制作时,将制作的头皮硅胶组装到注有硅胶脑组织的颅骨模型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假人等效靶标还包括用于等效躯干皮肤的躯干皮肤硅胶;所述躯干皮肤硅胶的制作步骤为:

首先3d打印躯干皮肤的薄壳模型,躯干皮肤的薄壳模型包括外模和内模,外模和内模均采用空心打印;外模上留出注胶口;然后通过注胶口向外模和内模之间注入用于等效皮肤的硅胶稀释液;待硅胶固化后,拆掉外模和内模,得到躯干皮肤硅胶;

在进行假人等效靶标组装时,将所述躯干皮肤硅胶组装在所述胸骨等效模型外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腿脚等效模型制作过程中,腿脚的薄壳模型为两瓣式,即分别3d打印两瓣腿脚外部轮廓,两瓣腿脚外部轮廓对合后形成腿脚的薄壳模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根据爆炸多物理场载荷人体不同器官损伤效应的评估需求,对假人等效靶标进行结构扩充,进而制作人体其它器官的等效模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头部等效模型中用于等效脑组织的硅胶稀释液的调配比例范围为:硅胶:稀释剂=1000:5~1000: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肺部和心脏的等效模型中用于等效软组织的硅胶稀释液的调配比例范围为:硅胶:稀释剂=1000:5~1000: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腿脚等效模型中用于等效皮肤的硅胶稀释液的调配比例范围为:硅胶:稀释剂=1000:5~1000: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进行爆炸多物理场载荷损伤效应评估时,将两个以上所述假人等效靶标布置在距离爆心不同距离处,分析假人等效靶标不同器官结构受爆炸多物理场冲击波、破片和机械功载荷条件下的损伤效应。

有益效果:

(1)采用该方法制作的靶标为带器官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具备内骨骼和内部组织器官与真实结构几何尺寸和材料动态响应更加接近的人体模型,形成适用于布置在爆炸多物理场载荷作用区域内的可直接反应不同爆炸危害元素损伤特性的人体等效模型;能够完善公共安全领域中爆炸危害性评估、人员致命性或附带性损伤机理、防/排爆装备防护性能评估等方面研究体系,系统考核爆炸多物理场载荷生物损伤特性及防爆装备的防护性能。

(2)采用该方法制作的靶标制作成本低(相对于汽车碰撞领域的假人而言,如汽车碰撞领域成本高昂的混iii-50假人),适用于从近场到远场不同爆炸作用距离上的多个测点处的人体损伤效应评估。

(3)传统的汽车碰撞领域混iii-50假人在被破片击中后会出现不可逆损坏,无法判断来袭破片对假人的伤害程度;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作的假人等效靶标可以完整的反应破片在其硅胶内部的弹道轨迹和侵彻深度,这样可以反推出人体受伤害的等级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该靶标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头部等效模型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为肺部和心脏的等效模型示意图;

图5为胸部等效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采用该方法制作的靶标布置在爆炸多物理场载荷作用区域内能够直接反应不同爆炸危害元素损伤特性。

如图1所示,制作该靶标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建立靶标的立体几何模型:

依据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国家标准和中国士兵人体参数统计平均值,确定的原始人体模型参数为:男性,35岁,身高170cm,体重65kg;根据该原始人体模型,通过3dmax软件建立出该原始人体模型的立体几何模型。

步骤二:功能区域块划分:

依据同一致伤因素所致损伤效应差别的显著性(致命性、非致命性)为依据,划分失能有效性的功能区域块;本例中采用二级划分制进行功能区域块的划分,即将人体的功能区域划分一下两类:

(1)以人体致命性损伤器官为主,易受冲击波和破片联合毁伤的头部、肺部、心脏器官;基于此,需建立头部、肺部、心脏器官的等效模型;

(2)以人体非致命性损伤器官为辅,补充受迎爆面积较大而影响人体运动效能的胸骨、腿部器官;基于此,需建立胸骨、腿脚的等效模型;

步骤三:各部分器官组织等效模型的制作:

31:头部等效模型制作:

头部为“骨包肉”的结构,即包括外部硬质颅骨和内部脑组织,基于此,头部等效模型制作包括颅骨3d打印及脑组织注胶等步骤,具体为:

311:建模:用3dmax软件对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的人体颅骨进行修复(原始人体模型的立体几何模型是通过mimics等医学软件扫描得到大量的三角形面片组成的表面模型,由于某些器官交叉部位或凹陷部位在扫描过程中容易漏扫或轮廓识别不清楚,导致的原始模型出现缺陷,如果直接导入3d打印设备中,会造成打印出的模型也存在窟窿,因此需要通过3dmax软件对立体几何模型进行二次修复,并导出(如选用格式*.stl导出),以便进行3d打印;

312:3d打印原型:在3d打印上位机中导入步骤311导出的*.stl文件,采用光敏树脂c-uv9400abs造型树脂打印颅骨模型,其中颅骨内部打印空心,然后对打印后的颅骨模型进行打磨处理;

313:颅骨内部注入硅胶:将预先调配好的与人体脑组织相近软硬度的硅胶(硅胶:稀释剂=1000:1)注入到3d打印好的颅骨内部;然后室温条件下静置48小时使硅胶固化,由此得到如图2所示的头部等效模型;最后打磨处理颅骨表面细节,并检查得到的头部等效模型细节是否与步骤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的头部尺寸一致(尺寸误差在设定范围内)。

32:肺部和心脏器官等效模型制作:

肺部和心脏为没有骨骼包裹的软组织,其等效模型的制作思路为:先通过3d打印出硬质外部轮廓模型,即外膜;外膜留出一个注胶口,然后灌入调配好的硅胶;最后再拆掉硬质外模。基于此,肺部和心脏器官等效模型制作步骤具体为:

321:建模:用3dmax软件对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的人体肺部和心脏结构进行修复,并导出(如选用格式*.stl导出),以便进行3d打印;

322:3d打印原型:在3d打印上位机中导入步骤321导出的*.stl文件,采用光敏树脂c-uv9400abs造型树脂分别打印肺部和心脏的薄壳模型,均采用空心打印,并留有注胶口;然后打磨肺部和心脏的薄壳模型,由此得到肺部和心脏的硬质外模;

323:复模成型:在步骤322制作的外膜内表面涂脱模剂,以便于后续脱模;然后将预先调制好的软硬度相近于人体肺部和心脏器官的硅胶(硅胶:稀释剂=1000:1)分别注入到3d打印好的肺部和心脏的外模内;然后将外模在室温条件(温度控制在10℃~30℃)下静置48小时让硅胶固化,最后拆掉硬质外模(即脱模),由此得到肺部和心脏的器官等效模型,如图3和图4所示;

最后打磨处理肺部等效模型和心脏等效模型表面细节,并检查得到的肺部等效模型和心脏等效模型细节是否与步骤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的肺部和心脏尺寸一致(尺寸误差在设定范围内)。

33:胸骨等效模型制作:

胸骨为仅具有骨骼的结构,因此胸骨等效模型制作包括脊柱及肋骨3d打印等步骤,具体为:

331:建模:用3dmax软件对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的人体脊柱及肋骨骨骼进行修复,并导出(如选用格式*.stl导出),以便进行3d打印;

332:3d打印原型:在3d打印上位机中导入步骤331导出的*.stl文件,采用光敏树脂c-uv9400abs造型树脂打印脊柱及肋骨模型,脊柱及肋骨骨骼打印实心,由此得到胸骨等效模型,如图5所示。

34:腿脚等效模型制作:

腿脚为“肉包骨”的结构,即包括肌肉组织和内部骨骼,基于此,腿脚等效模型制作包括腿骨及脚趾骨3d打印及肌肉组织复模等步骤,具体为:

341:建模:采用3dmax软件对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的腿骨及脚趾骨模型进行修复,选用*.stl格式导出腿骨及脚趾骨的外形;

342:3d打印原型:在3d打印上位机中导入步骤341导出的*.stl文件,采用光敏树脂c-uv9400abs打印腿骨及脚趾骨,得到腿骨及脚趾骨的硬质骨骼模型;

343:制作腿脚外模:

采用3dmax软件对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的腿脚模型进行修复,选用*.stl格式导出腿脚外形;然后通过3d打印采用光敏树脂c-uv9400abs打印腿脚的薄壳模型,腿脚的薄壳模型为两瓣式,即分别3d打印两瓣腿脚外部轮廓;两瓣腿脚外部轮廓对合后形成腿脚的薄壳模型,得到腿脚的硬质外模;腿脚的硬质外模上留有注胶口;

344:复模成型:在腿脚的硬质外模内表面涂脱模剂,以便于后续脱模;用支架把步骤342中3d打印的腿骨及脚趾骨的硬质骨骼模型对应摆放在腿脚外模内部适当位置;然后将预先调制好的软硬度相近于人体皮肤的硅胶(硅胶:稀释剂=1000:1)注入到腿脚外模内部;然后把腿脚外模放到复模机器真空抽空空气;之后室温条件(温度控制在10℃~30℃)下静置48小时让硅胶固化,最后拆掉硬质外模(即脱模),由此得到腿脚等效模型。

步骤四:假人等效靶标组装

将制作的人体不同部位进行组装,由此得到带器官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

在进行爆炸多物理场载荷损伤效应评估时,将多个假人等效靶标布置在距离爆心不同距离处,分析不同器官结构受爆炸多物理场冲击波、破片和机械功载荷条件下的损伤效应,确定不同器官组织损伤程度对人体失能水平影响的关系,依据已知爆炸多物理场载荷杀伤作用参数映射出人体失能评估方法。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根据爆炸多物理场载荷人体不同器官损伤效应的评估需求,对假人等效靶标进行结构及功能性扩充;即除了制作上述器官组织外,还可以采用同样的制作工艺制造肝脏、胃、胰腺、脾脏、横隔膜、肾脏、表皮、真皮及皮下脂肪、胳膊、手指骨、锁骨、肩胛骨、胸骨、肋软骨、椎间盘、其他肌肉组织等其他组织结构,以鲜明、直观体现人体内部不同器官组织结构。在制作时,依据器官组织的结构类型,如“骨包肉”结构、纯骨骼、“肉包骨”结构、无骨骼结构等,采用与上述实施例1中相同的制作工艺进行对应器官组织的制作;如手指骨、锁骨、肩胛骨、胸骨、椎间盘这类纯骨骼组织采用直接3d打印的方式(制作方法如上述胸骨等效模型的制作步骤);胳膊为“肉包骨”结构,制作方法如上述腿部和脚部等效模型的制作步骤;肝脏、胃、胰腺、脾脏、横隔膜、肾脏等为无骨骼结构,制作方法如上述肺部和心脏等效模型制作步骤;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增加了头皮硅胶和躯干皮肤硅胶,头皮硅胶和躯干皮肤硅胶为无骨骼结构,以头皮硅胶制作为例,其制作步骤为:

首先用3dmax软件对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的人体颅骨进行修复,然后通过3d打印机采用光敏树脂c-uv9400abs造型树脂打印头皮的薄壳模型,头皮的薄壳模型包括外模和内模,外模和内模均采用空心打印;外模上留出注胶口;然后通过注胶口向外模和内模之间注入预先调制好的软硬度相近于人体皮肤的硅胶;然后将外模和内模在室温条件(温度控制在10℃~30℃)下静置48小时让硅胶固化,最后拆掉硬质外模和内模(即脱模),由此得到头皮硅胶;

在进行头部等效模型制作时,进一步的将制作的头皮硅胶组装到注有硅胶脑组织的颅骨模型上;

在进行假人等效靶标组装时,将躯干皮肤硅胶组装在胸骨等效模型外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建立人体等效模拟靶标的立体几何模型:

步骤二:功能区域块划分:

将人体的功能区域划分为致命性损伤器官和非致命性损伤器官;所述致命性损伤器官包括:头部、肺部、心脏;所述非致命性损伤器官包括:胸骨、腿脚;

步骤三:依据步骤一所建立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的立体几何模型分别制作所述步骤二中所述致命性损伤器官和所述非致命性损伤器官的等效模型;

31:头部等效模型制作:

头部为“骨包肉”结构,包括外部硬质颅骨和内部脑组织;基于此,所述头部等效模型制作包括颅骨模型3d打印及脑组织注胶:首先依据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人体颅骨的结构尺寸3d打印颅骨模型,所述颅骨模型内部空心;然后在所述颅骨模型内部注入用于等效脑组织硅胶稀释液,待硅胶固化后得到头部等效模型;

32:肺部和心脏器官等效模型制作:

所述肺部和心脏为没有骨骼包裹的软组织,其等效模型的制作过程为:先依据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肺部和心脏器官的结构尺寸分别3d打印出肺部和心脏的硬质外部轮廓模型,得到肺部外模和心脏外模;然后从分别所述肺部外模和心脏外模上的注胶口注入调配好的用于等效软组织的硅胶稀释液,待硅胶固化后拆掉肺部外模和心脏外模,由此得到肺部等效模型和心脏器官等效模型;

33:胸骨等效模型制作:

所述胸骨为骨骼结构,直接依据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脊柱及肋骨的结构尺寸3d打印实心的脊柱及肋骨模型,即可得到胸骨等效模型;

34:腿脚等效模型制作:

腿脚为“肉包骨”结构,包括肌肉组织和内部骨骼,基于此,腿脚等效模型制作包括腿骨及脚趾骨3d打印及肌肉组织复模,具体为:

首先依据步骤一所建立的立体几何模型中腿骨及脚趾骨的结构尺寸3d打印腿骨及脚趾骨的硬质骨骼模型;

然后3d打印腿脚的薄壳模型,得到预留有注胶口的腿脚外模;

用支架把腿骨及脚趾骨的硬质骨骼模型摆放在腿脚外模内;然后从所述腿脚外模的注胶口注入调配好的用于等效皮肤的硅胶稀释液,待硅胶固化后拆掉腿脚外模,由此得到腿脚等效模型;

步骤四:假人等效靶标组装

将制作的人体不同部位的等效模型进行组装,由此得到带器官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等效模型中还包括用于等效头皮的头皮硅胶;

所述头皮硅胶的制作步骤为:

首先3d打印头皮的薄壳模型,头皮的薄壳模型包括外模和内模,外模和内模均采用空心打印;外模上留出注胶口;然后通过注胶口向外模和内模之间注入用于等效皮肤的硅胶稀释液;待硅胶固化后,拆掉外模和内模,得到头皮硅胶;

在进行头部等效模型制作时,将制作的头皮硅胶组装到注有硅胶脑组织的颅骨模型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假人等效靶标还包括用于等效躯干皮肤的躯干皮肤硅胶;

所述躯干皮肤硅胶的制作步骤为:

首先3d打印躯干皮肤的薄壳模型,躯干皮肤的薄壳模型包括外模和内模,外模和内模均采用空心打印;外模上留出注胶口;然后通过注胶口向外模和内模之间注入用于等效皮肤的硅胶稀释液;待硅胶固化后,拆掉外模和内模,得到躯干皮肤硅胶;

在进行假人等效靶标组装时,将所述躯干皮肤硅胶组装在所述胸骨等效模型外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腿脚等效模型制作过程中,腿脚的薄壳模型为两瓣式,即分别3d打印两瓣腿脚外部轮廓,两瓣腿脚外部轮廓对合后形成腿脚的薄壳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爆炸多物理场载荷人体不同器官损伤效应的评估需求,对假人等效靶标进行结构扩充,进而制作人体其它器官的等效模型。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等效模型中用于等效脑组织的硅胶稀释液的调配比例范围为:硅胶:稀释剂=1000:5~1000:1。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肺部和心脏的等效模型中用于等效软组织的硅胶稀释液的调配比例范围为:硅胶:稀释剂=1000:5~1000:1。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腿脚等效模型中用于等效皮肤的硅胶稀释液的调配比例范围为:硅胶:稀释剂=1000:5~1000:1。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爆炸多物理场载荷损伤效应评估时,将两个以上所述假人等效靶标布置在距离爆心不同距离处,分析假人等效靶标不同器官结构受爆炸多物理场冲击波、破片和机械功载荷条件下的损伤效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爆炸多物理场损伤效应评估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制作方法,采用该方法制作的靶标布置在爆炸多物理场载荷作用区域内能够直接反应不同爆炸危害元素损伤特性。采用该方法制作的靶标为带器官的人体等效模拟靶标,具备内骨骼和内部组织器官与真实结构几何尺寸和材料动态响应更加接近的人体模型,形成适用于布置在爆炸多物理场载荷作用区域内的可直接反应不同爆炸危害元素损伤特性的人体等效模型;能够完善公共安全领域中爆炸危害性评估、人员致命性或附带性损伤机理、防/排爆装备防护性能评估等方面研究体系,系统考核爆炸多物理场载荷生物损伤特性及防爆装备的防护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刘瀚;李纬;刘春美;黄广炎;邱日祥;张鹏;杨鑫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理工大学;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深圳市鑫立三维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16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