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及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5-09  31


本公开涉及电力系统输配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开关设备在电力系统的发电、输配电和电能转换中起开关、控制以及保护作用。断路器是开关设备中最为重要的部件之一。储能操作切换装置是断路器中一个重要部件,用于切换断路器储能的操作方式,即切换手动操作和电动操作。当操作人员持操作手柄手动进行断路器的储能操作的时候,需确保储能电机不动作或者储能电机动作时不带动操作手柄动作,防止操作手柄动作伤到操作人员。

目前断路器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常见的结构为机械离合式结构。该结构将电动储能操作模块和手动储能操动模块机械隔离,使两者动作互不干扰。但机械离合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并且断路器内安装操作机构的空间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且体积较大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结构简洁且占用空间小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

本公开提供一种储能操作切换装置,用于断路器的储能操作方式的切换,包括:

储能模块,其包括储能电机、与所述储能电机电连接的减速箱和与所述减速箱连接的输出轴,所述减速箱背离所述储能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手动操作轴;

切换模块,其位于所述储能模块背离所述储能电机的一侧,其包括安装在断路器的机构箱的侧板上的固定支架、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凸轮、与凸轮连接的挡板和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的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储能电机的控制回路的通断,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拨销,所述凸轮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支架转动;及

机构面板,位于所述切换模块背离所述储能模块的一侧,所述机构面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拨销贯穿所述第一开孔且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手动操作轴相对布置;

当所述凸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凸轮的高程面触压所述行程开关,所述储能电机断开,所述手动操作轴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孔是裸露的,以使操作手柄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开孔插入至所述手动操作轴上;当所述凸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凸轮的低程面与所述行程开关接触,所述储能电机的控制回路处于闭合状态,所述挡板遮住所述第二开孔,所述手动操作轴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孔是隐蔽的。

可选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腹板和由所述腹板向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翼、第二侧翼,第一侧翼与所述机构箱的侧板连接,第二侧翼连接所述行程开关;

所述第二侧翼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翼倾斜,所述第二侧翼包括两次翼,两所述次翼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行程开关的安装空间;

所述腹板的顶部设置有避让槽,靠近所述避让槽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凸轮的安装孔。

可选的,所述凸轮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形成有u型凸台,所述u型凸台的形成有所述高程面和所述低程面,所述凸轮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u型凸台围成的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所述第一螺柱贯穿所述固定支架的安装孔和所述凸轮的其中一贯穿孔,将所述挡板、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凸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螺柱贯穿所述凸轮的另一贯穿孔,使所述挡板和所述凸轮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凸轮的第二端面的其中一贯穿孔周边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能够插入至所述固定支架的安装孔中;

所述凸轮的第二端面的另一贯穿孔周边设置有吊耳状凸台,所述吊耳状凸台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避让槽中。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孔为弧形腰形长孔,所述拨销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孔中滑动,且所述拨销能够带动所述挡板和所述凸轮转动;

当所述拨销被移动至所述第一开孔的一端部时,所述凸轮被带动转至第二位置,储能装置由电动操作;

当所述拨销被移动至所述第一开孔的另一端部时,所述凸轮被带动转至第一位置,储能装置由手动操作。

可选的,所述手动操作轴与所述输出轴直接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断路器的储能装置连接。

可选的,所述凸轮包括偏心轮。

可选的,所述机构面板为所述断路器的机构箱的前面板。

本公开另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机构箱、安装在所述机构箱内的储能装置和上述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所述机构箱包括前面板和侧板,所述切换模块的固定支架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机构面板为所述断路器的机构箱的前面板。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一种储能操作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储能模块、切换模块和机构面板。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电机、与所述储能电机电连接的减速箱和与所述减速箱连接的输出轴,所述减速箱背离所述储能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手动操作轴。切换模块,其位于所述储能模块背离所述储能电机的一侧,其包括安装在断路器的机构箱的侧板上的固定支架、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凸轮、与凸轮连接的挡板和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的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储能电机的控制回路的通断,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拨销,所述凸轮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支架转动。机构面板位于所述切换模块背离所述储能模块的一侧,所述机构面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拨销贯穿所述第一开孔且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手动操作轴相对布置。当所述凸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凸轮的高程面触压所述行程开关,所述储能电机断开,所述手动操作轴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孔是裸露的,以使操作手柄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开孔插入至所述手动操作轴上;当所述凸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凸轮的低程面与所述行程开关接触,所述储能电机的控制回路处于闭合状态,所述挡板遮住所述第二开孔,所述手动操作轴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孔是隐蔽的。如此,在进行手动操作时,电机断开,避免手动操作时,电机带动操作手柄运动;在进行电动操作时,手动操作轴被挡板遮蔽不可见,不能进行手动操作,因此可有效避免储能电机转动时带动操作手柄运动,而误伤到操作人员,并且本公开的切换模块包括固定支架、凸轮和挡板,结构简洁,体积小,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本公开的断路器包括机构箱、安装在机构箱内的储能装置和上述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机构箱包括前面板和侧板,切换模块的固定支架与侧板连接,机构面板为断路器的机构箱的前面板。该断路器因采用上述储能切换装置,体积减小了,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操作切换装置处于电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操作切换装置处于手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操作切换装置的切换模块处于电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操作切换装置的切换模块处于手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操作切换装置的储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操作切换装置的切换模块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操作切换装置的切换模块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操作切换装置的切换模块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公开提供一种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机构箱(未图示)、安装在机构箱内的储能装置和储能操作切换装置。该机构箱内还安装有断路器主开关等。机构箱包括前面板和侧板。

储能装置主要用于拉伸合闸或分闸弹簧,使其具有相应的势能,以加快断路器主开关的合闸或分闸速度。

储能操作切换装置用于实现储能操作方式的切换,例如,从手动操作方式切换至电动操作方式,或从电动操作方式切换至手动操作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该储能操作切换装置10包括储能模块11、切换模块12和机构面板13。机构箱的前面板为该切换装置的机构面板13(在图1和图2中仅示出部分机构面板)。

结合图5所示,储能模块11包括储能电机111、与储能电机111电连接的减速箱112和与减速箱112连接的输出轴113。储能电机111的控制回路接通时,储能电机111带动减速箱112运动,减速箱112再带动输出轴113转动。输出轴113与储能装置连接,以拉伸储能装置的弹簧进行储能。

储能电机111和输出轴113位于减速箱112的同一侧面,即相对于整个断路器而言,储能电机111和输出轴113位于减速箱112的后侧。在该减速器112背离该储能电机111的另一侧还设置手动操作轴114。该手动操作轴114与该输出轴113直接连接,在该手动操作轴114转动的情况下,可带动该输出轴113转动。

切换模块12位于储能模块11背离储能电机111的一侧,即位于该储能模块11的后侧。切换模块12包括安装在断路器的机构箱的侧板上的固定支架121、活动安装在固定支架121上的凸轮122、与凸轮122连接的挡板123和安装在固定支架121的行程开关124。行程开关124用于控制储能电机111的控制回路的通断。

如图6所示,固定支架121包括腹板1211和由腹板1211向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翼1212、第二侧翼1213,第一侧翼1212与机构箱的侧板连接,第二侧翼1213连接行程开关124。第二侧翼1213相对于第一侧翼1212倾斜。第二侧翼1213包括两次翼1213a、1213b,两次翼1213a、1213b之间形成用于安装行程开关124的安装空间。行程开关124的两侧壁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安装在两次翼1213a、1213b上。

腹板121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避让凸轮122凸台的避让槽1214,靠近避让槽1214处设置有用于安装凸轮122的安装孔1215。

结合图3、图4和图7所示,凸轮12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上形成有u型凸台1221,该u型凸台1221形成有高程面1221b和低程面1221b。凸轮122上开设有贯穿孔1223,如图3、图4和图7所示,该贯穿孔1223可以是两个。两贯穿孔1223位于u型凸台1221围成的凹槽1222内。

凸轮122的第二端面的其中一贯穿孔1223周边设置有环形凸台1224,凸轮的第二端面的另一贯穿孔1223周边设置有吊耳状凸台1225。吊耳状凸台1225位于该固定支架121的避让槽1214内,如此,在安装该凸轮122时,将凸轮122从后方卡入,并且使该环形凸台1224插入至该固定支架121的安装孔1215内,而吊耳状凸台1225位于该避让槽1214内。其中,凸轮122的高度高于固定支架121,使得凸轮122能够由挡板123带动并在固定支架121上转动。

结合图8所示,挡板123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螺柱1233和第二螺柱1234。挡板123从凸轮122的前方,使第一螺柱1233贯穿固定支架121的安装孔1215和凸轮122的其中一贯穿孔1223,并用螺钉等紧固件将挡板123、固定支架121和凸轮122固定连接。第二螺柱1234贯穿凸轮122的另一贯穿孔1223,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使挡板123和凸轮122固定连接。

挡板123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拨销1232,该拨销1232用于拨动该挡板123和凸轮122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构面板13位于切换模块12背离储能模块11的一侧,即位于该切换模块12的前方。机构面板13上开设有第一开孔131和第二开孔132。拨销1232贯穿第一开孔131且突出于第一开孔131。通过该第一开孔131操作人员可转动该拨销1232,从而带动凸轮122转动。第一开孔131为弧形腰形长孔,拨销1232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在第一开孔131中滑动,且在滑动的过程中,带动凸轮122和挡板123转动。第二开孔132与手动操作轴114相对布置,如此,在挡板13转动至预定位置时,手动操作轴114相对于该第二开口132是可见的。

当拨销1232被移动至第一开孔131的一端部时(即图1中所示标注的“电动”位置),凸轮122被带动转至第二位置,如图1和图3所示,此时凸轮122的低程面1221b与行程开关124接触,凸轮122的重心位于固定支架121支点的右侧,凸轮122并没有按压行程开关124,行程开关124仍然处于闭合状态,储能电机111的控制回路处于闭合状态,即储能装置由电动操作。并且挡板13也转动至遮住第二开孔132的位置,手动操作轴114相对于第二开孔132是隐蔽的,不可见的,此时操作手柄不能插入,无法进行手动操作。

当拨销1232被移动至第一开孔131的另一端部时(即图2中所示标注的“手动”位置),凸轮122被带动转至第一位置,如图2和图4所示,此时凸轮122的高程面1221a触压行程开关124,凸轮122的重心位于固定支架121支点的右侧,凸轮122顶压行程开关124,拨动行程开关124,储能电机111的控制回路断开,即储能装置可由手动操作。并且挡板13也转动至离开第二开孔132的位置,手动操作轴114相对于第二开孔132是可见的,裸露的,此时操作手柄可以插入,以进行手动操作。

该凸轮122包括偏心轮。

行程开关124也可以是微动开关。

图1至图2显示的机构面板13为断路器的机构箱的前面板,且仅显示部分该前面板。

切换模块12的固定支架121与机构箱的左侧板或右侧板连接。

本公开提供一种储能操作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储能模块、切换模块和机构面板。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电机、与所述储能电机电连接的减速箱和与所述减速箱连接的输出轴,所述减速箱背离所述储能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手动操作轴。切换模块,其位于储能模块背离储能电机的一侧,其包括安装在断路器的机构箱的侧板上的固定支架、活动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凸轮、与凸轮连接的挡板和安装在固定支架的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用于控制储能电机的控制回路的通断,挡板上设置有拨销,凸轮能够相对固定支架转动。机构面板位于切换模块背离储能模块的一侧,机构面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拨销贯穿第一开孔且突出于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与手动操作轴相对布置。当凸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凸轮的高程面触压行程开关,储能电机断开,手动操作轴相对于第二开孔是裸露的,以使操作手柄能够通过第二开孔插入至手动操作轴上;当凸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凸轮的低程面与行程开关接触,储能电机的控制回路处于闭合状态,挡板遮住第二开孔,手动操作轴相对于第二开孔是隐蔽的。如此,在进行手动操作时,电机断开,避免手动操作时,电机带动操作手柄运动;在进行电动操作时,手动操作轴被挡板遮蔽不可见,不能进行手动操作,因此可有效避免储能电机转动时带动操作手柄运动,而误伤到操作人员,并且本公开的切换模块包括固定支架、凸轮和挡板,结构简洁,体积小,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公开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断路器的储能操作方式的切换,包括:

储能模块,其包括储能电机、与所述储能电机电连接的减速箱和与所述减速箱连接的输出轴,所述减速箱背离所述储能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手动操作轴;

切换模块,其位于所述储能模块背离所述储能电机的一侧,其包括安装在断路器的机构箱的侧板上的固定支架、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凸轮、与凸轮连接的挡板和安装在所述固定支架的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储能电机的控制回路的通断,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拨销,所述凸轮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支架转动;及

机构面板,位于所述切换模块背离所述储能模块的一侧,所述机构面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拨销贯穿所述第一开孔且突出于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手动操作轴相对布置;

当所述凸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凸轮的高程面触压所述行程开关,所述储能电机断开,所述手动操作轴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孔是裸露的,以使操作手柄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开孔插入至所述手动操作轴上;当所述凸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凸轮的低程面与所述行程开关接触,所述储能电机的控制回路处于闭合状态,所述挡板遮住所述第二开孔,所述手动操作轴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孔是隐蔽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腹板和由所述腹板向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翼、第二侧翼,第一侧翼与所述机构箱的侧板连接,第二侧翼连接所述行程开关;

所述第二侧翼相对于所述第一侧翼倾斜,所述第二侧翼包括两次翼,两所述次翼之间形成用于安装所述行程开关的安装空间;

所述腹板的顶部设置有避让槽,靠近所述避让槽处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凸轮的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形成有u型凸台,所述u型凸台的形成有所述高程面和所述低程面,所述凸轮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u型凸台围成的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柱和第二螺柱,所述第一螺柱贯穿所述固定支架的安装孔和所述凸轮的其中一贯穿孔,将所述挡板、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凸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螺柱贯穿所述凸轮的另一贯穿孔,使所述挡板和所述凸轮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第二端面的其中一贯穿孔周边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能够插入至所述固定支架的安装孔中;

所述凸轮的第二端面的另一贯穿孔周边设置有吊耳状凸台,所述吊耳状凸台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避让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为弧形腰形长孔,所述拨销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孔中滑动,且所述拨销能够带动所述挡板和所述凸轮转动;

当所述拨销被移动至所述第一开孔的一端部时,所述凸轮被带动转至第二位置,储能装置由电动操作;

当所述拨销被移动至所述第一开孔的另一端部时,所述凸轮被带动转至第一位置,储能装置由手动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操作轴与所述输出轴直接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断路器的储能装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包括偏心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面板为所述断路器的机构箱的前面板。

10.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构箱、安装在所述机构箱内的储能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储能操作切换装置,所述机构箱包括前面板和侧板,所述切换模块的固定支架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机构面板为所述断路器的机构箱的前面板。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储能操作切换装置及断路器,该断路器包括储能操作切换装置。该装置包括储能模块、切换模块和机构面板。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电机、与储能电机电连接的减速箱和与减速箱连接的输出轴,减速箱背离储能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手动操作轴。切换模块位于储能模块背离储能电机的一侧,包括安装在断路器的机构箱的侧板上的固定支架、活动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凸轮、与凸轮连接的挡板和安装在固定支架的行程开关,挡板上设置有拨销,凸轮能够相对固定支架转动。机构面板位于切换模块背离储能模块的一侧,机构面板上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拨销贯穿第一开孔且突出于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与手动操作轴相对布置。

技术研发人员:蔡智伟;梁景璇;林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华电开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2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244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