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结构,具体是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路面的不平整性以及车辆发动机等的自身振动,车辆行驶时会对路面产生冲击作用,从而整个路面结构产生振动,振动向四周传播会对临近的建筑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还会产生二次噪声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在地下空间内部或上方的道路、高架桥梁铺装结构、对减振降噪要求较高的路段或临近重要建筑物的道路等道路形式中,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减振、隔振的道路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包括路基、防水层、减振砂浆层、预制混凝土道路板、沥青混合料铺装层、纵向加固钢筋和横向加固钢筋;所述路基的上表面连接防水层,防水层的上表面连接减振砂浆层,减振砂浆层的上表面连接预制混凝土道路板,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的上表面连接沥青混合料铺装层;所述路基和防水层内纵向倾斜插设有若干排纵向加固钢筋,每排纵向加固钢筋的上下端均通过绑丝固定在横向加固钢筋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水层和减振砂浆层的厚度分别为30mm和70mm,防水层和减振砂浆层之间的结合面为波浪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向加固钢筋采用17#钢筋,横向加固钢筋采用19#钢筋;通过绑丝固定在横向加固钢筋两侧的纵向加固钢筋分别斜插入路基和防水层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的厚度为120mm,其包括插片和插槽,插片、插槽和预制混凝土道路板本体是一体成型的,插片和插槽形状相同,相邻的预制混凝土道路板之间通过插片和插槽拼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沥青混合料铺装层的厚度为7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加固钢筋的设置使得路基、防水层和减振砂浆层能够结合为一体,且防水层和减振砂浆层之间的结合面为波浪形,可以将地震波对路面造成的破坏降到最小;减振砂浆层、预制混凝土道路板和沥青混合料铺装层三层的减振结构,使路面具有优越的减振性能,增强路面的承载力;相邻的预制混凝土道路板之间通过插片和插槽拼接,保证了混凝土层的完整性且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中预制混凝土道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中预制混凝土道路板拼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中加固钢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基、2、防水层;3、减振砂浆层;4、预制混凝土道路板;5、沥青混合料铺装层;41、插片;42、插槽;61、纵向加固钢筋;62、横向加固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包括路基1、防水层2、减振砂浆层3、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沥青混合料铺装层5、纵向加固钢筋61和横向加固钢筋62;所述路基1的上表面连接防水层2,防水层2的上表面连接减振砂浆层3,减振砂浆层3的上表面连接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的上表面连接沥青混合料铺装层5;所述路基1和防水层2内纵向倾斜插设有若干排纵向加固钢筋61,每排纵向加固钢筋61的上下端均通过绑丝固定在横向加固钢筋62上。
所述防水层2和减振砂浆层3的厚度分别为30mm和70mm,防水层2和减振砂浆层3之间的结合面为波浪形,这种结构使得道路整体结构能够消减地震波对道路的震动,同时也使得防水层2和减振砂浆层3结合得更加紧实,使得道路结构更加坚固,经过压实,路基1、防水层2和减振砂浆层3能够受力稳定且能承受较大的力,道路强度高,且工程成本低。
所述纵向加固钢筋61采用17#钢筋,横向加固钢筋62采用19#钢筋;通过绑丝固定在横向加固钢筋62两侧的纵向加固钢筋61分别斜插入路基1和防水层2中,这样设置加固钢筋就使得路基1、防水层2和减振砂浆层3能够结合为一体,当受到地震波破坏时,加固钢筋能够很好地避免道路结构断裂,同时防水层2和减振砂浆层3也能够吸收很大部分的地震波,因此将地震波对路面造成的破坏降到最小。
所述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的厚度为120mm,其包括插片41和插槽42,插片41、插槽42和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本体是一体成型的,插片41和插槽42形状相同,相邻的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之间通过插片41和插槽42拼接,保证了混凝土层的完整性且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相邻的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a和4b之间会形成向下的压制,当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a受到振动时,其一侧会向下倾斜,另一侧向上,一旦倾斜过大会造成路面开裂,但是另一侧被相邻的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b压制,防止受力的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a倾斜幅度过大,有效地将振动进行分散,减震效果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采用水泥混凝土材料作为下面层,充分发挥了水泥混凝土承载能力高、耐久性好的优势,使道路能满足重载交通对承载力的要求。
所述沥青混合料铺装层5的厚度为70mm;将沥青混合料铺装层5作为路面,避免了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接缝造成的路面不平整,保证道路表面具有良好的平顺性,同时其具有优良的减振性能,此外,还能降低轮胎在路表运动时产生的气压噪声和滑粘噪声。
所述减振砂浆层3、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和沥青混合料铺装层5三层的减振结构,使路面具有优越的减振性能,增强路面的承载力,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加固钢筋的设置使得路基1、防水层2和减振砂浆层3能够结合为一体,且防水层2和减振砂浆层3之间的结合面为波浪形,可以将地震波对路面造成的破坏降到最小;减振砂浆层3、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和沥青混合料铺装层5三层的减振结构,使路面具有优越的减振性能,增强路面的承载力;相邻的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之间通过插片41和插槽42拼接,保证了混凝土层的完整性且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包括路基(1)、防水层(2)、减振砂浆层(3)、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沥青混合料铺装层(5)、纵向加固钢筋(61)和横向加固钢筋(62);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的上表面连接防水层(2),防水层(2)的上表面连接减振砂浆层(3),减振砂浆层(3)的上表面连接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的上表面连接沥青混合料铺装层(5);所述路基(1)和防水层(2)内纵向倾斜插设有若干排纵向加固钢筋(61),每排纵向加固钢筋(61)的上下端均通过绑丝固定在横向加固钢筋(6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2)和减振砂浆层(3)的厚度分别为30mm和70mm,防水层(2)和减振砂浆层(3)之间的结合面为波浪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固钢筋(61)采用17#钢筋,横向加固钢筋(62)采用19#钢筋;通过绑丝固定在横向加固钢筋(62)两侧的纵向加固钢筋(61)分别斜插入路基(1)和防水层(2)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的厚度为120mm,其包括插片(41)和插槽(42),插片(41)、插槽(42)和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本体是一体成型的,插片(41)和插槽(42)形状相同,相邻的预制混凝土道路板(4)之间通过插片(41)和插槽(42)拼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合料铺装层(5)的厚度为70mm。
技术总结